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12-31 09:58: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说课稿【热】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说课稿【热】

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9课。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

  本课安排三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教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生借助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请他们到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新的学习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深入学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2、细读品位,整体感悟

  课文共三个自然段,但都是重点段,需要细读。这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明白雾凇形成的原因,在读中体会雾凇的美,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打破文章结构,学习第一、第三自然段,体会雾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别写了阳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雾凇的美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表现雾凇美的句子。接着通过范读或指读的方式说说应该抓那些关键词读好这句话。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会有雾凇这个奇观的?从而过渡到下文的教学。

  ②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围绕句子,提出疑问:

  a、严寒季节具体指什么时候?

  b、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c、雾气遇冷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d、雾气怎样凝结成雾凇?

  e、饱和的雾气指的是什么?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并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解答。最后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语言就水到渠成了。

  3、网上活动,拓宽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特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关于雾凇还有很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来拓宽对雾凇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带领学生由“小教材”(课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说教学特色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网络教学以超媒体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整合多学科知识,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地发现、探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第四单元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白鹅》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例文,对于指导学生阅读写作地位十分重要。学习这篇课文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拟人、对比、反语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进行了细致刻画,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二、说学情:

  鹅的外形特征已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课文重点写的是白鹅的性格特征,学习这一课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

  教学难点:从作者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四、说思路:

  本课将围绕白鹅的“高傲”展开教学。

  五、说过程:

  本课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学习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细读课文,学习第2-7自然段,感受白鹅的高傲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课初始,谈话引入:同学们,一说起鹅,你们会想到什么?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引入,学生可能会说,想起鹅的样子。也可能会说想起《咏鹅》这首诗,如果有学生提到这首诗,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接下来,引出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白鹅》,在他笔下,这只白鹅什么

  样子呢?好,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丰子恺先生吧。”由课题又引出对丰子恺先生的介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介绍了作者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把字音读准,读完课文,出示生字新词。内容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本课的生字新词,另一部分是本课的多音字,或者是容易读错的字音,第三部分是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注重词不离句。学生通过自由读、齐读读准了这些生字新词后,打开书,看着生字表,告诉大家这些生字中,哪些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能够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实际上也是他自己注意了的字。

  三)、再读课文,谈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和大家说一说,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认真读了课文的学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当然,如果学生没有说出“高傲”,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丰子恺对这只白鹅的印象。)

  把这句话出示在屏幕上,并提问,什么叫“高傲”?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说,“高傲”是傲气的意思,是看不起别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意思……

  为什么作者初次见到白鹅,就有这样的印象呢?指读第1自然段,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可以抓住“伸长了脖颈”“左顾右盼”,说明白鹅初次到我家,东瞧西看,一点儿也不拘束。通过对重点的理解来体会白鹅高傲的特点。

  课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课文一开始这个“高傲”就是这样一种用法,可以在这时把这个语言特点告诉给学生。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只白鹅就给作者留下了如此鲜明的印象,如果有人这样评价你,你心里会怎么样?作者竟把它喜欢的动物称“高傲的动物”,把“高傲”这个贬义词褒用,语言多有特色呀!一起读一读作者的感叹。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第2-7自然段:

  作者初见这只白鹅,就认为它是一只高傲的动物,那么文中围绕这个特点还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呢?由这个问题引出2-5自然段,学生们小声读2-5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把它找出来并画在书上。通过对“更”字的理解,说明白鹅的高傲在叫声、步态、吃相这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而且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也引出了下文,读起来非常自然。

  二)、默读第2-7自然段,初步感知“高傲”: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哪些句子表现出了白鹅的高傲呢?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三)、细读第2-7自然段,体会“高傲”:

  学生在体会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想象与对比感受白鹅的“高傲”,如“叫声”这部分,让学生想象,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它可能在喊: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 。通过想象,赋予鹅人的语言与思想,进一步感受它的特点。

  在“叫声”和“步态”这两部分中,还有一个写法,就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鹅与狗、鸭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它的厉害与傲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可以通过有语气地朗读,来表现出白鹅的特点。

  第5自然段“吃相”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即可,通过对词句的朗读,以及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来感受白鹅可笑的样子,非常有特点的一面,它不仅很高傲,而且还显得很死板,不知变通。

  第6、7自然段,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同时很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找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语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白鹅吃饭时的特点,即必须有人在旁边侍候,因为它虽然知道狗会常常来偷吃它的饭,但它还是不知变通地总是吃一口饭就走开去远处喝水吃草,当饭被狗吃光,它还要责备人们对他照顾不够。而且从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这只白鹅的厉害,因为狗每次想偷吃饭时,都得先“窥伺”,不敢明目张胆地来吃,而且得趁着白鹅离开时“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紧时间尽量多吃点儿,生怕一会儿白鹅回来对它不客气似的。

  四、回读全文,总结作者写作特点:

  通过此总结,使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一些写作方法可以适当运用到自己今后的习作中。

  一)、说教材:

  《白鹅》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读准“模、看、角、供”等多音字的字音,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等词语。

  2.学习课文1——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我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划句子、朗读重点语句,并自制直观形象的课件,搜索各类教育资源提供的材料,以及利用教育资源演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解决这一重点的目的。

  本课的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解决这一难点我利用课文优美的语句,及制作非常生动直观的课件,并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展示作者写这鹅是为了表达自己喜爱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利用课件及远程多媒体资源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词语丰富、精彩。在教学鹅的步态这段,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并教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前我搜索大量的教学资源资料,用录像展示、肢体语言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按四步来进行。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利用谜语导入,把学生兴趣提起来,再从旧知识入手,背古诗引出新课,让学生有个知识的迁移。介绍作者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二)、初读课文,感知“高傲”。

  这一环节布置学生自由读书,在读书前,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反馈中我设计了字、词、句的检查,由易到难,逐步上升。重视对学生字、词、句的掌握,同时检查学生自学预习情况,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三)、品读词句,感悟“高傲”。

