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儒家文化对和田玉的影响

时间:2021-04-09 19:05:45 儒家 我要投稿

儒家文化对和田玉的影响

  导语: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深远和巨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儒家文化对和田玉的影响,欢迎阅读参考。

  儒家文化对和田玉的影响

  和田玉其自身具有其他玉种不具备的物质属性和优势,加上玉文化和精神价值,使其历久不衰。和田玉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物质载体,由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深远和巨大。

  在殷商时期,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初步完成,和田玉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物。在道德方面,儒家学派为进一步宣传他们的学说,需要用一些物质的载体,故而总结了殷商时代开始使用和阗玉的经验,尤其注意到统治阶层喜爱玉的感性经验,用儒家的道德观念去比附于和田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进行从物质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创造,赋予玉以德行,即所谓玉十一德、五德之说。《礼记》中孔子赋予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其相对应的是和田玉的物质属性,如温润而泽、缜密而粟、清越以长等。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核心的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应“比德于玉”,玉佩光洁温润,可谓之“仁”;不易折断,且断后不会割伤肌肤,可谓之“义”;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可谓之“礼”;击其声音清越优美,可谓之“乐”;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谓之“忠”,人人皆珍之爱之,可谓之“道”,等。

  因此,有关玉德的儒家学说,均以和田玉为依据,并始终以和田玉为尊,为正宗。和田玉因此成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君子比德于玉。同时,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礼仪祭祀之器,成为沟通世俗人间与祖先神灵的法物。在政治方面严格规定从天子到各级官吏的用玉要求,《周礼》中规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壁。”这一切,为人们尊玉、崇玉、爱玉、敬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并直接影响到民间的广大基层群众视玉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标准,以及美的参照物。

  中国玉器价值观依托——和田玉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玉文化,对于有收藏价值的玉器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选择。

  玉器发展史就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玉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很深远,早在2500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于玉”,将人的'美好品德与玉温润光洁的玉质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种具有深厚内蕴的和田玉的价值高,那是自然的。

  和田玉见证了中华5000年的文明,这是也玉器价值的依托所在。坚固耐久,易于保存。玉器的矿物学名称为透闪石或阳起石,面细腻,质地坚硬,不易受风化侵蚀,对保存环境条件要求低,便于收藏。许多古玉埋藏于地下数千年,出土后仍然光彩依旧,即使表面有沁色,也能看出造型和纹饰。可观,可玩,可佩。玉器不但可以像瓷器那样陈设在案头,像书画那样悬挂在墙壁上,也能佩带在颈下、腕上、腰间,还可放在手中把玩,可谓一器多用。保值、增值性好。很多艺术品的原料是人工合成的,可以无限产出,而玉料是天然的稀有矿物,不可再生,总有采完的时候。和田玉价格是一个逐渐攀升的过程。市场广阔,群众基础好,中华民族是爱玉、尊玉的民族,全世界华人都有崇玉的情结。

  和田玉和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而和田玉的人文价值远远超过了黄金,所以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据和田地质部门估计,玉龙喀什河古河床目前所蕴藏籽玉总量约780吨,平均每立方米卵石中仅含50克,因此古河床中的籽玉是一种十分珍稀的资源。玉料价格历年来始终保持一个平稳的增长状态,价格不疯涨,成长空间大。其次,鉴别相对容易。相对古董文玩的鉴定和断代难度,当代玉石艺术品在辨别其真伪时相对容易,市场相对透明,无需鉴定雕刻年代,并且有国家鉴定机构能够出具有效的鉴定证书,可以保证投资到真品。

  和田玉代表中国玉文化

  和田玉之所以历久不衰,历久弥笃,除了其自身具备其它玉种不具备的物质属性和优势外,还有一个深刻原因,这就是附加于和田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价值。和田玉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物质载体。由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深远和巨大。在殷商时期,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初步完成,和田玉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物。在道德方面,儒家学派为进一步宣传他们的学说,需要用一些物质的载体,故而总结了殷商时代开始使用和田玉的经验,尤其注意到统治阶层喜爱和田玉的感性经验,用儒家的道德观念去比附于和田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进行从物质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创造,赋予玉以德行,即所谓玉德;“十一德”、“五德”之说。《礼记》中孔子赋予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其相对应的是和田玉的物质属性,如温润而泽、缜密而粟、清越以长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实际上指的是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韧性五个特性。

  因此,有关玉德的儒家学说,均以和田玉为依据,并始终以和田玉为尊,为正宗。和田玉因此成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同时,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礼仪祭祀之器,成为沟通世俗人间与祖先神灵的法物。在政治方面严格规定从天子到各级官吏的用玉要求,《周礼》中规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壁。”这一切,为人们尊玉、崇玉、爱玉、敬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并直接影响到民间的广大基层群众视玉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标准,以及美的参照物,这可从成语中窥见一斑,如,锦衣玉食、金玉满堂、琼楼玉宇、亭亭玉立、玉洁冰清等。

