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看朗读者那一天观后感

时间:2021-04-07 17:23:1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看朗读者那一天观后感

  导语:《朗读者》用文化、情感感染人,引导观众关注阅读,引导观众更加关注阅读中的人生趣味。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第十一期《朗读者》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观看朗读者那一天观后感

  第十一期朗读者观后感【1】

  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只会陪我们走一程,有的人却会陪我们走一辈子。

  第二期的《朗读者》,著名配音演员乔榛分享了他的爱情故事。

  作为配音界的泰斗,乔榛的声音陪伴了许多观众的成长:《魂断蓝桥》、《安娜·卡列尼娜》、《加里森敢死队》……但生活中的他,却与病痛抗争多年。

  数十年的抗癌史,七次生死边缘,是妻子唐国妹在一旁默默陪伴。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乔榛动情地说:“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她就是我的妻子唐国妹。”

  当熟悉的声音响起,乔榛老师不再演绎别人的故事,而是诉说自己的人生,他与妻子共同朗读裴多菲的《我愿是激流》。一人声如洪钟,一人情意绵绵,朗读中不仅有年轻时激情的誓言,更流露出细水长流的陪伴。

  爱是包容

  最近的《朗读者》,很多人被六十多岁才结婚的罗家英和汪明荃夫妇圈了粉。

  曾经的不婚主义者在花甲的'年纪决定步入婚姻殿堂,这本身需要莫大的勇气,而面对婚后的小摩擦,更需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迁就。

  节目现场,夫妻俩有趣的互动让董卿也乐得合不拢嘴。

  罗家英:老婆不要管老公太多,他们不喜欢的。

  汪明荃:外面好多听的都是女生哦。

  罗:千万不要和老婆吵架,你是吵不赢的;千万不要和女生讲理,她们讲的都是歪理。

  观众哄堂大笑,罗家英开始忙着给老婆倒茶转换话题。看着他们的斗嘴,觉得这对老来伴简直是在花式秀恩爱。

  他们相互谦让又不失年轻情侣间的推搡俏皮,将《老夫老妻》的朗读献给彼此。

  “他俩仿佛倒在一起的两杯水,吵架就像在这水面上划道儿,无论划得多深,转眼连条痕迹也不会留下。”

  是呀,生活中,哪有碗不碰瓢呢?在平淡的岁月中找寻热情,在小摩擦中互相包容,这才是爱情最迷人的样子。

  爱是支持和依恋

  第八期的《朗读者》,终于邀请到了敦煌研究院的院长樊锦诗。作为无愧国家的“敦煌女儿”,季羡林先生都赞她“功德无量”。

  但在采访中,董卿却透露,之前一直邀请樊院长都被拒绝,因为敦煌工作很忙,樊院长也不喜欢接受采访,然而,因为老伴彭金章喜欢这个节目,樊院长最终接受了《朗读者》的邀请。

  “他在电视里看见,他可能高兴”,朴素的话语,充满了她对老伴深深的爱与依恋。

  都说一位伟大的科学工作者背后是一个家庭无悔的付出和支持,丈夫彭金章被樊锦诗称为"这个家的功臣"。

  为了敦煌的研究工作,夫妻新婚之后就开始长达19年的分居生活,最终在风沙漫天的大西北,家庭才最终团聚。

  相恋在未名湖,相爱在珞珈山,相守在莫高窟,二十多年来,这对敦煌夫妻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感慨:牵你的手,从心动到古稀,年老时我依然爱你。

  第十一期朗读者观后感【2】

  4月29日晚,江疏影作为嘉宾出席了央视大型情感节目《朗读者》。该节目本次以那一天为主题,特别邀请了诸多知名人物前来参加。而江疏影更是作为嘉宾在当天分享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天以及让人感动的惊奇物语,在场的观众也被江疏影所经历的往事所感动,不少网友还因此纷纷落泪。

  江疏影从小学习艺术体操,16岁开始接拍广告,2004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当时她的同学还有陈赫、郑凯。但是江疏影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进入娱乐圈拍戏,而是选择到英国继续深造。

  节目中,江疏影分享早期留学的经历,当时有一本1000多页的经济学科书,对于从零开始学习英语的江疏影来说简直是天书,但是她咬紧牙关查字典把每个单词翻译成中文写在书上,最后把这本书“啃”下来了,到了毕业后这本书舍不得扔,至今保留着。不仅如此,由于自己一人到国外,举目无亲充满了无助感,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只能蹭邻居家的网,有时候连不上网甚至会痛哭。虽然当时过得如此艰难,但也不后悔“那一天”的选择。

  回国后27岁“高龄”出道的江疏影,也曾受过外界的质疑,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年选择留学的“那一天”,同时感谢道“那段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造就了有价值的我,造就了我跟其他人不一样”。

  第十一期朗读者观后感【3】

  《朗读者》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每位嘉宾在朗读之前分享的个人故事,同样很精彩,很吸引人。作为著名作家和茅盾文学奖得主,曾经叛逆的麦家,如今面对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理解和宽容。麦家在《朗读者》节目中畅谈他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阂乃至冲突,与观众分享他对儿子的教育心得以及与儿子之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濮存昕,在节目中便自曝小时候曾患过小儿麻痹症,被同学起外号叫“濮瘸子”,以及谁也不愿意和他在一个组参加体育比赛的往事。

  《朗读者》中嘉宾分享的故事,并非简单的过往经历,而都有深刻的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无论是演员徐静蕾讲她奶奶疼她爱她的平凡故事,还是96岁高龄翻译家许渊冲讲他年轻时为追求女孩翻译过才女林徽因的诗《别丢掉》的“独家趣闻”,还是无国界医生志愿者蒋励讲她在阿富汗枪林弹雨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等等,均以真挚的情感征服了观众,也带给了观众无限的思考。

  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是传播文化的又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而节目中朗读嘉宾分享各自的动人故事,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则让这股“清流”更加透彻、明亮。正是这一环节的呈现及作用,使得原本能打八十分的《朗读者》,可以打上九十分,甚至更高分。

  《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一系列节目正是填补上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你可能无法想象自己的父母会自行上网搜索《奇葩大会》,并且对其中选手的造型和言语毫无芥蒂。个性张扬的追求对于年轻人们而言是一种宣泄,然而对大多数的父母辈们而言,这其中的价值观是有冲击性的。但《朗读者》不同,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这使人看到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希望。一个节目若内核浮泛,即使当下再红火也很快会被厌倦与遗弃。与别的流行综艺形式不同,文化综艺节目天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生就被寄予传承和改变的希望,也是区分此类节目优劣的重要指标。至少目前看来,《朗读者》做得还不错。

 

【观看朗读者那一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看朗读者青春观后感05-10

观看cctv《朗读者》观后感03-07

观看央视《朗读者》观后感03-07

观看《朗读者》观后感600字03-11

观看《朗读者》董卿观后感03-11

朗读者那一天观后感05-08

观看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05-07

观看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04-24

朗读者那一天观后感400字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