  在这环节,让学生多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所写的白鹅的特点。能在自读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时让学生懂得过渡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学习3、4两自然段时,我先指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在这环节里,我设计了让学生想像说话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亲眼听到,听到鹅的叫声看到鹅的步态,来感受鹅的尽职勇敢。注重朗读指导,借助朗读,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四)、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学习是为了运用,在学生感悟了鹅的高傲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话。“快乐写话卡”: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

  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创设这种由内化到外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七、说作业设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

  如果这只鹅会说咱们的汉语,它会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当当“鹅语”小翻译。

  我是“鹅语”小翻译

  凡有生客进来,鹅厉声叫嚣,好象在说:“ 。”

  篱笆外有人走路,鹅引吭大叫,好象在说:“ 。”

  “快乐写话”: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组织语言的能力,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而且这样的写话,学生是有内容可写的,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实践能力。

语文说课稿3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课文第八课《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是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课前准备,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感受阳光。在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是却常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并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到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由于学生对阳光都十分熟悉,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之一的朗读指导,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对文本产生更加丰富的、独特的体验。从而读出感情,读出特色。

  由于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上课时,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相机抓住“阳光”二字板书课题。

  出示课题之后,请学生谈一谈课前寻找阳光、感受阳光的感受。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储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交流中,学生感受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充分开发了学生中的资源,丰富了全班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充分表达、交流了自己对阳光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播放课件并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本的美。

  在学生对亲自朗读这篇课文产生期待之后,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它。目前的学生主要的识字途径就是拼音。此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与能力。在学生独立识字的基础上,汇报识字成果,并且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时,相机教学新部首左耳旁。然后采用各种形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在解决了识字问题之后,进入朗读阶段。先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然后谈一谈,通过读课文明白了什么。在学生汇报读书收获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读懂的基础上,继续练读。形式有指名读、接力读、组内竞赛读、选择读等多种形式。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字词句的指导。比如“洒遍”、“更绿了”、“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跳进”、“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以教材文本作为材料,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多种形式的练读,增强了朗读训练的趣味性和自主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朗读指导中对学生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它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水平的提高起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着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的原则,本节课安排学生练习写两个字“也”、“长”。这两个字的结构都不容易把握,所以,在范写时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观察,并让学生谈观察的收获。比如,写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哪一笔应该写在田字格的哪个位置等。在写“长”字的时候,强调新笔画竖提。并找住竖提与竖钩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练写。写完后,将练习成果在小组内展示,教师挑选练写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以及犯有典型错误的,在全班范围内纠正。

  最后,留一个拓展性的作业,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讨论“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

  本课力求做到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教师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学生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说”和“思”,变少数人的发言表演为人人参与的主动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语文说课稿4

  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古诗诵读《秋思》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秋思》是小学语文鄂教版第九册中的古诗诵读。是由唐代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思乡诗。全诗围绕“家书”,因景叙事,因事而思,通过诗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3、重难点: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张籍的秋思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教学中,我运用音乐、画面将情境交融,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2、品味诵读法:

  为了完成秋思的教学,我采用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诵读来展开教学。

  第一次采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读正确,读流利以至于熟读成诵。

  第二次采用读重点词和诗句,体会诗句含义。

  第三次采用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上课后我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学生很容易说出:“一轮明月嵌在蓝蓝的天空中。”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此时学生自然想到了《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思念家乡”。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接着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

  (二)新课讲授

  1、解诗题,知诗人。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一,我让学生课下查阅关于张籍的资料。此环节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最后我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搜集的资料,我的总结、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张籍写《秋思》时的背景,为讲解古诗做好了铺垫。】

  2、抓字眼,明诗意。

  在“初读质疑”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朗读诗题──《秋思》并把诗题的意思给大家作了解释。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你能从诗中哪些词语中体会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再读一读:试着联系注释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设计意图:此环节我将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词语,这一问题抛给大家,让学生带着思考与疑惑去感知文本,这种带有强烈目的指向性的阅读体验,再配以明晰的自读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效果远远好于以往传统流程。而这一带有统领全文的问题,使学生在课程的伊始就初步感知了本节课的重点。】

  接下来,在“再读解意”环节,我安排了小组合作,探究“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或词语,体会作者的意境”。第一组学生站起来说,我从“洛阳城里见秋风” 感受到因为作者看见了秋风,看见了被风吹落的树叶,就思念自己的家乡了孩子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PPT想一想,那时,诗人伫立在街头,看见漫天飞舞的黄叶,他的内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吗?学生回答说,他的内心是孤单、寂寞的,(板书:见秋风)诗人伫立在瑟瑟秋风里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他“见不着”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家乡的明月,有的说是亲人,有的说是作者的母亲。是呀,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家乡的红柑树、白藕花,他感受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紧扣一个“见”字。引导学生说说诗人见到的是什么?见不到的又是什么?在一次次“见”与“不见”的对比中,以具体的景来感知内心的情,以有形的物来映衬无形的思。在一遍遍朗读中,将学生带入了古诗的意境。第二组学生说,我从“意万重”这个词感觉到诗人思绪万千,有许多话想对家里人说。恩,那你能读一下这一句吗?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有哪些话想要对家人说呢?学生回答:“张籍可能会说我很想念你们,你们想我吗?”“他可能说你们过得好不好?要保重身体。”“他可能会说这么多年在外漂泊,已经感到很疲惫了,想和家人团聚”“他可能会问家人银子够不够用,要不要寄银子回来?”。我一听,学生们体会到了作者的意境,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这一环节我运用多媒体,凄婉的背景音乐,让一个飘满离愁别绪的意境在课堂缓缓流淌,流淌进学生的心田。读后第三组学生站起来说,因为“意万重”,所以“说不尽”,因为“说不尽”,所以“又开封”。是呀,这封饱含着意万重,价值抵千金的家书,作者怎能轻易地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又怎能不开封呢!

