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

时间:2023-01-06 11:06:38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集锦1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音乐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集锦15篇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

  设计意图:

  一天,有个孩子带来了皮影,舞蹈《俏夕阳》的光盘。大家在欣赏了这个节目后,为老奶奶和小朋友的表演喝彩,同时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组织了“快乐皮影人”的创造性韵律活动,以创造性地进行艺术化的表现,并培养幼儿对身边事物的敏感性。乐曲《快乐皮影人》是根据春节联欢晚会舞蹈节目《俏夕阳》的音乐改编而成的,幽默、滑稽,具有民族特色。由于原来的乐曲节奏较快,缺乏变化,不适合幼儿表现,因此我将乐曲改编为ABA结构,将B段乐曲的各乐句后半句处理成停止旋律并出现锣及木鱼的节奏型。为幼儿随乐创编表现皮影人的造型动作提供自由空间。由于幼儿对皮影戏缺少经验,活动前我让他们观看舞蹈《俏夕阳》和皮影馆的录像,让他们模仿图片上的皮影造型,操纵皮影人进行造型表演等,这些经验准备为幼儿创编造型提供了条件。另外,A段乐曲中皮影人入场的动作已在第一课时完成,在这个活动中,我重点让幼儿尝试独立造型,并借助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变化方位,创编B段乐曲中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目标:

  1.理解并能用动作表现作品的ABA结构。

  2.能变化方位创编B段音乐中皮影人的各种造型动作。

  3.在音乐旋律停止、出现节奏型时,能够迅速控制自己的身体并做出有创意的造型。

  4.初步了解皮影戏的特点,产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准备:

  1.《快乐皮影人》音乐磁带,一块长白布,一盏太阳灯。

  2.幼儿观看过皮影表演以及皮影动画片,观看过舞蹈《俏夕阳》VCD,了解皮影戏的特点。

  3.熟悉A段音乐并探索过A段乐曲中皮影人入场的各种动作。

  过程:

  一、随A段音乐做“皮影人”排队进入活动室

  二、自主探索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一)欣赏B段音乐,引导幼儿表现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1.欣赏B段音乐。

  师:听,喇叭吹起来了。皮影人要干什么了呢?仔细听。你觉得在这段乐曲中皮影人在干什么?

  幼:皮影人在跳舞。

  幼:皮影人在玩。

  幼:皮影人在摆造型。

  幼:好像在敲鼓。

  幼:皮影人在表演节目。

  幼:皮影人出场了。

  2.边听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各种样子。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把自己的想法用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随着音乐自由表演,有的幼儿挥动双手表现皮影人在跳舞:有的幼儿双手十指上下摆动表现皮影人在敲鼓:有的幼儿滑稽地表演皮影人头和手向前一伸一缩的样子,并在音乐出现“镗”时停住,摆出一个造型……)

  3.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一个幼儿的造型。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个小朋友的动作特别合拍,我们请他上来表演给大家看看。

  (播放B段两小节音乐,请该幼儿随着音乐表现自己创编的造型动作。)

  师:这位皮影人在表演什么?

  幼:在摆造型。

  师:你们觉得他表演得怎么样?

  幼:造型动作特别好看。

  幼:他的造型动作和音乐很合拍。

  师: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在乐曲的什么时候停住摆造型的。

  (教师哼唱乐曲,该幼儿随着音乐再表演一遍。)

  幼:在音乐出现锣声的时候停住摆造型。

  幼:在音乐没有旋律、出现“镗”的时候。

  4.边听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动作造型。

  师:现在请大家来试试,在乐曲出现“镗”的时候停住并摆造型。

  (幼儿边听B段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动作造型,教师有意识地用体态语提醒幼儿在旋律停止、出现节奏X X X | 0 X X| 时停住并摆造型。)

  师:现在谁来表演给大家看看?

  (播放B段两小节音乐,请几名幼儿随着音乐展示自己创编的造型动作,其余幼儿模仿他们的造型动作。)

  5.变化方位创编各种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师:大家看这位小朋友是站着造型的。除了站着造型,皮影人还可以怎么造型?

  幼:蹲着。

  师:谁来试试蹲的造型?

  (一幼儿上来展示蹲的造型。)

  师:谁再来摆个站的造型?

  (一幼儿上来展示站的造型。)

  师:大家看这三个皮影人,一个是站着的,一个是半蹲的,一个是蹲着的,造型有高有低。

  (教师用手势请站立前倾的幼儿留下,其余两个幼儿回位。)

  师:大家看,他的造型是身子向前倾的。皮影人除了身体向前造型,还可以怎么造型?

  幼:向后。

  幼:向上。

  幼:向下。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让他们上来分别展示身子向后、向上、向下的造型,并用夸张的动作加以模仿。)

  师:皮影人造型时身体方向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捕捉到一个幼儿的手臂是弯曲向下造型的。)

  师:瞧,他的手臂关节很灵活,是弯曲向下造型的。手臂除了向下造型,还可以向什么方向造型?

  幼:向上/向前/向后。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手臂弯曲向上、向前、向后的造型。)

  师:除了手臂关节,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关节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幼:脚部关节。

  师: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和幼儿摆动脚尖做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的造型。)

  师:还可以利用什么部位的关节?

  幼:膝盖。

  幼:脖子。

  幼:手腕。

  幼:大胳膊。

  幼:胯。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启发他们摆弄各个关节做出不同的造型。)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找个空位置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动作,注意运用身体的各个关节向不同方向造型。

  (幼儿自由摆造型,教师巡回指导,积极评价幼儿的动作。)

  6.随乐创编各种皮影人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要利用各个关节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播放四句乐曲,幼儿随乐造型。)

  7.合着音乐完整地创编B段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们要完整地合着音乐来玩一玩,注意要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幼儿合着B段音乐完整地创编造型动作。)

  (二)欣赏A’段音乐,引导幼儿表现皮影人走回去的动作。

  师:皮影人的造型表演结束了,真精彩。现在皮影人准备回家了。

  (放A’段音乐,幼儿排成一排,合着音乐节奏做皮影人走回去的动作。)

  三、游戏:快乐的皮影人

  1.师幼一起随音乐完整表现皮影人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将皮影人的游戏完整地玩一遍。请小朋友排成两排。每一位皮影人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出场动作。

  (幼儿完整地游戏一遍。)

  2.观看表演。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块长长的布,这块布加上灯光就是我们皮影人的小舞台了。刚才小朋友的造型很棒,有高有低,身体有向前也有向后的,还利用了身体的每一个关节。下面谁来试一试到小舞台上表演皮影戏?

