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越剧《铜雀台》的观后感

时间:2021-04-24 09:31: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越剧《铜雀台》的观后感

  作为曹植粉,从昨晚起,我华丽丽地倒向了曹丕的阵营。之前喜欢曹植,确实源起越剧王子赵志刚,他当年“白马金羁任驱驰”的出场,真是意气风发,英俊飒爽,他有符合魏晋风骨的气质,也有明亮又纯良、率性又张扬的意态。(必须声明:当年看《曹植与甄洛》,我还真不是王子粉,我是冲甄洛去的)我的“叛变”,丝毫不是因为标新哥哥演得不好,个人认为,他的曹植是被编剧和导演大人给黑了。

越剧《铜雀台》的观后感

  谁能给我解释下,曹植在第一场父兄离开后,干嘛非得对着甄洛笑这么几声?这显得骨头很轻,导演你知道吗?活脱脱把人家建安高才导成了登徒浪子,把情痴成功塑造成花痴,这是要闹哪样啊?

  从喜欢曹植到中意曹丕,其实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成熟过程。戏里的曹植,除了美酒就是美人,风花雪月,言行放纵,稍不顺心就自我沉沦自甘堕落,你丫就这点出息,失望的人除了把你捧在手心里的老爹,还有大批植粉啊!生在帝王家,没谋才就是没出路,纵有天赋诗才,就凭这任性的孩子气,情比慧重,连像崇祯皇帝那样挂歪脖子树的勇气你怕是都没有啊。即使你即位,也顶多是李后主的殷鉴。难怪曹操明知是曹丕设计陷害,还是立他为世子,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呐,江山得靠狼来守啊。

  说到羊和狼,羊狼同窝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羊不知道自己是羊,还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去挑衅那头狼“有本事你来咬我啊?”这是勇敢吗?这比莽撞还傻,这叫找死啊,亲!天真的二愣子文青,失势不识相,连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都不懂,更别提什么谋定后动了。所谓的真性情,太过浮躁。

  我很认同轻云姐姐的观点,这出戏就是在论证曹丕夺位的合理性。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在曹操跟前的待遇,前者更像是一个臣子,而后者才是儿子的感觉。前者有着惶恐心理,生怕一着不慎失去眷顾,后者大有“被偏爱的有恃无恐”的优越感。曹丕抱得美人归,哪有半分春风得意?甄洛纵然绝色倾城,可毕竟是败将遗孀。曹操指婚崔琰之女嫁于曹植,为他打下在朝在野的深厚基础,赢得权臣拥趸。这番用心可谓良苦,可曹植拎不清啊,美人江山你都想要,真以为什么好事都给你摊上了,你让别人怎么混?

  审时度势是曹丕的特长,作为儿子,曹操废长立幼的意思,是插在他心头的第一把刀。而第二把刀则是他老婆甄洛捅的,叔嫂间别有幽情,彼此都以死相护,这么顶高大上的绿帽子戴着,谁是曹丕都会气得发疯吧?捅他第三把刀的.人就是为保“天下文章”的名士们,他们的力保起的是反作用,触怒天子之威。曹丕要是给曹植活路,那曹植会给曹丕脸面吗?万箭穿心,习惯就好。综上想想,我觉得曹丕也挺可怜的,他对曹植的恨意,应该算得上情有可原吧。当然啦,我不是支持他残害手足,但我理解他的委屈和缺爱。更何况,他的谋才心计,作为一国之君,远比曹植合适。

  看完全剧,即使我依然很怀念“从明后而嬉游兮”的《登台赋》,以及“西风黄叶”、“鸾啼凤惊”这些唱段,但这不过是各花入各眼,姑且不论。我只想吐槽一句:七步诗处理的让观众太难受了!旧版里,凶神恶煞般的“七步——”声未落,“煮豆燃豆萁”的愤懑气势就喷涌而出,那种震撼在观众心中能产生非常强烈的共鸣,紧接着“豆在釜中泣”低回呜咽,抑扬感立刻鲜明起来。“本是同根生”的两遍反复诘问,经幕后伴唱更烘托紧张又悲凉的气氛,最后“相煎何太急”高昂完美收尾。可是现在的处理,缺少了抗争精神,把高潮激昂的情绪,念出了临终的味道。就像是卯足了劲儿,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的无力感,这是想把观众憋出内伤的节奏吗?

【越剧《铜雀台》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铜雀台的典故01-17

铜雀台的轶事典故01-14

铜雀台赋的作者是谁?04-12

铜雀台赋原文与翻译01-14

《铜雀台赋》原文及赏析01-14

《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11-01

曹植《铜雀台赋》赏析04-02

关于铜雀台赋的原文是什么?11-10

曹植《铜雀台赋》全文赏析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