  3、悟诗情,入诗境。

  这一环节,我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诗人张籍的思乡情怀。(师配乐范读。生闭目感受。)

  请同学们睁开双眼,你们是否感受到诗人那浓浓的思乡情怀?谁感受到了,就用你的朗读告诉老师。(生配乐朗读。)这时学生们都沉浸在了这浓浓的思乡情里,很明显我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也顺利完成了。接着,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我安排了背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背诵,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种从“悟”到“诵”进而从“诵”到“悟”的方法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最后总结: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抒发的是什么情?学生回答:思乡情。

  4、寻诗律,悟诗律。

  这一环节,我扣住“思乡”由古至今,让学生感悟千古思乡情。

  首先体会古人的思乡情。

  (1)、教师引读:

  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古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你们看!

  (2)、课件呈现:古人思乡名句。

  A、师:在思乡人的眼中,故乡的月亮是最明亮的!难怪杜甫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B、师:四处飘泊的游子再苦再累也只是默默承受,只因为不愿让家人担心。就像岑参说——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cén shēn)

  C、师:夕阳西下,鸟儿回巢,船儿归港,但诗人的故乡在何方?李觏不由得长叹——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gòu)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古人思乡不是个体行为,而是群体现象。以前面《秋思》学习为基础,通过教师的导读,背景音乐《思乡曲》的渲染,让学生在品读这些思乡名句中融入一种思乡悲愁的诗境中。】

  感受今人的'思乡情。

  (1)、导语。

  师:同学们,古人思念家乡,今天的人们远离家乡又何尝不思念?你们听:

  (2)、配乐欣赏:余光中《乡愁》。

  【设计意图:引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教师配乐范读,使全课意境统一,让学生懂得张籍思乡,古人思乡,今人思乡。】

  四、说反思

  这节课,学生的思维时刻在跳跃着,大脑在不停地思索着,同时配以凄婉的背景音乐,有感情的诵读深化体会,使得这节课舒缓有致,跌宕起伏。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我用一组枫叶落叶图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很快的走进了作者的心田。而将思乡的情怀,思乡的诗句,由古至今通过PPT演示娓娓道来,仿佛引领学生穿越时空,感悟千古思乡情。

  有句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用在我们的课堂上其实也是相通的,“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学生就有多大的创新空间。”我希望我的古诗教学课堂上学生会闪现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语文说课稿5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一篇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

  首先我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这篇课文是第一组当中的一篇。第一组共有四篇课文,教学的主题是了解和认识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过学生的自我感受,培养他们发现、观察、创造能力。这四篇课文的组合是按照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景物、场景的顺序编排的,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具体景物的观察思考逐步推进到广阔复杂场景的观察、理解和想象。

  本组课文从新课改的角度上说,采用了课文学习点的深入和整体训练延伸发挥的编排方式,融知识学习、个性培养、审美教育、创造发挥为一体,较好的体现了学习的综合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教学理念。

  本课是郑振铎先生的散文删改。主要通过春天景色特别是“燕子”这一形象的描写讴歌了春天及生活的美好。课文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分不同的侧面刻画燕子的形态、动作及所体现的美丽内蕴。

  下面我再说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

  (1)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燕子的外形、动作等的特点。

  (2)体会课文中诗化的语言美。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掌握本课字、词及句子。

  难点在于:

  (1)培养学生做细微、具体、准确的观察。

  (2)从课文具体描写出发,使学生更开阔、生动的想象。

  我再说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一方面,运用情景教学在情感化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一诵读为线索整体感悟和具体指导分析相结合,加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可的学法主要采用自我吟诵、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的方法。

  下面我具体谈一下本课的执教过程:

  本课我分为四个环节:

  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2、初度课文,整体感知;

  3、分读赏析;

  4、回读升华,积累拓展。

  下面我分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 在导入环节根据本课内容,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春天,燕子在空中翻飞往来的场景,并配音乐,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在播放画面的同时,让学生观察画面,提问:同学们,在我们播放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然后过度到本课的学习。

  二、 在初读感知环节采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投入感情,然后教师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三、 分读赏析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感情分读课文,并体会情感。为了推进课文的朗读和理解,我准备采用“诵读小标兵”的竞赛方法最后评出“诵读小标兵”。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教学:

  1、带着“小燕子是什么样”的问题诵读第一段,然后投出一只燕子的具体画面,让学生详细观察燕子的色彩、翅膀、尾巴等的形状,同时在观察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来理解燕子翅膀轻快;尾巴似剪刀的特点,并板书燕子特点的重点词语:活泼、机灵。

  2、投出燕子在春天成群结队归来的画面,让学生观摩画面后,带着“小燕子为春天带来了什么”的问题朗读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想象“赶集似的聚拢”。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赶集似的聚拢”及“增添生机”,我特别设计了一个学生模仿燕子叫声的教学细节,理解“增添生机”。

  3、播放燕子在微风中、阳光中翻飞的画面片段,在画面的启发下,采用小组代表竞赛的方式,形象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创造性的模仿小燕子飞翔的样子,突出重点词语:掠过、一转眼、横掠过、偶尔、波纹、荡漾。分组讨论这些词语的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对燕子声音和动作的模仿、关键词语的体会和想象,来观察和理解燕子飞翔的动态特点,从而突破课文重、难点。

  4、投出燕子在电线杆上的画面,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放下课本,观察多媒体画面,想象燕子和电线杆的构图像什么,引导学生沿着“五线谱”想象到音乐,然后鼓励诱导学生根据这个画面唱出一两句自己创作的春天的歌曲。最后让学生明白用五线谱打比方,我们不仅看到燕子的空间想象,同时仿佛听到春天美妙的旋律。

  5、通过读课文最后在整体播放整篇课文的画面和《嘀哩嘀哩》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把本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父母听

