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冀教版《29、冬至的梦》教案优质课

时间:2021-04-04 18:27:45 六年级 我要投稿

冀教版《29、冬至的梦》教案(优质课)

  教材分析:

冀教版《29、冬至的梦》教案(优质课)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描绘了冬至后万物萌动和人们的生活,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之情。文中的段落的安排虽然松散但符合文章主题,所有段落都围绕作者对春天的向往这一主题;语言文字非常优美,虽是平时较常见的事物,可是在作者笔下都显得那么生气勃勃,尤其是爷爷涂白梅的描写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文段。总之这篇文章作者选材的内容美、作者的文笔美、其中所蕴含的诗一般的感情美。

  教法说明:本文文质兼美,这样的文章非常适合读中悟情、情中去写、积累佳句,所以本文我将采用读、背、写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本课第二自然段要求背诵,结合这一目标在第二自然段中我将设计这样的环节:冬至前后……万物生命的血液在涌动一节,将指导学生尽情朗读,配乐朗读创设一个温馨的氛围,然后就这一节中苹果树、葡萄枝等一些事物都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让学生畅想这些事物在自己的梦中都梦到了什么?由此让学生写一小段话然后配乐朗读。本段后半节不信……它们好像已经等不及了,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背诵这一小节。关键词语为:不信……藤条……树枝……冻土地……冰河。草根……树苗……它们。

  第三自然段等待期盼春天中有爷爷的红梅图让学生畅谈感受,然后教师引出第四自然段,利用自己读、齐读的方式将那种盼春的情感渲染到极致。

  第五自然段结尾学生畅谈,吟咏“但看图中梅树红,便是门外柳叶青”。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能够较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很容易走进文本体悟情感,安排读写背环节对他们来说也并不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窖”,掌握四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窖、蚯、蚓、藤”。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写作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利用背诵这一手段来促使学生积累好的词句,同时达到知识与技能第二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出示《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第四句冬雪雪冬小大寒中的冬就是冬至这一节气。你都收集到那些关于冬至的资料和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师:关于冬至我们了解了很多,今天我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冬至的一篇文章《冬至的梦》。(师生共同读题)

  二 初读全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将自己预习时理解了的词语句子好好读一读。

  2 交流词语句子。

  3 再读课文,尝试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读完课文的感受是什么?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读文了解冬至这一节气的特点(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2 冬至这一天人们都有何习俗

  师:冬至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气,各地人民都有不同的生活习俗来迎接这一天的到来,你知道哪些关于这一天的习俗?(我们这里冬至日要吃饺子,在宁夏地区冬至日要喝粉汤,在福建人们要吃丸子,苏州要吃馄饨忆西施,台湾要用九层糕来祭祖。)

  教学小结:这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冬至这一节气,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冬至的梦》,继续走近作者的童年世界,走近作者心中的梦。

  第二课时

  一 回顾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冬至的梦》,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冬至的梦讲的是什么吗?(2、3生说)

  二 走近文本初悟感情

  1 轻声读文,思考问题

  师:冬至的.梦讲了冬至过后世界上的万物都苏醒了,准备迎接春天,我和爷爷也期盼着春天的到来。让我们走进文字,去感受作者的梦。轻声地自由读课文,说说读完之后,你觉得冬至的梦还是一个怎样的梦?(学生自由读文)

  2 回答问题:这还是一个怎样的梦?你又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三 精读课文,畅谈感受

  1 勾画句子,记下一时的感受

  师: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并作出批注。

  2 学生默读,勾画批注,教师巡视。

  3交流

  预设与引导:

  1 冬至前后,大雪飘飘……但慈祥而深情的大地母亲,却能够感觉到那万物生命的血液在涌动。(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字。)

  师出示文字“但是那谁也看不见的春天,也就在这一天随着飘落的白雪向我们走来。只不过,她不愿意那么快地与人们见面,但她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开始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果园里的苹果树,白雪覆盖着的葡萄枝,泥土中的冬小麦与老草根儿,地窖里的白菜和树苗儿,还有冬眠的青蛙和蚯蚓……”

  师指一到两名学生读

  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师:从这个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天就像一个小姑娘,那么羞涩却又那么充满生机,她羞怯的不想与人们见面,可她又让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做着温暖希望的梦,这个梦美不美?你要怎样来读?(指两到三名学生朗读)

  教师将文字出示完整“虽然你听不到它们苏醒的声音和呓语,但慈祥而深情的大地母亲,却能够感觉到那万物生命的血液在涌动。”

  配乐将所出示的一段文字朗读出来(指一名学生配乐读,其他学生闭眼专心倾听,看大屏幕配乐齐读这段文字。)

  师:苹果树、葡萄枝、老草根儿、青蛙等都做着温暖美好的梦,你觉得还有谁在做着这样的梦?(生答)想不想知道他们的梦里都有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动笔写一写他们梦到了什么,梦中的景象是怎样的。(学生动笔写)

  师播放音乐指几名学生来朗读

  2 “不信,你拨开积雪或扒开泥土仔细地看看吧……它们好像等不及了。”(学生畅谈感受并朗读)

  教师指导观察句子“黑色的藤条变青了,干硬的树枝变软了,冻土地开始松动了,冰河下面有了“哗哗”的声音。细小的草根儿,有的已经绽出苍白的芽胞,地窖里树苗儿的枝条上吐出指甲大的紫红色的小叶子,”

  师:两种不同颜色的句式相同吗?能说说怎么不同吗?(前边三句较简单并没有十分细致的描写,只是说了三种事物怎么样了,而后边描写草根树苗的句子描写比较具体。)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两种不同的句式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出示“黑色的藤条变青了,干硬的树枝变软了,冻土地开始松动了,冰河下面有了“哗哗”的声音。细小的草根绽出芽胞了,地窖里树苗的枝条上吐出小叶子了。”让学生充分朗读后说自己的感受。

  总结出:如果都采用同一种句式列举以上几项事物,感觉比较重复,毫无新意,而作者用两种不同的句式描写,让人读起来爱读且充满新意,比较有层次。

  师:这么好的句子,我们真应该积累下来,为自己所用。能不能尝试背诵这几个句子。(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又快又好的背下来的。)其实在背诵时可以抓重点的词语帮助我们记忆。

  师出示:不信……藤条……树枝……冻土地……冰河。草根……绽出苍白的……树苗……指甲大的紫红的……它们……。

  3 师:谁还想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畅谈,也可适当朗读。)

  教师弱化处理三四五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教师范读一遍。(这样的排比句读起来就是酣畅淋漓,作者向往着明媚的春天这样的强烈的情感,怎么能不用排比这样的句式来是之喷薄而出,我们再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四 再次回顾,谈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参照板书回顾:苹果树、葡萄枝、青蛙蚯蚓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做着温暖希望的梦,我和爷爷也做着这样的梦,作者用这样的文字描写无不透露着对春天的向往热爱,也就是说作者用描写这些植物动物,又描写我和爷爷的行为心理都是围绕着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选题的,从表面来看,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联系不大可是却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这就是散文的最主要的特点形散神不散。一般的散文都有这个特点

  小结: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是希望的梦,植物动物、我、爷爷无不用自己的方式描绘着自己的梦,这就是作家徐鲁为我们呈现的她的童年世界。一篇文字就是作者精心构建的一个世界,这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了解了冬至这个节气带个作者的满怀的期待与幻想,下课之后请同学们搜集其他一些有关冬至的文章或者诗作,用自己的方法去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