  (四个幼儿上台表演。)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位小朋友的影子特别好看,也特别有趣。这是因为他的动作幅度大,特别夸张(教师边评价边配上夸张的动作)。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将皮影人的游戏完整地表演一遍。

  (幼儿分组上台表演。)

  延伸活动:

  在日常游戏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皮影人的各种动作及合作造型。

  评析: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2

  [活动内容]小狗抬花轿

  设计意图:

  《小狗抬花轿》的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是一首生动活波,富有情趣,并深爱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因此,我选择了这道儿歌让幼儿的表现力、肢体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使幼儿的表现力、相象力和创造力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幼儿想说、敢说、积极说。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和感知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歌曲。

  2、尝试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3、乐于与同伴合作表现,体验参与音乐活动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3难点:2

  [活动准备]

  图片、头饰、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轿图片,引起课题。

  师:看,这是什么?在哪见过?

  二、欣赏图片,熟悉理解歌词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要讲给小朋友

  们听,小朋友们要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待会儿老师要问小朋友问题噢!教师边放图片,边讲故事。

  师:有几只小动物抬呢?(八只小狗抬花轿)

  师:花轿里坐着谁?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呢?(老虎坐

  轿把扇摇)

  师:“哎呦”?咦,好像是小狗的声音,怎么了呀?我们现在去看看?

  观察图片,请幼儿说说小狗怎么了?(一只小狗跌一跤,老虎狠狠踢一脚)

  原来,小狗不小心跌了一跤,差点弄翻了轿子,老虎很生气,踢了小狗一脚,小狗生伤心。

  三、请幼儿帮小狗想一个方法战胜老虎。

  四、在倾听、理解的基本上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

  2、随音乐师生同唱。

  3、边看图片边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幼儿随音乐唱,并跟随老师做动作。

  五、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儿歌,小朋友们都特别棒,并且还帮小狗想了好多办法战胜老虎,小狗特别高兴,让老师带小朋友们到楼下做游戏。幼儿们边唱儿歌边“开小火车”走出活动室。

  附: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跌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

  小狗气的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抛。

  老虎摔了一大跤。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2.学习唱十六分音符及间奏,体验节日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走与跑录音带、《小鸭子的舞》录音带、小鸭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走着去,跑回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知道走的音乐慢,跑的音乐快一些。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走着去,跑回来练习走与跑的动作,音乐反复的变化,加强幼儿对快慢的感受与辨别能力。

  3.歌曲:“庆祝六一儿童节”

  (1)“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我们生活在今天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的花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美美的。”

  (2)幼儿欣赏老师范唱《六一的歌》。

  (3)随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学唱全曲,辅导幼儿唱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间奏,体验节日的快乐,用歌声表达愉快的情感。

  4.复习《我有玩具大家玩》、《大雨小雨》

  (1)《我有玩具大家玩》吐字要清楚,声音由弱到强,表现出我有玩具大家玩,友好的情感,利用领唱,齐唱练习。

  (2)《大雨小雨》

  幼儿分组,一组唱大雨,―组唱小雨,分组唱时注意衔接的要紧凑、自然,节奏准确合拍。

  5.欣赏:《小鸭的舞》

  (1)幼儿安静的欣赏《小鸭的舞》

  提问,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哪一种小动物的事?对是小鸭子的故事。你们仔细听听小鸭子在干什么?

  (2)分段听:(1)─(11)要求幼儿集中精力听音乐,从欢快活泼的音乐声中听出小鸭子在高兴的跳舞,速度稍快。

  (12)─(20)启发幼儿从音乐的表现手法上听出小鸭子很高兴的游泳,速度较慢。

  (21)─(25)小鸭子们游泳后又继续愉快的跳起舞来,速度稍快。

  结束部分:

  幼儿戴上小鸭头饰,在老师的引导下听音乐做动作,感知音乐的快慢与表达的内容关系。幼儿自然地离开教室。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4

  一、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嘻哈音乐,该曲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歌曲里幽默又特别的唱腔吸引了幼儿,孩子们都觉得音乐里“有着一个搞笑的人’。

  同时,作为嘻哈音乐,是幼儿很少接触的新事物,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有兴趣的,同时也能丰富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有利于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

  小丑,这一特殊的角色,正好体现了幽默、搞笑、滑稽的特点,于是我选择了讣丑的角色,借助小丑这个角色充分去感受音乐幽默风趣的特点。而整个活动以‘‘小丑当大厨”的情境为背景,以“切菜”的脉络贯穿其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幽默滑稽的`风格,并能创造出多种切菜方法。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l、感受音乐幽默滑稽的风格,伴随音乐学习小丑得意、走、看和选菜的动作。

  2、在了解4/4X X XX XO/这个节奏的基础上,伴随音乐创编出与该节奏相匹配的切菜动作。

  3、体验当厨师进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经用该音乐玩过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了解故事情节,模仿学习情节所匹配的动作。(幼儿围圈坐)

  l、在教师动作、语言的引导下初步学习基本动作。

  ①师完整讲述故事

  师:看看我是谁?(教师戴上小丑的红鼻头)

  肚子好饿呀,我要去厨房做一顿香喷喷大餐,(做得意的动作),进了厨房,我走走走走走 /左看看右看看/(3遍)。哇,发现了我最喜欢的菜(做指菜动作),我,拿呀拿呀拿呀拿。准备切,切切切切切0/……看看我切的菜。

  ②配乐,教师完整示范动作两遍。

  ③幼儿完整模仿学习两遍

  2、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有节奏的随音乐做动作。

  ①重点练习有节奏的切的动作

  ②连续完整游戏(两遍)