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识字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是“保护环境,爱护动物”,教学本组教材,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很自然地意识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融相依,从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这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可以引导孩学生从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20xx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多种形式,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和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夯实识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孔、雀、鹂、灵、锦、鹰、丛、护、牢、嬉”10 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准确、熟练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多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拍手歌及学习生字的兴趣。在学习中体会人与动物的互相依存,从而懂得保护动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难点是通过学习拍手歌,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总时数为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谜语导入--初读感知--归类识字---理解儿歌,随文识字--指导写字--朗读拍手歌--游戏巩固识字--总结”的教学环节。

  (一)谜语导入

  通过猜谜语和看会意文字的方式理解“保”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认识“保护”一词。知道要保护动物,动物也需要我

  们的保护。

  (二)初读感知拍手歌

  我直接点出本课是一首拍手歌,并通过范读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文中讲到的动物用圆圈圈出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使学生对“保护动物”有个初步的感受。并随即认识了的八种动物。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读书时提要求,更能使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有层次地读书。

  (三)词语中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生字,更要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方式读八种动物的名字。随后依次出示八种动物的图片和名称。学生直观的感受动物的形象,将图片与生字相结合,把生活和语文学习相贯通,使得识字学习更加水到渠成。接着,分类读词语。将八种动物分为鸟类和兽类,学生先发现,在朗读词语。在这一环节中“嬉戏”一词较难理解,我引导学生先观察熊猫玩耍的图片,再总结出有玩耍和嬉戏是一个意思。让学生再熟读句子,效果较好。 之所以这样设计,既是为了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为了夯实词语朗读。

  (四)集中识字

  出示词语中的生字,识记生字。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走,首先,利

  用形声字认识“护 鹂 嬉”三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再介绍“锦”字,掌握了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利用形声字的方法认识“猩、鲸、坪”三个字。紧接着讲“隹zhui”这个部件表示鸟类。我们的祖先根据鸟的特点造出了隹这个字(出示课件)。“隹”的四横表示鸟的羽毛。所以“雀”字也有“隹”这个部件(出示课件)。第二步,学生自主利用多种方式识记“丛、牢、鹰、孔”四个字,这时我会帮助同学识“牢”字,利用象形字讲解。“牢”放置这里通过字理分析来识记,在古代“牢”就是指关牲口的地方,我们祖先造字的时候,“牢”是这样写的,房子里关着一头牛,而关牲口的地方就要建得坚固结实,用很久很久也不容易坏,所以就有了“牢固”这个词。后来人们说一件事过了很久很久都不会忘记,这个词就是──“牢记”。这样设计基于两点考虑:1、“牢”字形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解决字音的同时识记这个字。2、通过字理来识记“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牢记”一词,不仅解疑,还回扣了课文,点明了主题。本环节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注重实用结合。

  (五)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牢”字和“丛”字,学生先交流这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再出示田字格中的“牢”字和“丛”字,观察、分析结构后,教师接着示范在田字格中写,学生跟着书空,最后由学生在田字格中自己练写。这一环节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六)朗读拍手歌

  首先,学生试读教师正音。接着师范读,边拍手边读。最后,让学生们反复拍手打节奏朗读,与伙伴互相拍手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们与小伙伴们拍手朗读,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最后,我会强调“伙伴”与“朋友”,让学生们发现这是一组近义词,并且提升学生们的感情领悟,让学生们知道人和动物是朋友,要保护动物。 (五)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一:猜谜语,巩固识字,此环节的识字游戏,既是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又对几种识字方法做一个回顾,不断渗透各种识字的技巧。游戏二:拍手游戏,巩固识字,本环节通过师生和生生玩拍手游戏让学生再一次感知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并在读书中体会“拍手歌”的两大特点:一是押韵,二是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指导朗读时充分利用这两个特点让学生读得流畅,读出节奏感来。

  (六)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再次总结我们学到的知识,再次强调保护动物要牢记。

  六、说板书

  二年级孩子板书设计要以简单明了的板书呈现在学生眼前。板书设计有两个我会写的生字并组词。本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设计板书的时候就写了动物、保护、爱。

语文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荔枝蜜》、《猫》、《斑羚飞渡》、《心中的鹰》等四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的作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信息,复述情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

  3.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冰河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交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复述法: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让学生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很多同学家里都养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带给了我们无限的乐趣,正如有的同学说的“生活因你而精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不一样的养猫故事,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二)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生字词,根据课文理解词语含义。

  2.检查预习,用幻灯片展示生字和解词,要求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积极性,扫除文字障碍。

  3.在此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记几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句子。

  4.根据学生标记的内容,找不同组的几个同学分别复述这几只猫的故事,要求复述得简洁生动。

  (通过两次不同的读,特别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抓住关键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品味感情

  学生自行朗读,标记抒情议论性语句,让学生按小组完成这项工作,朗读与评说相结合,组内同学可进行补充。

  (四)感悟主题

  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缓缓流淌,不断积淀直至喷发,通过朗读、理解、品味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1.对挥舞大棒、妄下断语的我,你想说什么?

