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成语故事

时间:2022-09-08 22:34:41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成语故事300字(精选10篇)

  导语: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语故事300字(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故事300字(精选10篇)

  成语故事 篇1

  《经典成语故事》这本书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在愉悦的阅读氛围内汲取知识,展示出中国历史的缩影,在经典成语故事中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一直以为父母为我洗衣做饭,陪我学习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最真挚、最无私的,尊敬、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以前遇到困难或危险我总是半途而废,慌乱不堪,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勇有谋,越身处险境就越要静下心来想出应对措施,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骄傲,都不要自恃甚高,否则就会落得惨败下场,懂得了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再一次站起来的勇气,在困难面前永远都不要倒下。

  我在这本书中还学到了许多知识,我要向书中的每一位主人公学习,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懂事更勇敢。

  成语故事 篇2

  小青蛙坐在井底的家里正在聚精会神地上网,嘴里还哼着流行歌曲。小青蛙正哼得起劲,一只来觅食的小麻雀降落在井口。它低头往井底四处张望,看见悠闲自在的小青蛙。小麻雀便喊道:“小青蛙,小青蛙,你怎么不到井外面来看一看呀,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丽,多么繁华,多么精彩!”小青蛙听了小麻雀的这番话,忍不住笑了起来。小青蛙说:“我觉得井底比外边的世界更好。”小麻雀反问:“小青蛙你怎么会这样想呢?!我们从小就听过《坐井观天》的故事,难道你想当故事里的‘井底之蛙’吗?”“小麻雀,做井底之蛙不好吗?你看看我家里有笔记本电脑、电话、手机、电视机,还有不计其数的'书籍。我用电脑上网查资料,在网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查不到的。还可以在网上和QQ好友视频聊天。用固定电话和手机可以和外界畅通无阻地保持联系。通过看电视我能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我博览群书,学习了很多知识,所以一般人叫我蛙博士。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小麻雀听得入了迷,惊讶地说道:“小青蛙,现代科技给你带来这么大的方便啊!”

  成语故事 篇3

  如胶似漆[rú jiāo sì qī]

  像胶和漆那样粘结,形容感情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学问很好的朋友,一个叫雷义,一个叫陈重。

  他们一块到京城去考试,结果雷义上榜了,陈重却名落孙山。

  雷义觉得陈重的学问其实比他好,却没有考中,很替朋友不平,就向刺史要求把自己的功名让给陈重。

  刺史当然不会答应;雷义就躲在家中装疯,不去上任,刺史只好把他除名解职了。

  过了几年,雷义和陈重又去考试,这回两人同时都考中了,而且一起被皇帝选为尚书郎,而成为同事。

  当然,乡人见到两人的友谊深厚,都赞叹的说:“胶和漆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十分的'牢固,但却比不上雷义和陈重的情谊呀!”

  知心朋友是非常难得的,保持这种珍贵的友谊,更是重要。胶和漆投在一起,它的坚牢是不可言而喻的,雷义和陈重深厚的友谊,比胶漆还要坚牢,实在是令人羡慕!于是,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胶漆相投”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友谊的牢固,如胶似漆,不能分离,就像古诗中曾经说道:“把胶投到漆中,有谁还能把它们分开呢?”

  成语故事 篇4

  如椽之笔

  晋朝武帝时,有个文人名叫王珣,他曾在梦中遇到一个神人,给了他一支很大的笔,那支笔的笔杆就有屋椽那么粗。醒后,很觉惊异。他对人说:“此当为大手笔事!”(“大手笔”,即大作家。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这件事看来,我一定要成为大作家。”)不久,武帝逝世,哀册之类的文件,全部由王珣负责起草,文采很好。后来赞美作者的文字高明,就叫“椽笔”、“大笔如椽”,或“如椽之笔”。

  【出处】《晋书·王珣传》,原文为:“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释读】椽:椽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面和瓦片的木条。如椽的大笔,指大著作或重要的'文字,也用以比喻笔力雄健。用来称颂别人的文章或写作才能。

  成语故事 篇5

  看故事学成语札人忧天

  杞人忧天

  从前,在一个名叫杞(qi))的小国里,有一个胆子特别小,经常怕这怕那的人。有一次,他呆呆地望着天空,忽然心头涌上巨大的'恐惧。他想,如果有一天,这天突然塌了下来,大地也崩裂了,我没了安身的地方,该怎么办呢?

  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忡,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有个朋友担心他这样下去对身体非常有害,便跑来劝导他说:“天只不过是聚积起来的气体,这气体到处都是。你在这气体里呼吸、活动,就是在天里面生活,难道还要担心这天会塌下来吗?”

  杞人问:“天如果真的是聚积起来的气体,那么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来了?”

  朋友继续劝导他说:“日月星辰也都是聚积起来的气体,只是它们能发出耀眼的光。因为它们都是气体,所以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到人的。

  杞人又问;“那么大地崩裂,然后陷下去,又怎么办呢?”

  朋友再劝导说:“大地其实是一些聚积的土块,填满了四方,到处都是。你在它上面走、跑、跳跃,一直与这土地完全连在一起,难道还用得着担心它舍崩裂吗?”

  杞人听了这些劝导,终于放心了。而他的朋友也开心地笑了。

  成语故事 篇6

  暴虎冯河

  春秋时期,孔子外出讲学,子路佩剑前往接近孔子。孔子想收他为徒,子路说自己用剑不用读书,孔子说读书可以让他有勇有谋。子路于是拜孔子为师,他问孔子统率三军时愿意与谁共事,孔子说不愿与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过河的有勇无谋的人共事。

  据《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人们用“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从事。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释读】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成语故事 篇7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著,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成语故事 篇8

  井底之蛙

  【典故】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故事 篇9

  自相矛盾

  【典故】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出处】

  《韩非子·难势》

  客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应也。

  【释读】

  “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成语故事 篇10

  掩耳盗铃

  【典故】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处】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释读】

  “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11-19

经典成语故事11-04

强弩之末成语故事10-14

釜底抽薪成语故事10-13

论黄数白的成语故事04-20

数米而炊的成语故事09-08

冬裘夏葛的成语故事10-13

鹿走苏台的成语故事10-25

简短的成语故事03-10

幼儿成语故事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