  和田玉的北玉四怪

  北京人对“四”字情有独钟,甭管是说人还是说事儿,总爱凑成“四”。梨园行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武术界有“四大拳种”。可您知道工艺美术界也有“四大名旦”吗?告诉您,它们是玉器、牙雕、雕漆和景泰蓝。

  单说这玉器,是京城的一绝。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京城的玉器行出了许多能工巧匠,其中最有名的是“北玉四杰”,又叫“北玉四怪”。他们是潘秉衡、何荣、刘德瀛、王树森。

  其实与这四位大师齐名的还有十几位,大概是单为凑这个“四”字,所以只好委屈了他们。比如雕玉大师刘鹤年的技艺,连潘秉衡都对他竖大拇指,但“四”凑够了数,只好称他为一“魔”。

  在玉器行,凑“四”的事儿还真不少:1990年,京城玉器行为一块翡翠料设计制作的国宝级摆件,居然也是四件:《岱岳奇观》、《群芳揽胜》、《含香聚瑞》、《四海腾欢》。

  提起京城的“四怪一魔”几乎无人不知。他们留下来的作品确实地道,用巧夺天工来比喻并不为过。不信,您可以到王府井工美大厦四楼的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去看看,一准儿能让您知道为什么称这些大师为“怪”为“魔”。

  据“四大怪”之一刘德瀛的儿子刘金昌介绍,四位玉器行怪杰都有绰号,潘秉衡因从不攒钱总是借钱生活被称为“臭要饭的”,何荣因打着瞌睡都能设计作品被称为“马马虎虎”,刘德瀛因训徒严厉、为人倔强被称作“小辣椒”,王树森因生性聪慧且脑袋似斗被称为“

  大脑袋”或“小诸葛”。四大怪在手艺上也各有特点,刘德瀛开创了专业制作玉器花卉的方法,何荣在观音、仕女和小孩的制作上成为后人典范,潘秉衡和王树森可谓玉器行全才,器皿、人物、鸟兽、花卉无一不精,其中潘秉衡素以想象大胆、构思独到著称,而王树森以其组织制作的《岱月奇观》、《群芳览胜》、《含香聚瑞》、《四海欢腾》四件国宝闻名,还培养出了李博生、陈长海等日后的大师。

  说起来,这几年,京城的玉器行并不十分景气,“四怪一魔”早已谢世,就连他们的徒弟辈现在也大多退了休,年老体弱,拿不起琢玉的家伙了,而年轻一茬儿又没能及时跟上。

  说老实话,有绝活儿的琢玉大师已经不多了。玉器行的青黄不接,主要原因是玉器市场的鱼目混珠。一方面出玉的产地被疯狂开采,使一些比较好的玉料越来越少。

  王仲元是与“四怪”齐名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人称“三盘之父”。“三盘”即三件绝活:龙盘、虾盘、蟹盘。这“三盘”现在有“两盘”保存在北京工美博物馆。其中龙盘的雕琢可知这位老艺人的独具匠心。

  有一年玉器厂的业务员到东北采购玛瑙材料,临回北京时,收购站看传达室的老头跟业务员开玩笑说,你们大老远来,我这儿有块石头你们要不要。业务员一看笑了,原来老头指的是他平时坐着乘凉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看上去就是块废料。

  老头好说歹说非让业务员捎带手买走,结果给了他200块钱,把这块石头运到玉器厂。到厂后,一砣切开,露出中间的白砂心,许多设计师看后,都认为它没什么价值,弃之不用。偏巧王仲元的徒弟杨世昌得知此事,告诉了王仲元。王仲元凭自己的慧眼,认为它是罕见之宝,果然切开后,是块黑白蓝三色玛瑙。

  他因材施艺,巧夺天工,琢成了龙盘。这件龙盘堪称玉器一绝,是前所未有的稀世珍宝。北京工美博物馆的馆长曾建中对记者说,现在陈列的每件玉器几乎都有一段掌故。它既能告诉我们如何琢玉,又能告诉我们怎么做人。看来中国的玉文化可挖掘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和田玉典故

  道德、文化,古代人们认识玉以后,继而赋予玉的社会文化观念。在原始社会中,不仅用玉制作生产工具,而且用作装饰和礼仪祭祀玉器。经商、西周,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完成,并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财富的象徵物。

  在道方面,儒家为了宣传他们的学说,总结了殷代开始使用和田玉的经验,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用儒家的道德观念比附于和田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君子比德于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等学说。《礼证·聘义》中记载了孔子的玉十德之说:“温润而泽,仁也;缜密而栗,知也;廉而不划,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玉成为仁、智、义、礼、忠、信、德、道等社会道德的象征。

