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时间:2023-12-26 11:20:5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1

  通过学习李镇老师的《自己 培养自己》,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让我对这句话、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李老师的整本书中都充满着对教师这个职业、对班主任这个岗位、对所教过的每一个学生深深的爱。李老师善于思考,很有爱心,对自己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甚至比自己的孩子更用心。体会了李老师的“4+1模式”---“四个不停”加“一片爱心”。所谓“四个不停”,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所谓“一片爱心”即爱教育,爱孩子。我将会认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涯,做一个爱学生、爱教育的好老师。

  通过对这本书的拜读,我觉得,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假若不走进学生的心灵的话,我想很难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主体的因素——学生,没有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的话,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的话,教师教的很累也很苦,同样学生学得也很累也很苦。只有我们教师潜入学生当中,去体念、去感受,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样的话,我们教师才能和学生有共鸣之处,学生才能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打算今后从以下方方面做起。

  一、多听听学生的声音。

  我们教师要以尊重学生,平等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教师。从学生日常的一言一行来中去分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心理。

  二、多和学生交流讨论。

  我将定期的和我的学生交流,明确他们对学习、生活、对我这个老师的看法,让他们的言行,他们的眼光帮我前进,帮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做一个有爱的老师。

  优秀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教育、爱学生。没有爱心是做不了也做不好老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伸出我们温暖的双手,对学生献出我们真正的爱,帮助他们一点点成长。

  四、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幸福其实很简单,简短的聊天,偶尔的问候都会让我们觉得幸福,在读这本书时,我就想起了,每次遇到节日的时候都会收到好多祝福的信息,这就是我的幸福。

  这是一个学生发给我的,她刚上高中的不适应,让她有点怀念初中,同时,她也为自己的化学成绩感到骄傲,也觉得我平时对她的用心,才有了现在的她。看到她发的“想你了”我心里该是多么的高兴。从学生的言语中我不仅仅是有点幸福,我还在不断地反思自己,怎样可以使自己做的更好,让学生不用严厉来评价自己,可以换成一个更温暖的词,所以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多阅读,多提升自己。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面要宽,专业要精,要时刻跟上学科的发展。教与学的共鸣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去做,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技巧。我们应在繁杂的工作事务中快乐的工作。要严中有爱,爱中有法,要以育人为出发点,让自己做好自己的育人工作。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2

  读了李镇西的《自己培养自己》一书,我深有触动,李老师讲了很多他认为每一个教师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地挖掘并发展那个“卓越的自己”,而这个过程就是靠不停地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地思考和不停地写作来实现的,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盲目的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要切实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他认为幸福比优秀重要,而这种幸福不是“荣誉”、“职称”、“论文”或“课题”能给的,而是怎样把眼前的这一堂课上好,怎样把眼前这群孩子带好。教师的光荣就会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要学会思考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感受。同时要将自己的感受、看法整理记录,从中吸取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要有“儿童视角”,就是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让孩子做一个灵魂自由、对学习感兴趣、对友谊有乐趣、对亲情感到快乐的人。那么教育就不应该有任何恐惧,因为没有摆脱恐惧的孩子,不但必然不自由,而且会滋生仇恨产生罪错。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假若不能以儿童视角走进学生的心灵,很难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主体的因素就是学生,学生若没有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我们融入学生当中,去体会、去感受,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样,教师才能和学生有共鸣之处,学生才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打算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多听听学生的声音

  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的心思告诉老师,从学生日常的一言一行来分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思想。

  二、多和学生交流讨论

  我准备定期和学生交流,明确他们对学习、生活,对我这个老师的看法,让他们的言行,他们行为帮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做一个有爱的教师

  没有爱心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是要爱学生。用我们的爱去呵护学生,温暖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总之,通过这本书,我发现我还需要大量的读书,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才能终有一天找到那个“卓越的自己”。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3