  对“可怜的猫”你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可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谈一谈,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2.理解延伸

  人难免犯错误,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或多或少都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大伙说一说。

  (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时,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总结课文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予以肯定和补充。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语文说课稿8

  说教材

  《雨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课,内容包括一首诗歌,4幅插图,9个生字,4个部首。全诗共八行,四句,句式整齐,韵律优美。第一句抓住“池塘”里水波平静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潺潺流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波涛汹涌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用4个拟人化的词语生动地描绘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十分适合采用随课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因此我这样安排本课的2

  课时任务,在第一课时中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随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巩固全文,加强背诵以及进行拓展练习。今天我主要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认识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过程来认识它们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

  了解它们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或图片演示,紧扣字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本课的教学准备主要是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以及生字卡片。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语文课堂在于一个“情”字,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其成为真正的主人,必须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因此根据本课富有儿童情趣,诗中有画,语言生动想象的特点,我利用板画和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并创设了“跟小雨点去旅行”的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凭借生动的形象给形式带来快乐的体验,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活跃思维。

  二、动作表演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成为旅行的小雨点,在池塘里睡睡觉,在小溪了散散步,在江河里跑一跑,在海洋里跳一跳,以演促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一方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说教学过程

  一)、板画故事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呀?(云)

  那你们知道云妈妈的孩子是谁吗?考考小朋友自然知识。

  板书:雨点

  2、对啊,小雨点平时就藏在云妈妈的怀抱里呢。

  这天,云妈妈对小雨点们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要自己到外面的美历史界去看一看了。”于是小雨点们纷纷离开妈妈的怀抱,去作一次美妙的旅行了,(演示雨点落下来的画面)教学“落”

  3、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来,它们究竟落进了哪些地方呢?(板贴:落进)

  今天我们就跟小雨点们去旅行一番吧!(齐读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画和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之在上课开始就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了。

  二)、初读感知

  1、老师送给你们两个小问号,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两个小问号来读课文:

  ① 小雨点究竟落进了哪些地方? 副板书:哪里?

  ② 它们在那些地方干什么? 干什么?

  2、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词语读连贯,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小问题。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谁来把你找到的答案用读句子的方法告诉我们?

  谁能用一句话就能把小雨点去过的地方说清楚呢?出示:“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和_____里。”(指名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读通课文。在读书时,我以送问号的形式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读有所依,读有所思,读书有目标。因为课文句式整齐,琅琅上口,因此检查时也是以朗读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感悟,最后的连起来说则时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精读课文

  (一)去了那么多地方,小雨点肯定很开心。现在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从天而降的小雨点,把刚才读准的词放进课文中,细细读一读,边读边想,如果你是小雨点,你最想去哪里旅行呢?为什么呀?过会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在初读过后,学生大体了解了课文的大概之后,再请学生读书,并提出精读的要求,让学生在集体理解之前,先进行个人的解读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直接与文本对话。

  (二)集体讨论,精读品味

  1.精读第一句

  (1)你去池塘里做什么?(睡觉)读词语,板贴。识记“睡”

  (2)你为什么想到小池塘来睡觉?

  引导学生想象池塘的水是怎样的:池塘的水很平静,看上去一动也不动,周围很安静,整个池塘好象在睡觉,小雨点落进池塘,就能在里面美美地睡上一觉了。

  师结:是啊,小池塘这么安静,真是个睡觉休息的好地方,想来小池塘睡觉的小雨点来读一读?

  (3)指导读好第一句:想象画面,小池塘那么安静,小雨点落进去的时候也要怎样?(轻轻地)对,不要打破平静,该怎么读好呢?(指名)啊,落进池塘的小雨点可真不少啊!

  在想象中读是读书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三个小问题让学生由关键词来想象池水画面,继而扮演角色,入情入境,真正读出感情。

  2、精读二、三、四句

  ① 采访一下到小溪里去的雨点。你到小溪里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小溪的水在缓缓地流,就像在散步。散步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哪个小雨点正在愉快地散步?给我们读一读,读出你的好心情。

  ②落进江河的小雨点,你们又在江河里做什么呀?(读句子)怎样奔跑?(做动作)看动画,小雨点的步子怎么样?

  这些小雨点来告诉我们:为什么一进江河里,你就要奔跑呢?(仔细观察江河里的水)请生说:江河的水流得很快,河水奔腾向前,小雨点落进江河,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它向前跑去。

  ③ 到海洋里旅行的小雨点给我们谈谈感受。

  海洋里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波涛汹涌,巨浪翻滚,浪花飞溅)

  到海洋里去的小雨点会怎么样呢?联系词语想象:巨浪,波涛把小雨点一次次抛到空中,小雨点呢?也借着它们的力量在浪尖上跳来跳去,文中用了哪个词?(跳跃)读词语,找规律:“跳跃”要用脚,所以是足字旁。

  在精读四句句子时,我以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变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不同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课文,在读中认识、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直接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达到共鸣,升华感情。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生字,读懂了词语,达到以读解词的目的。

  四)、巩固复习

  1、依次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在各个地方,小雨点在干什么?

  回答之后,请生选择正确的生字字号,同时教学生字的字形注意点,偏旁结构等。

  3、在教学同时板贴图画(随意)和生字(按学生报的字号),让学生发现怎样才是正确的顺序,纠正之后看板书试背。

  巩固复习是这堂课的重要环节,它起到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学习的重要作用。在这一环节中,我让看图和识字融为一体,看图的同时检验学生对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认识,选择生字则是检验对字形的掌握,纠正顺序则是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熟记程度,同时发挥板书指导背诵的功能。

  五)、生字指导

  今天,我们跟着小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你们开心吗?最后,让我们开开心心学几个生字吧。

  1.出示生字,识记字形

  2.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请生说注意点,师范写。

  3.生书空,给生字找朋友。

  4.生描红练习,师巡视,提醒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字的笔画、笔顺、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课标中明确1—2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是“喜欢写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细致分析每个字的笔顺、笔画、结构,为今后的自主识字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学生书写时加强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说板书设计

  雨点

  落进

  池塘图 小溪图 江河图 海洋图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语文说课稿9

  教材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依次习作,也是依次不限定习作内容的自主、自由习作,教材对习作内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册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习作,看似雷同,其实变化很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知识、能力、生活经验都相应地得到了增长。本次习作又是结合第二单元的主题展开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时,消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

  设计理念

  1、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利用文本、音画引路等多种形式,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乐于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

  2、创设宽松的习作空间,减少束缚,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习作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有创意地习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评改自信,让学生在习作、评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重实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互动、交流,表达、赏析,评价、修改等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高年级,知识、能力、社会阅历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写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动设计

