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生命之舟》教案

时间:2023-08-25 11:10:15 炜玲 八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命之舟》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命之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之舟》教案

  《生命之舟》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体会解放军、武警舍己救人的精神及群众对他们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二)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篇消息,今天先请大家来看一则电视新闻:学生分角色表演本则电视新闻(一个同学解说,几个同学模拟电视中的画面,声音)

  (二)交代背景:

  大家在刚才的“电视”中看到了什么情况?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敢营救被困群众的故事。对,大家看到的是98年抗洪救灾的一个片段 。当时,突如其来的水灾袭击了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解放军和武警战士闻风而动,奋不顾身加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抗洪抢险中。本则电视新闻报道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了湖北簰洲湾溃口事件中的冒死营救的动人事迹,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受到中央领导和各大媒体好评。

  (三)正音:

  我们来看看本课涉及的新词:簰洲 肆虐 仔细看字形并把每个词语读3遍。

  (四)问题设疑请大家自读《生命之舟》。(板书标题)思考:

  1、标题《生命之舟》有何含义?

  2、本文是采用什么顺序的?尝试梳理这则电视新闻的脉落。

  3、救援行动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4、文章中最紧张、最典型的情节是什么?

  (五)集体研讨:

  1、用课文中的话说“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轻舟”“共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这些舟船为‘生命之舟’” 在危急时刻,是这些舟延续了生的希望。

  教师设计情境: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如果我们像那个女孩一样,在肆虐的洪水长久地抱住树干,双手早已僵硬,双腿浸泡在水里,口渴、饥饿、疼痛吞噬着我们,我们已经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这时远处向我们驶来了几艘救生船,那一身身的国防绿穿梭于树丛之中,那一声声亲切的“有人吗”“使劲”“慢点”回响在夜空,最终我们被救上船。请问你是否已感受到生命的宝贵,是否会有千言万语对他们讲呢?是否真正地感受到了“生命之舟”的深刻含义呢?

  由学生总结全文的中心:对解放军、武警的感激和热爱,对他们舍己救人精神的肯定。用生命之舟来做标题,更生动形象感人。

  2、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报道:

  时间 营救情况

  凌晨1点多 二号冲锋舟 奉命展开营救

  凌晨3点多 二号冲锋舟营救战士苟峰

  凌晨5点多 二号冲锋舟已营救12人后,发现小女孩

  艰难营救

  上午10点多 二号冲锋舟共救起64人

  截止下午 150多艘各式轻舟救起17000多人

  文章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更好地突出了“生命之舟”的巨大作用。

  3、文中所救小女孩江珊的细节:

  处于离溃口处很近的一棵小树,水流很急,小舟无法停靠。如果小舟直接驶向小树会将小孩撞伤或脱手。如果将绳索套在小树上固定冲锋舟,又怕折断小树。营救工作十分困难和危险。惟一的办法是驾驶冲锋舟在行驶过程中将小孩迅速抱起。这就要求施救人员胆子要大,身体要稳,动作要快。隗德芳命令:冲锋舟在树的.左右行驶,谁最靠近小孩,就立即动手。小舟3次从树两旁驶过,由于流速太快,小舟起伏太大,施救均未成功。“别怕,我们一定救你上来!”官兵们一边安慰小孩,一边继续组织营救。第四次,驾驶员杜志敏操舟逆流而上。当舟头右侧刚刚靠近小树时,王明华迅速弯腰一把将小孩抱起,放在船上。此时小女孩四肢僵硬,半晌说不出话来。彭军给她换下湿衣,脱下自己的衣服将她包住。慢慢地,小女孩才哭出声来。

  4、救援行动可能遇到:夜晚,能见度差,危险性强;猝然淹没的地面,水体形势复杂,各种各样的障碍物可能存在,险象环生;有的地方水势急,救援难度很大,比如救江珊

  结束语:

  获救群众是幸福的,生在我们这个国度是快乐的,即使有点风浪我们也会平安渡过,因为有最可爱的人为我们载起了“生命之舟”。

  (六)文体比较:

  电视新闻和消息比较有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这则电视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 1.声画合一。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以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不仅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且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2. 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 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构成的播音稿。

