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曹七子名词解释

时间:2022-01-18 16:09:58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三曹七子名词解释

  解释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三曹七子名词解释,欢迎大家参考!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对当时很有影响,后人合称之为“三曹”;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得到后世普遍承认。七子中,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其余六子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投奔曹操,多视曹操为知己,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邯郸临漳)中,又号“邺中七子”。

  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时代最为优秀的诗人。他们雅爱词章,不但以帝王之尊、公子之豪提倡文学,促成了五言古体诗歌的黄金时代,而且身体力行,创作了各具风格的名篇佳什: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书依据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精心择取曹操诗19首,曹丕诗39首,曹植诗70首,分加题解和注释,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虞说:“曹氏三祖,风流可怀。京洛相高,江左弥重。”曹操的诗胜在气势与境界,他的两个最出名的儿子曹丕子恒与曹植子建都是天才的诗人,他们的文学天赋都要比他高。但曹植的才干更高,其诗如天籁之音,天马行空高高在上。为众多学者文士所推崇景仰。但也有不喜欢的,如明文学家王世贞就说:“子建天才流丽,虽名誉冠千古,而实逊父兄。何以故?材太高,辞太华。”而曹丕的天赋是诗人伤春悲秋的敏感,细腻的感悟感伤。所以有人谓之曹植的诗如仙,曹丕的诗如人。读曹操曹植的诗篇更多的是令人仰慕与倾佩,而读曹丕的诗则更多的是动容。虽曹丕之诗名不如其父曹操其弟曹植,但魏文帝的诗歌却最像文人。相比之下曹丕更容易令人感动,因为他诗篇里流露出的细腻的感伤,更能令人产生的共鸣。明朝锺惺在《古诗归》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清代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邯郸临漳)中,又号“邺中七子”。

  "七子"的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们在汉末的社会大战乱中,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脱颠沛困顿的命运。后期他们都先后依附于曹操,孔融任过少府、王粲任过侍中这样的高级官职,其余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不过,孔融后来与曹操发生冲突,被杀。由于七人归附曹操时间先后不同,所以各人的前后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界限。孔融在建安元年(196),徐干、阮籍在建安初,陈琳在建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刘桢、应炀在建安十三年后。与他们的生活道路相对应,"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籍《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阮籍《七哀诗》、刘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籍,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籍比较自然畅达。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应炀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三曹七子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三曹名词解释05-16

曹植《七启》全文11-16

三曹和建安风骨11-23

曹植七步诗赏析05-17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课文05-12

曹氏-姓曹的名人-曹姓起名字-曹姓的起源与家谱07-23

七步诗曹植古诗原文10-12

建安七子简介及其影响05-22

苏教版七下《七子之歌》教学实录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