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

时间:2022-12-01 08:29:5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通用11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通用11篇)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 篇1

  9月26日,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的国庆档电影《万里归途》在南昌举行提前看片会,观众如是评价。影片讲述了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与新人外交官成朗(王俊凯饰)逆行深入战火绝境,撤离白婳(殷桃饰)等百余位同胞的故事。

  《万里归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揭秘了中国式撤侨背后面临的千难万险。外交官与同胞在异域绝境中与大使馆失联,百余人徒步穿越沙漠战火,危机不断出现,剧情环环相扣,让观众“全程紧张,一直提着心,看得手心直冒汗”。电影不仅可看性强,更充满打动人心的力量。导演饶晓志表示:“最打动我的,是真实撤侨的外交官们,他们在生活中是普通人,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但职责要求他们冲在一线。”监制郭帆也感慨道,“他们面对的真实情况比电影中还要艰难,是普通人很难理解的心境”。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 篇2

  电影《万里归途》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同伴在撤侨大巴前等待张译、王迅、殷桃的音讯。所有人的眼睛一直眺望着前方高坡的地平线,期待着那条轮廓线有所起伏……尤其此处饶晓志导演特意用了一个小女孩的主观视角镜头来呈现,就更加让人共情了。

  电影《万里归途》多处用叙事节奏来故意“欺骗”观众,调动观影时的情绪。

  比如电影的一开头,就让主角们陷入了麻烦,然后一番交涉问题解决,随即高兴离去……让观众以为危机解除,跟着心情放松了下来。结果下一幕就突然来个大场面,以此不断拨弄观众的情绪。使得电影节奏紧凑,基本能一直吸引住你的注意力。

  前面一度被我认为是“槽点”的反派与张译互射桥段,还好有后面的“梅开二度”。一方面算是做了合理的解释,反派只不过是通过“不对等的信息骗局”让别人在自己面前胆怯、求饶,从而彰显自己狐假虎威式的“强硬”。同时也再次callback了电影的经典台词“面具戴久了,真以为是自己脸了?”。

  另一方面,也给了张译这个角色救赎的机会,为宗大伟正了名。

  张译饰演的宗大伟绝对是充满正义感的人物,只是他的勇敢又夹杂了一份隐忍和牵挂。正是多了这份顾虑,让人物才更真实,更具立体感。不得不说张译老师把这个角色拿捏的准确、自然。

  王俊凯饰演的成朗,就像曾经的宗大伟。这一对欢喜冤家,一个初出茅庐,一个久经沙场。一个莽撞勇猛,一个圆润变通。从起初的互相看不上,到最后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中和。

  电影插曲《星星点灯》歌词和旋律,与当时电影的那段“逆行奔赴”剧情也很贴合,这首老歌我早已听过太多遍,但第一次听得这么激昂、动容。

  虽然自己身上的“平安符摘下送人必领盒饭”的定律依然存在、个别几处台词也略显生硬、作为领衔主演王俊凯演技还有待提高……

  但整体上看电影还是很不错的,故事不卑不亢,没有空喊口号,也没有用“国家的特殊性”推进剧情,叙事重点放在了不断遇到困难,然后协作解决困难的坎坷撤侨路上。

  直白的说就是主旋律含量没有预想的那么多,电影交火爆炸场面也比预期激烈。

  最后张译从天安门驶过天安门,突然有点梦回《士兵突击》。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 篇3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两天已经霸屏了,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才能让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看了电影《万里归途》,感触良多,面对旅居国外的侨胞们,强大的祖国是他们的坚实后盾,在他们需要祖国的时候,外交官的机智勇敢是他们的保障。

  正如影片里所描绘的那样,他们需要抗住压力,摸清情况,冷静思考,需要处变不惊,还要临危不惧,才能克服重重困难。

  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同胞安全带回家,当然也离不开上级团队的指导和大后方的支持保障。

