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

时间:2022-04-21 14:09:30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比较物体的方法(重叠法,并列法)。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宽窄不同的纸板若干,活动室置放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小客人“皮皮”导入活动:(课件)

  1、出示各种纸板,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纸板的不同。

  2、介绍活动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二、游戏:帮助小客人(课件)

  1、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

  2、引导幼儿按意愿分组比较各自的纸板,交流比较结果。

  关注点:幼儿会用正确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三、游戏:小小修路工(课件)

  幼儿同宽窄不同的纸板拼搭各种路,并比较宽窄。

  四、游戏:超级变变变(课件)

  1、幼儿按指令出示自己手中宽、窄不同的纸板。

  2、幼儿按要求出示后,再相互比较宽窄。(了解宽窄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关注点:幼儿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五、游戏:找找看

  寻找课件、教室中宽窄不同的物体。

  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知道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1.两条宽窄不同路的多媒体课件。

  2.一条宽窄不一的小河多媒体课件。

  3.两条长短不同的纸片。

  4.找围巾的多媒体课件。

  5.生活中宽窄物体的图片。

  教学方法和手段

  1.谈话讨论法:通过课件“过小河”,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2.操作法: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窄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教学流程: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以游戏找路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

  2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通过架桥。

  第二环节:架桥

  在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

  操作探究中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

  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在生活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游戏:找路游戏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

  1.接到红果果绿泡泡的邀请函,通往红果果绿泡泡家要选择一条宽宽的路

  师:红果果绿泡泡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

  师扮演红果果和绿泡泡:“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和绿泡泡,今天邀请你们到我家玩,到我们家有两条路,一条宽宽的,一条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条窄路堵车了,所以要走宽宽的那条,欢迎你们哟!”

  2.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

  师:到红果果和绿泡泡家该走哪条呢?为什么?

  师:小朋友,这两条路就是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可是该走哪条路呢?

  幼: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幼:老师,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那条窄路堵车了不能走,只能走宽宽的那条。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找出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知道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启发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两条路的宽窄,学习用“宽窄”正确表述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通过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

  1.带领幼儿通过宽宽的路,一条河挡住去路

  再次读红果果绿泡泡的信:“在我家门前有条河,小马说很窄,松鼠说很宽,到底宽还是窄呢?你们去试试吧!

  2.组织讨论:到底小马和松鼠谁说的对呢?你认为小河是宽是窄呢?为什么?

  师:到底小马和小松鼠谁说的对呢?

  幼:小马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师:你认为小河是宽还是窄呢?

  幼:宽。

  师:为什么呀?

  幼:我跳不过去。

  幼:很窄。

  师:为什么呢?

  幼:我这样就跨过去了。

  幼:很窄,我能跳过去。

  【谈话讨论法,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3.师:你是从哪里通过的?

  幼:这里通过的。

  幼:我从这里通过的。

  师:这条小河哪里宽一些哪里窄一些呢?

  幼:这里宽一些。

  幼:这里窄一些。

  (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发现小河的宽窄不同,为下一步感知宽窄的可变性做铺垫)

  第二环节:架桥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1.师:一定有许多小动物向小松鼠一样感觉小河太宽,过不了河,我们为他们搭座桥吧。

  幼:好!

  2.幼儿选择纸板架桥,通过操作发现纸板的长短和河面的宽窄有关

  师:现在小朋友拿上纸板架桥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能把长纸条架到宽河面上,短纸条架到窄河面上。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

  3.师:“桥架好了,我们试试吧,”幼儿走过窄窄的桥,体验窄的东西有一种紧缩感

  4.师:“桥面很窄,会很危险,怎样把桥面变宽呢?”启发幼儿通过合作组合,将窄的变成宽的

  【合作游戏法,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操作探究,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1.设置问题:红果果想要最宽的围巾,绿泡泡想要最窄的围巾,请把宽的送给红果果窄的送给绿泡泡

  2.幼儿操作,比较三条围巾的宽窄,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师:你怎么比的?

  幼:我看见这条就宽。

  幼:我把围巾摞在一起,看见它是最宽的。

  师:你的这个办法可真好!

  3.解决幼儿操作中出现得问题:

  预设:(1)幼儿通过目测选出最宽的,但不一定能发现三个物体间的细小差别。

  (2)幼儿通过比较产生,但比的方法有问题,比如不能再同一水平面上比。

  解决:你是怎么发现的?比的时候应该怎么比呢?

  【操作法,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除了用观察法,还可以运用对应比较的办法】

  1.师:我们都把自己认为宽的送给了红果果,现在红果果的围巾都是宽的吗

  【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此环节为解决目标难点的重要环节,让幼儿在反复的比较中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2.师:依以上方法找出最窄的。可视幼儿能力改作幼儿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找出生活中用宽窄比较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宽窄。

  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进行。

  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2、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3、活动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4、小结。

  游戏活动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活动过程: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认识宽窄》是中班上学期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我通过设计有趣的情景游戏,引导幼儿用目测、比较的方法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认识宽窄、比较宽窄、区分宽窄,从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会表达和交流。

  2. 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

  3.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宽窄的概念

  难点:调宽窄距离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音乐、纸条、剪刀、图片。

  活动过程

  1. 律动

  2. 用已经学过的长短,大小来引题。

  1) 草地竞赛场上来了很多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谁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2) 比较长短、大小。(如:比较兔子尾巴和小猫的尾巴、大象和老鼠 等)

  3) 出示比较宽窄的图片。

  (小熊和熊猫各拿着自己的围巾,他们比较什么呢?)

