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动物儿歌说课稿

时间:2022-04-01 13:28: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动物儿歌说课稿(精选2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动物儿歌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儿歌说课稿(精选20篇)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1

  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动物儿歌》是本册教材第二次集中识字的第一课。文体特点:儿歌题材。文中出现了蜻蜓、蝴蝶、蝌蚪等小动物,虽熟悉,但对学生来说又陌生。如此便有了阅读张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进入饱满的阅读状态。儿歌韵律:全文共六行,句句字数相对,结构相同,传递着一种信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偶句押韵,朗朗上口,易于学生背诵。识字写字:本课要识的12个生字,有六个与昆虫有关:蜻蜓、蚂蚁、蜘蛛,都是形声字,是培养学生运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的好材料,同时“粮、食、迷、藏”依然是形声字,可以迁移识字经验,进一步巩固形声字识字方法。书写上,“造”、“迷”、“运”都是走之儿旁,借助以前的书写经验,迁移至此,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走之的字的字形把握更加准确。

  说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又有所侧重地让学生在儿童的情境中去识字。基于本课生字特点,设计多层次的识字学习活动中,从发现到学会再到运用,让学生切实掌握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同时引导多种识字方法融通运用。趣味化是低年级课堂的调味剂,本课通过活化文本插图,设计学习活动,融合识字、理解、发现于一体,丰富学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积累学生语言,达到趣味化和实效性的和谐共振。

  说教学目标:

  1、通过字理识字、自主识字、生字复现等方法,认识“蜻、蜓”等l2个生字;借助经验,写好“迷、造、运”3个字。

  2、通过情境中摆一摆的方法,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发现儿歌的语言特点。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说重难点:

  学习运用形声字特点认识生字。

  说教学准备:

  大自然情境图、小动物贴图、词卡、课件

  说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情景导入,学情研判

  1、春天到了,动物王国又热闹起来啦,我们一起赶紧去看看,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开火车分句读。

  3、同桌生字词互读,筛读出难读或不会读的生字词。

  4、根据学情,拿出难点字词,重点练读。

  5、再读儿歌,你们知道儿歌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呢?用“______”划出来。

  【设计意图:动物王国情境导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字先学后教,针对难点,重点练读。】

  第二板块:依据字理,主动识字

  1、课件出示动物名称,你们有什么发现?(虫子旁显红)

  2、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1:未发现形声字,课件出示“蜻”,加上虫子旁读,隐去虫子旁再读。

  预设2:发现形声字,追问,你怎么知道是形声字呢?

  小结:像这样右边表示读音,虫子旁表示意思,这样的字就叫形声字。抓住形声字的特点,能够帮我们明白字的意思,读准字的读音,认识更多的字。

  3、出示“粮““迷”“食”“藏”“造”“网”

  (1)哪些字你也能用形声字的特点记住它?

  预设:粮、迷

  4、剩下的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

  预设:造——组词;网——字理识字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重点使学生发现、认识、运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第三板块:情境复现,趣味朗读。

  1、小动物们,我们都认识了,它们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呢?请孩子们再读课文。

  2、摆一摆:在情境图中,根据课文内容,把小动物摆在相应的位置。

  预设:摆错,联系课文随机指正。

  预设:摆对,显红文中所有地点词。

  小结:小动物们在各自的小天地玩得可开心了。

  3、多种形式练读

  (1)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那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2)同桌合作读

  (3)男女生配合读

  (4)做动作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摆一摆动物贴图,不仅再次复现生字,更让学生了解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特点,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积累语言,体会小动物们的和谐生活】

  第四板块:联系经验,学习写字。

  1、复习词语

  2、引导观察:出示“迷、运、造”,走之是我们学过的部首,那写好这三个字有什么建议?

  3、教师范写:先里后外,右高左低,先扬后平。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

  5、再写一个

  【设计意图:联系经验,回忆走之的字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更好掌握走之儿旁的字的写法。】

  作业设计:走进动物儿歌,读林良《小动物儿歌》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动物儿歌》

  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二年级汉语下册第三课,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汉语教材编写组编写,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小学二年级学生使用,本教材在推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法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就是,学生能够熟练的朗读课文,能够听懂课文内容。认读本课词语,理解意思。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用朗读、启发、讨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听说能力,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小动物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本课教学内容为中心,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划分如下: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读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图片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秉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朗读、讲授、启发式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比较低,二年级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在教师的引导下,因材施教开展学习,以阅读、讨论、问答的方式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听说能力和汉语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礼貌,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上课前师生相互问好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尊重老师的同时,更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尊重,这样不但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在课堂上配合得更加默契。

  (二)复习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说说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

  本课时主要是学习课文的内容,学会朗读课文是理解内容的前提,熟读课文是学好本课的基本要求,所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能够正确的、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其他学生认真领会。

  教师:现在老师来示范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在下面认真听,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学生: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并试着模仿老师朗读。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熟读课文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而学好本课的指标之一就是要能够熟读课文,并能回答相关的问题,所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1)、说说平时看到的蜻蜓、蝴蝶飞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说说自己见过的小蝌蚪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边读边理解,并思考问题的答案。

  4、老师通过一问一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四、认读词语,理解意思,并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板书设计:第三课动物儿歌

  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

  设计板书是为了突出主题,直观的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呈现出来,有助于加深课文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内容。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动物儿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第5课,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展现了动物生活美好快乐的画面。本次主要是完成第一课时'认识生字,书写生字,初读课文,'的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学会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2、方法与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小朋友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对利用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也对借助图片认读比较感兴趣的特点的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儿歌,识记本课生字,会写“迷”字。

  教学难点:归类认识带有虫子旁的生字,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三)教学准备:本课的PPT,生字卡,动物图片。

  二、说教法

  在识字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1、讲授法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授知识,描述场景,解释概念,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2、讨论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思维性。在一年级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直观法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昆虫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因材施教开展学习,以朗读、讨论、问答的方式获得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一读二圈三再读。

  1、一读

  大声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共有几句话。

  2、二圈

  ①自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同桌间相互指读。

  ②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③检查学习成果。

  ④组内合作讨论交流记字方法。

  ⑤检查学习成果。

  ⑥讲解形声字。

  3、再读

  ①朗读课文,想一想儿歌中写了哪几种小动物?

