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12 16:09:15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汇编八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感知鼻子的作用。

  3、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活动准备

  气味比较浓的东西(醋、芳香剂、香水等等)、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次活动中,大家认识了我们的鼻子,知道了鼻子有不同的种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师:大家的鼻子都很漂亮,那请问我们的鼻子有什么作用呢?

  二、感知体验。

  ——请幼儿捏住自己的鼻子,过10—20秒后请幼儿说说感觉,并说说为什么?

  ——教师小结:鼻子可以帮助我们呼吸,也就是说可以帮助我们把新鲜空气吸进身体,再把身体里的废气呼出来。如果堵住了鼻子,就会很难受。时间长了,还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小朋友玩的时候千万不要堵住鼻子,例如,用枕头捂住头就是非常危险的,那会让鼻子无法呼吸。

  ——教师出示气味比较浓的东西,请幼儿闻一闻,并说一说闻到的气味。

  ——请幼儿先闻一闻醋,再闻一闻香水。让幼儿说一说喜欢哪一种气味,为什么?

  ——教师小结:鼻子的主要作用是呼吸,不过鼻子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它能闻气味。

  三、故事分享。

  ——教师利用课件《用鼻子闻一闻》与幼儿分享故事。

  ——请幼儿说一说,故事中的小猴都闻到了哪些味道?

  ——小猴后来为什么闻不到味道了?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鼻子可以帮助我们呼吸,还可以闻到各种气味,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鼻子。

  四、快乐游戏。

  ——请幼儿到幼儿园周围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喜欢哪种气味。

  活动应变

  教师在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时,可以边复述故事,边让幼儿回答。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喜欢哪种气味。

  区角活动

  科学区:用透明塑料小瓶装一些酱油、醋、可乐、白酒、水等放在区域内,引导幼儿去闻一闻,锻炼幼儿的嗅觉。

  环境创设

  在种植区种植一些清香的花卉。例如:桂花等。

  家园同步

  家长可以让幼儿闻一闻食物的味道,并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味道,自己喜欢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

  随机教育

  提示幼儿注意鼻子的安全。

  附录:《用鼻子闻一闻》

  小猴的'鼻子特别的灵敏,它能闻到很多的气味,早上上学路上它要路过一个公园,公园里的花草散发出来的香气让它心旷神怡。走一会儿要路过一个垃圾处理房,那里的味道臭臭的,它可不喜欢,大踏步地往前走,赶紧离开这里。路边遇到一个人抽烟,浓浓的烟味把小猴呛得直咳嗽。终于来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的环境真是舒服。突然小猴闻到了一股非常浓郁的香味,小猴顺着香味找去,原来是厨房的阿姨们在准备午餐,哇,好香的饭菜啊,馋得小猴直流口水。小猴心想,有鼻子可真好啊,可以闻到这么香的香味。可是,有一天,小猴突然闻不到一点的味道了,还不停地打喷嚏。它着急地问妈妈:妈妈我的鼻子是怎么了?妈妈告诉它:你感冒了,鼻塞了,自然闻不到味道了,等你感冒好了又能闻到了。小猴长舒了一口气,哦,原来是这样。小猴说:我要好好锻炼身体,保护好鼻子,不再让自己感冒。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2、初步知道水的重要性和缺水造成的恶果。

  3、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水,牛奶,醋,玩水的玩具及制作好幻灯片。

  2、幼儿经验:了解水从哪里来及水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1、动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无味的特性

  (1)给每组幼儿桌上提供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师:知道杯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醋是什么味道?牛奶是什么味道?水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结:水是没有味的。

  2、感知水无色的特性

  (1)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东西的颜色。师:醋是什么颜色?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是什么颜色?

  (2)小实验:透明的水。方法:将三颗纽扣分别放进三个杯子,让幼儿分别观察。师:能看见醋和牛奶杯子里面的纽扣吗?为什么?能看见水杯里的.扣子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因为醋和牛奶有颜色,所以,杯子内的东西看不见,因为,水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所以,能看见杯子里面的东西。

  3、出示水盆和玩具,感知水能流动和具有浮力。师:水还有一些秘密藏在水盆里,只要小朋友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1)幼儿玩水,老师参与幼儿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玩具浮在水上、用手指把玩具向下按,有什么感受?水能从这个杯子流进另一个杯子)。

  (2)集体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师:刚才,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教师边演示边小结:水可以流动,水有浮力。

  二、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1、谈话教学:水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3、教师小结:天山下雨,雨水汇集到河里、水库里,就形成了很多的水。

