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牡丹亭观后感

时间:2023-10-25 06:59:5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牡丹亭观后感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牡丹亭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牡丹亭观后感

牡丹亭观后感1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灿烂辉煌,光是四川大古典名著就值得我们一辈子品读。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些杰出的戏曲作品,比如:《牡丹亭》。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其实我会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我当时猜想这本书上应该描写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所以怀着好奇的心情,我借来了这本书,想要一饱眼福。

  《牡丹亭》的确和我的猜想差不多,它描述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与太守千金杜丽娘之间的爱情故事。但因故事中杜丽娘忧郁而死,后化为鬼魂与柳梦梅相会。使得《牡丹亭》又笼罩上了一层诡异的色彩。

  《牡丹亭》是我国一部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的伟大杰作。它所表现的是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要求个性解放。这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也因此显得前卫和与众不同。

  我认为其中描写最成功的人物当数杜丽娘。杜丽娘“一生爱好是天然”,又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表达了她对美好事物想爱就爱,与美好事物生死相随,无怨无悔的个性意志。像杜丽娘这样要求发展自由个性的女性在当时是不多见的。由此可以看出,汤显祖在塑造杜丽娘这一形象时,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也看出汤显祖的艺术才华非比寻常。

  《牡丹亭》就是这样一部戏曲作品,供后世的人品读欣赏,使人回味无穷。

牡丹亭观后感2

  那委婉缠绵的曲调,韵味浓郁的唱腔,静下心来,还能感受那股来自他们内心刻画出的人物——

  那位可爱的少女杜丽娘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背着父母走出了闺房,到后院游春,十多岁的杜丽娘可是第一次来后花园,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那一转头,嘴角边,上扬起一抹不易看见的微笑,那充满对美好春天的向往的双眸,不停地看着青春的大自然,兴许是一棵小草,一朵小花,在杜丽娘看来都是春意盎然的,春香也情不自禁地说:“你看这花多美呀!”引来她心中的无限感慨,积下的所有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对春天的渴望与追求,与千万万的心情结合在一起,有开心,有喜悦,有惊奇,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可见春天后花园的生机。

  杜丽娘身边什么也没有,然尔,她与春香却一个个极其细微的动作,把场景,把环境刻画地栩栩如生,有时她的忧郁眼神中仿佛见断瓦颓墙,一边垂下的袖子,一手扶着墙似的,让人不难看出她的心思,倾吐了这位大家闺秀杜丽娘对美好的向往,她无限惆怅的心情。她内心的失落,以及无法表达她内心的`情感。

  她们在台上,一共就十分钟的功夫,但却让一个故事完完整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清韵高古,悠扬飘逸的笛声流露出杜丽娘在孤寂中,想去花园游玩,欣赏满园春景,杜丽娘在春光明媚的阳光下,春心荡漾,她沐浴春光,享受着春天的温暖,看着到处缭乱春光的小小庭院之中,春风静静地吹入小院,杜丽娘一身粉色衣裳,头上一闪一闪的饰品,也点缀了美好地春天,让杜丽娘心游春园,用心去品味春。

  时隔几百年,依然让人感受到游春时的心情与情怀,依然是浓郁唱腔,依然不变的百年“牡丹亭”。

牡丹亭观后感3

  很荣幸能够在学校欣赏到上海昆剧团表演的《牡丹亭》,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完整的看一段戏曲。以前总觉得国内的剧种很多很繁复,咿咿呀呀听不懂,可是这一次,尝试着认真去听去感受,真的发现中国的戏曲如此婉转而优美,戏曲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动情至深。

  这次在舞台上演的有《游园》、《惊梦》、《寻梦》、《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共九折戏。先是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郁闷,去花园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因相思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在《寻梦》中,杜丽娘坚持寻找梦中的自由爱情,然而现实中却无处可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让她郁郁而终。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她的冤魂感染了地府的判官,得到了还魂的机会。并以鬼之身与书生柳梦梅结为连理,当书生发现她是非人之身时,也勇敢地接受了她,并帮助她还魂,成就了美满姻缘。他们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充分地表现了他们不服从于封建制度的反叛精神。

  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昆剧演员的精湛技艺,让人深深陶醉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爱情故事中。昆剧严守格律、板眼,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婉转优美,加上华美的服饰,精致的妆容,堪称一次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感触最深的是能够在一次戏剧中感受到中国戏曲文化的魅力,深深的陶醉其中,不再觉得与古代戏种格格不入,而是希望更多的了解。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更多地关注、欣赏中国的戏曲,保留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牡丹亭观后感4

  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小说家白先勇改编,他对名著进行如此改编的初衷就是要让高雅文化进入校园,创造能够雅俗共赏的经典。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浪漫的前提下,白先勇将新版本的《牡丹亭》提炼得更加精简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

  可喜的是汤显祖的文字功底诗词素养十分了得,全出剧都用唱词写了出来,很美。而且杜丽娘的形象确实光鲜可爱。柳梦梅虽爱吹嘘自己是擎天柱现世宝,但巧的是他就真能中上状元。对杜丽娘也算痴心一片,有几分可取之处。陈最良的形象从头到尾塑造得也是很成功的。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头,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神神鬼鬼是不足为奇的`,且放开心胸去关照。汤显祖说得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真情到了,爱得死去活来,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舞台上的昆曲艺术的确体现了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精致细腻、含蓄委婉的特点,无论是听了让人酥倒的江南吴语,还是看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戏曲服装,杜丽娘的美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扇子、水袖在一张一驰间道尽少女心中的无尽情思。

  直白的让人春心荡漾,于是牡丹亭畔,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草作垫,花中眠,娇娃俊少,花样年华,两情和合,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柔怜。这梦境中的情思让所有观众“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只是梦醒来终究是空,女子相思成疾,却至死不渝,最终手拈一枝梅花离了魂。地府里是她痴情的魂,人间是她的青春的画,冥冥中那梦中刘郎拾得此画,杜丽娘起死回生,“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红衣的杜刘在花神的簇拥下相拥于人间地狱之间,才子佳人终成人间佳话。

【牡丹亭观后感】相关文章:

牡丹亭的名句01-15

牡丹亭名句01-24

牡丹亭观后感10-19

牡丹亭名句(7篇)12-21

牡丹亭名句7篇12-20

牡丹亭名句(精选7篇)12-21

牡丹亭的观后感(精选11篇)01-15

汤显祖《牡丹亭》名句名言01-14

与《牡丹亭》在一起作文11-23

笔墨沉香——观《牡丹亭》有感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