  ②一问一答的形式读儿歌。

  ③男女生赛读,读的过程中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三)掌握方法学写生字

  1、出示写字要求:一看二写三对照。

  2、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

  3、师范写,学生描红并仿写。

  4、同桌相互评议。

  (四)课堂小结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4

尊敬的专家、领导,亲爱的同行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小学的张xx。今天是我们xx街道的语文盛事,也是我们xx县语文专家、大咖,群英荟萃的日子。非常感谢领导们的信任,让我这个名不见经传,又多年不曾登宁乡小语盛事舞台的“老人”这样一个机会在大家面前露脸。不过,也因此特别忐忑。因为担心自己已经“落伍”,没有跟上课改的步伐;担心自己才疏学浅,又至今都还没有看到这个学期的教学参考书,不能完全领会部编新教材的真实意图……当然,虽然有种种担心,但是我知道只有认真对待,努力钻研才能让自己有收获。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识字教学,我今天教学的是第二个单元,也就是教材的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识字5 动物儿歌》。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后,识字写字的教学安排是“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说白了,就是促使学生大量识字,能快速进入阅读学习。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也这样清楚地告诉我们。且对“会认字”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也不对字形作过细的分析。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复现生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识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可以将生字组成学生理解的常用词语或句子,使生字在语境中不断复现,帮助学生巩固生字。那就无需学习和运用识字方法。这样也减轻了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只要重点关注“会写字”的识字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即可。

  基于这些,我在这一课的第一课时教学中,重点就是通过反复认读,认识12个“会认字”。为此设置了几个有梯度的环节引领学生学会认带有虫字旁的生字。而12个“会认字”当中,“迷”、“造”和“网”同时又是“会写字”。所以,我对它们也有了侧重。尤其是象形字“网”,我不仅重点指导认识,向孩子们渗透字理,引导他们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熟记“网”字,并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汉字的神奇,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我想,这正是识字教学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然后,顺势教孩子们书写。

  对于这一套教材,我心里是完全为之点赞的,用它的时候内心是欢喜的。就目前已经接触的一年级新教材来看,相比之前的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它已经努力降低了难度,减少了教学任务。而且新教材的选材特别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也特别儿童化,非常适合儿童阅读。蒙学、古诗、儿歌、童话都朗朗上口,浅显易懂,没有太长的课文,并且都图文并茂,篇篇都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因此,我也为孩子们引入了课外的儿歌诵读。我们班人手一册《日有所诵》。(这是“亲近母语研究院”的教材,也是我在2013年开始到2016年结束的在“长沙市小学语文朱爱朝名师工作室”学习三年的收获之一。)里边的儿歌都是短小的,都是特别有趣的。孩子们都能借助拼音很快熟读,并背诵。而且,每一首儿歌都能给孩子们以启发。我们班的孩子每天回家都会诵读,没有一个学生有抵触情绪的。家长们也特别支持,纷纷叫好!每天早读的时候,我也会做一些指导,或者检查。督促他们坚持诵读。经过这样的练习,我发现孩子们的语感有增强,朗读水平有提高。一个个记性倍儿好!今天,课前孩子们就会给大家诵读几首儿歌。最后,我也会让孩子们练习诵读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作为课的结束。

  我认为,不管教材如何更换,新课标的理念是不变的;不管时代怎么进步,教学生学好语文,传承我们中华的文化,是不变的;不管我们是年轻教师还是有经验的老教师,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不变的。我们行走在小学语文教改的路上,沐浴这新课改的春风,使用着不断优化的教材,我想,这是我们小语人的福气!更是孩子们的福气!

  感谢大家的聆听!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这里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有6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作为识字儿歌,教学时还应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教材中的彩图和学生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运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儿歌。

  教学难点:能仿造课文的写法创编动物儿歌。

  三、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间、网”2个字。

  2、方法与过程:认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等词语,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能用所学方法自主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体验小动物生活的情趣,并能仿造课文的写法创编动物儿歌。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动物图片、田字格小黑板

  五、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一) 诵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二)直观法。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板贴,向学生展示昆虫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六、教学基本流程

  一、猜谜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听清楚哦:谜语一: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谜语二:没有脚,没有手,松土数它最拿手。

  二、识记生字,发现规律

  1.今天,这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图片里你还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出示动物名字,随机贴图片,领读,齐读)提醒后鼻音“蜻蜓qīnɡ tínɡ”读正确。

  2.瞧,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一起出现了,你还能认出它们么?(带拼音带图认读)

  3.图片不见了,你能叫出这些动物名称么?(去图片带拼音认读)

  4.拼音宝宝也走了,你还能认出小动物的名字么?(去图去拼音认读)

  5.小游戏,给字宝宝贴上相应的图片。

  6.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 预设:

  (1)都有虫字旁;(2)生字与虫子有关。

  7.引导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读一读,想一想字意,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可以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8.拓展:原来,今天学的生字中一部分都有“虫”,另一部分跟这个字的读音有很大关系。小朋友,像这种一部分表示意思、一部分表示读音的字,我们叫它“形声字”。我们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形声字。想不想用这种办法来认识其他的字? (出示:我来猜一猜)齐读。

  三、朗读交流,学习儿歌

  1.导入:看看这些小动物都藏到儿歌里面去了,请你把语文书翻到54页,读一读课文。

  2.自由朗读,标一标总共有几句话,再读一读,自己读完之后,听一听同桌读得怎么样。朗读情况检查:2个孩子读一读。

  3.逐句识字。

  (1)蜻蜓半空展翅飞,翅就是翅膀的意思,展翅就是展开翅膀,生做动作;

  (2)“迷藏”生字卡片认读,“迷”,(加一加),藏,是平舌音,我们来读好它(跟师读)

  (3)“造”生字卡片认读,出示宫殿图,非常的雄伟,你觉得我们的小蚯蚓怎么样啊?

  (4)“食粮”生字卡片认读,理解食粮;

  (5)蝌蚪池中游得欢,欢就是高兴的意思,我们的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得很开心,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呢?

  (6)“网”象形字图片及文字演变识记,有一些字和物体长得很像,我们叫它象形字。我们平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网呢?

  四、朗读韵文,积累语言

  1.这首儿歌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一组读一句)放下书本,老师把儿歌变成了这个样子,你还会读吗?

