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东京塔》1600字观后感

时间:2022-03-14 10:00:0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东京塔》1600字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东京塔》1600字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京塔》1600字观后感

  《东京塔》1600字观后感 篇1

  这是一个真挚而又细腻的,关于母爱的故事,也是我看过的所有以非爱情情感为主题的电影中人物刻画最真实,叙事手法最细腻的一部电影。

  偶然一次我发现了《东京塔》这部电影,电影中有一个剪影,母亲拉着年幼儿子的手在漫步与之相衬的是这样一小段话:“老妈就象是橡皮擦,越擦越小,小时候是你牵着我的手,走过大街小巷。现在,就让我牵着你的手,走完最后一段路......”这段话让我很有感触,且不说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各种意外事故了,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有些爱真的不能等。

  事实上当我对一部电影用到这些褒义词的时候,通常是在说日本电影。《情书》、《在世界尽头呼唤爱》、以及岩井俊二的几乎全部电影,这些电影的成功之处绝不仅仅在于感人肺腑,更多的时候他们让我感同身受,觉得这就是身边随时在发生着的故事,甚至我可以从主角身上找到自己过往生活的影子。生活化的场景、人物、对白、甚至是看似简单的情节设置,导演和编剧的每一处细节设计都恰到好处地为观众的情绪变化做好了铺垫,观众可以在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中投入到故事中去,处在每一处情节的背景中思考问题,情绪也随着角色起伏变化,一切好比是亲身经历,感受来得深切、却又真实。

  回到《东京塔》,故事讲述了主人公从一名7、8岁的小孩子,父母离异后与母亲一同生活,读完小学、初中,离开母亲去外县上高中、考取东京的大学,最后在东京找到工作并与母亲一同生活直至母亲去世,一系列生活化的故事发生的同时也记录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的情感积累的过程,在母亲去世时,这种感情最终升华为主人公心底的无限哀思以及对于未来的憧憬,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

  主人公从一个懵懂的小男孩逐渐成长为一位高大挺拔的成熟男人,这样的成长背后源于母亲毫无保留的爱的关切,生活上、工作上、爱情上,母亲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孩子考虑着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当主人公由于学业倦怠而想要放弃的时候,母亲没有一味地责骂,而更多地是一种关切、一种提醒、一种对孩子能够成熟的期待,往往这样的期冀远比责骂和怀疑更能体现出母爱的崇高和伟大。反之当主人公经过打拼小有成就之时,他向母亲寄送了自己写的书,母亲立即打回电话给予儿子十万分的支持和肯定,眼光里透出无限的欣喜和感慨,而这个时候,事实上母亲已经由于过度操劳而换上了癌症,唯有儿子的成长,让她暂时抛开了病痛,快乐的心情仿佛如同过往单纯朴素的家庭聚会上所经历的那样。

  片中的东京塔更像是一种象征符号,从最早的父亲的青年时代,那时候的东京塔还只是一个尚未完全建好的雏形,直到影片最后主人公拿着母亲的灵牌最终登上了无数次出现在生活场景中的真实的东京塔,完成了与母亲也是与自己的承诺。东京塔见证了一家人的生活,见证了一家人的情感历程,更见证了主人公的成长。登上东京塔的那一刻,主人公仿佛看到了自己所经历的30年中发生的一切。虽然只是一座无声的建筑物,但它对于主人公是如此意义非凡,同时对于观众和影片本身而言,它也成为了该片最好的“轴心”和情感线索。

  作为一个还不算太“老”的影迷,《东京塔》给我带来的感动是持久的。我又想起来那句关于什么是艺术的评论: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东京塔恰恰是取材于生活中最最普通而又简单的故事情节,父母离异、异地求学、他乡就业、照料病母……看似普通的故事情节经过导演和编剧的整理使得故事更为流畅、饱满、充满温馨,给观众所带来的感动更是无与伦比的真切细腻。2个小时的片长,而我经历的确是主人公与母亲的30年,我想也只有电影能带给我们这种超越时间、空间束缚的情感抚慰。

  也是在看了电影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儿子对于母亲的不积极的一面,而回想母亲对于我的照顾,却自始至终是一如既往的,无条件的,真实而质朴的情感。和主人公一样,我的生活一路有母亲伴随,她关注我、帮助我,为我快乐,也为我悲伤,我的每一次进步她都陪伴在我身边……我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母亲。而现在的我就好像是影片中主人公在找到工作前的状态,依旧对生活和未来赶到迷茫无助。或许人人都会经历那样的阶段,但生活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人生,对于我,从现在开始,做好自己,做好母亲的儿子,更多地与她交流,并伴随她一同面对未来就是我最大的责任。无论在工作中是否会非常成功,我已经做好了决定,孝敬母亲、孝敬身边的亲人,直至生活的尽头。