  但是在战火纷飞的地方,更多时候就得像宗大伟和成朗一样,冒着枪林弹雨,随时都有可能孤身作战,处处步步惊心。

  他们常常是一本外交护照,一面五星红旗,一件防弹衣,一部电话,还有那一身反复锤炼的职业技能,是侨胞们的安全保障。

  一腔忠诚使命奉献的铁血信念,就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影片从始至终都客观实在地讲述了外交官们的信念和坚持。

  侨胞们在面对生命危险的时候,是代表祖国给他们无限帮助的外交官,给了他们生的希望,为外交官们的付出致敬!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 篇4

  在找到白婳并准备出境之前,宗大伟与努米亚(影片中发生战乱的虚拟国家)的边境官握手言和,成为了彼此欣赏的朋友。不曾想,叛军来袭,不久前刚与宗大伟亲切拥抱的边境官,直接被吊死了。

  实话实说,《万里归途》的观后感是沉重,压得人喘不上气。唯一令人振奋的是,开头和结尾处,宗大伟的那句“带你们回家”。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出强烈的自豪感,自豪于祖国的繁荣富强,能够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迅速撤侨。自豪于国内的和平盛世,看着宗大伟与妻子(万茜饰)、女儿团聚在万家灯火之中,才明白安居乐业是多么幸福。

  感谢祖国,感谢那些为祖国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人,包括守家卫国的军人、攻克技术难关的科研工作者、维持社会稳定的执法者等等,还有张译、王俊凯、李雪健、成泰燊以及张子贤所饰演的外交官们。

  最后友情提醒一下,《万里归途》的片尾有彩蛋,看到字幕出现,先别急着离场。再等一等,可以看到吴京的出镜,客串了王俊凯的老爸。不过话说回来,吴京目前的个人累计票房是286.09亿,只要《万里归途》的票房达到了13.94亿,岂不是要成为首位300亿影帝了吗?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 篇5

  《万里归途》完全不负商业大片的体量。饶晓志的电影还是有保障的,故事很扎实,困境一波接一波向主人公袭来,节奏十分紧凑,而身在战场,时不时降临的枪林弹雨,不期而至的死亡,让影片始终处在一种惊险紧张的状态下,不到最后一刻都得悬着一颗心。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讲“撤侨”的不易,不光是概念性的输出,不是口号式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需要外交官的不断交涉、对战场的判断、对暴力的抵抗,也需要侨胞们自己的冷静镇定和信念感。本片更关注的是来自人本身的智慧和勇气,回归到了“人”,这是此类电影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此外,虽然没法在国外拍,是在国内取景,做了实景改造和1:1场景搭建来拍摄,非常有真实感,制作上很见工业属性。

  张译的角色也不同于常见的高大全男主,反而是“史上最丧”的撤侨男主角,多年多次的战场撤侨、不得已与家庭的疏离,让他始终背负沉重的心理阴霾,在人物塑造上给了他很大空间。“归途”不仅是从撤侨战场完成任务归来,也是一段归心之旅,人终归要凭借信念克服困难到达彼岸吧。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 篇6

  今天,《万里归途》正式上映,影片由饶晓志执导,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

  终极预告中,饰演外交官的张译和王俊凯深入枪林弹雨的异国小城,带领同胞徒步穿行沙漠戈壁,踏上危机四伏的撤侨之路,紧张刺激的情节扣人心弦。张译饰演的宗大伟被反叛军威胁时的特写,更是令人揪心。但回家的机舱广播响起时,同胞们百感交集的面孔令人动容,镜头中殷桃冲破隐忍的无声哭戏更是直戳人心。

  同时发布的,还有一组“挺身而出”版海报,张译、王俊凯、殷桃在人群之中,走过艰难险阻的他们,满身风沙却眼神坚定,让人不禁更加期待这条归途的故事。

  《万里归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展现了撤侨路上的种种惊险时刻与感人瞬间,揭秘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式撤侨背后,外交官的不懈努力。首映后,“有燃点有泪点”“真实沉浸”是观众提及最多的观影感受。有观众直言,“紧张刺激的故事很燃,人物的情感又很戳泪,是情绪与视觉的双重满足”。