  第一遍游戏:教师重点用语言提示切菜的节奏

  第二遍游戏:教师重点关注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做切的动作时候的节奏

  (二)用4/4X X XX XO/节奏创编不同的切菜方法

  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用替换的方法创编片和拍的动作

  ①重点练习有节奏的片鱼的动作,幼儿在圈上按顺时针的方向移动,完整玩片鱼片的游戏(关注幼儿在移动时候的节奏和空间距离的调整,教师重点用语言提示走走,走走走,的节奏,以及片鱼片的节奏。)

  ②重点练习有节奏的拍姜的动作,完整玩拍姜的游戏

  2、幼儿自由创编切菜的动作

  ①幼儿创编不同菜的切法

  ②教师引入魔法菜板,进一步激发孩子创编的兴趣

  ③配乐完整游戏三遍

  3、结束

  师:现在,端上我们切好的菜吧,跟着老师走,咱们炒菜去吧。(幼儿假装端菜状,离开)

  活动延伸:

  1、魔法菜板放置位置的不同变化:高、低、左、右、前、后

  2、可增加魔法菜板的数量。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5

  设计思路

  偶尔读到《大米是怎么来的》这本图画书,书中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画面介绍了大米的“诞生”过程,于是我把图画书推荐给了大班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幼儿对农民种大米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找来相关视频给幼儿看时,他们更是忍不住手舞足蹈,模仿起视频中农民欢快劳动的场面。由此,我想到设计一个舞蹈活动,让幼儿充分表现,进一步体验、感受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

  根据图画书的内容和舞蹈表现的需要,我选择了著名作曲家俞逊发创作的经典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以农民种大米过程中的心情为线索,对乐曲进行了剪辑。第一段乐曲热情欢快:表现农民播种时的快乐、期盼: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表现农民劳作过程中的辛苦: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表现农民收获时的喜悦。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回忆一欣赏一想象一表现这几个环节,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农民种大米的心情,发现舞蹈创编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大米是怎么来的”,乐意伴随着变化的乐曲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种大米的过程,体验农民的心情。

  2.发现创编舞蹈的简单方法,感受用舞蹈动作表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阅读过图画书《大米是怎么来的》,已通过视频等形式初步了解种大米的过程。

  (2)幼儿会用动作表现心情或感受等。

  2.教学材料准备:

  (1)将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制作成PPT。

  (2)剪辑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3)幼儿装扮用的头巾、毛巾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梳理过程

  1.这几天你们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大米是怎么来的?种大米的过程中农民做了哪些事情,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幼儿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农民做了哪些事情?农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幼儿的回答,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对大米种植过程的熟悉程度,便于梳理提炼;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舞蹈表现做了情感铺垫。】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用PPT回应,播放农民劳作的过程:播种一培植一收获。

  4.小结:每年春天农民都会满怀希望地去播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辛苦地培植,他们要施肥、喷洒农药、拔草,到了秋天就会迎来丰收。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辛勤地劳作,有苦也有甜。

  【设计意图:此环节看似只是回忆导入,但实质是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表达、梳理、提炼等能力。在幼儿回忆后教师播放PPT,呈现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更好地帮助幼儿梳理、提炼,进一步理解大米“诞生”的过程,为后面欣赏音乐与舞蹈表现打下基础。】

  二、欣赏乐曲,想象表现

  1.欣赏乐曲,激发想象。

  (1)第一遍欣赏:感受乐曲的变化。

  ①能不能用舞蹈动作把农民种大米的过程表现出来呢?跳舞需要用什么伴奏呢(音乐)?

  ②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听上有什么感觉?乐曲有什么变化,在不一样的乐曲声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

  (幼儿倾听乐曲时,教师结合乐曲的节奏以肢体动作来提示和帮助幼儿发现乐曲的变化,加深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想象。)

  ③小结:这段乐曲是有变化的,有快有慢,大家都觉得这段乐曲适合用来表演这个舞蹈。第一段热情欢快,适合表演农民充满期盼地播种和插秧时的愉快心情;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适合表演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辛苦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适合表演农民迎接丰收的快乐心情。

  【设计意图:第一遍欣赏乐曲只要求幼儿能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和旋律所表达的情绪,听出乐曲有三段,乐曲有变化,并尝试想象将乐曲与不同的劳作场面进行相应的匹配。】

  (2)第二遍欣赏:借助画面帮助想象。

  ①(播放PPT)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每一段乐曲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他们会是怎么样的心情?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

  ②要求:边听边想,可以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动作创编的情况,并提示幼儿进一步倾听乐曲的变化。)

  【设计意图:第二遍欣赏增加播放PPT,根据乐曲的变化,PPT播放与之相匹配的场景,让幼儿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为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搭建阶梯。】

  2.分段创编,探索方法。

  (1)师生共同创编第一段(互动要点:用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农民的劳作,比较舞蹈动作与平时所做的动作的区别)。

  ①提问:你们能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播种、插秧吗?

  ②幼儿尝试听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播种、插秧,教师在一旁观察、提示。

  ③教师请动作舒展、优美的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大家一起寻找他们的优点。

  ④小结:可以把生活中和想象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

  (做“播种”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发现:把生活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做“插秧”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从同伴的表现中发现舞蹈动作要合着音乐才会更美。)

  (2)师生共同创编第二段(互动要点:探索动作和乐曲协调一致的表现方法)。

  ①提问:第二段乐曲可以表现农民在干什么?他们做了哪些事?

  ②幼儿轮流尝试表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

  (为了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三个动作用不同的方式出珊,如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余幼儿猜猜表现的是什么动作:全体幼儿共同表现及师生对比表现等。在做完三个动作后再引导幼儿体验农民的辛苦,用擦汗、敲背等动作来表现。)

  ③提问:怎么记住这么多的动作呢?记住了又怎么编进这么长的一段乐曲里呢?