  在宗教方面,用于制作仪礼祭祀之器,并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在政治方面,玉作为权力的象徵,身份的标记,财富的体现。神话,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经》中,记述了玉的神话,说:“密山之上,丹水出焉,其中多玉膏,其源沸汤,黄帝是食。玉膏之所出,玉色乃清,五味乃馨,坚栗精密,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这是说,玉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食品玉膏生成的。它有五色,质地紧密坚硬,润泽有光,天地鬼神都以它为食品,如果君子食了,可以防止不祥。这一古老的神话证明玉是何等的珍贵,它同中华民族的始祖、天地鬼神连在一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距今2200多年前就向往着:“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民间传说在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玉是美丽而善良的姑娘的化身。相传古代于田国的玉河畔,居住一位技艺绝伦的老石匠,带了一个徒弟。在六十岁生日那天,于玉河中拾到一块很大的羊脂玉,精心琢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玉美人。老石匠情不自禁地说:“我要有这样一个女儿多好啊!”果然,这玉美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拜老石匠为父,取名叫塔什古丽(玉花)。不久老石匠去世,塔什古丽与小石匠相亲相爱。可是,当地一位恶霸,趁小石匠外出,抢走了塔什古丽,妄图强迫成亲。塔什古丽不从,恶霸用刀砍她。她身上发出了耀眼的火花,点燃了恶霸的府第,而自己化成一缕白烟,向故乡昆仑山飞去。小石匠得知后,骑马去追,沿路撒下了小石子,成为后人找玉的矿苗。

  维吾尔族人民历来崇玉爱玉,谚语说:“宁做高山上的白玉,勿做巴依(地主)堂上的地毯。”迷信,玉还被蒙上了各种迷信色彩,佩玉以求避邪除凶,食玉以求长生不死,服玉衣以求尸体不朽。总之,人们以玉为美、以玉为荣、以玉为贵。玉成为人们习俗生活的一部分,正如《礼记》中所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用玉的故事写下了许多动人的篇章,《红楼梦》中贾宝玉所佩的“通灵宝玉”玉佩,演出了一幕幕多么动人的人间兴亡的悲剧。

  和田玉典故介绍

  首先是弄玉吹箫的典故,弄玉是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佳人,据说是秦穆公的女儿,生时正好有人送来一块碧色美玉,一周岁生日时,宫中摆了很多珍珠宝石,其女独抓此玉石,弄玩不舍,因起名为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绝世,聪明能干,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调,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箫,弄玉吹之,声如凤鸣,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名“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凤,招得乘龙快婿的典故。

  子罕辞玉的典故,和田玉文化,也是很有趣味的,宋国有位叫做子罕的官员,多年为官,不贪不占,廉洁清正,深受百姓爱戴。一日有乡民送来一件璞玉表达对子罕的敬慕之情,并说璞玉外貌不扬,却是价值千金之宝玉。子罕正色道:“我一向把‘不贪’当作宝物,你把宝石当作宝物。如果把他给我,岂不是你我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吗?你还是把他拿回去,这样你我俩都能保留自己的宝物了。”乡民甚感羞愧,说出原委,原来乡下盗贼蜂起,若把玉器留在家中,难免遭劫,甚至招来杀身之祸。献玉则既表示敬意,又可免杀身之祸。子罕于是安置这人在城中居住,同时派人督察乡里加强缉盗,又命玉工把这块璞玉拿去打磨。果然是色质晶莹,光泽柔和,世上少有的千金宝玉。子罕命人将玉卖了一大笔钱,交给献玉人,叫他回乡去过安宁日子。

  还有和氏之璧的典故,2000多年前的楚国和氏,把在山中得到的璞玉献给楚国的厉王和武王,但厉王听信玉人的谗言,两次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脚,后来文王继位,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诬为石头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证实那果然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于是把这块美玉琢成玉璧,为了奖励和氏献玉有功,遂以和氏之名命名为“和氏璧”。完壁归赵的典故也是人们都知晓的,还是那块“和氏璧”,到战国后期,被楚国用作向赵国求婚的聘礼,赠给了赵国。秦国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称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虽名曰交换,其实只想骗而取之,赵国也明白秦国的用意但因惧怕秦又不敢拒绝,于是便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蔺相如担任出使秦国,护送“和氏壁”去秦国交换城池的任务,在谈判过程中,蔺相如识破秦王的阴谋,略施小计,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和氏壁”,并顺利地带回赵国。后来,秦统一七国,“和氏壁”被秦始皇琢成“传国玉玺”世代相传,上刻“受命子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

【儒家文化对和田玉的影响】相关文章:

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2-23

关于描写和田玉的古诗03-04

耻文化是儒家文化基石08-20

赞美和田玉的12句话04-25

影响06-10

影响10-30

影响10-30

影响06-10

影响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