  什么半空展翅飞?(课件出示挖空段落,开火车读……)

  蜻蜓哪里展翅飞?(开火车读)

  蜻蜓半空干什么?(开火车读)

  2.合着节拍拍手一起读。

  3.读着读着,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背了。你们发现这首儿歌又有什么规律吗?红色的是?蓝色的是?紫色的是?(“谁 哪里 干什么”的句式)

  4.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来写说一说好么?(课件出示图片,句式仿写,交流)

  五、写字。(课件出示“间”“网”)

  1.观察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2.“间”、“网”:结构,组词,书空,范写,横折钩的写法,描一个,写一个,提醒孩子注意写字姿势。展示,指导,修改。正确书写1星,端正1星,漂亮1星。

  六、实践活动,拓展提升

  1.今天学了很多带“虫”的生字,课外去收集带“虫”的字,记录在自己的展示本上,比比谁认识的多。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动物的雨伞》,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活动目标和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五个方面阐述本次活动。首先说说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雨伞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分别描绘了小鸟、蚂蚁、青蛙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的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与生机。这首诗语言质朴、清新,句式工整,韵律十足,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让幼儿在欢快活泼的氛围中去感受寻伞的趣味性,进而萌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学情分析:诗歌内容简单明晰,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中班幼儿较小班相比,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较完整、连贯地讲述一件事情,根据《纲要》精神和年龄班语言领域特点,该诗歌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水平。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纲要》中指出"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结合所执教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分别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本次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诗歌,知道不同的小动物有不同的雨伞

  2、能力目标:尝试合作探讨,能用动作、语言等方式大胆地表现诗歌内容

  3、情感目标:萌发对不同种类雨伞的喜爱之情,体验文学活动的快乐。

  本次活动的重点:《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将活动重点放在"欣赏诗歌,知道不同的小动物有不同的雨伞"上。

  本次活动的难点:语言教学应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其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能用动作、语言等方式大胆地表现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我将分别从物质和经验两方面着手:

  1、物质准备:实物伞、Flash课件、幼儿学具(小动物头饰、教学图谱各一套、小电脑、图书、图片)雨声录音

  2、经验准备:幼儿在活动之前了解过生活中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同时对于下雨有一定的感受和体验。

  三、说教法学法

  洛克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她前进。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原则,同时结合本次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法:游戏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本次活动,我最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自主学习法,让幼儿自己去了解诗歌,去观察动物角色和感受其生动的语言。这不仅与生态课堂所提倡的"自主化、生活化"学习相吻合,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活动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四、说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引发兴趣

  本环节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旨在让幼儿在观察交谈的过程中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1、教师出示雨伞:小朋友,瞧,这是什么呀?这是一把什么样的雨伞呀?雨伞有什么用处呢?

  2、出示小动物头饰:今天呀,有三个小动物要出去玩,他们是谁呀?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幼儿猜想)

  (导入旨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活动一开始,教师便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以诗歌的主体雨伞导入,通过提问同雨伞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让幼儿在加深对雨伞作用认识的同时,又对接下来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结尾的设疑,也萌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自主探索,了解内容

  本环节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自主学习法,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知识,从而初步了解内容。

  (一)、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幼儿能感受到下雨的情境。并提问:天怎么样了呀?那小动物们会怎么去找什么伞躲雨呢?请你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看看吧。

  (二)、幼儿分组自主选择方式合作探讨诗歌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给幼儿提供三组不同的材料,分别是:小电脑、图书、图片,让幼儿自由选择以何种方式学习探索。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深入到幼儿中去,去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适当地参与到幼儿的交流过程中去。

  (三)、分享交流

  教师请不同组别的幼儿来交流内容

  1、师:你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躲雨的呀?(了解完后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学习这一句诗歌)哦,燕子飞到大树上,她找到的是什么伞呀?(大树伞)那她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哈哈!大树伞!"(重点学习"飞"这一动作)

  2、师:还有谁也去躲雨了呀,它找到的又是什么伞呢?(请剩余两组幼儿来交流一下。方法同上)

  (四)、出示乌龟和松鼠的图片(着急样的)

  1、教师让幼儿猜想这两个小动物没找到伞,心情如何?并让幼儿想想哪样东西适合他们用来当做雨伞。

  2、简单总结:呀,小动物们都找到了雨伞,他们还谢谢我们小朋友呢。

  (本环节,我采用了师幼商量的方法,教师以图谱进行整理,在学习时,重点关注"飞"字和"哈哈"的情感词汇,通过语言表达、动作感受让幼儿理解之余,感受其情趣所在。而第二句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这一句幼儿完全有能力在教师引导下集体创作,因为有了前两句的学习,第三句教师便发挥幼儿主体性,由幼儿来设计,这样不仅体现了幼儿为本的理念,教师也能够在为幼儿提供学习框架的同时,以引导者身份介入。这样的学习简单有效,符合生态课堂的理念。)

  三、完整欣赏,学习诗歌

  本环节主要采用了交流法,旨在考验幼儿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幼儿仔细倾听

  (小动物们都找到了雨伞,真开心,老师还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听呀?这首儿歌的名字呀就叫做《动物的雨伞》)

  2、图谱展示诗歌内容:你听到了什么好听的话?它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任何事物都要帮助幼儿有一个整体印象,才能便于其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理解。因此,教师在之前分段理解的经验上,完整朗诵诗歌,同时结合图谱这一形式,既清晰明了,又直观呈现。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多元朗诵,巩固练习

  1、玩藏图游戏(教师将图谱中某一地方的卡片拿掉,让幼儿完整朗诵)

  2、玩"躲雨"游戏:教师当燕子,其余幼儿当剩下来的小动物

  3、幼儿自主选择头饰,表现诗歌内容。(播放雨声录音)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最主要的活动,因此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习得知识经验,而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也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内容,从而真正达到巩固的目的,也使幼儿的兴趣点再一次得到提升。)

  五情感提升,结束活动

  1、教师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叫什么呀?你们喜欢吗?你最喜欢哪一把雨伞呢?

  2、进行简单仿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在雨天寻找伞呢?他们又会去哪里找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谁来说说看?注意也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句式来说哦!