  ④小结:编舞蹈时如果有很多动作,可以先想一想动作的顺序,如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再根据乐曲的长短决定每个动作是否要重复,这样就能顺利地合上音乐了。

  【设计意图:第二段乐曲相对较长,动作也比较多,在幼儿共同编完四个动作并达成共识后,如何将动作连起来并合进音乐里是对幼儿新的挑战。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从而自然地掌握创编舞蹈的小窍门。】

  (3)师生共同创编第三段(互动要点:寻找用舞蹈表现快乐的方法)。

  ①提问:第三段乐曲可以表现什么?收获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可以怎么样表现?

  ②小结:可以用快乐的表情、快乐的动作、快乐的舞步来表现开心、收获的喜悦心情。

  ③幼儿尝试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表现。

  【设计意图:在分段创编的环节中,每一段的创编都应该有侧重点,跟前两段乐曲相比,这一段乐曲只要求幼儿表现出快乐的样子,体现了教学的详略,使活动轻松、不拖沓,但在过程中对舞蹈表现的方法还是要梳理和提炼的。】

  三、装扮表现,体验快乐

  1.教师合着乐曲完整表演舞蹈,幼儿发现教师表演的精彩点。

  (1)提问:我表演得怎么样?哪里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结:我在表演前都会想,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农民的劳作过程;一边表演一边记,即记住动作的顺序;一边表演一边听,听乐曲的变化。我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农民,体验着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并用表情来告诉大家。

  2.幼儿戴上头巾(女孩)或毛巾(男孩),合着乐曲再次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设计意图:教师的表现是对幼儿所发现的创编方法的一个运用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进一步的提升,如表情、动作连贯等。最后再让幼儿装扮并进行完整的表演,可满足幼儿的需要,并真正意义上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快乐。】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6

  活动由来

  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吃鸡蛋,大班的孩子有时还会经常比比咱俩的鸡蛋谁的大,而且我们班的孩子在美术区活动中还做过蛋壳画。孩子对鸡蛋并不陌生。在表演区中幼儿有时也会模仿公鸡的叫声。在前两天的活动中我有意播放母鸡下蛋的声音,让幼儿模仿,并要求他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的资料,听听母鸡下蛋的声音,看看母鸡下蛋的样子,为今天的教育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唱歌曲,能够看图谱有节奏地念诵“大母鸡”的叫声(十六分音符),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难点)

  2.在老师启发下有意识地观察图片,通过动作尝试记忆歌词。(重点)

  3.能认真听音乐,并愿意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听过母鸡下蛋的声音。

  物质准备:教学图片4张,节奏图片8张,背景音乐;鸡蛋小的4个,大的一个;钢琴;节奏棒与幼儿人数同;响板、三角铁各占幼儿人数一半。

  活动过程

  幼儿坐好后教师也坐好,教师不讲话,等待幼儿安静。播放母鸡下蛋的声音,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

  师:你们谁能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呢?幼儿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1.听《大母鸡》的音乐伴奏,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1)听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着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听音乐做自己想象的动作。)

  师:“这是一段什么样的音乐?你是什么感觉?”

  幼:“开心的音乐”、“欢快的音乐”。

  师: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看谁来了?教师播放音乐《大母鸡》,同时出示一只母鸡的图片,引起幼儿注意。

  师:“快看,母鸡干什么呢?”

  教师出示鸡蛋(4个小的,1个大的),让幼儿从视觉上感知到母鸡下蛋了,但大小不一样,引导幼儿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教师再根据鸡蛋的大小出示节奏图谱,让幼儿念诵节奏谱1:咯咯咯咯哒,节奏谱2:咯咯咯咯哒,使其感受十六分音符的速度。继续引导幼儿念节奏谱3:咯哒,咯哒,节奏谱4:咯咯哒,让幼儿充分感受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不同,体会其中的乐趣。幼儿先按照节拍说,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边打节拍,边看图谱,边说歌词。也可以让幼儿试试按照节奏说,尝试用节奏棒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和节拍的特点,从而做到难点前置。

  (2)听音乐并看图。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呀,是谁这么开心呀?大母鸡在什么地方呀?”

  幼:“母鸡在草地上。”

  师:母鸡在草地上干什么呢?

  幼:“母鸡在下蛋。”

  师:“下了这么多蛋,母鸡特别高兴,它怎么表现的?”

  幼:“母鸡在唱歌。”

  师:“咱们看看母鸡下了多少个蛋?蛋是什么样的?”

  幼:“鸡蛋又大又多。”

  2.幼儿学唱歌曲。

  (1)老师指图慢速范唱。(第一遍。)

  (2)老师边做动作边原速范唱。(第二遍。)

  师:“刚才老师唱了一首大母鸡的歌,你最喜欢哪句?”

  (3)幼儿学念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念念歌词。”(幼儿第一遍。)

  (4)幼儿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能不能跟着好听的音乐把这首歌完整地唱一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第一遍试唱。)

  师:“第一组的小朋友很好,第二组的小朋友要加油哦!我们再来一次。”

  希望小朋友耳朵要听琴,用好听的声音演唱。(幼儿唱第二遍。)

  教师播放《大母鸡》的音乐,幼儿自由找同伴尝试演唱,可以用响板或节奏棒帮助模仿大母鸡的叫声。

  3.启发幼儿通过图片或动作尝试记忆歌词。

  (1)用遮图的方式考考幼儿。

  师:“今天学的歌你们会了吗?”“那咱们玩一个捉迷藏的小游戏:老师把一张图片遮起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不看那张图片也能把歌唱完整。我们来试试啊?”

