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董卿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

时间:2021-04-08 08:13:4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董卿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3篇

  导语:我们的记忆中,总有那么一天,刻骨铭心,这就是第十一期《朗读者》的主题“那一天”。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朗读者》第十一期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董卿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3篇

  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 【1】

  记住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不要以为一切都理所应当,而在你有能力的时候,也记住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不要认为事不关己,这是一个做人的道理。——董卿《朗读者》

  陪伴意味着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了一种习惯。约定好的相逢,伴你天荒地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董卿《朗读者》

  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董卿《朗读者》

  朗读者第十一期的主题是母亲。

  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生动塑造着戏里角色,在家庭里,她做好了呵护备至一心为子的妈妈。儿子的患病,让她心痛但坚强面对;但母亲的陪伴,让她温暖充满感恩。

  朗读者节目评论

  《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一系列节目正是填补上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你可能无法想象自己的父母会自行上网搜索《奇葩大会》,并且对其中选手的造型和言语毫无芥蒂。个性张扬的追求对于年轻人们而言是一种宣泄,然而对大多数的父母辈们而言,这其中的价值观是有冲击性的。但《朗读者》不同,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这使人看到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希望。一个节目若内核浮泛,即使当下再红火也很快会被厌倦与遗弃。与别的流行综艺形式不同,文化综艺节目天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生就被寄予传承和改变的希望,也是区分此类节目优劣的重要指标。至少目前看来,《朗读者》做得还不错。

  《朗读者》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每位嘉宾在朗读之前分享的个人故事,同样很精彩,很吸引人。作为著名作家和茅盾文学奖得主,曾经叛逆的麦家,如今面对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理解和宽容。麦家在《朗读者》节目中畅谈他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阂乃至冲突,与观众分享他对儿子的.教育心得以及与儿子之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濮存昕,在节目中便自曝小时候曾患过小儿麻痹症,被同学起外号叫“濮瘸子”,以及谁也不愿意和他在一个组参加体育比赛的往事。

  《朗读者》中嘉宾分享的故事,并非简单的过往经历,而都有深刻的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无论是演员徐静蕾讲她奶奶疼她爱她的平凡故事,还是96岁高龄翻译家许渊冲讲他年轻时为追求女孩翻译过才女林徽因的诗《别丢掉》的“独家趣闻”,还是无国界医生志愿者蒋励讲她在阿富汗枪林弹雨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等等,均以真挚的情感征服了观众,也带给了观众无限的思考。

  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是传播文化的又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而节目中朗读嘉宾分享各自的动人故事,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则让这股“清流”更加透彻、明亮。正是这一环节的呈现及作用,使得原本能打八十分的《朗读者》,可以打上九十分,甚至更高分。

  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 【2】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用文化、情感感染人,引导观众关注阅读;近日,湖北省启动“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昨天武汉市黄陂区开展“青年喜迎十九大.华年阅读品书香.青春建功十三五”的读书座谈会活动,阅读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是提高品德修养和个人精神成长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在电子快速阅读的冲击下,在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的各种借口里,越来越多的人缺少“坐冷板凳”读书的韧劲和毅力,越来越多的文化底蕴被模糊,经典背后的情感不被理解,失去了她的感染了和号召力。目前国人阅读量少的问题引起大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力量发出号召---多读书、读好书。

  积学贵有恒。读书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自己,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目的性,要在读书中积累知识、提升自我,当你在埋怨没时间读书时,你的读书时间在浪费,当你的浏览各种八卦新闻时,你的读书时间在流逝。在工作和生活的空隙,要善于规划时间,善于利用时间,哪怕一天只读一小段,常时间的积累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有“坐冷板凳”的毅力,鲁迅说自己“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要善于利用零星时间,坚持学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中要有问题意识,以“问题”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读书不是为了看完一本书,而是要将读书的过程作为一个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能启迪智慧,能使人思想厚重。

  读书过程中要勤动笔墨,善于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心得,培养思考的能力,善于综合、分析、提炼,使思想厚重,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本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后人在读书中发散思考,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活用读书时习来的智慧,将读书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纸上谈兵”的赵括,致兵败国衰;“自幼熟读兵法”的马谡,信奉教条,败于街亭。

  作为“两个一百年”建设的当代青年,要多读书、读好书,用智慧的、奉献的青春书写祖国美好的未来。

  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 【3】

  朗读者,在我看来是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的。朗读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朗读者,一个人,一段文。

  “记得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不要以为那是理所应当!”

  当我一直在期待,《朗读者》的第一个嘉宾是谁的是时候,看到濮存晰续着性感的胡子出场,我心里闪过的,就最合适不过了。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学院的副院长,他塑造了许多太多的经典角色。而今天的出场不是酣畅淋漓的《将进酒》,而是老舍散文中的《宗月大师》。濮存晰讲述了选择这本书的原因,老舍先生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表达他对宗月大师的感激之情,而濮存晰是个小时候脚有问题,而不能正常走路的人。他选择朗读这篇文章也是为了表达他对拯救了他改变了他的命运的人的感激,而那个拯救过他的人,就是荣国威大夫!

  “读情诗,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每一个遇见的爱人,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有一对夫妻叫做:周小林,殷洁。有一种爱情,叫做“鲜花山谷”。殷洁有一个愿望——想拥有自己的花园。结婚二十年的丈夫,用了十年的时间,,送给她一个礼物——中国最美花园,1200亩的鲜花山谷。他们写日记,读情诗,说情诗读诗是他们的生活态度,丈夫经常让妻子躺在自己的怀抱里,互相读诗,董卿幽默地说,“没有读过情诗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他们年过半百,却依旧一如初见,沈从文的情诗里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这段爱情“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

  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年时的朗读习惯,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被放置在记忆的一角,布满泥土灰尘。当你欣赏过后,有没有想要拿起一本书,开始朗读的冲动呢?

 

【董卿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相关文章:

朗读者第十一期董卿开场白05-04

董卿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05-08

朗读者董卿观后感01-31

朗读者观后感董卿12-04

朗读者董卿的观后感02-04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03-25

第十期朗读者董卿观后感04-27

董卿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04-29

朗读者董卿台词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