  3、最后的结尾:小动物们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帮他们找到了伞,老师这里有一顶大伞,那我们也撑着这顶伞回家吧!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最后一环节,教师不忘进行情感的提升,寓情于语,而简单的仿编也能帮助幼儿拓展其思维和想象能力。至末,教师也首尾呼应,既贴合主题,又不忘回归到主题,让幼儿在伞中将快乐延续……)

  五、说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是活动内容的延续,我将从领域渗透和家园共育两方面进行。

  1、领域渗透:在美工区中准备白纸和画笔,让幼儿在课余时间将诗歌内容画下来

  2、家园共育:与家长配合,请家长继续帮助幼儿巩固诗歌内容,有条件的话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动物的特点和与其相适应的栖息地。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分析、理解和说明。本次活动我觉得我的亮点在于能够在体现"生态课堂"的这一理念下,又不忘使教师处于主导,去带领幼儿朝着活动目标的方向学习和探索。如有不到之处,请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班….学期主题《………》, 。

  一、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是《山东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中的一节语言课。《纲要》中指出语言课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触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首假声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把学到的好思想付诸于行动。儿歌《……………….. 》中角色对话简洁明了、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而且儿歌内容对幼儿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而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 ,因此他们对着样的儿歌会很感兴趣,因此是一节很好的教育素材。

  二、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1、 情感目标:………………………………………………………….

  三、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2、 物质准备:……………………………………………..

  3、 经验准备:………………………………………………

  3、空间准备:宽阔的活动室,幼儿坐成半圆形,便于上课 。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1、情景教学法,引入……..情景,引起幼儿兴趣,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2、直观演示法,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课件,通过分段播放讲解,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我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主要采用了谈话讨论法、直观法、观察法、模仿法、情景表演法、体验法、分类法、练习法、多感官参与法让幼儿用眼睛看、用用耳朵听、用嘴巴说、动脑筋想,从而全身心的投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六、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过程,我围绕以下几个环节来展开: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听想结合,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

  3、结合课件分段讲述,巩固内容。

  4、故事表演,体验乐趣。

  活动延伸: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8

  儿歌是孩子们很喜欢诵读的一种文体,它充满了浓浓的童趣,并且儿歌的句式排列整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韵文短小但韵味回味无群,读后深受教育,孩子们非常喜欢。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依据《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背出自己喜欢的儿歌,并能归纳出自己在背儿歌时在认字、积累词语、感悟句子方面的的收获。

  2.能自由发挥,给自己喜欢的儿歌配上动作,并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给插图编儿歌。教学重点:背自己喜欢的儿歌,学会归纳总结学儿歌的收获。

  教学难点: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给插图编儿歌。课前准备了《幸福拍手歌》 老师创编儿歌课件 、 集体诵读的儿歌、 学生创编儿歌图片。

  在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时我由浅入深,由一首欢快的儿歌歌曲入手,让他们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孩子们说说以前学的儿歌都是怎么学会的,引导学生今后用更多的渠道去学习儿歌。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以前会背的儿歌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将儿歌背诵出来,我还引导学生将儿歌中认识的字、积累的词语、喜欢的句子、明白的道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个别汇报后,为了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设计了两人小组交流的环节,同时还设计了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儿歌加上动作在四人小组里表演出来,然后推荐代表上台表演。接下来老师要出示一份神秘礼物送给同学们,大屏出示老师自编儿歌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将照片和儿歌结合起来观察,发挥老师自编儿歌的作用,激励学生自编儿歌并汇报。最后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时安排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即,将儿歌进行分类。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9

  按教材教学安排,本课是三年级电脑打字的第四课,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键盘的中排键、上排键、下排键的基本录入方法。结合学校高年级学生学习文字录入时按教材进度教学,课上的快但不扎实,因而在学习本课之前,又给三年级学生增加了3节英文录入练习课,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的指法。英文儿歌这一课学习,有三个方面新知识点,分别1、应用为大小写锁定键,2、应用上档键,3、应用光标控制键,有**已学知识的巩固。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三维目标,把这一课的教学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使用学生日常经常演唱的flash歌曲引入新课,一方面可以放松学生心情,第二方面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第二环节:找一找,试一试

  这一设计的想法是:通过寻找歌词中的错误,尝试修改错误,先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寻求解决的途径。学生在尝试中会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尝试中培训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不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只知道跟着老师走。

  第三环节:比一比,谁是打字高手

  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大小写锁定键、上档键等知识后的一个巩固练习。一方面可以检验上一环节学习的效果,同时又可以巩固打字学习的文字录入等知识。通过比赛的形式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会感到打字学习有枯燥的感觉。

  第四环节:练一练,巩固学习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在歌词的中间位置插入新的内容的要求,引入光标的定位方法,一种是使用鼠标控制,另一种是使用光标控制键。

  第五环节:我能解决问题

  总结本课的学习知识点。

  在本课的准备中本着学生体验、练习、掌握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10

  设计意图:我园的教育是以艺术教育为龙头,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以科研为先导;经过多年的实验与研究,我园确立了以创新教育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教育,并将创新教育渗透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当中,切实有效地实现了《创新教育与幼儿园各科教学整合》的子课题研究。

  本次活动的内容是:语言领域中的仿编儿歌:摇篮,在活动目标中我确立了让幼儿在仿编儿歌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实现这一目标中,我知道只有教师创新地教,幼儿才会创新地学,因此,我在教会幼儿一段小儿歌的基础上,让他们来仿编儿歌,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把幼儿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新天地的"梯度"教学方法,首先,我请幼儿先观察画面,然后根据画面学习一段儿歌,再请幼儿根据画面仿编儿歌,最后,请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地创编儿歌。

  班级:中班

  活动名称:语言--仿编儿歌:摇篮

  活动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掌握仿编儿歌的技能。

  2、通过仿编儿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萌发幼儿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摇篮;歌曲:摇篮曲。

  活动过程:

  1、听摇篮曲,导入课题。

  2、教师请幼儿看课件:摇篮。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上有谁?蓝天像星宝宝的什么?白云怎样飘动?(幼儿根据画面自由说。)

  (2)教师:现在,老师就教你们学习画面上的一首小儿歌:摇篮。

  请小朋友认真学、仔细听。(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风儿轻轻吹,星宝宝睡着了。)

  (3)教师教幼儿学习两遍,请幼儿再独立说两遍。

  (4)教师请幼儿根据第二幅、第三幅画面仿编儿歌。

  (5)教师:请小朋友看画面,我们一起把编好的儿歌说一遍。

  4、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你还能编出这样的儿歌吗?(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

  5、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可真棒,今天学会了仿编儿歌的本领,还知道了生活在摇篮里的宝宝都很幸福、快乐,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来创编这样的儿歌,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教材的选择:大家都知道,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而且随着年龄的发展,托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托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

  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此活动〈滴答滴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了解了各种物体发出的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把音乐、科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加深了幼儿对语言内容本身的理解,还使他们对优美动听的声音产生了好奇心,平时更加善于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导向作用。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70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和区分不同物件发出的不同声音

