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

时间:2021-04-06 10:23:0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范文

  导语:《朗读者》之所以选择朗读这种展现方式,而并非静默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让观众从中收获人生智慧。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第九期朗读者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范文

  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作文【1】

  “朗读者”这个节目名称并非凭空来之。德国作家施林克展现纳粹时期“平庸之恶”(阿伦特语)的著名小说,在前几年引进中国时,就被命名为《朗读者》,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生死朗读》曾经获得欧美多个电影大奖,热议一时。小说里那位不识字,但异常热爱朗读的纳粹女军官汉娜,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小说的人物设定就可以看出:朗读是比阅读更具广泛性和延伸性的行为,一个人可以不识字,可以无法像受过教育的知识阶层那样正常进行阅读,但仍然可以说话、可以交谈、可以朗诵,毕竟人类语言诞生的历史,要比文字来得长远很多。

  作为一档大众综艺节目,《朗读者》之所以选择朗读这种展现方式,而并非静默意义上的读书,部分用意或许就在于此。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一种个体化、私人化的行为。在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尚未诞生之时,一位知识人最常见的独处方式,就是阅读。即便当今各种媒介无比发达,相当一部分知识人在独处时,仍然会选择与书相伴。这种与书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完全可以是在静默无声之中进行的。

  朗读则明显不同。既然要发出声音,那么在大多数场合里,都应该会有倾听对象。朗读者与倾听者之间的互动,区分于阅读者与书之间的交流,前者明显被自然赋予了某种公共性。无论是朗读这种行为的大众化特征,还是其具备的公共性特质,都跟央视对于文化综艺节目的定位与诉求一拍即合。

  既然是强调大众性与公共性,那么营造朗读者跟广大观众之间的通感和同理心,就变得无比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在《朗读者》登台的这些节目嘉宾,无论他是知名老翻译家许渊冲,还是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抑或是著名演员、导演蒋雯丽,其在舞台上所呈现出的身份与角色,都跟其上述社会属性无甚关联。在舞台上朗诵的那一刻,他们是慈祥的父亲,是孝顺的儿子,是充满爱心的女人,是温情满满的赤子。他们所展现的,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然人性与情感。在这样的情感感召之下,观众会暂时忘记这些嘉宾种种高不可攀的社会身份,而自然而然地觉得:他们是跟自己一样,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普通人。这样的通感营造,给精英与大众之间的情感维系,搭建了一座自然的桥梁。

  大众化、公共性、人本主义视角,再加上契合了政府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大环境,这样的节目,怎么可能不火呢?

  我是在微博上看到的关于《朗读者》的宣传,可爱的许渊爷爷让我一眼就对这个节目产生了好感。因为他代表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化。

  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作文【2】

  看到风趣幽默、始终保持纯朴之心的许渊冲老先生,看他谈到林徽因而动情、哽咽时,我的心也停了一下,我是那么羡慕这位老先生啊,他一直保持着年轻和热血。而这个社会上的许多人,包括我,在年华尚好时就高声叫嚷着“我心已死”,说这个世界太无聊,仔细想想,才不是世界无聊,是我们失去了热血和青春之心。

  还看到周小林和殷洁的爱情,听他们读朱生豪先生的情书,那真真是一种享受啊!谁说爱情都是假的,我看这世上也有很多最美好的爱情啊!

  第二期中蒋雯丽帮助艾滋病病人十余年,她读林清玄先生的《百合花开》时,我看到的蒋雯丽不是演员蒋雯丽,而是爱心大使蒋雯丽;杨乃斌读《不为什么》时,我从头哭到尾,我觉得自己是个懦夫,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一多我就会抱怨就忍不住地想放弃,可是看一看杨乃斌,他多么坚强啊!是,对,他读的不好,他读的差,他吐字不清,可是,他能大胆地读出来,他能说出来,那就是最大的胜利啊!

  第三期中,看到秦玥飞哥哥时,我是真的感到羞愧。他们来自名校,他们本可以接受我这样的普通人看来是高福利、享清福的工作,可他们选择的是将青春奉献给土地,奉献给贫穷落后的农村,他们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第四期中,当主持人董卿和倪萍拥抱时,当董卿说出自己对倪萍前辈的记忆时,当倪萍给董卿一束花时,我情不自禁地鼓掌,我觉得这才是高手之间的对待方式啊――谦逊有礼,各自散发最美的光芒,不用坏心眼阻挡对方。

  而不是一上来就各种抢镜头,当着媒体观众说“我们关系很好,我很尊重/喜欢她”,然而背后却是互相掐架,买热搜,搏出位,各种三岁小孩的把戏。

  胡玮炜也是节目给我的一个惊喜,作为共享单车使用者的我,看到胡玮炜时由衷的佩服,长相美丽、年轻有为又富有创新思维,她真的将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这一期最后的赵家和教授是赚我眼泪最多的嘉宾了。尤其是看到那些上场朗读的孩子中,有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有考上北京大学的,我十分钦佩赵家和教授,感恩赵家和教授――即使我没有受到过赵家和教授的帮助,我也依旧感恩他,感恩他改变了那么多孩子的命运,感恩他让这个社会多了些希望。

  “他燃尽了自己,了无遗憾,但他的精神烛照世界,永不熄灭。”

  我想,这是《朗读者》目前为止带给我最大的感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有人很平凡,有人生活在万众瞩目之下,有人经历众多坎坷,但他们,从没有轻言放弃,都在努力地向着美好奔跑,都在努力地燃烧自己去温暖这个世界。也以此,激励我更加努力。

  但是,不得不提出来的是,这个节目在我眼中还是有些不足,比如两个演播室,董卿得走来走去;比如剪辑有时候剪的太突兀,我作为普通观众都能看出来答非所问,这就有些尴尬了……等等

  “瑕不掩瑜”在这样一个娱乐至上、众人心浮的时代,有这样一个文化节目,安安静静的,也是一件值得很多人开心的事情。

  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作文【3】

  很喜欢开场白,董卿穿着睡衣式的衬衣缓缓走来,娓娓道来,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婉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告别。

  在这期节目当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道来,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文学写了上千年上万年,其实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离别”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喜欢李立群的朗读,我的理想家庭。二胡的背景音乐,伴着质朴略带沙哑的声线,让我看到一个老者在讲述他的理想家庭。你看姚晨读的时候,几乎是照着念,而这位演员,可以说都背下来,有眼神有动作。饱含深情。

  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

  好久没有这么打动我的电视,从本期开始,倒着看追下去。

【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相关文章:

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04-22

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04-27

朗读者第九期“家”观后感04-22

央视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04-22

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范文04-23

第九期朗读者家观后感04-23

观看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04-24

《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600字04-22

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500字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