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我和我的家乡学生观后感

时间:2024-02-18 09:36:1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我和我的家乡学生观后感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和我的家乡学生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和我的家乡学生观后感

我和我的家乡学生观后感1

  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浅盘。任何一天街道,一条巷陌,一个季节都在记忆里留下了道道痕迹,而夏天就是其中一道最深的痕迹。

  夏天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是紧张的、燥热的,而我的家乡——都江堰的夏季却是另一番景象。

  都江堰四面环山,水系发达,空气湿润,但夏天一点都不闷热。太阳到了这里,仿佛要把大地考熔似的,毒辣辣地照耀着,树儿们便撑开巨大的绿伞,肩并肩连成一排和太阳作斗争。人们一个个都出来了,边泡着一杯“青山绿水”茶,边躲在树荫下乘凉。有下棋的、打牌的、边听收音机边打盹的',还有闲谈龙门阵的。孩子们则不然,这捉捉昆虫,那爬爬大树,欢笑声在原本安静的环境里碰撞,竟然引来了调皮的夏风——嘻嘻哈哈地笑着,嗖地一生就从人们的耳边跑过,让人们彻底地感受到了夏季的可爱。

  余秋雨先生曾说过:“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水对于夏季的都江堰是补课缺少的。340公里的岷江浩浩荡荡地奔涌而来,无数的水珠跳跃、撞击、重叠、飞溅,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水墨画。但过了飞沙堰,就立即被这里朴素的人民给征服了,温柔、驯良地奔向田野、树林和城镇: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最后组合成了一条条清澈透明的小溪孩子们顽皮地跳入水中,洒水,嬉戏,仿佛和水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水加快了步伐,如丝带一般滑过双脚,清爽之极。一些大点的孩子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不停地用手抚摸那轻柔的水流,心中充满了欢乐;垂柳也争先恐后把自己的倩影留给这个夏天。而岷江,不仅灌溉了成都平原,还从岁月的深处缓缓而来,流向人们的心田……

  在夏夜的都江堰,人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走,喝夜啤酒去!”的确,在夜晚,夏季的都江堰最热闹,炒大虾、吃烤鱼、喝酒、唱歌、买小吃等等,都构成了都江堰的河边文化,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店里炒菜的锅铲摩擦声,河浪拍岸的击打声,混合形成了一曲夏夜交响曲;灯下的河,幽蓝深邃,灯间的人,欢乐祥和,灯上的天,璀璨夺目。走出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个人的心间都埋藏着幸福。多么闲适的夏夜啊!

  我的家乡都江堰是如此得迷人,那里的夏天时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我和我的家乡学生观后感2

  家乡,是生育我们的摇篮。家乡,是放飞我们童年的地方。今天,我们宝宝贝贝假日小队看建筑、寻家乡变化的行动开始啦!目的地是周丛诗的家乡——龙门古镇。6月3日早上10点,家长带着我们顺利抵达目的地。我们先进行了午餐前的热身活动——上山采枇杷。山路两旁的“宝贝”可真不少呀!粉红的桃子,躲在碧绿的树叶下,偷偷张望着我们……各种颜色的野花,露出笑脸,仿佛在热烈的欢迎我们呢;看!前面好大一片枇杷林,黄澄澄的枇杷挂在高高的枝头,似乎对我们宣战:“看你们有什么本领摘到我?”我们五个队员毫不示弱,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像猴子一样爬上了树,摘了许多枇杷。树林边还有两头牛在吃草,看见我们收获了那么多的果实,羡慕地一个劲的“哞哞”叫,仿佛在夸我们厉害呢!午餐后,我们在龙门古镇进行了探秘之旅。这里是孙权的故乡。建筑可真多呀,就像一个“建筑博物馆”。

  很多是明、清时候的`老宅子。有宗祠、牌楼、庙,最多的就是“回”字和“井”字的厅堂。有的房顶上长着树,有些房顶长着草和花,围墙上爬满了青苔,快赶上植物园啦!最稀罕的是我还见到了皇帝的圣旨呢,那是奖励给孙家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的“宝物”。我印象最深的是为烈士孙晓梅建立的纪念堂,她是为了革命牺牲的,我觉得她很勇敢、爱国,我要向她学习。在这些古老的建筑里,还有一些村里人盖的新房子。也许再过100年,这些新房子也变成老宅子了。休息的时候,何锐给大家讲解了孙权和龙门古镇的故事,我们更深的了解了古镇的变迁历史。