  除此之外,张译的演技和导演对电影镜头语言的呈现也让观众津津乐道。张译细致入微的表演,演活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外交官,有观众表示“又被张译震撼到了,永远经得起大银幕检验的演技”。充满质感的画面,惊心动魄的情节,有观众感叹,“从故事结构,到人物塑造,再到镜头语言,收获了海浪般的重重惊喜”。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 篇7

  国庆节前好几天,表姐说请我看国庆献礼《万里归途》首映。30日下午下课铃一响,我匆忙地跑出了校门,麻利把书包扔到妈妈电动车上,迫不及待地和表姐奔向电影院。

  为了看《万里归途》首映式,之前我在手机上看了预告片,大概知道了这部电影概况:努米亚爆发战乱,外交官宗大伟与新人成朗受命前往协助撤侨。撤侨之路跌宕起伏,但可敬可爱中国外交官面对反叛军的枪口,穿越战火和荒漠,克服重重障碍用自己的智慧成功让125人走出了回家之路……

  电影一开始,银幕上一无望尽的沙漠、遍地死尸、战场上爆炸声、产房婴儿的啼哭声和疯狂的叛军嚎叫声立即把我带到万里之外的努比亚。全部影片紧紧地抓住我亲临其境,野片里正反方各种谈判、小心翼翼争取、生死一线的迟毅、大义凛然的号召、黑压压的死寂、废墟中儿童哀嚎、犹如羔羊乱窜的'难民让我忘了自已身在电影院。撤侨最后,宗大伟拿着扩声器大喊:把你们手上的国旗护照全部都举起来!我们带你们回家!这一幕我深深震撼,电影结尾给出了外交官一个喜剧,回家和他妻子团圆……我为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走出电影院,又见城里万家灯火,又见高楼耸立,深感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战争有时却离我们很近!生于华夏,我们何其有幸,即使深困万里之外在的同胞,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甚至生命受到威胁时,请相信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 篇8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祖国73周年华诞,我和我的朋友们去观看了《万里归途》这部电影。电影情节十分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就是:飞机已进入中国领空!

  电影主要讲了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与外交部新人成朗受命前往协助撤侨。任务顺利结束,却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正在白婳的带领下,前往边境撤离点。情急之下,两人放弃了回家机会,逆行进入战区。赤手空拳的外交官,穿越战火和荒漠,面对反叛军的枪口,如何带领同胞走出一条回家之路。

  32万6713步有多远,在地图上短短的一点,确是在外中国人回家的距离,不仅是沙瓦集市到迪拉特的距离!更是125个撤侨同胞心中的希望!万里归途中,被困住的100多人其中一个,每天用脚步丈量所走的路,拿本子记下数字,想知道走多少公里可以达到终点,他们穿越炮火,在沙漠中跋涉,只有一个信念-回家!当看到终点时的无力倒下和喜极而泣的泪水是对生的渴望和对祖国的信任!

  看完《万里归途》,最大的感触就是身在异国他乡,面对纵千难万险,必共赴归途,带你回家!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而是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不管走到哪里,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同胞,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万里归途,我们回家!

  有幸生于华夏,祝我们伟大的祖国73岁生日快乐!永远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 篇9

  《万里归途》,根据真实背景故事改编,这部电影的题材是撤侨,但是它不像《战狼》那样英雄主义,一股脑儿地向前冲,外交官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会害怕,也会受伤流血,也不知道怎么办,这部电影给人沉浸剧情的体验,跟随着剧情或紧张或放松,或绝望或希望。通过《万里归途》让普通人对外交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万里归途》讲述了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外交官宗大伟与外交部新人成朗,受命前往协助撤侨,任务顺利结束,却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情急之下,两人放弃了回家机会,逆行进入战区,带领同胞走出一条回家之路。

