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时间:2022-01-07 19:27:05 三年级 我要投稿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蹒跚”、“不胫而走”等词语。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重点词句激发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感悟。

  过程与方法:

  1、抓住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情感,从而理解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紧扣第2自然段,体会派特利那种不屈不扰的运动精神。

  2、感受事件氛围,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

  教学重点:

  抓住“在场的观众无不为派特利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这一句中“不屈不挠”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教学准备:电子备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课件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刘翔的冲刺镜头——从多角度拍摄)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刘翔)

  这些照片都是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竞赛最后冲刺的时候拍摄下来的。他冲刺的一瞬间将永远牢牢记在我们的心理,因为他标志着我们中国人也能站在运会的短跑项目的金牌领奖台上。(特殊的意义)

  (教师出示语句练习“这是一次()的冲刺!”)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与“冲刺”有关。(出示课题《一次的冲刺》)

  我们将时间向前推移,来到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课件显示时间推移,并出现派特利的图像)他名叫派特利。

  我们的课题《一次的冲刺》,就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连贯,把句子读通顺。

  2、用电脑检查学生生字的读音。

  3、检查词语的读音:消耗蹒跚搀着冲刺霎时掌声雷动根据成绩册

  不胫而走不屈不挠

  4、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说。

  3、师小结。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刺声脚的写法

  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读完后看看关于派特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运动员,坚持跑完比赛,没获得金牌……)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派特利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马拉松比赛的最后冲刺。没有获得比赛的金牌。

  提问1:那么为什么派特利没有得到奥运金牌,他的名字却流传至今呢?

  提问2:派特利没有得到金牌,那么你认为他是不是一个失败者呢?(引发学生的分歧)

  (请同学们再一次阅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呢?(认为自己找到答案的同学,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生再读二、三自然段)

  (坚持跑完全程、不屈不挠的精神……出示“不屈不挠”)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派特利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重点读第二段,开始找重点词体会派特利的“不屈不挠”。)

  (蹒跚、五次、咬紧牙关、爬、一步、两步……,再次晕倒、搀着

  五次、爬、一步、两步……,引导学生先说后读,联系学生实际体验,激发学生情感。)

  通过这个历史性的场面(出示“历史性的场面”)我们感受到了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

  ……(通过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个读、齐读、教师范读“历史性的场面……跑过终点。”)

  教师小结

  比赛结束后,有记者采访场外的观众:“你认为派特利的这次奥运之旅是不是没有意义的呢?”

  你就是场外的观众。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说——教师引导结合派特利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

  (教师出示例子王义夫……)

  教师小结(美国……从此……的名言“不胫而走”,简单理解“不胫而走”)

  (出示“在奥运会上获胜并不比参加奥运会更重要。”“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1、“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这句话蕴含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2、为什么这次冲刺成为了的冲刺?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学习重点:

  “我”和奶奶怎样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偷”杏儿的孩子们。

  学习难点:

  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有人想去偷他们,你会怎么做?谈谈自己的经历。

  有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奶奶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杏儿熟了》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读、正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互查互评。

  [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采用多种形式的检查与评价,有助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

  2、你觉得这个奶奶怎么样?从哪些内容感受、体会到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观察插图,选择你喜欢扮演的人物角色,给自己起一个好听好记的名字。

  2、进入角色,朗读课文,想想奶奶是怎样对待你们的。找出相应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3、在小组内交流句子,谈谈感受。(教师示范)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4、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5—8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进行课文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引导他们读出文中的滋味,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做到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提升,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五、学习课文9—10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奶奶的言行怎样影响着我?

  2、指名回答。(板书)

  3、自由读。齐读。

  六、回到课文第一部分,理解作者思路。

  1、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写什么?

  2、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杏儿多、杏儿好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3、分角色读。

  [根据教学思路,打破逐段分析的常规,将课文进行整合与利用,有利于直奔主题,更好地把握中心。]

  七、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摘抄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词汇。]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3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学情分析

  教学目辬和任务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

  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力。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4.通过“笔下生花”习作栏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

  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教学活动与措施

  1、要继续重视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学习词语,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过程。人们对一个新词的认识,开始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随着语言活动的进行,认识逐步达到清晰明确。因此不能把解词、背注释作为教学重点,要尽可能地

  在语境中检验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3、要继续指导学生学会默读,不仅要求学会只用眼,不动嘴,不出声,不用手指;而且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划出重点,辬出疑问;

  要表扬那些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思考的学生。

  4、注意语文的实践性,精心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文中的生字。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死寂、循声、纳闷、平息”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根据课文内容及课外收集的信息体会作者对悉尼人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赞赏,增强知行合一的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垃圾不落地”活动收集的环境照片

  教学时间:

  1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有关环境保护的信息很多,课前我们有目的地收集了一些信息。一类是公益广告,一类是我们参加“垃圾不落地,浦东更美丽”实践活动拍摄的照片。现在我们作一下交流。

  1、媒体出示同学们收集到的公益广告语。集体读,这些公益广告的意思你们都明白吗?