  师:“真不错,现在我请男孩子来试试。”

  男孩子和女孩子交换,比比哪组唱得好。(幼儿第三遍。)

  (2)启发幼儿用图片或动作来记忆歌词。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师:“谁能给这首歌曲编动作呢?”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尝试按歌词编动作,继续记忆歌词。(幼儿第四遍。)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看图片的方法记住新歌,也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来提醒自己记住新歌。”

  (4)幼儿选用一种方法记忆并演唱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选一种方法来演唱这首歌,可以选图片也可以选动作。现在小眼睛闭起来想一下,想好了只要坐好,老师就知道了。”

  (5)咱们试试男孩子和女孩子对唱好吗?男孩子先唱有词的句子,女孩子唱“咯咯咯咯哒”的句子,然后再换过来。幼儿尝试。(幼儿第五、第六遍)幼儿分成两部分,如十人拿响板,十人拿三角铁伴奏,让幼儿体会乐器的不同。教师把幼儿的演唱录下来。

  4.听音乐做游戏,再次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幼儿听着自己演唱的歌曲,与老师一起做动作走出教室。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大母鸡,开心地唱着歌到外面去玩一会儿吧。”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分辨节奏的能力。

  2、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动物四个、大节奏图谱四张、节奏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四个小动物,他们是谁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师用叫声分别引出小青蛙、小猫、小鸭、小狗,并出示动物图片)(二)活动部分1、观察小动物的房子,发现特别之处。

  师:这些小动物想请小朋友去家里作客,你们想去吗?我也很想去。

  (出示背景图)师:你们再看看小动物的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有节奏符号2、提出规则。

  师:这些小动物家的门铃也很特别,是一种节奏门铃。只要小朋友做对了门上的节奏,小动物就会出来迎接我们。

  3、感知四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1) 老师依次“按门铃”。(如:我先去小青蛙的家,我要按门铃了x x I x x I….)师:现在,我第一个想去小青蛙的家,青蛙家的门铃是这样的(呱 呱 /呱 呱)。让我来试一试,门开了,哦,原来“呱 呱/ 呱 呱”就是小青蛙家的门铃。 然后再去小猫家,小猫家的门铃和小青蛙家的不一样,是这样的:喵—,哇,小猫家的门也开了。 接下来我想去小鸭家,小鸭家的门铃有点难,听清楚,如果你拍得对就会开门,是这样的:嘎嘎 嘎。 最后一个就是小狗家,小狗家的门铃和小鸭家的有点差不多,但其实是不一样的,小狗家的门铃是:汪 汪汪。

  (2)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敲小猴、小猫、小牛、小兔家的门。

  师:刚才华老师去了一趟小动物们的家,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一起去一次吧!先是小青蛙家….

  4、分辨四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1) 现在我要去一个小动物家,你们猜猜我去的谁的家?

  师:这样吧,我们来玩个游戏,现在我去一个小动物家,你们来猜猜我去的是谁的家?

  (2) 请几个小朋友来选择一个小动物的家来“按门铃”。

  师:请一个小朋友选择你最想去的小动物的家来按门铃,我们一起来猜猜他去的是谁家。

  (三)游戏部分1、游戏“举小屋”(播放幻灯片配合)师:这个游戏真好玩,钢琴也想去小动物家玩你们能不能帮帮它,看它能进哪个屋?现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几种节奏卡,等会你听到哪种就把那个举起来。

  (幼儿每人一套小屋模型,分辨后举出相应的节奏卡片。)2、游戏:“找小屋”

  玩法:分别由四个小朋友举着小屋模型站在场地四周。老师用钢琴弹一个小屋的节奏型,幼儿分辨后,迅速走到相应的小屋后面。

  师:老师这还有几间房子,是谁的家呢?(一一出示)现在我请四个小朋友每人一个把小屋举起来,其他小朋友听到老师弹的是哪个小屋的节奏就马上走到小屋的后面。

  (四)结束活动小朋友,外面来了许多小动物也想请小朋友去家里作客,你们想去吗?我们赶快去吧!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8

  设计意图:

  《我是一只》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以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形象为角色,适合在小班进行教学。歌曲的内容形象生动,相应的动作可爱有趣,更加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教师引导孩子在边唱边跳中初步习得的歌唱技能并感受歌曲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内容,能根据不同动物形象变换动作。

  2、体验歌曲带来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3、学唱歌曲,乐意与小朋友一起表演。

  活动准备:

  1、动物形象(小猫、狗、小鸡、鸭子、老牛、小羊)肉骨头、青草图片

  2、《我是一只》歌曲磁带或录音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它们怎么叫的呀?爱吃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并请幼儿表演出来)

  师:今天小动物们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是一只》,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听完之后告诉老师听到歌曲里有哪些小动物。(带着问题听儿歌)

  二、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愉快情绪

  1、完整欣赏歌曲

  师:歌曲里面有哪些小动物,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吧!(依次出示动物形象和图片)孩子们欢迎小动物!

  2、分段欣赏歌曲

  师:歌曲里面的小动物怎么叫?爱吃什么?他们快乐吗?(可以根据歌词里动物的顺序依次问)

  每请一个幼儿回答完之后,师:让我们一起听听她回答对了没有,依次一段一段的播放歌曲。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与形象的匹配

  1、教师示范:边唱边做相应动作(教师在做动作或是唱的时候可以指着图片提示幼儿该唱哪个动物)

  2、教师引导幼儿念儿歌,并做动作。

  3、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唱。

  4、教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边唱边做相应动作。

  四、体验歌曲,分组表演,大胆展示

  活动延伸:

  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请幼儿分角色进行演唱表演,把动物图片做成头饰放入区域中,幼儿可以带上头饰表演进行区域活动,并鼓励幼儿回家演唱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9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能跟着音乐合拍地拍打节奏。

  2、喜欢音乐活动,乐意跟着老师做简单的身体动作。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钢琴乐曲《拍手点头》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2、《我们大家做得好》

  3、《我爱我的小动物》

  4、《我爱我的幼儿园》

  二、熟悉乐曲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美妙的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

  2、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幼儿欣赏。

  3、提问:小朋友听了这首歌曲,心里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

  三、拍打节奏

  1、听了这手快乐的歌曲,你们想干什么?