  三、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用途

  1、谈话教学:水有什么用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广泛运用。

  3、教师小结:(省略)

  四、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给人类造成的恶果

  1、谈话教学:没有水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的严重后果。

  3、教师小结:(省略)

  五、延伸教学:环保小卫士

  1、谈话教学:怎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宣传教学——环保小卫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组成结构,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习从内向外有序的观察。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对花生的认识。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每组准备一小筐花生、投影仪、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猜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及理由。

  (3)教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实幼儿的猜测结果。根据幼儿猜测的理由初步印证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2。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 1)每桌发放一筐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先看看花生长的什么模样?"教师:"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教师:"最后我们来闻一闻,花生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节:把幼儿对花生外型的感知进行总结。

  把幼儿的观察结果对照投影仪上的实物说一遍。花生的外壳颜色是乳白色的,样子像麻花、摸起来麻麻的、不光滑。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样子。在花生的硬壳壳里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知道吗?"

  (二)探索花生的内部特征。

  (1)教师:"花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是你猜的,还是你看到的?""怎样打开花生?"(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2)剥开花生。

  教师:"用你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

  (3)幼儿剥花生并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幼儿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4)幼儿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放在投影仪上,让其对照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5)幼儿在记录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引导幼儿说观察结果时可适度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花生剥开后的各部分及生长过程。

  (1)教师对照花生的.实物从外向内介绍花生。

  (2)教师:"花生是生长在哪里的?"(幼儿回答)

  (3)教师把花生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利用投影仪向幼儿呈现。

  教师对照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以及根据花生的结果实时的特点,向幼儿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讨论了解花生的用途。

  (1) 教师:"人们很聪明,不仅知道花生可以吃,还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花生的药用价值。如:花生红皮可治疗贫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养胃等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制作会“走”的盒子,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弹性,学会简单制作玩具的技能。

  3、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养成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的好习惯。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纸盒、绳子、曲别针、录音机、酸奶盒。

  【活动过程】

  引入: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随意地走入教室。教师提问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讨论各种各样动物行走的样子。

  教师出示一个会“走”的纸盒,提问:这个纸盒怎么会自己“走”呢?看一看,纸盒里有什么秘密?

  (1)纸盒里有橡筋。

  (2)纸盒里还有橡皮泥和曲别针。

  做会“走”的纸盒。

  选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间,捏成一个小圆球,圆球表面要光滑。将带有橡皮泥的橡筋两端,分别穿入纸杯口两边的小孔里,分别用曲别针固定橡筋。用手转动橡皮泥将橡筋拧紧,放在地上,纸盒就会“走”起来了。

  想一想,说一说。

  (1)橡筋拧紧了,一松纸盒就走了。

  (2)橡筋有弹性。

  (3)像我的弹弓一样,一拉就将橡皮泥弹走了。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活动,感觉过程轻松、自然、和谐,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获得了有关分类、语言、科学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1、《会唱歌的车》课件

  2、幼儿对消防车、洒水车、救护车、警车等特殊车辆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播放汽车鸣笛声,引起幼儿兴趣,并感知汽车的声音

  1、游戏:猜一猜(播放音频,点击出现汽车图片)

  2、看一看师:大马路上每天都有不同的汽车经过,今天这里开来了几辆特殊的汽车,它们都会唱不同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二、播放flash动画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刚刚看到了哪些汽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洒水车)

  【救护车】提问:

  (1)这是什么车?(救护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救人)

  (2)它是怎么唱歌的?我们来听一听。(模仿嘀嘟嘀嘟的声音)

  (3)讨论:为什么救护车会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呢?

  【消防车】提问:

  (1)这是什么车?(消防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救火)

  (2)为什么消防车有云梯,它有什么作用?

  (3)那你知道消防车是怎么唱歌的'吗?(模仿消防车的声音)唱歌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警车】提问:

  (1)这是什么车?(警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抓坏蛋)

  【洒水车】提问:

  (1)这是什么车?他有什么本领?

  讨论:

  (2)为什么洒水车可以洒水?水藏在哪里?怎样洒水?

  (3)洒水车为什么会有音乐?

  三、想一想师:为什么警车、消防车、洒水车、救护车唱歌的时候,人们要让开呢?

  小结:原来他们有紧急任务,警报时提醒大家快让开,注意安全。

  四、游戏:开什么车师: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难,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吗?

