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绿叶对根的倾诉

时间:2016-02-19 寓言故事 我要投稿

绿叶对根的倾诉

寓言故事是一座丰富的文学宝库,有些寓言故事反映了社会面貌和政治现实,有些寓言故事承载了人们的智慧和教训,而有些寓言故事本事就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引人入胜。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两则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进行阅读欣赏,更多精彩的故事尽在语文迷。

绿叶对根的倾诉

(一)绿叶对根的倾诉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里,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晨风中,绿叶反复吟唱这首动情的歌。这是她对树根妈妈的倾诉。

当春风刚刚拂过大地的时候,春雨飘飘洒洒地下着。沉睡了一个冬季的树根妈妈醒来了,她赶紧吸收金子般珍贵的春水,调和进各种营养素,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根枝条上。枝条上迅速爆出一颗颗叶芽,叶芽慢慢展放成黄绿色的叶片。千树万树,一片嫩绿,描绘出醉人的春天画卷。

闪光灯频频闪动,游人们纷纷在新绿的树丛中留下倩影。

人们喜欢绿叶、赞美绿叶。绿叶不仅装点了人们的生存空间,而且制造了氧气,净化了环境。人们由衷地感谢绿叶,歌颂绿叶。

此时此刻,绿叶再次“沙沙”地唱起那首歌,表达自己对树根妈妈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当初,树根妈妈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暗无天日的泥土中,默默无闻,辛勤劳作,才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绿叶孩子,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当人们欣赏绿叶、赞美绿叶时,树根妈妈却被人们踩在脚下。树根妈妈毫无怨言,她一直为自己拥有优秀的绿叶孩子感到自豪呢!

秋风冷飕飕地吹过,绿叶打了一个寒战,她感冒了,嗓子也沙哑了,但她还是唱着那首深情的歌,感念树根妈妈的养育之情。

深秋时,泥土干燥得快要开裂了,树根妈妈不可能像从前那样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料,她深深自责,非常内疚,却又无能为力。

绿叶知道了树根妈妈的重重心事和艰难处境,便当机立断地切断树根妈妈的运输渠道。绿叶面黄肌瘦,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树根妈妈万分痛心,但她无法疏通渠道,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绿叶孩子变成了片片黄叶,悲伤得犹如万箭穿心。

一阵秋风卷起无数黄叶,纷纷扬扬在天空中飞舞。

“看哪,一群黄蝶舞姿翩翩,将飞向何处呢?”孩子们欣喜地叫喊着。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黄叶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这是祖祖辈辈定下的.规矩!”

黄叶纷纷飘落,把树根妈妈围得严严实实,树根妈妈感到暖意融融,她渐渐沉睡了。她做了一个甜甜的春天的梦。

[-(@_@)-]

(二)庄子的猴子

同样的内涵以不同的顺序呈现,会给人不同的观感。

《庄子》里有一个故事:养猴人要给猴子吃果子,先说“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猴子听了,怒形于色;他于是改口说“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猴子听了,转怒为喜。

这也是成语“朝三暮四”的来源。猴子一天吃的果子总数都是七个,只是在顺序上有所不同,结果就让它们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也许你会觉得这些猴子未免太容易被“耍”了,但庄子借这个寓言要说的其实是“人性”,而非“猴性”,多数人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跟这些猴子差不了多少。

心理学家让一群受测者观看ABC三位学生解答30道难题的录像带:A的回答起先都迅速而正确,但后来却越错越多;B开始时一再碰壁出错,但后来则越答越顺越对;C则一开始就有对有错,没有一个轨迹可循。最后,ABC三人答对的总题数都是15题(录像带并未交代这个统计数字)。看完录像带,心理学家请受测者评估三名学生的能力,结果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先盛后衰的A比先衰后盛的B较有能力,而且错误地认为A答对的总题数要比B来得多。

实验室里的受测者跟庄子寓言里的猴子一样:同样的内涵若以不同的顺序呈现,就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观感。“先好后坏”不仅比“先坏后好”给人较佳的整体印象,而且还会让人觉得“先好”就是“真的好”。这是一种“先入为主效应”──最先呈现的事物或特质,会让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而且盖过后来出现的相反讯息。

另一个实验更有趣:以两种方式介绍同一个人,甲方式说他是个“聪明、勤勉、冲动、挑剔、顽固、嫉妒”的人,乙方式说他是个“嫉妒、顽固、挑剔、冲动、勤勉、聪明”的人。结果,甲方式的介绍带给听者的整体印象要比乙方式好很多。其实,六种特质完全一样,只是呈现的顺序颠倒而已。

“名实未亏,喜怒为用”,庄子想借猴子的寓言告诉我们顺序的虚幻性,可惜的是多数人还是跟猴子一样被顺序所迷惑。庄子的猴子和心理学家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如果你不想让人对你的能力和为人做出错误的判断,那你就不必太谦虚,也不必担心无以为继,而应该在一开始时,就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绿叶对根的倾诉】相关文章:

1.红花与绿叶

2.绿叶宝珠

3.飞蛾与绿叶

4.培根的名人故事

5.红花与绿叶寓言故事

6.露珠与绿叶

7.飞蛾与绿叶的故事

8.成语斩草除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