  2、刚才老师看见_小朋友跟着音乐在高兴地拍手,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3、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跟着某一幼儿随音乐拍手一拍一次。

  4、教师弹奏旋律,幼儿随音乐拍打节奏。

  四、探索身体动作

  1、刚才老师还看见有的小朋友听见了这首好听的音乐在点点头。我们也来学一学。

  2、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手叉腰点头一拍一次。(左右各一次。)

  3、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幼儿随音乐叉腰点头。

  4、小朋友们表演的拍手和点头的动作都非常好看,我们也可以把这两种动作一起表演,拍两次手就点两次头。就像这样:教师示范完整表演拍手点头。

  5、好看吗?那小朋友们也来学学《拍手点头》吧。

  五、学习表演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拍手点头。(老师哼唱旋律,速度开始可稍微慢一些。)

  2、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幼儿集体表演律动。(教师放慢弹奏速度,咳根据幼儿掌握情况,用语言指导幼儿进行表演。)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前带领全班幼儿表演。

  4、鼓励幼儿上前表演律动,并对表演好的孩子奖励。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0

  值此“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贯彻落实李忠新局长《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五节”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充分展示我镇小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才华,让学生在艺术乐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社会的沟通交流,达到宣传学校,宣传教育的目的,经教育办研究,决定于xxxx年5月下旬举办小学、幼儿园音乐节(欢乐节)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二、活动时间:xxxx年5月下旬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1、以音乐活动为主,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声乐、器乐、曲艺、舞蹈、朗诵、课本剧等,辅之以绘画、书法、篆刻、摄影等,要做到师生同台,共度节日,要广泛发动全体师生参与,达到每个教师、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要求。

  2、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届时邀请学生家长、社会代表参加,可邀请社会上有艺术特长的人员参加活动并进行才艺展示,给学生以熏陶,同时起到家校联谊,宣传学校,宣传白云教育的目的。

  四、活动要求:

  1、各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或实施细则。

  2、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开好活动动员会,做好安排部署,适时调度,反复彩排,提高活动质量,将师生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切实起到宣传学校,宣传教育的目的。

  3、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阵地,加强对音乐节(欢乐节)活动的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要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并将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4、各校要认真组织,收集整理艺术节活动的相关资料,并认真做好活动总结,及时将活动情况、图片上传教体网。

  5、各单位可于5月下旬择日开展活动,于活动前1-2天上交活动方案并通知教育办领导参加。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1

  音乐游戏――吊琴

  一、材料提供。

  长短不一的空心金属管或会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三角铁、小铃等,木制或塑料制的棒槌。

  二、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原地跳起,能用棒槌敲出一个音。

  第二层次:原地跳起,与同伴合作,敲出一个乐句。

  第三层次:连续跳跃,独立敲出一个乐句。

  音乐游戏――小兔捉迷藏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学习蹦跳步,在B段音乐伴奏下做花的造型并静止不动。

  2、能创造性地表现花的不同造型动作。

  3、体验游戏中小兔与兔妈妈捉迷藏时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兔妈妈和小兔胸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兔妈妈和宝宝在甜美的睡觉,听音乐大家揉揉眼睛,伸伸懒腰。

  2、兔妈妈:“起床以后要刷牙、洗脸,做个干净的宝宝。

  3、律动:生活模仿动作――刷牙、洗脸

  (二)、完整欣赏

  1、兔妈妈:“我的宝宝可真干净呀!今天,兔妈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捉迷藏》

  2、师配乐讲故事。

  提问:“故事好听吗?故事里的小兔和谁捉迷藏”?

  (三)、分段欣赏

  1、欣赏A段音乐

  提问:“你觉得音乐里的小兔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认知经验,提问:“小兔是怎样跳的?”

  在教师带领下,学习兔跳动作,并将双手的食指中指竖起保持耳朵造型。

  幼儿随音乐表演。

  2、欣赏B段音乐

  提问:“小兔跳到了哪里?”“它在花园里干什么呢?”

  创编花的不同造型。

  “花园里的花真美呀,请你用动作来开出漂亮的花。”教师注意反馈部分幼儿创编的动作,供全体幼儿模仿练习。

  听B段音乐,全体幼儿自由做创编花的造型,教师及时肯定幼儿优美的造型。

  3、欣赏A段音乐

  提问:“小兔在干什么?”

  幼儿随音乐表演。

  (四)、分角色游戏

  师:“你们想不想跟兔妈妈来玩《小兔捉迷藏》的游戏?小兔子们蹦蹦跳跳地在花园里玩得很开心,听到兔妈妈说:‘妈妈来了’你们赶快变成一朵漂亮的花。”

  教师或幼儿扮演“兔妈妈”,随音乐完成游戏。

  (五)、结束活动

  音乐游戏――听音乐跳出去

  玩法:

  1、参加者分甲、乙两方,间隔3米,面对面一字排开。场地中间划一条横线。

  2、甲、乙双方互相唱问之后,甲方派一名代表和乙方被点名的孩子进行推手比赛。双方立定,双手互推,脚移动者算输。输者便要成为胜方得队员。。

  3、双方循环几轮比赛后,决出获胜的一方。

  提示:

  双方推手时,脚移动即可,防止将对方推倒。

  音乐游戏――《神奇的列车旅程》

  选至约翰.斯特劳斯的作品《豪华列车》

  适用班级: 大班

  重点领域: 艺术

  活动方式:分组

  执教者:番禺区北城幼儿园-----刘海燕

  活动目标:

  1、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曲式结构。

  2、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不同乐段的情景和情节。

  3、学习建立游戏的规则,并体验与别人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图形谱,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

  2、音乐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老师:“呜……”,听什么开来了?

  “对,是火车,而且是一列奇妙的旅游列车,在旅程中,它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呐,现在老师请大家边听音乐,边看图谱,想想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完以后告诉我好吗?”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容

  1、安静倾听乐曲,教师根据音乐的变化,在电脑上操作图形乐谱。(欣赏后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感受)

  2、再次倾听乐曲。教师在图形谱上指示音乐的进行,幼儿坐在座位上用不妨碍他人的小动作表现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景动作。

  3、提问后,老师根据孩子的讲述进行整体描述(或请一个孩子进行)

  三、分段欣赏,并跟随音乐做游戏

  “原来我们的列车有一个这么奇妙的旅程,我们今天就来玩这个奇妙的列车旅程好吗?”