  看了那么多神奇的建筑,我感觉它们就像一个个慈祥的老爷爷老奶奶,对我们轻轻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古镇游玩结束后,我们去周丛诗外婆家吃晚饭。外婆家新盖的楼房可真漂亮呀!宽敞明亮,房前屋后都种着花草,像美丽的天堂。听大人们说,以前的人可没有这么大这么漂亮的房子住呢。有趣的是晚饭都是家长们亲手做的,陈涵爸爸和何锐爸爸,可真是出色的“大厨师”啊,做的菜可美味了;饭是我哥哥做的,可惜锅巴烧糊了,不过我们吃的很香……这次小队活动,了解了那么多的知识,玩得又开心,是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我和我的家乡学生观后感3

  《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主要采用了多个故事的叙述手法,电影从“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旋律开始,通过《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亮》五个场景,描述了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大地上的五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借助“医疗、科技、教育、环境、扶贫”五个情节展现了近年来中国社会家乡飞速发展的景象。

  准确的故事地点、生动的人物形象,具体的人物刻画,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既有笑点又有泪点。《北京好人》张北京和二舅联手上演的.双簧、《神笔马亮》中沈腾和马丽之间的“网络延迟”,让影院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最后一课》里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教师老范时间认知停留在了支教生涯的“最后一课”、《回乡之路》里的乔树林靠着自己的执着和大家的帮助成功了沙地苹果,成了治沙英雄,让观影的每一个人感动与敬佩。这些小人物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常常在欢笑中引爆泪点,就是因为这些人真切地存在我们身边。小时候耳边时常响起的“长大后报效祖国、回报家乡”的谆谆教导在他们身上都得到实现。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年幼的我们,并不能切身体会到他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对“家乡”这个名词并没有太多理解和感悟。长大后的我们,开始为了学业或生活在外奔波,走在异乡的街头,一句熟悉的方言,一道记忆深刻的美食都能勾起我们对家乡的无限思念。此刻,“家乡”在我们心里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是我们心灵的依靠、感情的寄托。我想,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还是生活在当地的外乡人,或者是旅居在海外的华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有份难舍的情怀吧。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其实,不管我们身在何处,不管我们回去与否,家乡就在那里,它永远是我们最思念的地方。

我和我的家乡学生观后感4

  吃过晚饭,我和妈妈、两位阿姨漫步在家乡的小路上,望着沐浴有夕阳中美丽的家乡,我们不约而同感叹到:“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

  我的家乡在龙池,我很喜欢家乡。妈妈对两位阿姨说:“龙池是秀山县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包括文化、政治和经济,是整体的一部分。龙池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浓缩着秀山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沧桑巨变。”

  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家乡都还贫穷落后。一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走不了几步,鞋底就会沾满泥土。车子一开过,更是飞溅得一身水。下雨天上学都是妈妈穿筒靴送我一段路程,然后又换一双鞋走路。到了冬天,一下雪,小路就变得很滑,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摔跤。道路两旁是光秃秃的,只有几棵垂头丧气的小树,把头伸出在地面,胆怯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房子前后的垃圾随处可见;腐烂的废物散发出阵阵臭气……街道上也没有超市,想买点反季节的新鲜东西就要到县城才能买到。

  可是现在不同了,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家乡人民的辛勤劳动下,家乡变了。一条条宽阔的水泥马路代替了原来的泥泞的小路,火车、铁路线经过龙池镇,昔日破旧的房子变成了一幢幢的楼房。公路两旁便是挺拔的桦树,就像守卫边疆的士兵。龙池街有几家超市了,柜台前,人们排着队伍交钱,售货员满面笑容迎接顾客。现在每家每户都有彩电、电话,都用上了自来水。是的,是改革开放给农民们插上了翅膀,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多了。

  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伴着家乡的.变化节奏走向致富的道路。我们家乡的人们,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妈妈说她深深地感到:“改革春风吹大地,家乡旧貌换新颜。”与过去比较,我发现家乡确实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少年朋友们,火车的鸣笛已经在我家乡吹响,她将架起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性别、不同思想的友谊之桥。让我们家乡的人们不只有家乡意识,也有秀山意识、重庆意识、国家意识、未来意识……一路上有你、有我,让大家共同努力,用知识和才能为我们添上有力的翅膀,去创造美好未来。共同编织秀山别具特色的未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