  70能力目标:通过倾听和探讨,使幼儿熟练掌握某几种东西发出的声音,能够一听或者一看,就能辨认出来

  70情感目标:通过对声音的倾听研究,使得幼儿更加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切,从而自主发现其内在的奥妙

  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文中出现的几种物件所发出的声音的掌握,并简单用肢体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探索身边任何一种物品,它所能发出怎样的声音,善于发生,并大胆表述出来。

  四. 说教学教法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动静结合动手体验——幼儿交流——观看DV——音乐欣赏(雨的声音)——延伸活动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准备了很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啊?这些东西可好玩了,还能唱出好听的歌呢?而且每个东西唱的都不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听?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丰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12

  一,说活动教材。

  (一)设计意图:

  《猴子开车子》是一首语言朴实、短小精焊、有利于小班孩子理解与学习的儿歌。从儿歌的选材上可以看出,这里源于生活的题材,我常常看到孩子们小小的身影蹲在地上,专注地玩着玩具汽车和模仿“开汽车”游戏的情景。因此,我结合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设计了这一活动,这个活动能让幼儿感受儿歌的趣味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能从中教育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培养良好的乘车子习惯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材所韵含的知识点是:能从中教育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培养孩子良好的乘车子习惯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二),说教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及我班孩子的特点,我就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理解儿歌内容,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2,喜欢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趣味性。

  从两条目标来看,第一条是认知目标也是能力目标,意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从而激发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的看法,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就在这一目标中体现。第二条是能力目标也是情感目标,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通过喜欢、流利、大胆的朗朗儿歌,从而能进一步的感受儿歌的趣味性,体现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所在。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理解儿歌的内容和学习朗诵儿歌。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活动的目标,我为活动准备有:2只猴子图片,两辆小车子和猴子的两张图片,还有若干个方向盘。

  二,说教法。

  1、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并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我主要运用了视听讲结合法,完整跟读法和游戏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通过活动的教具,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从而激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听:是教师示范朗读,让幼儿认真倾听中感受儿歌的趣味性,从而刺激幼儿喜欢去学习儿歌的目的;讲: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交流,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种:完整跟读法,在幼儿自由积极的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幼儿大胆地朗读儿歌。

  第三种:是充分利用有趣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掌握活动的内容并从中感受到轻松和快乐。由此进一步进行教育幼儿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感知儿歌的内容。

  2、提问法:引导性的带动互动提问,鼓励幼儿将所看到的,想到的,尝试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游戏法: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加强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四、说活动程序。

  (一),出示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客人,看,谁来了?(小猴子)我们跟小猴子打招呼,(小猴子,你好)!再看,又来了个谁?(小猴子),现在有几只小猴子呢?(两只小猴子),这两只小猴子要去做什么呢?我们来听儿歌《猴子开车子》。

  (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儿歌,幼儿注意倾听,并回答问题。

  问:儿歌里有谁?(两只小猴子)发生了什么事?谁在哭鼻子?

  (三),图片演示,学习朗读儿歌

  2,教师示范朗读儿歌。(师边操作图片,边朗读儿歌)。

  问:小猴子为什么哭呢?我们应该怎么样安慰他呢?(不要伤心,开车要小心点)。

  3、幼儿学习儿歌,边看演示边跟老师读儿歌。

  4、尝试用多种形式学会儿歌。

  师:现在我念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好吗?

  师:现在我要考考你们,我先念第一句,你们接下一句可以吗?

  (四),出示方向盘游戏,巩固朗读儿歌。

  (1)、师:老师这里有一件好玩的玩具,猜猜它是什么?(方向盘)方向盘是开车时用来掌握方向的,一会儿我要看谁读的儿歌响亮,我就请谁来跟我做游戏,好吗?(幼儿读一遍儿歌)。

  (2)、师:现在请你们注意看我跟小林老师是怎么玩这游戏的。(教师边带幼儿读儿歌,边表演)。

  (3)、1请1一2名幼儿上来和老师一起表演。(谁愿意来)?

  2请1一2名幼儿上来和老师一起表演。(重点指导“咚”的时候才碰到一起)。

  (五),幼儿体验,结束教学活动。

  1、师:每人一个方向盘,找好你的朋友,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两遍)

  师小结:今天我们玩了开车的游戏,知道方向盘是用来开车时掌握方向的,所以以后我们开车时要小心不要碰到一块了,这样会很危险的。

  2、师:我们开着小车子到外边去玩吧!注意掌握好你的方向盘,不要碰到一块了。(师带幼儿开着车子走出教室)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本次说课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孩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大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孩子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孩子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孩子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孩子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孩子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孩子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孩子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孩子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孩子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孩子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孩子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孩子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孩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针对孩子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孩子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孩子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孩子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孩子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孩子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孩子爱玩的天性,应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孩子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孩子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孩子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孩子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孩子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孩子参与活动兴趣,让孩子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孩子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孩子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孩子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孩子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孩子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环节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演示法、多感官参与法、启发提问法。本部分是重点环节,

  我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教师精导,教学第一段

  先播放课件1,提问: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星宝宝怎么样啦?通过提问帮助孩子理解第一段内容,在回答的过程中我结合动作帮助孩子学习和理解“轻轻飘”,然后老师小结,教师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第一段。

  2.师幼互动学习第二、三段

  播放课件,师幼表演再现二、三段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鱼宝宝、花宝宝怎么样了?帮助孩子理解二、三段内容,结合动作帮助孩子理解“轻轻翻”、“轻轻吹”。

  3.孩子互动学习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画面,让孩子自由交流讨论第四段内容,然后请全班孩子想动作来表现第四段内容。孩子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如:“星宝宝睡着了”,要用轻柔的声音来朗读。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根据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内容层层深入,从而解决了重点问题,达到环节目标。

  第四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孩子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孩子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孩子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导创编、体验创造

  环节目标:通过仿编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采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 让孩子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孩子朗诵儿歌,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引导孩子纵向观察:

  第一排,什么是摇篮?第二排,摇着什么宝宝?第三排,怎么摇?第四排,什么宝宝睡着了?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孩子应该会很快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2 、孩子自由仿编,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仿编。对能力弱的孩子,我将示范仿编或提供前半部分图片让孩子编后半部分,或提供后半部分图片孩子编前半部分。对编得好的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对仿编较困难的孩子,鼓励他积极参与仿编活动。最后将仿编好的诗歌进行朗诵,体验创造的快乐。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14

