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时间:2018-01-06 19:32:0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推荐

  思念不能自已,哀痛不能自理,幸福不能自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推荐

  老早就在等这个片子,临了,却被冯导与万达的一通撕吓到了,合着还得用这个法子卖片?本该有足够的自信啊。事实是,冯导厉害。如今,谁敢忽视网络的力量?不知道影院里多少人是因为这个开撕而被激发了莫大的好奇心来的,还有多少人是像我一样,一直在守株待兔等这个片子,你撕不撕我都要看的。总之,全线飘红。

  抛开这些浮云,只说片子,到底值不值这个红?我说值。我钦佩冯先生。借古喻今也算本事,直面现实才是好汉。相比《秋菊打官司》,《我不是潘金莲》更具有时代性。秋菊和李雪莲,都是社会底层的农妇,以微弱的执着与庞大的国家机器交锋,这个冲突本身就有极具张力的戏剧意义。在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除了盲目地追星造星,奉献空洞的笑声,我们还可以坐下来,看一些有诚意、有深度的作品。

  圆形的画幅,人为地把视线圈住了,乍一看觉得压抑、郁结。视觉上加深渲染了故事的感染力,好像李雪莲的思维怪圈,无法突破,无法走出。到了北京城,画幅变为矩形,喻示了这座方正大城与权力、体制、规矩的紧密相连。从圆到方,完成了民间思维到官方思维的切换。等你慢慢习惯了这个视觉体验,才发觉这个视窗的美学意味,南方的山水、风物、烟雨、人物,在圆形的画幅里散发出中国式的典雅的美意。我总是注意形式,若是画面拍得讲究,哪怕故事性弱一点,我也觉得可以原谅。

  总是雨天。南方无休无止的雨,令李雪莲在她的圆圈里孤独无助,很难拨云见日。李雪莲画地为牢,令看客失却同情心。明摆着没有理嘛,闹哪出?相比之下,秋菊的诉求就显得合理得多。事实上,这是另一个问题,是农民与官方在话语体系与思维模式上的隔膜与冲突。在法院干过信访的都知道,一些上访老户,经年不辍地上访,他们其实既不是小白菜也不是窦娥,上访的根本原因也并非法院判得不公,而是因为法律体系与他们之间存在隔阂,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与现实中的法律有着巨大的鸿沟。或者说,他们没有跟上法治时代的步伐,被远远地抛下了。在司法实践中,基层法院的法官与老百姓就家长里短、一地鸡毛撕扯,为求一个案结事了,不得不磨破了嘴皮子去调解。很多时候,法官从法律体系中岔开思维,跳进农民的话语体系里,真刀真枪地掰扯,反而容易把疙瘩解了。反之,你实实在在地判了案子,像王公道一样判对了,照样惹出一大堆麻烦。一个法院院长要提着礼品到上访户家里一口一个大表姐地叫,真真是枉公道也。

  这又是一个怪圈,恶性循环。越是如此,民众的法治意识越是淡薄。法院不只是化解眼前的纠纷,还有通过司法活动向民众传递法治思维的`功能。

  荀正一、王公道、贾聪明,光是这三个名字,就重重地幽了法院一默。冯氏幽默,以往总是靠油腔滑调、贫嘴赖舌来体现,这次是一个又一个的坑,满坑都是讽刺,还叫人还不得嘴。

  房子、二胎、假离婚、上访、x访、权力游戏规则……这么多“哏”,互相牵扯,互相咬合;“芝麻变西瓜”、“万无一失成一失万无”,贾聪明与赵大头借机与体制做生意,都是精妙绝伦的点。后半部分的果园上吊,范伟的“一棵树吊不死换一棵也耽误不了多长时间”,“去前面老曹的果园里上吊”等这些台词,连李雪莲都忍不住笑出来。

  作家总是有最敏锐的痛感神经,他们目光如炬,直视社会深处。刘震云是优秀的,但是能做成影像,冯先生更难能可贵。至于范冰冰的表演,我认为却不尽人意。努力是看得见的,也没有太出格的低,就是缺点什么,没有主角的光芒。她和这个角色,没有贴皮贴骨的那个劲儿。反而,一众男演员各具神采,随便几句台词、几个镜头都光芒四射。相比《秋菊打官司》,《我不是潘金莲》从故事脉络到艺术表达都有所突破,但范冰冰却没有超出巩俐的高度。巩俐是拉高了整个电影,范冰冰却是在整个电影的额度之内,没有奉献出额外的光彩。

  两个山东女人,在角色的掌控和塑造上,巩俐比范冰冰要丰满一些。至于范冰冰,我觉得呢,在没遇到更自如把控的角色之前呢,走走红毯也没有什么不好。好看,也是生产力。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推荐】相关文章:

1.《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

2.《我不是潘金莲》语录

3.《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800字

4.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影评三篇

5.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范文

6.2016年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7.我不是潘金莲经典台词

8.《我不是潘金莲》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