  2、媒体出示学生们在自己生活的小区拍摄的不文明情景的照片。

  关于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为什么我们身边还会有这么多不美的东西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或许会给我们启发。

  3、出示课题:邻家的星期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当代作家陈冠柏在澳大利亚大港市悉尼居住时所写,悉尼的人和事给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1、出示一组悉尼城市风光图片。介绍悉尼风土人情。

  2、通读全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学生交流时,教师梳理问题。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

  1、齐读课文第一节。

  悉尼市区对垃圾处理有什么特别地方?

  交流板书:规定时间、收垃圾、分类摆放

  结合学习词语“凌晨”、“可回收、不可回收”、“死寂”。

  2、读了课文,文中的邻家女主人给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留给你什么印象呢?

  小组讨论交流,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节中的句子体会。

  根据学情展开:

  邻家女主人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人:

  (1)我刚迁入新居的第一个周三晚上,邻家女主人认为我不知道悉尼星期四收垃圾这个习惯,就来提醒。

  (2)我回家晚了,只是没有准时把垃圾桶推出。邻家女主人又来提醒。

  (3)我出远门三周,邻家女主人竟然每个星期三都贴纸条提醒。

  邻家女主人是一个待人热情的人:

  (1)我刚迁入新居,互相还不认识,她就来热心地提醒我。

  (2)她对我笑脸相迎,还教会小狗热情待人。

  (3)我出远门,她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提醒我。

  邻家女主人是一个重视环境的人:

  (1)每次提醒的都是一个内容:明天是星期四。

  (2)一直关注着我们,生怕我们忘了。

  2、再看课文,作者眼中的邻家女主人和刚才我们认为的一样吗?从哪些词语看出,举例。

  热心、笑脸、欢快、为了……连……、都……都……

  抓住词语进行朗读指导。

  3、邻家女主人做事认真、待人热情、重视环境都是在什么事上体现的?

  提醒我别忘了星期四收垃圾这件事

  为了维护社区良好的生活秩序,为了让社区每个人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邻家女主人不仅自己遵守社会公德,还影响邻居也这么做,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板书:有社会责任感

  4、邻家女主人提醒我收垃圾这件事留给我太深的印象。

  出示句子: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

  “唉”是一个什么词?表示什么?作者他叹什么气?

  作者这里为什么发出感叹,生出长久难以平息的联想来?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我知道我们校园环境是三年级同学和老师精心设计的,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我们选一条,学学邻家的女主人做一做,并且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识生字7个;积累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抄写句子。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回答规定问题以理解句子。

  4、了解扁鹊起死回生的故事,感受他高超的医术和谦虚的品德。

  【教学建议】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看过电视《封神榜》吗?……”(周朝时,国王把大片土地赏赐给功勋卓著的大臣将领。这些土地就由这些大臣将领管,就像一个个的小国家,还经常开战呢。虢国,就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小国。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3、激趣:“起死回生”什么意思?谁起死回生?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思考以上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板书读错的字,纠正;指导读不易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并提出问题。(分类对待;穿插有关知识:课文中的“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候有名的医学家。因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就像传说中的神医扁鹊,所以后人就尊称他为“扁鹊”。但这是尊称,所以,课文中他自称“秦越人”。)

  三、结合句子,再读课文。

  1、学生划出国王称赞扁鹊的那句话,教师板书:“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2、提出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要求。

  什么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读文章时,我们会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这时,可以查阅字典、词典,也可以作上记号后与同学、老师讨论。不过,最实在的办法是:联系上下文。就是:先提出你的问题,然后在课文中找一找有没有能回答问题的词句,要是找到了,就联系起来想一想。因为今天刚学,老师已经替你们提出了问题。

  3、提示思考:“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国王为什么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学生划出表示太子“死”和“生”的语句,再说说:说问题,说句子,说理解。

  四、结合句子,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围绕刚才的句子提出问题。

  2、提示思考:“从哪里看出扁鹊医术高明?”

  3、交流。

  (1)从基本内容看,扁鹊医术高明表现在:从街头巷议中觉察太子死得蹊跷;与侍卫官简单问答后,心中便有了底;妙手回春,使太子死而复生。

  (2)指导朗读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第2-8节)。

  ①自读,找一找:写了几个人的对话?分别说了什么?

  ②想一想:从对话中,扁鹊了解到哪些情况?扁鹊的语气有什么变化?

  ③指导朗读,读出语气。(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注意语气变化。)

  ④最后分角色朗读,体会:为什么不交代说话人?(省略叙述语也能知道这话是谁说的;语言更为简洁,更能体现扁鹊当时的急切心情)。

  (3)指导朗读诊治部分(第10、11节)。

  ①自读,划出说明扁鹊医术高明的词句。

  ②指导朗读。(“不多一会儿”、“没多久”写医术高;“按”、“贴”、“听”、“凝神”、“这才”等讲病情复杂。理解“凝神”,完成《词句活动室1》。)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你从扁鹊的这句话中看出什么?(谦虚、实事求是)

  六、分角色朗读全文。

  提示:阅读课外读物上的《开店的小伙子》和《讳疾忌医》。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的教案7篇02-25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9-1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8-16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10-07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07-28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教案08-16

语文五年级全册的教案02-26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天地九》教案09-21

关于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的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