  (1) 引子:重点弄清什么时候收拾行装,什么时候告别,什么时候拉汽笛,什么时候派队(起踵点头)启动。

  (2) Ba段:重点弄清什么时候进山洞,什么时候出山洞,什么时候过长隧道。并且提示幼儿表情的投入。

  (3) 3段:重点指导黑子们想象奇妙的森林里有什么景物或动植物,并用身体去表现,并鼓励孩子们与别人一起合作摆造型,并提示孩子的造型要留出“铁轨”给列车通行。

  (4) 尾声:重点是放气和减速刹车,要求能卡准节奏做。

  四、完整地进行游戏

  1、教师作火车头,带领孩子完整地做游戏。把幼儿分成两组,女孩子先扮演列车,男孩子先扮演奇妙的森林。

  2、玩第二遍时,男女孩子交换角色。教师在玩之前提示第一次游戏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鼓励孩子们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

  3、让孩子自由扮演角色,并提醒幼儿听准音乐,按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并遵守游戏的规则。

  4、高潮结束。

  音乐游戏――兔子和狼

  游戏目标

  1、体验与混龄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能遵守游戏规则。

  3、在游戏中学习谦让。

  游戏准备

  布置森林场景,兔子、狼的头饰。

  游戏过程

  1、大中小班幼儿进入多媒体教室,主动寻找异龄伙伴相互拥抱,并相互认识名字。

  2、复习音乐游戏“找朋友”,体验与混龄同伴一起唱歌、跳舞的快乐。

  3、新授游戏“兔子和狼”

  (1)学习歌曲《兔子和狼》。

  教师先集体教学。然后大班幼儿带着中小班幼儿再次学唱歌曲。注意:①要求唱到“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时,要唱出害怕的感觉。②幼儿边唱边表演兔子的动作,教师鼓励幼儿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示范游戏玩法。

  游戏规则:一名幼儿扮演狼,其余幼儿当小兔。小兔一边唱,一边随音乐做兔跳等动作。当唱到“狼来了”时,狼跑出来抓小兔,如果小兔找到一个不是同班的伙伴抱着,狼就不能抓他们。

  (3)幼儿游戏,教师参与游戏,并指导。

  ①第一遍游戏,教师当狼,大班幼儿当小兔,请中小班幼儿观看哥哥姐姐玩游戏。

  ②第二遍游戏,大班幼儿当狼,中小班幼儿当小兔,请大班哥哥姐姐带着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玩游戏。

  ③第三遍游戏,幼儿自由讨论、分配角色进行游戏。

  注意:幼儿做自己创编的动作时,不要和别人发生碰撞,特别是“狼来了”奔跑时,不能与别人相撞;狼跑出来抓小兔时,小兔必须找到一个不是同班的伙伴抱着。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歌曲,能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的风格。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并在表演中积极演唱歌曲。

  3、通过游戏,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进一步熟悉歌曲,能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的风格。

  活动难点: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并在表演中积极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红绿灯标志牌。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这是小兵》

  2、《我们大家做得好》

  3、《秋天》

  4、《庆祝节日咚咚锵》

  二、进一步熟悉歌曲

  1、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刚才老师弹的歌曲叫

  什么名字?

  2、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幼儿自由哼唱歌曲的一些乐句)

  3、我们一起完整地来唱一遍歌曲。

  4、小朋友开着漂亮的小汽车,心情怎么样?你们来做做高兴的样子给老师看看,请小朋友带着高兴的表情用高兴的声音来唱唱《小汽车》。

  三、表演歌曲

  1、我们除了用高兴的表情和声音演唱歌曲,还可以用一些好看的动作来表演歌曲,请小朋友想一想可以怎么来表演小司机开小汽车。

  2、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3、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表演的很好,(评价个别幼儿的动作特点)请他来教教我们吧。(个别幼儿上前表演开汽车的,教师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学习。)

  四、游戏:红绿灯

  1、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开汽车,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红绿灯》。

  2、什么是红绿灯?小汽车看见了红灯要怎么样?看见了绿灯要怎么样?开车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避免发生碰撞)

  3、讲解游戏规则:我们一起到门口的走廊上,走廊就是大马路,小朋友边唱歌边开小汽车,记住一定要唱着《小汽车》的歌,到了路口(老师站着的地方)要留心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不按灯行驶或不唱歌的小司机都会被交警拦下。

  4、带领幼儿游戏。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3

  活动准备

  音乐、玫瑰花一只

  活动目标

  积极参加邀请舞表演,体验新疆舞的魅力。

  在邀请舞程中,会调控空间位置,不和朋友碰撞。

  在学跳新疆舞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根据音乐的变化跳邀请舞。

  活动过程

  一、教师示范舞蹈吸引幼儿兴趣。

  1、 律动入室(做新疆舞蹈托帽动作进入活动室)

  师:小红帽们刚刚老师进入活动室做了什么动作?你知道这个动作来源哪个民族?

  刚才音乐的节奏特点是怎么样的?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2、提问带入活动。

  师:小红帽们,我们到奶奶家去玩喽! 幼儿听舞蹈音乐《送你一朵玫瑰花》边做托帽动作走成双圆圈。

  二、学习新疆舞的基本动作。

  1. 教师示范动作:学习新疆舞基本动作,前后点步、踮步,托帽、摇头等动作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新疆舞的基本动作。

  这叫什么步?(踮步)

  放在音乐中那个地方呢?(前奏、交换舞伴)

  这个舞步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托帽、摇头、前后点步,可以用在于舞伴跳舞时)

  还有哪些新疆舞的动作呢?(幼儿自由创编)

  2.幼儿听音乐学跳邀请舞《送你一朵玫瑰花》

  (1)师:我们已学了许多新疆舞的动作,现在我们再来听音乐做一做好吗?

  自己先想想看音乐做什么动作最好看,最喜欢哪个动作,你觉得你还可用什么比较漂亮的动作来表现?

  (2)教师示范邀请舞。

  师:看一看你们跳的跟老师跳的一样吗?