  1、师生共同聆听歌曲《童年》。

  2、“小小采访”——与父母讲童年(做个专业的小记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给你回忆的小纪念品。

  4、每天将积累与心得或写或画下来。

  5、收集与趣事有关的童年照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⑵、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

  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等方式参与作文评讲。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择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师:准备好例文以及相关课件。

  简要流程

  激趣、指导、赏析、修改,具体分为七大板块:

  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明确要求,简要指导

  范文引路,

  讨论写法

  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精彩片段,享受快乐

  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名言警句,课外延伸

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根据教材编排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学法为: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说——读”的方法通过读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通过说,进行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引导揭题──检查预习──阅读体会──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2、读课文: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读通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细读课文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围绕“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这一主线问题,学生自主读课文,做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

  ⑴本环节主要抓住人物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⑵在读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阿姨的那段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你读了这句话体会到什么?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交流,讨论后,板书:关心帮助他人,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位阿姨你会怎么做?

  ⑶在阅读第二自然段时,抓住母亲的话重点阅读体会,如“不要紧,再来一次!”你体会到什么?(宽容)如: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读到这里,你体会到妈妈什么品质最使你感到了吗?

  (4)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幸福的,开始我的心情是这样的吗?生:不是,是抱怨的。师: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以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我会想到什么呢?引起学生的思考: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理解,就要学会去宽容和理解别人。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真正的阅读要是使阅读者披文入情,能透过文字触到语言的深层内涵,从而领悟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因此此环节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4、深入文本,升华情感

  生活中,“将心比心”的表现举不胜举,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思想,这正如作家罗兰所说:“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5、拓展延伸,提升品味(板画出心)让孩子们在这颗心里装入一个分量最重的词,你会装什么呢?学生们会写很多词,如:帮助,关心,温暖,理解,宽容,鼓励,尊重,信任等等,这样设计能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产生了感同身受的效果。

  四、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课文静态的呈现,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

  关心 帮助

  将心比心

  宽容 理解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又有利于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了课文的主旨。

  五、教学反思

  一堂课结束了,反思这节课我感觉有收获的是:

  学生逐步学会了抓重点句段和词语体会理解课文的方法,在感受温暖的过程中,理解了“将心比心”。汇报时虽不够流畅深入,但却由心而发,有理有据。

  此外,孩子们这节课特别的投入,把心融进了课文情境,并由课文想开去,联系生活体验,感受到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但本节课也有遗憾之处,我没能跳出精读课的圈子,指导、讲解过多,还是没有把学生推上主角。叶圣陶先生说过,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今后,我要把握好“精”与“略”,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方法上,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说课稿11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一节课中,郭老师执教时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媒体激趣,触发语感。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课堂伊始,郭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近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2、充分诵读,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郭老师的课中,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运用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配乐读等形式,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在课堂上,通过多层次、多坡度的多元诵读,以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反馈了出来。

  3、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生1: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们从这个句子听出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师:“冒”字还可以其它字吗?

  生:(长、钻、伸、露、探、冲……)

  师:体会一下,怎么样的长叫“冒”?

  生:(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

  教师在处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上,应该是相当自然,引导得水到渠成的。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体会,让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并且,学生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得课堂里时时出现精彩的诵读声,,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语文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样几个方面向大家详细的阐述我的这次说课的安排。

  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是年级册第单元第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写了,表达了。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2、

  3、

  本课的教学重点的: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用情景法、引导启发法、朗读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并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配备多媒体课件,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朗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基于以上对教材和教法的分析,我将涉及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我要达成2大目标。1,是通过学生 用心初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我主要在字音、字形、字义和长难句梳理4个方面给予重点指导。

  在字音方面,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如:紧接着指名一名学生读课文中我指明的文段,结合句子学习生字新词,纠正字音。最后,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读音。

  在字形方面,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字的结构,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归类识字。如,课文中的生字“木”字旁的生字为多数,较难写的字是“爽、杨”,我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上“——”,要求学生完成整个“爽”字的书写,结果学生意见不一,我相机在黑板的田字格里规范的书写这个字。

  在字义方面,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查词语手册,联系上下文语境相机理解。培养学生的借助工具书学习的习惯。

  2是在学生初读课文过后,对课文有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请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意,力求学生说准和完整,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相机梳理和板书,感知目标。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具体化的表达方式,分为以下的几步:

  1、 让学生着问题再读课文,请学生看问题(可以是课文的也可以的自己设计的问题),读后让学生讨论后回答此问题,我相机板书。

  2、 品读课文的重点词句(句子可以自己设计),请学生说说读后感受。

  3、 分角色朗读,先小组准备,再课堂演示。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仅要在技巧上训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学生情感,所以在学生朗读探究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体验。例如,我用稍慢,沉重的语调或稍快,兴奋的语调引导学生读( )自然段。

  4、 师生共读课文,既达到朗读目的,又突显了每段的第一句,整体感知课文。

  (以上的4点看具体情况而定,由自己设计)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最终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四、说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简洁,重难点突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和学习内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语文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写于1901俄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高尔基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标“阅读”部分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多层次诵读课文,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及背景,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3、了解烘托、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海燕、高尔基、写作背景等资料,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以朗读为主线,设计精巧的微型话题,通过多层次诵读,探究课文的深刻内涵。

  3、通过猜谜语、当翻译的活动感受象征手法,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读”历来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象征、对比和烘托的写作手法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体会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则是作者的初衷,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是我们现在教育的人文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意图:

  1、“美文需要美教”,本设计力求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发现、个性化体验、艺术性创编等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的步步推进,并在读、说、写的层进训练中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2、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圈点批注、仿句说话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所以我采取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设计精巧的微型话题,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架起和谐的桥梁,进行平等式对话教学。

  五、课时安排:

  课前预习阶段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掌握字词。课文阅读教学两课时。第二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是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探究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完成作业。以下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自然地导入新课。

  导语:如果在一个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你们喜欢呆在哪里呢?