  一、说幼儿:

  1、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

  无意记忆较多,较少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能根据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加以表现。

  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发展,能够比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

  2、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想象的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造的空间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需要具体的活动情境与活动形式。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二、说教材:

  《布娃娃》,是一节语言活动。孩子与布娃娃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他们为伍。他们聆听故事,触目所见。孩子们对布娃娃的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布娃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布娃娃是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的外形特征,较易引发幼儿的多种联想。纲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大班语言活动《布娃娃》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情境,成为他们观察的对象,游戏、表达、表现的主角。孩子不但熟悉布娃娃,亲近布娃娃,而且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了解布娃娃走进布娃娃的生活世界。

  三、说目标《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指导小朋友正确朗诵儿歌。

  2、引导小朋友认识布娃娃的优点。

  四、材料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内容,我们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图片 音乐

  五、教学方法设计

  1、谈话、游戏引出主题

  2、观察、讨论法提高幼儿理解儿歌的能力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既给予孩子技法上的帮助,又给予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根据对本次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教学程序的设计,估计活动的重难点将会得到突破。但是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在活动中还将根据孩子的基础和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15

  一。说教材

  中午,有几个小朋友需要吃药,我就帮助他们先拿好自己的药,再帮他们把袋子撕开。有两个小朋友带来的是糖浆,他们很神气地对我说:"老师,我会自己开的!""我也会!"说着,就自己把盖子打开了。旁边看到的小朋友说:"我也会这样开瓶子的!"在区角中,我们为孩子设计了帮图形宝宝回家、响罐等游戏活动,孩子们经常想打开罐子看看里面的东西,也经常把盖子搞得乱七八糟。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快乐的事。幼儿的认识活动更是受到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直接驱使和控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3~4岁的幼儿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认知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幼儿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较随意,只能直接地、简单地表面化地认识一些周围的事物。我班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提问,非常愿意自己动手去探索,同时,也愿意尝试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同伴交流。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利用幼儿活动中的兴趣点,设计本次活动,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能够较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活动目标设定为:

  1、了解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瓶盖。

  2、能积极探索瓶盖的开关方法。

  3、情绪愉快地参加探知活动,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

  定位重难点:

  重点: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瓶盖,并积极探索瓶盖的开关方法。

  难点: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并做好活动准备:

  1、图片:"小熊的家"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瓶盖(大小、形状、开启方法不同)与瓶子。

  3、小筐若干。

  二。说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家克拉克(Leonard H. Clark)和斯塔尔(Ivring S. Starr)把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分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两部分。教师适当地选用教学方法,便于传授知识,使学生易于形成技能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这次科学活动的性质和需要,我采用了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实习法等教学方法,将在教学过程中作具体阐述。

  三。说教学过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主要活动过程分成四个部分:一。情景导入,激发好奇心;二。幼儿动手操作、感知;三。再次操作,讨论、扩展经验;四。结束。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产生探知的欲望。

  加涅(Gagne)认为,构成教学过程有九个要素,其中首要因素就是要"引起学生注意".

  活动开始,出示图片:"小熊的家","今天,()我们要到小熊家做客,看,熊妈妈来了!"通过设疑提问使幼儿对教学内容加以注意:"唉呀呀,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看,熊妈妈一不小心把瓶盖全弄乱了,真着急呀,怎么办呀?"这时,请幼儿帮熊妈妈想办法,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分钟,情景法、讨论法)

  (二)幼儿动手操作、感知。

  教师在引起幼儿注意之后,接着就应对幼儿提出教学目标。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在学习之前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将要做什么和怎样做。这里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骤:提供每组幼儿一筐瓶子和盖子,自己尝试给瓶子盖盖子。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们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与真实接触。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探究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

  第二步骤:帮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通过之前的探究操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形成想法,通过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也有向别人倾诉的欲望,在这里,通过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即能够满足幼儿的诉说欲望,也能帮助孩子形成知识点。"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形成的。"

  第三步骤:帮助幼儿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在之前的操作中,幼儿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通过大家集体讨论,视频演示来帮助幼儿解决困难,为幼儿相互学习,分享经验提供平台。

  (12分钟,实验实习法、讨论法)

  (三)再次操作,讨论、扩展经验。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骤:提供更多的瓶子和盖子,请幼儿自由操作,巩固对瓶子和盖子特征的认识。

  第二步骤:再次讨论,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瓶盖。

  通过材料操作难易程度的变化,引导幼儿对瓶盖的不同开关方法产生兴趣,帮助幼儿扩展经验。

  (8分钟,实验实习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结束

  熊妈妈感谢小朋友的帮助,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分钟,情景法)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16

  一、说教材分析

  《家》这首儿歌文字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都是孩子熟悉的,除了儿歌中所提到的小鸟、青蛙、小羊、蜜蜂等小动物,孩子还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说出许多相关的东西,易于为孩子喜爱和接受。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孩子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孩子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知识目标:

  在猜猜、想想、玩玩中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学会儿歌,并尝试创编儿歌

  能力目标:

  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孩子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说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猜猜、想想、玩玩中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学会儿歌

  活动难点:尝试创编儿歌

  四、说教学准备

  活动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法

  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操作探索等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使儿歌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孩子快快乐乐学儿歌,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六、说教学程序

  (一)以全体孩子背诵儿歌《我爱我的家》导入主题。(加深孩子对家的印象)

  (二)出示背景图,引导孩子学习儿歌。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不同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不仅做到了学科整合,还让孩子感受到这首儿歌并不是老师枯燥无味地教给他们的,而是他们在玩中独立获取的。他们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不仅有效落实了教学目标,还突出了重点。

  (三)互动学习

  1、游戏接龙

  2、集体复述儿歌

  这里我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整体朗诵,前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方式组织孩子学习朗诵,使孩子感受到儿歌的内在语言韵律,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师用一种小动物示范创编儿歌,然后孩子发挥想象力,自由创编儿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学习仿编,感到比较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孩子创编,突破难点,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

  (五)以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结束活动。让孩子感受家、爸爸妈妈所带来的爱。

  七、活动延伸

  让孩子回家为父母做一些事 如(为父母洗一次脚等等)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17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儿歌《小燕子》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