  《东京塔》1600字观后感 篇2

  所谓的母亲

  是没有欲求的

  我的孩子将如何伟大

  会如何富有

  都不重要

  心底深深希望的是

  他每天都能健康、快乐

  就算有再昂贵的礼物

  也不及我的孩子可以心底善良

  幸福美满地度过一生

  所谓的母亲

  当真是没有任何欲求的

  因此,让母亲哭泣

  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为的事情

  《东京塔》这本书赶在前2天就被我看完了,但终究没有掉下一滴眼泪,只偶尔会湿了眼眶。

  所以我应该要写读后感了。这,是之前的一个不能算作严肃承诺的承诺;但,我得执行。

  上一篇博文有提,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开始读起来是在元旦回家的大巴车上,当时心里或有小小的触动,更多的却是被自己臆想出来的人与事渲染了情感,剧情的威力却还未爆发。

  书的前几章剧情平淡,平淡得让人觉得这不过就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发生而已。母亲带着儿子从小仓离开,与父亲分居,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切以及儿子的种种调皮捣蛋,这似乎是每个矛盾家庭的惯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人感觉到小说的真实性和它本身的存在感吧。

  本书是由日本的“利利弗兰克”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我总是对自传体的东西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我会认同小说传达出来的那些情感的因素,也会如电影般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每一个细节的表达和诠释。书中的男主人公“雅也”从一个由母亲庇护的小地方开始成长,到踏足繁华大都东京,期间的与母亲的思念、与父亲的隔阂,包括那些青春的记忆和现实的落魄,相互交织着便融成了成长这部历史。

  所以故事的发生永远都是平淡的`,即便书中无处不透露着母亲的爱,母亲的伟大和母亲的无奈。直到母亲患上癌症,在与病魔抗争逝世之后,读者自然会领悟到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意思,而这层意思却是那么的浅显,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却远远做得不够的地方。

  我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但只有到真正失去后才能够大彻大悟其中的真理。于是,我就总在思考,人活到老究竟又图个啥呢?“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不过只是我们对老年人最美好晚年生活的寄许罢了。就像书中男主人公的姥姥那样,年轻的时候靠自己一个人卖鱼供儿供女,老了却独自一个人生活着,9个子女没有一个在她身边,整日吃着发黄的米饭……我想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应该是有很多存在的;但是,反过来想想,要做到对老人毫无遗憾的赡养也是难以办到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五月里有人这样讲:一个人即便再孝顺,也终究是会后悔的……”

  “来到东京后,在给妈妈生活费或是零用钱的时候,要是脸色更好点儿,给得再多些该多好啊。自己大把大把的花钱,为什么还要那样子,为什么不体谅她的心情呢?”

  “如果是现在,我一定好好地对你说更多的话,一定让你吃更多的东西,一定让你尽情去想去的地方旅行,然而当时,为什么就没能做到呢?”

  “妈妈的生命中,每一天都快乐吗?”

  ……

  小说的结尾部分,作者写出了自己对母亲后悔的话语。

  我们不是神仙,不是圣人,我们无法预料哪天我们的父母会离开我们,我们无法精确计算我们能够为他们做多少不留遗憾的事情,我们也不愿想象失去他们后我们会为自己本来力所能及却总是毫不在意的事而自责愧疚,我们更不能够让时间和记忆永远为我们自己打上“不孝”的烙印。所以,不仅是对自己的父母,包括对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你的每一个亲人、每一个朋友、每一个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说话的时候语气再温和一点、陪伴他们的时间再多给一点、温馨暖心的照顾再周到一点、扰人烦心的事再多分担一点、快乐愉悦的事再多分享一点,这样的话,我们给自己的遗憾也就会再少那么一点,不是吗?

  “十五岁正值叛逆期的雅也,就是在坐上火车前往寄宿学校时,看到老妈准备的行李里,全新的衣裤跟夹在里面的一万元,才一边吃着便当一边哭了起来……”

  “他曾经想带老妈一起上一次东京塔,但没有实现……”

  “这辈子,永远永远没有可能了。”

  老妈就像橡皮擦,越擦越小

【《东京塔》1600字观后感】相关文章:

东京默示录散文02-04

东京爱情故事语录02-27

东京爱情故事语录02-07

登广州塔作文08-22

《乌塔》教学教案11-25

守塔人奥列01-19

汤烫塔绕口令11-08

读<<乌塔>>有感09-22

公司香槟塔主持词02-16

婚礼蛋糕塔主持词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