  人生如戏,有喜有悲;职场如战场,有胜有负。然而悲剧总让我们拥有,惨败总让我们承受。无数个日夜,我们不止一次的扪心自问;无数个日夜,我们不止一次的苦苦追寻。同样的开始,不同的结局,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细节决定成败?但都不是最终的答案;观念决定人的命运,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为此,在工作期间,公司领导特意推荐《做最好的中层》、《为你自己工作》、《把工作做到位》三本书进行研读,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做最好的中层》一书中说到中层有三类:一流的中层,将自己当作栋梁, 是单位的中流砥柱,主动担起单位的重任;二流的.中层,将自己当作夹心饼,被动地完成任务;三流的中层,处处埋怨,只会发牢骚,最终一事无成。作为一名中层,我也有同感。诸如从事技术管理岗的我们,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对自己在本职岗位上更好地完成工作、拓展基础有了更强的信心和更明晰的指引。同大家一样,我相信学习这本书,将会对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作为中层管理者,就要对领导深入细致的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意图,对员工而言,应对她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和家庭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他们来说,中层的位置是在高处,员工对中层当然很敬畏,有什么问题和想法也怕跟领导说,无形中也减少了我们倾听问题的机会,如果我们能会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动深入她们中间,倾听她们对工作的态度和想法,征求她们对中层领导工作的意见,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缩小领导与群众的距离,做为承上启下的中层管理者,在上下级、同事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沟通显得至关重要。沟通可以使团队之间更协调,管理更通畅,工作效率更高。恰当、有效地沟通可以消除彼此间的误解,避免给自己、他人和组织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读了此书后让我明白:一个善于学习的中层领导,才能拥有不竭的智慧之源。记得爱因斯坦所说:“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知识的终生不渝的追求!”灌智慧,主动创新,做解决问题的高手。约翰61洛克菲勒说:“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踏上已被成功人士踩烂的道路。”一流的中层

  不仅是倾注汗水,做工作的老黄牛,他更应浇灌智慧,塑造高绩效思维,主动创新,做解决问题的高手。只有敬上、尊上、助上,才会有优势,才会有机会活跃在事业的大舞台上。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勤于实践,终生学习,做智慧型中层,就不是什么难事。善于总结,善于汇报,重点突出,抓关键点,条理清晰,与组织决定和领导的想法保持一致。主动创新,不逃避责任。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4

  假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

  正如序中所说,这是一本汇集有关“年轻教师成长随笔”的书,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从作者“心里流淌出来的”,都是作者自己成长的切身感受。

  下面,我把阅读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跟大家交流,不当之外,请各位多提意见。

  感悟之一:成不成长,关键还在自己1.成功教师都是不断学习提升的结果没有天生成功的教师,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教师,成功教师都是不断学习提升的结果。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渴望能够得到领导的'支持,贵人的帮助。

  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我们生命的贵人,他们给予我们鼓励、支持,为我们搭建成长的平台等等,我们从内心感激、感恩。

  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在领导、贵人的帮助后,我们的成长还要靠我们自己。

  唯有我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我们才真正地会成长。

  从这一点来讲,人成不成长,关键还在自己,也就是李镇西老师所强调的――自己培养自己。

  在序中,李镇西老师如是说:说到人的成长,我们总喜欢说是“领导的培养”。

  如果这里的“培养”指的是热情鼓励、真诚批评、提供平台、创造机会……那么,这“鼓励”“批评”“平台”“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最后并非每一个人都成长起来了。

  就像这地球上的空气、阳光和水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每一朵花儿都能结果。

  所以,成长与否全在自身。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5

  说到人的成长,我们总喜欢说是“领导的培养”。如果这里的“培养”指的是热情鼓励、真诚批评、提供平台、创造机会……那么,这“鼓励”“批评”“平台”“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最后并非每一个人都成长起来了。就像这地球上的空气、阳光和水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每一朵花儿都能结果。所以,成长与否全在自身。

  读书可以抚平我们内心的烦躁与不安,最近,我读了李镇西先生写的《自己培养自己》,这本书汇集了有关年轻教师成长的随笔,读完这本书我颇有感触。

  李镇西先生在他42岁前,仅凭他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断重印的畅销书的版税,就可以生活的很有滋味也很有品味。但是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问自己:还能再往前走一步吗?于是,他在42岁那年报考了博士,重新开始了由早读、上课、晚自习构成的大学校园生活。三年后,在付出每天早晨都能在寝室里看到满地的落发代价之后,李镇西先生以“优秀”等级的毕业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李镇西先生博士毕业后回到成都,市教育局安排他进了成都市教科所。在那里没有了课堂教学,没有了班级管理,没有了应试任务,没有了升学压力。他完全可以很清闲很悠闲同时也很体面并受人尊敬地度过他余下的15年教育生涯。但他再次问自己:还能再往前走一步吗?