  但是有一种鸟却总是很勇敢的在这样的天气里,在浊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飞舞。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呢?(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海燕”的资料)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高尔基唱给“海燕”的颂歌。(板书课题、作者)

  (学生介绍作者)

  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新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查找课文有关资料的工作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提高了学生能力。

  (二)、多层诵读——感知课文内容(24分钟)

  1、播放录音听读。

  要求学生凝神静听,用概括性语言说说你听后的感受或描述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认真听读,从而奠定本文的朗读基调,营造出一种激昂热烈的课堂气氛。说感受和说画面的环节是学生通过听读之后再创作的过程。

  2、分组合作研读。

  (1)、自由朗读课文。

  (2)、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完成如下任务:

  A、用——画出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找出暴风雨的变化,并按照“暴风雨”的格式起小标题。

  B、身处这样的险恶环境,海燕的表现怎样呢?请同学们用~~~~~画出直接描写海燕的段落或句子,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并补充题目“的海燕”

  c、海上其他的海鸟面对暴风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圈画出关键词。并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用“面对暴风雨,心想:。”的句式说话。

  这是课文研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里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起标题、补标题和揣摩心理的方法有利于打开学生阅读的思路。当学生找出合适的词句的时候,其实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已经有了一定深度。

  3、指导揣摩精读。

  (1)、验收分组学习效果,指导朗读。完成部分板书。

  (2)、《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共分三个乐章。你能划分出来吗?

  (3)、思考:暴风雨渐次逼近的险恶环境对于表现海燕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体会写其他海鸟对于表现海燕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这一教学环节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通过指导朗读、赏析、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在感悟散文诗的优美意境的同时体会海燕英勇无畏、愈战愈勇的英姿,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对比反衬的写法。

  4、角色对抗演读。(暴风雨vs海燕vs海鸟们)

  起立诵读的形式,甚有气势,符合本文朗读要求,也是提高朗读效果的创造性方式。依据上一环节的分组,动员学生结合三个场景分三部分演读,体会语气、节奏和情感上的变化。

  (三)、难点突破——感受象征手法(10分钟)

  1、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时代的烙印,《海燕》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

  (1)、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背景资料。

  (2)、教师补充讲述发表过程中的小故事。

  应该说时过境迁,学生对诗中“海燕”象征意义的理解颇有难度,而本诗教学时必须得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才能理解“海燕”的意义。在处于困惑不解之时呈现“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顺利地理解了海燕的象征意义。

  2、作者仅仅是在描绘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场景吗?如果不是,那么作者写到的一些具体事物都代表了什么呢?大家不妨把它当谜语来猜猜。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总结:实际上这里面正是运用了一种文学表现手法,那就是——象征。

  3、从刚才的猜谜语活动中大家能发现“象征”是怎么回事,又具有什么特点吗?

  (象征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它往往着眼全篇用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意义。)

  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用直接、机械的讲解,而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探究活动中水到渠成的理解。

  4、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下一个活动:当翻译!把本文的文学语言译成直白的语言。这样更好地理解课文含义和象征手法。

  (1)、老师作示范:“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可译成:“在大革命风暴来临之前,人民群众还没有觉醒,xxx势力喧嚣一时。革命先驱在顽强自信的奔走呼号,宣传革命……”

  (2)、请同学们选择其他相应的语句进行翻译。

  极富创意的“当翻译”活动,把复杂的枯燥的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行为变成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无穷中不知不觉完成了探究过程。

  (四)、拓展延伸,体验升华(8分钟)

  斗转星移,逝者如斯。转瞬间,一百多年过去了。而今,俄国的革命形势与百年前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就连国家名称也经历了“沙皇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独联体(包括俄罗斯)”的变化,真是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但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仍有不朽的生命力。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让海燕的积极、勇敢、乐观的战斗精神在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1、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下面请大家以“暴风雨”为话题讲述自己的故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遭遇过怎样的暴风雨,又是如何战胜暴风雨并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在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后,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的教学理念,完成了教学难点。

  2、自主创编——仿句说话:假如我是(海燕),我将对(海鸥)说(收起你对暴风雨的恐惧吧),因为(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我将对()说(),因为()。

  启发学生可以对课文中的对象说,也可以对现实中的人或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搏击长空的雄鹰对屋檐下的燕子、青海玉树地震中救援人员对压在废墟下的待救女孩……)

  在处理练习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让文本教育走向现实教育。

  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风云雷电:【xxx势力】

  暴风雨(的变化):孕育—迫近—将临【革命风暴】烘托

  高傲、勇敢……的海燕:渴望—迎接—呼唤【革命先驱者】对比

  海鸟们:呻吟、飞窜、恐惧、胆怯、躲藏【假(不)革命者】象征

  大海及波浪:歌唱、迎接、熄灭【人民群众的力量】

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刻舟求剑》是小语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准备等船*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本课与讲读课文《称象》、阅读课文《黄鹂和山雀》构成一个单元,都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阐明了只有用科学的观察思考方法,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本课短小精炼,文字生动浅显,以对话为主,符合低年级儿童认知水平,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文章的特点及教学大纲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

  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具体可操作,力求体现讲练结合、文道结合,突出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

  2.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朗读训练。这也是整个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

  3.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这实际上是一个想象推理思维的过程,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比较抽象。

  二、说教法

  1.根据本课拟定的“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的教学重点,采用品词品读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的准确、生动,并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积累好词,培养语感。

  2.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想象思维活跃的学习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想象情境,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词品读,并进行说话训练。

  3.针对本课教学难点,以直观教学法辅助教学,利用贴图动程演示,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兴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教学本课,通过完成教学目标,着重教给学生①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换词理解法、朗读体会法、省词比较法、看图感知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提高阅读能力。②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学习朗读技巧,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③学习预习和质疑,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说第一课时教学程序: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开课伊始,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这种竞赛式的前提测评手段在最快时间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复习了旧知,找到了与新知的结合点,同时也是积累词语的过程。