  燕子是春天来临的象征,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熟悉的一种动物。大班孩子已经认识过燕子外形特征,对他们来讲燕子区别其他鸟类的标志是像剪刀一样的尾巴。他们还了解了燕子是益鸟、喜欢捉小虫,喜欢在屋檐下做窝,燕子颜色很漂亮,是黑白两色的……孩子们通过科学活动获得了有关于燕子特征的认知经验。而儿歌《小燕子》则是从语言领域的角度引领幼儿感知、认识燕子,以儿歌语言特有的规律和节奏,向幼儿描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因为大班孩子已经有的一定的认知经验,所以将这个活动放入大班教学就比较合适。

  儿歌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对燕子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了动态的描述,以燕子的剪刀尾巴将整首儿歌串起,仔细品味就能够发现前面两句写出了燕子轻巧的体态和标志性的特征;中间两句使用方位词“上”和“下”写出了燕子飞翔时的情景;后两句中“茅草当枕头”和“泥巴搭窝窝”则是对燕子做窝的说明,就六句儿歌将小燕子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念诵而歌后,还发现和押韵,儿歌每“巧”和“刀”、“朵”和“云”、“头”和“窝”,读起来琅琅上口。儿歌的中间两句把燕子活泼、俏皮表现得非常到位,使人不由自主地喜欢燕子,同时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

  儿歌是属于语言领域的范畴,但儿歌中的内容有一些科学领域的东西,所以这首儿歌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既能让孩子学些儿歌,又能通过儿歌帮助孩子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体现了现代幼儿教育的相互渗透教育理念。

  前面我已提到过大班,因为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对新的东西有着很强的学习欲望,在他们的头脑中总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而且他们还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喜欢解决问题后带给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会因此而快乐、因此而满足。所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解读,我把此儿歌的教学对象定位在大班,因为儿歌《小燕子》不仅需要孩子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引导幼儿扩展孩子的思维。我们给孩子安排的学习内容如果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迎合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

  2、说目标

  “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在新纲要明确指出的,也是要求我们在目标的设立上要考虑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在目标的制定中要考虑全面一些,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高。要通过能力培养,提升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2.1、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并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2.2、培养幼儿喜欢燕子、愿意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为什么这样定目标呢?因为目标1渗透了认知和能力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来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儿歌。目标2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激发孩子爱燕子、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3、说重、难点

  我将此次的活动重点定位为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点的突破主要是先前的知识准备,和对诗歌的结构分析来突破的。

  2.4、说活动准备:

  包括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主要是请孩子在家长帮助下收集燕子的图片和资料,加深对燕子的了解。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根据儿歌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助于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我在此次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了观察法、视听结合法、提问法及相互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运用形象的多媒体教具帮助孩子直观感受并理解作品内容。在相互的谈体会中获得交流,使得一个人的经验融集成为大家共同的经验。同时通过教师及孩子的问题,启发幼儿观察事物及积极思维,培养幼儿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使孩子发展成独立学习能力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孩子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以激发兴趣为基点,让孩子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活动气氛中理解儿歌的内容,幼儿在相互的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同时在相互的交流中并理解活动中的重难点。

  三、说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导入、理解、创编儿歌三部分,下面作简单的说明:

  第一部分的导入主要是通过燕子的谜面来感知、复习燕子的外形特点,并以此为导入,请孩子谈谈我所知道的燕子。主要是通过此环节为下面的儿歌学习做准备,这也是课前给孩子布置的一个任务——收集所需资料。学习自我的资料收集及养成这种习惯,对孩子可持续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理解儿歌是通过直接播放课件,通过孩子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孩子讲述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用儿歌的语言进行概述、根据孩子的情况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用儿歌的语言说。教师的完整朗诵帮助孩子欣赏,感受诗歌中燕子的形象和儿歌的韵律美。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在商榷中共同解决。

  第三部分主要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收集的资料,按照儿歌的形式仿编儿歌。这个活动有点难,正是有点难才对孩子有吸引力,才能让孩子体验突破的快乐。

  四、说效果

  儿歌《小燕子》的教学活动其是教育的一个载体,我们的幼儿教育主要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发问、乐于与同伴交流的学习态度,所以我在儿歌的设计中就很注重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目标的制定中就考虑了能力因素,在之前的知识准备中我就鼓励孩子自己找资料,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孩子的需求放到首位,让孩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敢于发问,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有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反思、探索,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18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幼儿园托班语言《学儿歌布娃娃》。

  说活动教材

  这是一首适合托班幼儿朗诵的儿歌,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将布娃娃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在字里行间中充分体现了幼儿对布娃娃的喜爱。

  这首儿歌中蕴涵着许多领域的教育价值。社会领域:可以通过抱娃娃、亲娃娃来激发幼儿喜爱布娃娃的情感。艺术领域,可体验布娃娃的形象美。教育价值最大的则是语言领域,可让幼儿学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这句话适合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进行运用。

  儿歌中布娃娃的形象描绘得很逼真,可让幼儿在观察布娃娃的基础上,学习简单地描述布娃娃的形象“大大的眼睛黑头发,张着嘴巴笑哈哈”,但并非所有的娃娃都是这样,有些是黄头发,有些是小眼睛,也有些是小嘴巴,小娃娃的表情也会有所不同,这就为幼儿的创编活动留下了空间。

  但托班幼儿又是最喜欢布娃娃,最喜欢当小爸爸、小妈妈的时候,儿歌中的语言正是孩子们想对娃娃倾诉的话语,非常贴近幼儿;儿歌中描述性的语言比较压韵。适于幼儿进行学习;根据托班幼儿语言以模仿性为主的特点,也可让他们尝试模仿性地根据孩子们自己抱着的娃娃长相进行适当地改编。

  布娃娃是托班幼儿特别是托班的女孩子非常喜爱的玩具。孩子们喜欢模仿大人,学做爸爸、妈妈去抱抱娃娃,但幼儿在抱娃娃时只有动作,往往是无声的,而且忽略了对娃娃的形象描述。本次活动我们就提供机会让幼儿在扮演爸爸、妈妈的自然情景中边抱边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又让幼儿从观察布娃娃的眼、头发、嘴、表情等方面来学习儿歌:在学习集体描述教师手上娃娃的基础上,尝试根据自己的布娃娃的长相。大胆地进行创编。最终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1、活动目标

  (1)学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

  (2)能从眼睛、头发、嘴巴、表情等方面来描述布娃娃的形象。

  (3)在抱抱、亲亲布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喜爱布娃娃的情感。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19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蛤蟆大姐新衣的变化及相应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学习朗诵儿歌。

  2、感受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对文学作品感兴趣。

  3.懂得做事要动脑筋、有主见,不能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活动准备:

  1、《蛤蟆大姐穿新衣》视频(对视频中的个别词的读音或者词汇与文学作品有出入的进行适当的调整,向幼儿呈现协调的、科学的、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

  2、蛤蟆、花裙、小兔、穿花袄的田鼠、青蛙、穿裤子的小鹿、小狗、戴蝴蝶结的花猫等儿歌情节图片(根据儿歌内容准备11张图片,分别有穿花裙、花裤、花袄、拿蝴蝶结、大哭的蛤蟆大姐)

  3、小花布一块(事先剪成花裙)、剪刀

  活动过程:

  一、图片引题,直接引出主人公及儿歌

  师:今天我带来了条裙子?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裙子?