  3. 幼儿操作:

  1)小朋友们互相交流比较两个纸围巾。

  2)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宽窄。

  3)认识宽窄。

  4. 物体比较:

  1) 看图比较宽窄

  2) 实物比较

  5. 用幼儿的小手和跟同伴合作来表示宽窄。

  1) 小朋友们用我们的身体来怎么形容宽窄呢?

  2) 小朋友们找一位朋友,用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宽窄。

  3) 小朋友们互相手牵着手表示一下距离的宽窄。

  6. 音乐游戏:《走遍森林》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上森林旅行吧。(跟音乐边跳边走时听教师的口令调节一下宽窄距离。)

  7. 看图听故事《小熊的旅行记》,帮助小熊解决问题。

  1) 小朋友们,小熊遇到了什么困难了呢?(不知道用哪个桥过更安全一些。)

  2) 请小朋友们帮忙。为什么真么想?

  3) 小熊又遇到困难了,请小朋友们帮忙。(碰见后背上面没有房子的蜗牛了,怎么帮这两只蜗牛做房子呢?)

  8. 延伸活动:帮组蜗牛做房子。

  1) 两只不同的蜗牛,给它们做不同的两个房子。

  2) 图片里有宽房子和窄房子,说一说哪个房子是胖蜗牛的?哪个房子是瘦蜗牛的?为什么这么想?

  3) 用剪刀剪下来给两只蜗牛后背上贴上去。

  4) 展示作品。

  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这个游戏活动,使幼儿能够进行宽与窄的比较,找出最宽的和最窄的。

  2、使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生活中物体的宽窄。

  活动准备:

  情景主题画《三只小猪》 各种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给小朋友讲述三只小猪的内容:三只小猪都盖了新房子,猪大哥盖了一间茅草屋,猪二哥盖了一间砖房子,猪小弟盖了一间木屋。三间房子之间的路宽窄是不一样的。大灰狼想要吃掉小猪,他会怎么走呢?先经过什么路在经过什么路?

  让幼儿仔细观察情境图,自由讨论。(先经过宽的路,在经过窄的路,先经过宽的桥在经过窄的桥等。)

  二、活动过程

  1、老师将宽窄不同的物品排成一排放在一起,请幼儿找出哪个宽哪个窄。

  2、再次感知宽与窄

  (1)老师发给每个幼儿手中两个物品,一个宽,一个窄,当老师说到把宽的放在头上,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老师说把窄的放在脚下,幼儿做相应动作。

  (2)在地上画三条宽窄不同的“小河”,小马、小羊的头饰,玩具若干个。老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小马,妈妈带着孩子要到仓库去驮粮食,路上要跨过小河,请小马们找到最窄的小河,再找到第二窄的小河,最后找到最宽的小河,妈妈鼓励小马选择自己想跨的小河站好,

  然后说说自己想跨的是哪条小河,听妈妈的指令一起跨过小河,到仓库去取粮食(玩具),回来时再跨一次小河,说说自己跨的是哪条小河。

  三、幼儿探索操作

  1、打开幼儿用书

  (1)打开书第21页,观察画面上有哪些车。(出租车、三轮车、摩托车)

  (2)引导幼儿观察车的车轮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分最窄的、窄的、宽的)

  (3)指一指哪个轮胎最宽,那个轮胎最窄。

  (4)车的轮子坏了,要换上下面的新轮子,找一找下面的轮胎分别和上面哪辆车的轮胎对应。

  (5)请小朋友帮每一辆车找到合适的轮子,用笔将一样宽或一样窄的轮胎连在一起。

  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宽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宽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活动准备

  1、教具:一个信封,内有一张光盘。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

  2、 学具: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宽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宽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 看光盘(集体活动)

  互动问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信,我们一起看看好吗?

  放光盘,电视里出现绿泡泡的形象: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绿泡泡,我和红果果、小咕咚在泡泡飞船航行时遇到困难了。有一个国家的国王出了三道题,如果我们答对了,就可以回到智慧树;如果答错了,就只能留在这个国家了。现在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聪明的小朋友们快帮帮我们吧,我们很想回到智慧树与你们在一起。

  指导要点:指导幼儿能分清2张纸,黄色的宽,绿色的窄。

  二、第一题:(集体活动)

  出示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

  1、互动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怎样知道哪个宽、哪个窄?从最宽到最窄的怎样排序吗?

  2、指导要点: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在这里找出最宽的,再在这里找出最宽的,依次进行排序。

  三、第二题:(集体活动)

  出示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

  1、互动问题:看看这些纸有什么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的?从宽到窄排序?从窄到宽排序?

  2、指导要点:幼儿能说出颜色不一样,长度一样,宽窄不一样。用重叠法区分宽窄。

  四、第三题:(集体活动)

  出示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

  1、互动问题:请大家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

  2、指导要点: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五、看光盘:(集体活动)

  绿泡泡:谢谢,聪明的小朋友们,国王已经看过你们的答案了,我和红果果、小咕咚已经回到智慧树了。谢谢你们的帮助。

  活动延伸

  将三组的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幼儿进行闯关游戏,进行宽窄排序。

【幼儿园数学认识宽窄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04-20

幼儿园小班认识水果教案3篇04-16

幼儿园小班认识水果教案4篇04-11

幼儿园公开课认识特种车教案04-14

幼儿园认识拼音课件02-06

认识汉语高二教案设计09-2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分苹果》04-11

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分数的认识09-19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字捉迷藏》04-19

高一语文《认识自我》单元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