  (1)这里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小朋友快想想办法,我们该叫辆什么车呢?消防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119)

  (2)他怎么了?(生病了,受伤了)这可怎么办呢?该叫辆什么车呢?救护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120)

  (3)这里发生什么事了?有小偷,坏蛋。怎么办呢?打什么电话,电话号码是多少?(110)

  五、连线师:这是什么车?我们应该拨那个号码?(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小结:生活中各种汽车给我们带了许多方便,我们来学一学小汽车唱歌,一起开回家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现事物不同的排列规律。

  2、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厚薄不同的图书,颜色不同的纸杯,大小不同的折纸小鸽子。

  2、幼儿操作材料: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可操作的图形若干。

  3、画有不同排列规律的图片三幅。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坐好。

  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教师按不同规律排列(大小、厚薄)的纸制品,如:纸杯、图书、折纸小鸽子等,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2、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并说出不同的排列规律。

  出示两组高矮不同的树,请幼儿想想可以怎样有规律地排列?引导幼儿说出按高矮、高矮、高矮排队或矮高、矮高、矮高排队。

  3、游戏:“猜猜看”,让幼儿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快速说出空位置上的相应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4、出示按数量递增的排列规律,让幼儿寻找规律,并尝试继续往下排列。

  5、启发幼儿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如:绿红、绿绿红、绿绿绿红。

  6、幼儿操作:

  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自己设计排列规律,用操作卡片拼摆出来,并与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夏天-雪糕好吃我不贪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夏天之雪糕好吃我不贪

  目标:

  1、介绍吃冷饮的卫生常识,引导幼儿认识贪吃冷饮的危害。

  2、教育幼儿天热少吃冷饮,应该多喝水。

  准备:图片

  过程:

  1、幼儿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冰淇淋罗罗》。

  (1)小猴商店是卖什么的?

  (2)谁来买了?他们每人买了几只冰淇淋?

  (3)小猪罗罗也买了一只吗?他为什么肚子疼?

  (4)医院里,鹿医生为罗罗做什么?

  (5)回来后,罗罗能和小动物一起玩吗?

  2、幼儿完整倾听故事。

  3、讨论:

  (1)罗罗肚子疼应该怪谁?

  (2)能不能一下子吃很多冷饮?

  4、引导幼儿认识吃冷饮的卫生常识。

  小结:我们平时要多喝白开水和新鲜的果汁,少吃冷饮。

  延伸活动:学着冲各种饮料招待客人。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电池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电池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种类和用途,知道电池有“+”“-”两极。

  2、感知电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电动玩具 各种型号的电池 记录本 课件演示

  活动过程:

  一、1、引入:和孩子一起玩电动玩具,一些装了电池,一些没装电池

  T:今天小朋友有带了一些玩具来,老师都没玩过呢,咱们一起来玩好不好?

  C:老师,你看,我的恐龙走得很快,还有叫声呢!

  C:老师,你看我的`电子琴漂亮吗?还有音乐呢!

  C:我的汽车怎么不会动啊?

  C:你的汽车有没有电池啊?是电池坏了吧?

  C:老师啊,我的这个电话也没声音!

  C:我的机器人怎么不会走啊!

  2、猜想预测

  T:刚才一些小朋友问我们,为什么他的玩具不会动也没有声音呢?

  C:是他们的玩具坏了吧。

  C:可能是用太久了,电池没电了吧。

  C:我看了,是没装电池呢!

  T:那怎样才能让我们这些玩具都能动起来,有声音呢?

  C:装上电池就可以了。

  C:要装上好的电池才可以,坏的电池就不可以。

  C:可是,我刚才装了啊,装了以后还是动不了!

  C7:我也装了,装了以后电话还是没有声音。

  T:那我们应该怎样装才能让玩具动起来,有声音呢?

  C:把那个头对准另外一个电池的下面,装进去就可以动了。

  T:小朋友都知道电池有两头,那电池的一头有一个突出来的小头,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是正极;另一头平平的,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我们叫它负极。

  C:那我觉得把正极对着负极,这样装能让玩具动起来。

  C:我认为,把正极对着正极的装也可以让玩具动起来的。

  C:我觉得,这个要用5号的电池,然后头(正极)对着屁股(负极)装下去,就可以电子琴就响了。

  T:那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想一想,这三种安装方式哪种能让玩具动起来。能和不能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记录。

  3、分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幼儿实验过程:

  C:这是7号电池,我试试看能不能装到电子琴里面。(尝试后他发现不行,换成了5号,装进了玩具手机,响了,他很高兴。)

  C:xx装好了电池,可是电子琴没响,看了很久,她发现是电线断开了,于是她换了一个玩具。

  C:xx尝试着装电话的电池,可是怎么装都没装好,x看到了,跑过来说:“我来帮助你啊,你要把这个(负极)对着这里啊(有弹簧的一头),就可以了。”

  4、幼儿交流、讨论,引导幼儿将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

  T:刚才小朋友都做得很不错,那能上来和别的小朋友说说你的实验吗?