  于是,李镇西先生多次给时任市教育局局长的杨伟写信打电话,要求“回学校去”,上语文课,当班主任。他坚信,虽然还是上语文课和当班主任,但经过博士学习和深度思考研究的他,不可能重复自己,一定能够超越自己。果然,重返学校后他以更加自觉的民主情怀和人文眼光带班上课,他的教育、他的课堂完全刷新了他的过去。《与青春同行》《心灵写诗》《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做最好的老师》等新一批教育畅销书,便是他“重返校园”后实践与思考的结晶。如果他继续留在教科所,是不可能有这些成果的.。

  内心的宁静可以抵御外在的任何风暴。李镇西先生在他不断前进的路上也会遇到“评价不公”“环境恶劣”,甚至各种“恶语中伤”“流言蜚语”,但比起他执着的信念,都微不足道。

  在人生的路途上,一步步走着便不断地想再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看自己究竟能够走多远。

  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自己培养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6

  说到人的成长,我们总喜欢说是“领导的培养”。如果这里的“培养”指的是热情鼓励、真诚批评、提供平台、创造机会……那么,这“鼓励”“批评”“平台”“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但并非每一个人都成长起来了。就像这地球上的空气、阳光和水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每一朵花儿都能结果。所以,成长与否全在自身。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说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是自己培养自己的结果。

  ——李镇西

  这个寒假,我读到了李镇西老先生的《自己培养自己》。李老先生是一位受孩子爱戴也深爱着孩子的老师。全书汇集了李老先生有关年轻教师成长的随笔,每一个字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是老先生从教几十年来自己成长的切身感受。他的经验和教导为身为青年教师的我指明了一条自我成长的教育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人学。”李老先生在书中就提到教育要有“儿童视角”,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李老师讲授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一封信》中所体现的教育智慧,这是一堂学生讨论“爱情”的语文课,李老师是针对学生的心灵需求而设计的教学问题,课堂上有精彩的思想碰撞,有感人的情感生成,最终孩子们明白了“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他还将“日行千里的马”与“日行千里的驴”做了比较。通过语境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我们时常因高考指挥棒,把升学率第一位,忽视学生的语言素养、思想提升、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对提高人文素养、夯实文化底蕴起到了极大的反向作用,解构了教育人学的文化感知。“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凭着良知做事,凭着常识思考,就可以将很多炫目的东西揭示出最本真的质地来。教师上课,带班,找学生谈心,处理突发事件等等,都是在实践中见证教师成长。学生的成长也一样,我们要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学生对我们的信任,这份信任像一朵朵娇嫩的花,需要用心呵护,精心耕耘,从他们的角度多聆听思考从而记录诸多数据样本,不断掌握第一手资源,进而改进研究。

  思考每一天的教育行为也很重要,知识分子以思考赢得尊重。生活细节蕴含着诸多的教育至理。“总统是靠不住的”这句话是李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的。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培养批判精神,破除迷信。这里的“迷信”主要是指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教师的迷信,对名家的'迷信,对权威的迷信和对多数人的迷信。

  人的成长,需要他人的引导,更需要自己的努力。作为教师还需更多拓展自己的知识,不读书,无以教,无以活。李老师建议我们教师应该读四大类别的书籍:教育刊物,了解学科领域,同行的人在思考什么,可以促进自己思考;教育经典,比如读苏氏著作,就是很好的教育阅读开始;学生读物,这是了解学生的捷径,走进心灵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学生读物里感知儿童世界。人文书籍,对教育提高到了很高境界。教育,教学,到人文素养积淀。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读一篇文章,就是走进一个时代,走进一个作家的心灵世界。读庄子,是领悟“大道无形”、“遗世独立”的无穷智慧;读苏轼,是领悟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豁达。

  李老先生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一名艺术学科的舞蹈教师,其实也承担着育人、树人的责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不是垄断真理的自居者,当我们和学生一起追求新知并肩前进共同学习时,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结出别样教育硕果,也可以成为现在所提倡的“全课程育人”的实践者。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相关文章:

自己培养自己读书心得体会02-09

《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读后感01-19

自己PK自己07-06

自己做自己的天使04-23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05-15

自己剪自己头发09-15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05-15

自己的梦,自己寻找06-0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