  师:你们知道这条又新又漂亮的裙子的主人是谁吗?

  师:你觉得蛤蟆大姐穿上这条裙子会有什么感受呢?

  师:蛤蟆大姐真高兴,穿条花裙新又新。那么在这位蛤蟆大姐身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们仔细来听听这首儿歌《蛤蟆大姐穿新衣》。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儿歌诙谐、幽默的风格

  师:听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有趣在哪里?

  过渡句:蛤蟆大姐的新衣是怎么变成蝴蝶结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儿歌。

  2、第二遍完整朗诵,初步感受儿歌的内容,了解花裙的变化过程(教师边朗诵边出示动物图片)

  师:蛤蟆大姐的新衣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结:原来蛤蟆大姐最初做了一件花裙,后来又改成了花袄、花裤、最后变成了蝴蝶结呢。

  过渡句:那这么漂亮的花裙为什么要改成花袄呢?

  3、分段理解,深入理解儿歌情节

  第一段:

  师:小兔见了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不如”是什么意思?(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内容)

  师:小兔的建议是:蛤蟆大姐的花裙还是田鼠的花袄漂亮。

  师:蛤蟆听了以后它是怎么做的?(幼儿学说儿歌语言)

  第二段:

  师:这次蛤蟆大姐又听了谁的意见?(教师带着对蛤蟆的否定的语气、表情来肯定孩子的答案)

  师:青蛙是怎么给意见的?它怎么说、怎么做?(学说)

  第三段:

  师:蛤蟆大姐又听了青蛙的话,把花袄改成了花花裤,可惜啊!

  师:小狗是怎么给意见的?“斜一斜”是怎么样的?

  第四段:

  师:蛤蟆大姐最终还是将花裤改成了蝴蝶结,那它戴上了吗?为什么?

  师:是啊,蛤蟆大姐头顶上光溜溜的,怎么能戴上蝴蝶结呢!真是好笑!

  4、幼儿看图谱朗诵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念念儿歌吧。要把蛤蟆大姐好笑的地方念出来。

  师:我们把小动物说的话也来表演表演吧。(分角色表演儿歌)

  三、情感理解,提炼经验

  师:你喜欢儿歌里的蛤蟆大姐吗?为什么?

  师:小朋友平时做事的时候也是别人说什么?你就做什么?

  小结: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自己动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像儿歌里的蛤蟆大姐一样光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附:

  蛤蟆大姐真高兴,穿件衣裙新又新。

  小兔见了把头摇:“不如田鼠花花袄。”

  花裙改成花花袄,蛤蟆大姐眯眯笑。

  青蛙肚子鼓啊鼓:“不如小鹿花花裤。”

  动物儿歌说课稿 篇20

  一、说教材

  《小花狗与大石头》是一首有趣的儿歌。儿歌中用简短、朗朗上口的语言描述了小花狗出门遇到的事情。“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对幼儿来说是十分有趣的事,“骨碌骨碌碌……”对幼儿来说是十分有趣的声音,所以本节活动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纲要》中指出:“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及我班孩子的特点,我就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积极愉快的学习朗诵儿歌,丰富相应的词汇:"出门"、"跌"。

  2、运用听说游戏的方式,通过玩手指游戏、集体表演,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

  从两条目标来看,第一条是认知目标也是能力目标,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从而激发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的看法,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就在这一目标中体现。第二条是能力目标也是情感目标,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通过手指游戏、集体表演、大胆的朗颂儿歌,从而能进一步的感受儿歌的趣味性,体现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所在。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积极愉快的朗诵儿歌。

  难点是:边表演手指游戏边说儿歌。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活动的目标,我为活动准备有:

  1、根据儿歌内容编出相应的手指动作。

  2、教师用手偶小狗一只。幼儿用指偶小狗,人手一只。用布和棉花做的道具大石头一块。

  五、说教法、学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为其自主自动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我选择的教法有:1、提问法、2、游戏法、3、完整跟读法,在幼儿自由积极的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幼儿大胆地朗读儿歌。

  在整个活动中遵循《纲要》理念,以幼儿为主,让幼儿在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的学法主要有:猜测法、游戏表演法、动手操作法、生生互动法。

  六、说活动过程

  我会将以上的教学方法渗透到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儿歌中的角色。

  1、教师神秘的出示手偶,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这是谁呀?它出门去干什么?"

  此环节为幼儿提供猜测、充分说的机会。

  (二)、教师借助手偶,示范朗诵儿歌。

  引导幼儿感知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趣味性,幼儿十分喜欢这首儿歌。

  (三)、师生互动,学习儿歌。

  1、在手偶表演的提示下,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2、用接念的方式朗诵儿歌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

  在这一环节中采取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和教师进行一问一答的表演儿歌,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歌曲的内容。

  (四)、表演儿歌,复习巩固。

  1、幼儿右手食指套上小狗的指偶,边念儿歌,边表演手指游戏。

  2、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集体进行形体表演。(出现道具:石头)幼儿和教师一起扮演小花狗,边念儿歌边用动作表演。最后,幼儿进行形体动作表演,有的幼儿虽然动作不是很协调,但是十分可爱。

【动物儿歌说课稿(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动物儿歌》说课稿范文07-13

儿歌《画狮子》说课稿09-19

《动物说话》说课稿09-19

一年级语文《动物儿歌》教学反思范文04-30

《我和动物交朋友》说课稿09-19

儿歌绕口令大全01-17

一年级下册语文《动物儿歌》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05-06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说课稿10-17

小班综合活动《我学小动物》说课稿09-28

二上语文《小动物过冬》说课稿范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