  想不想一起来学一学?(幼儿学跳)

  (3)示范舞伴的交换。

  ①、教师先与一名幼儿示范后再让全体幼儿练习。

  ② 、帮助幼儿掌握每到换舞伴这一难点时,教师就用语言提醒外圈幼儿横跨一点。

  ③、练习较熟练后让内外圈的幼儿对换。

  (4)听音乐尝试交换舞伴。

  (5)幼儿听音乐跳邀请舞、教师在旁观察。

  (6)教师小结跳舞的不足之处,再一次跳邀请舞。

  (7)听音乐不在老师的提醒下完整跳舞。

  三、邀请老师一同跳邀请舞。

  师:让我们邀请班上的其他老师一同和我们跳舞吧!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4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能区分鱼游、吃食等音乐,并用动作表现。

  2、创编不同的鱼游动作。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鱼游的音乐;地布置成小河;鱼网一个;小鱼和鱼妈妈头饰若干。

  2、表示音乐结构的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进入情境中,在歌曲《网小鱼》歌曲音乐的伴奏下学做小鱼游。

  师:小鱼们我们一起游到小河去做游戏吧!鱼宝宝,你们已经长大了,妈妈知道你们都学会游泳了,我们一起来游泳吧!

  师:刚才妈妈看到有的小鱼游得可好看了,谁愿意来表演给大家看?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听音乐表演小鱼游,引导幼儿表现不同的小鱼游的动作。

  二、欣赏乐曲,熟悉乐曲结构。

  师:宝宝们游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吧!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音乐,好吗?

  师:这首音乐有几段?为什么?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这首音乐有几段?(三段)

  三、倾听音乐,分辨鱼游、吃食、逃跑等音乐,根据音乐做出各种身体动作。

  1、教师简述游戏清节:故事说的是:小鱼们在河里悠闲地游来游去,玩得真高兴。肚子饿了它们就吃起了小鱼虫,忽然,捕鱼人来了,小鱼快快地游回家。”

  2、倾听音乐,区分音乐不同的性质。

  3、分段欣赏乐曲,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

  a、欣赏第一段,了解乐曲优美、欢快的特点。

  师:这一段是小鱼在干什么?为什么?

  b、欣赏第二段音乐,了解音乐断顿的特点。

  c、欣赏第三段,了解乐曲紧张、急促的特点。

  4、完整欣赏并做动作,引导幼儿能在位置上根据音乐变化身体动作。

  四、完整游戏,幼儿会根据不同的音乐变换动作。

  五、结束游戏,自由模仿小鱼游回家。

  活动目标:

  1.能用身体节奏、器乐节奏表现火车的不同速度

  2.体会表达交流的不同途径

  活动准备:钢琴一架、小铃,沙锤,铃鼓,双响筒,塑料垫板,木块,塑料袋等若干

  中班时学过的歌曲《火车快飞》

  活动过程:

  (一)谈话:说说大家认识的火车

  1.提出火车:暑假时,邢老师去北京游玩,晚上6点出发,第二天早上6点到的北京,你们猜,我用的是哪种交通工具?(火车)

  为什么这么猜?(火车的速度等)

  2.说说火车的好处和乘火车的感觉

  你乘过火车么?

  乘火车到哪里去?

  为什么你不坐其它交通工具去那里?

  坐火车的感觉怎么样?

  火车是怎么开的?

  3.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火车开的样子

  (二)音乐活动:《火车快飞》

  1.跟唱学过的歌《火车快飞》

  2.跟随钢琴节奏,用身体节奏自由表演

  表演小火车

  表演大火车

  3.钢琴节奏变化,幼儿跟着改变节奏表演

  教师随意将节奏变为2/4拍4/4拍3/4拍,请幼儿判断节奏的快慢,并请幼儿用语言叙述火车的状态:例如出发上路,火车越开越快啦,要到站了火车渐渐慢下来

  4.请一到两名幼儿做钢琴的指挥,来确定快慢,大家跟着一起跳

  5.自由选用乐器及可发声工具,进行器乐节奏伴奏

  (三)结束

  活动延伸:幼儿若是意犹未尽,可请他们跳到室外去,或在今后的室外游戏活动中继续表现

  可进行音乐的创编活动

  开火车游戏

  附《火车快飞》

  F大调

  2/4拍

  1164│1154│5677│6711│1616│564│

  火车快飞火车快飞穿过山洞渡过小溪一天要走几百里

  7555│6444│7555│6444│5765│434║

  快到家里快到家里快到家里快到家里妈妈见了真欢喜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5

  活动目标:

  1、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内容,并学会看图做动作。

  2、初步学习集体舞,能跟随音乐较合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跳舞能力。

  3、在跳集体舞中感受音乐,舞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

  2、磁带

  3、黑板

  4、四张不同花儿的图片

  5、手腕花人手一朵(红、黄、蓝、灰四种,同数量)

  6、地上贴小圆点(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出示图1--"花苞"图老师:图上有什么?

  老师:花开了没有?

  老师:花苞有什么颜色?(红、黄、蓝、灰四种)老师:你们手上戴着什么?什么颜色?它们有什么是一样的?

  二、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节奏,熟悉音乐。

  老师放音乐。

  老师: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跟着音乐拍手。

  三、比较图的不同,看图做动作。

  老师出示图2--"花朵"图老师:这幅图与前一幅有什么不同?

  老师:花苞怎么做?

  老师:一个人是这样做,那两个人怎么做?四个人呢?

  听音乐,小朋友做动作(四个小朋友一组)老师:地上有小圆点,现在怎么变小花苞?

  请四位小朋友示范,其他小朋友跟学。

  老师出示图3--有上下箭头老师:这幅图与第二幅是一样的吗?哪个地方不一样?

  老师:请小朋友看看你是哪种花?想想你是开在上面还是下面/小朋友听老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老师出示第四幅图--旋转的箭头。

  老师:最后一幅图与第三幅图是一样的吗?

  请小朋友上来试试做动作。

  四、幼儿再次看图欣赏音乐,完整的跳集体舞。

  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看图做动作。

  老师:前奏听好,并看老老师在什么图上指了两次。

  老师:小朋友要把这两个动作做两遍。

  幼儿跟音乐连贯地做一遍动作,老老师不示范。

  老师:请小朋友自己找圆圈站好,现在我们听得音乐比较快,小朋友不记得动作就看图。

  五、老老师总结老师:今天谁帮了大忙?

  老师:图片。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1-17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归纳10-21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精12-26

推荐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26

热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26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方案02-17

幼儿园音乐活动方案01-19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5篇)12-12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5篇12-03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