  4. 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长短的限制,按正常构播音速度计算,每秒播出3~4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辞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生命之舟》教案 2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于救群众的牺牲精神。

  2、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电视新闻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2、掌握生命之舟的内涵。

  3、了解1998年历史背景。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人类。 水,也是妖魔猛兽,它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痛苦和灾难。大家还记得 1998年的那下场大水吗?,肆虐的暴雨,横扫着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浩浩荡荡的江水,每天都在不断地制造大大小小的险情。酿造大大小小的悲剧和灾难。让我们随着记者梁家新等乘着生命之舟回到1998年,回到湖北嘉鱼 州,看看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吧。

  背景介绍: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当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当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二、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

  1、 文章属于什么类型的新闻,它和报纸上的新闻、广播新闻有什么不同?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

  (学生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释疑:

  第一题: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视新闻与报纸上登载的,广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画面,有声音,有看有听。

  师:对。这就是电视新闻的特点。那位同学读一片书上对电视新闻的解释?

  生: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师:对,电视新闻是声画合一,而报纸、广播新闻只能看或者听。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第二题: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某舟桥旅和某公安消防总队)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三、 分析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请四位同学朗读,一学生读导语部分,一学生读同期声,一学生读主体部分,一学生读结语部分,注意:把握感情色彩)

  二)、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消息还有背景和结语。本篇文章包括哪几部分?

  1、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1-2段),说说导语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内容?

  时间:1998年8月1日晚8:20

  地点:湖北嘉鱼簰洲湾

  人物:军区舟桥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赶往营救记者随同

  事件: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奉命赶往现场营救

  *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概括新闻主要事实

  2、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哪个段落?(3-9段),阅读新闻的主体部分,回答问题:

  A、主体部分具体写了什么?

  ——救助过程或战士解救被困人员 ,重点选择了两个画面加以表现:救助战士苟峰和救助小女孩。

  B、小女孩处境有多危险?为什么营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败? 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处境危险:冲锋舟左前言一棵小桶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十分危急。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急流顶冲,小女孩抱着的小树难已靠近。

  6、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根据课文填空,体会电视新闻语言上的特点用其作用。

  阅读主体部分,选词填空。

  (1)搜寻 绕过 穿梭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2)迂回 冲去 转舵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3)抗争 靠拢 肆虐

  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步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简析:A、语言特点: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准确生动,且带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B、作用:表现救助的危险、困难,更表现战士们冒险救人的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贵。

  7、文章最后一段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当地群众称这些舟是“生命之舟”?

  总结救助行动,点题 。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生命之舟——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两个多月里,我们流了太多的泪——不是因为受了太多的苦,而是因为承受了人间太多的爱,经历了世上太多的感动。当千万双泡白了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千万张晒黑的脸挂满欢喜的泪珠,灾难而激情的98,令人感慨万千……

  当我们再次展开记录1998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

  我们会记住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惊涛骇浪。

  我们会记住那个让人彻夜难眠的惊心动魄的夏季。

  我们会记住高建成和他的战友们。

  会记住胡继成等许多普通农民的名字。

  我们会记住在那次灾难中不幸遇难的3004名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我们会记住那些舍小家保大家,将洪水引向自己家园和土地的农民。

  我们会永远记住1998!

  《生命之舟》教案 3

  教学目标:

  理解小说《生命之舟》中的主题和情节。

  掌握小说中描述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性格。

  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

  掌握小说中描述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性格。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学生能够准确地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性格。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生命之舟》这部小说,并提出教学目标。

  分析主题和情节(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讨论小说中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分析人物形象和角色性格(2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性格,讨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角色性格的特点。

  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学生阅读小说并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会。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要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掌握小说中描述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并能够准确地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性格。

【《生命之舟》教案】相关文章:

“四有”教师征文:生命之舟08-11

不系之舟06-30

沙漠之舟的成语意思01-14

骆驼为什么是沙漠之舟08-17

初中说明文:不系之舟08-06

绿之舟作文750字(精选13篇)10-18

让生命之花怒放08-04

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高一作文(通用35篇)11-21

让生命之花平安绽放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