  其次这部电影故事线比较完整,没有夸张的叙事,以时间顺序记录了撤侨的过程,每一幕都很真实很残酷,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撤侨,但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感慨有幸生于中国,而战争太残酷。

  影片中,手无寸铁的外交官,频频拿出中国护照,面对叛军、战乱,他们只有手中的护照来代表身份,来为广大中国公民筑起一道坚强的防线。中国政府对于保护中国公民的态度、人民至上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日渐深刻地体现在外交领域当中,同时,中国有能力迅速撤侨,同时能够做到平稳、平顺,让大家安心,确保好大家的生命安全与利益,这也正说明,中国强大了!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 篇10

  拍摄真实的人和生活,《万里归途》采用了很多细节,赋予角色深入战区最可信的动机。所以当最后真实的撤侨画面出现,我们才不由得对这些外交官肃然起敬。

  刚看完《万里归途》点映,趁印象还比较深刻来说说想法。

  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战争时期一切意外都发生的太突然了。

  前脚几个主角还坐着车准备通过关卡,后脚枪声响起几个瞬间就死了好多人。王俊凯演的成朗拿着相机拍摄记录,被当地军人发现导致集体被抓进小黑屋,大家集体拿出护照大喊我是中国人。确实是是有用的,但只是不要你的命,他们要什么呢,要钱。

  没有规则,没有立场,没有感情,这就是反叛军的。想为难你就让你掏钱,羞辱你,你手无缚鸡之力,给了钱还得点头哈腰感谢放过一命。剧情曲折,始终像把观众的心悬在高高的房梁上,从毫无先兆的枪林弹雨、突发急务、临危救援、撤离受困,到披荆斩棘、逐个解难,过程变故频发、危况迭出,却愈能显出祖国对同胞的关怀爱护;饶晓志导演经过无名之辈、人潮汹涌的淬炼,对于悬念刺激、峰回路转的类型片叙事,已然把控娴熟,加上此番又有主旋律厚度,很轻松就点燃观众家国情怀,歌颂人性而非权力,把一个关于“回家”的故事讲得跌宕揪心又最终落向温暖,是国庆档一道硬菜。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 篇11

  《万里归途》根据著名的撤侨事件改编,像《战狼2》、《红海行动》虽然与“撤侨”事件相关,但都没有站在外交官的角度来看到这次事件。该影片首次将目光放在外交官身上,让观众切身体会“撤侨”时的困难险阻。

  影片一开始,便是气氛紧张,2015年,努米亚发生内乱,事态紧急,战事一触即发,撤侨一事也不能再等了。

  为了完成撤侨任务,让被困的同胞平安脱离险境,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一等秘书宗大伟、章宁、政务参赞严行舟与随员成朗,四人组成一个外交官小分队,合力协助撤侨任务。

  第一阶段任务,在四人的有序配合中顺利完成,大批同胞得以离开。在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时却意外得知,仍有一批同胞被困,正被白婳带往边境撤离点。

  为了让所有同胞平安撤离,为了让每个同胞回到祖国的怀抱,宗大伟、成朗临危受命,进入战区,找到白婳及其剩余同胞并带到撤离点。

  这一路上,危险重重,因为战乱等原因,几天的路程,甚至要走上十几公里,有时候交通工具太显眼,他们只能步行。

  10里,50里,100里,所谓“万里归途”便是如此。

  宗大伟等人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路途遥远,行走困难那么简单。乱民、叛军不明等危险都存在,最要命的是他们还要跟当地武装力量交流,简直是在用生命谈判。

  说实话,《万里归途》这样的题材取自于现实,还原现实,更让观众切身体会到,何为外交官,何为撤侨。

  这里没有冷锋,只有中国外交官,他们的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带大家回家!

【万里归途归途观后感】相关文章:

《万里归途》观后感11-05

《万里归途》观后感11-05

万里归途的观后感11-05

《万里归途》观后感11-19

《万里归途》观后感11-19

万里归途观后感11-13

《万里归途》观后感11-16

《万里归途》观后感11-13

《万里归途》观后感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