  2.板书课题,书写生字,使生字的教学“化整为零”,符合九义教材在语言环境中分散识字的特点。

  3.初读课文,贴图现境,让学生看图入境,弄懂成语字面上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质疑,并通过互相讨论得以理解,部分仍有不理解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来,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插入理解。这样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学定教,能使教学目标的认定具体、准确,具有针对性,又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以充分交流,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于学生愤徘时点拨引导”的作用,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扶助者”。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这一层次是教学的导学达标环节,主要运用图画再现、生活展现、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品味——想象说话——朗读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紧扣“一不小心”一词,让学生想象描述那人是怎样把宝剑掉进江里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教学中,运用省读比较法体会“一点儿”在句子中所起的强调作用,“船舷”所指位置的准确,并通过“催”一词的品味,体会词语的妙用。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让学生学到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并进行朗读的训练。

  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直观动程演示,学生便能清楚地看到了文中两个“这儿”所指的实际位置分别是“江中”和“岸边”。理解了句子,就明白了那人的想法错在哪里,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并通过学生的正确操作及解说进行达标测试。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想象情境,续说故事的结尾,并且结合小学生好帮助人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教育开导”的说话环节。这样,不仅理解了课文,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入语言文字训练中,避免了生硬说教,使学生自然生动地达到课文的情感目标。

  总结课文时,启发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刻舟求剑”的错误想法和做法,既促使学生知识和认识能力的迁移,又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第二课时内容: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条理,利用副板书(掉——刻——催——说)进行背诵训练。最后巩固生词、生字,记忆生字字形,并完成课堂练习。

  本课采用动态图文式板书设计〈见教学步骤〉,展现了教学难点突破的过程,并力求文字精炼简洁,画面精美、富有吸引力,符合低年级儿童认知特点。

  评析

  莫雪莲老师的《刻舟求剑》一课教案设计,较好地体现了目标教学的主体意识和训练反馈矫正意识,体现了正确的语文教学思想,不乏一节成功的教学设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开课伊始,把竞赛引入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初读课文之后,展示大幅贴图,把学生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接着让孩子们自读质疑,在兴趣盎然之中开始了学习。在实施教学中,教师随机进行动程演示,并配以简洁的图文式板书,使学生饶有兴趣地理解了课文的重难点。课末,学生的注意趋于分散,此时再设计看图续编故事结尾和表演说话的环节,又一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质疑问难,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读讲之前,莫老师让学生自读质疑、小组讨论、互助解答,促使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在小组讨论中发表独立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生生之间得以充分交流。学生们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向老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插入解决。这样以学定教,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最有力的证明、课末的续说故事、表演劝说既拓展了语言训练的面,加大了思维训练的力度,又使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自然渗透。

  三、多读少讲,精心组织学生导读达标

  在教学中,莫老师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达到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重点词句处则细细品读,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样使得“满堂灌”化为学生大面积的、扎扎实实的读书活动。”

  在充分读好书的基础上,莫老师还精心设计词句训练,教法求新求活,展示了“感知理解——品味赏析——积累运用”的语言训练达标规程。如教学第一自然段紧扣“一不小心”,先换词理解词意,然后想象说话扩展思维,训练语言表达,深化理解。教学第二自然段通过听、划、读、想、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品味“一点儿”和“船舷”等词的生动和准确。教学第三自然段则通过句式说话,进行理解句子的反馈检测,然后以读代讲,体会反问句所表达的强烈感情,培养语感。第四自然段教学,则在贴图上进行动程演示,化静为动,让学生把抽象的推理思维过程化为形象的直观判断思维过程,从而顺利地突破了难点。最后的续编故事结尾和劝导说话设计,则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入语言文字训练中。

  莫老师作为市学科带头人,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曾多次在省内外教学比赛中获奖。她肯钻研,勤探索,求创新,正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容貌,还在于心灵。

  2、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夫人,了解她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象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贵的品质,如坚强、刚毅、淡泊名利等,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发现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让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她的内在美,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怀着对居里夫人无限的敬意朗读课文,读出对她的敬意和赞美。

  (三)、说教学目标: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深刻内涵,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2、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对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有个初步的认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五)、说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课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潘老师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如自由读、默读,个别读、齐读、快速浏览、师生合作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读中领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

  三、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中指出,六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可采用品析词句法和感情朗读法学习本课,让学生运用读一读、划一划、议一议等方法,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老师带同学学习单元导语,明确本课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第二环节,老师从课题入手,引发质疑:究竟是怎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目的是一开始就抓住题眼,直奔主题。

  第三环节,老师让学生能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同时,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美丽,分别是怎样的美丽。通过同学的交流,提炼出“美丽的形象,提炼美丽的镭,成就美丽的人生,美名永远流传”,并用这些词连成主要内容。这样来理清文章的层次和主要内容,学生水到渠成。

  第四环节,老师让学生精读三四自然段,品味美丽的科学精神。这环节,老师分了三个层次,既让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写作方法。第一步,老师让学生读一读,划一划,从哪些具体事实感受到那份美丽。第二步,老师让学生找一找,作者用怎样的语言直接赞美居里夫人的美丽。第三步,老师总结作者“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就是用事实和直接赞美写在一起的方法。这样水到渠成。品味美丽的科学精神的方法之二就是朗读。教师采用了不同方式的朗读,特别是老师的引读效果应该不错。

  第四环节,老师一句“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能跨越百年呢?”来制造悬念,引入下课学习。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7

语文《春笋》说课稿03-17

小学语文的说课稿04-03

语文《短文》说课稿02-22

语文《手指》说课稿09-16

语文说课稿03-15

语文春酒说课稿07-24

《比尾巴》语文说课稿03-20

小学语文《插秧》说课稿03-19

《石榴》语文说课稿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