  C:我刚才发现把电池正极对负极的装到玩具里,玩具就可以动起来,我就给它画上一个“0”,那两种不能,我就给它“x”。

  C:我开始用的电池是没电的,后来用了好的电池就可以了。

  C:我把负极对着哪个弹簧,然后再正极对着负极,电子琴就响了!

  5、集体小结

  T:刚才小朋友说得很好,要合适的电池,装的时候先把负极对准玩具里有弹簧的那一头,然后把正极对准负极的装就能让我们的玩具都能动起来、响起来。

  二、出示幻灯(电池博士介绍电池的种类)

  三、(幻灯游戏:电池博士考考你―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是使用电池的?)

  四、幻灯背景:(出现一片绿茵草坪,后出现沙漠的图片)

  因人们乱扔废旧电池造成土地荒漠化。请小朋友想办法怎样解决?

  五、出示废旧电池回收箱,引导幼儿收集幼儿园里的的废旧电池。

  活动延伸:制作各种标示的环保垃圾箱。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激起幼儿对探索电池的兴趣,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寻找用电池的物品研究其奥秘。整个活动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玩电动玩具为兴趣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丰富的操作过程中,充分发现电池的特征用途,加上老师的有效指导和课件的演示更加巩固了幼儿对电池的认识,特别是课件演示中小游戏“问题博士考考你”更是的提高了幼儿兴趣,在活动中不仅轻松完成活动目标,还进一步培养了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欲望。

  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3、学会做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 1、图片:各种大树

  2、彩笔、图画纸、铅笔。

  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了不同树种 1、开展自由讨论:你看到哪些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2、提问: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不同树的外形特征,你喜欢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

  二、带幼儿去室外观察树木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树叶及不同部位的粗细高矮、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

  2、提问:你喜欢哪些树?为什么喜欢?你如何对待它?

  三、领养大树活动 1、让幼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

  2、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

  四、观察记录 1、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

  2、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

  3、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

  五、区分树的种类 1、让幼儿说出树的种类,老师用图表示出数量

  2、让幼儿学习点数。

  六、绘画:我喜欢的树 1、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并画上它的邻居,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放在展区展览。

  2、总结分享

  请幼儿谈谈对园区树木千姿百态的感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重点难点: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活动准备:

  1.与内容有关的课件。

  2.胡萝卜、黄瓜、白菜、土豆、花菜等实物若干、蔬菜宝宝图片数量与幼儿相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1.小朋友最喜欢的小飞飞和一群蔬菜宝宝来做客。

  2.幼儿观看各种蔬菜图片或实物,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么?

  3.出示一幅完整的植物生长图,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二、逐一出示各种蔬菜宝宝,通过猜谜游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样。

  1.红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载,切开红漆桶,清凉可口好小菜。(胡萝卜)说一说胡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叶可以做菜)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2.猜谜语:瘦长的身体看,翠绿的皮肤,全是是疙瘩,丑了自己美了别人。(黄瓜)那我们应该吃黄瓜的哪一部分?

  3.看图中是什么蔬菜?(白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菠菜、青菜)4.这是什么?(土豆也叫洋芋或马铃薯)。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看课件)。

  三、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因此,平时不能挑食。

  四、分类游戏:《找朋友》

  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蔬菜宝宝,让幼儿根据蔬菜的特征找朋友。五、品尝交流:《蔬菜沙拉》。

  教师出示用番茄、黄瓜、红萝卜的沙拉 ,请幼儿品尝,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

  教后反思:在平时的生活经验当中,有的孩子说了自己平时不喜欢吃的蔬菜,而且还有的孩子连蔬菜的名字都不知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很好地掌握了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而且还会对其进行分类,发展了孩子的分类能力。让平时讨厌吃蔬菜的孩子,都知道要多吃蔬菜,营养丰富,不能挑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教案12-1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的鼻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教案范文12-17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2-17

幼儿园中班环保科学教案06-0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9-28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夏天玩水_中班科学教案07-19

【精】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27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浮》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