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海子的诗》有感

时间:2023-05-30 13:04:34 赛赛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海子的诗》有感(通用13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海子的诗》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海子的诗》有感 1

  我从小就很喜欢散文诗歌之类的,尤其是比较文艺一点的。以前读过一遍《海子诗全集》,记得当时感触特别多,但时间一长,记忆也有些模糊了,最近又抽出时间来读了一遍,感触颇多。

  海子原名查海生,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我最喜欢的是海子的短篇诗歌,这些抒情短诗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阅读海子的'这些诗歌,我能深切的体会到海子对生命存在的那种锥心泣血的体验和对太阳、河流、草原、大地、历史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诗里,有对珍贵的人间生活的眷恋,有对“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对爱情来临的幸福礼赞,也有对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凭吊。当阅读《活在珍贵的人间》、《你的手》、《写给脖子上的菩萨》、《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时,那些热烈而汹涌的诗情就扑面而来。但这似乎还不是海子诗歌最动人的地方,要体会海子最具个性和才情的诗歌内涵,就需要阅读《亚洲铜》、《麦地》、《麦地与诗人》、《五月的麦地》、《祖国》、《黎明》等诗。

  读《海子的诗》有感 2

  清澈碧海,辽阔蓝天;纯洁海子,永念心间。——题记

  桌上的台灯洒下一片柔和的光芒,泛黄的纸张在风中扑簌。越过纸张,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边礁石上,是驻足远望的海子。浪花片片扑打着岸边,一点点,一点点地淹没我的心绪。

  海子曾说:"我要做远方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他心向远方却又被现实捆绑,,渴望浪漫却又饥寒交迫。他有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和对于生命的世俗崇高的激动和关怀。他的诗率真且热情,脆弱而敏感。他从不甘于寂寞,在他压抑的心灵深处,有着奔腾不息,永不言弃的地火。“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去建筑祖国的语言,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这是他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是诗人的勇敢!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呐喊!

  海子的诗,从《亚洲铜》开始,到《春天,十个海子》结束。无一不抒发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赞美,和对无法融入的遗憾。可海子就是海子,他不会为了别的放弃自己所深爱的诗歌。他渴望现实社会,却又独自活在自己构造的童话般的世界里。一天又一天,海子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深,在此之下,偏执的海子横卧在铁轨上,听着远方传来的火车鸣笛声,微笑着闭上了眼睛。蓝天依旧清澈,花儿开得正好。诗人海子放下了心中的执念,轻轻地,悄悄地,飞向自己理想的天堂国度。

  我读到这,不由得心下可惜。海子,你为什么不能放下手中的笔杆,走出房间来看一看?为什么不能学着与现实好好相处?你曾说:“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这,也是你内心深处永恒的渴望吧。你也知道自己与现实背离,却始终不肯逃脱诗歌。它是你的生命,是你崇高的信仰。你为了它,放弃了世俗的美好,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可海子,也有内心深处的柔情。他说:“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他怀念故乡,他热爱祖国,他怀念父亲。他也曾有过心动,“翻过沙漠,你是镇子上最令人难忘的姑娘。”他也是普通人,如你我一样。他也需要关怀,渴望温暖。可没有人真正懂他。

  轻风拂过,海子伫立在那里,无声地,却悄悄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读《海子的诗》有感 3

  “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我不敢长时间的阅读海子的诗歌,会让我感觉到四面八方涌来的孤寂、无力,以及深深的绝望。但海子的诗歌,爱的能量其实是远大于绝望的,但绝望有时候,虽然能量不如爱大,却比爱更锋利,容易将人割伤,海子自己就是一个例子。在我心中,海子仍旧是一个很纯粹的诗人。过分的纯粹,过分的孤独。

  当我初次读到“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内心阳光明媚。他祈愿别人有灿烂的前程,他衷愿别人能终成眷属,他祝愿别人能在人世间获得幸福,而自己却只想找个无人的海边,等待时光流逝,等待春暖花开。

  然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89年1月13日。十日后,他便在《黎明.之二》中写道,“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归还给一个陌不相识的人”。同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的一条铁轨上,告别了污浊的尘世。他带了四本书与他一同离去,分别是《圣经》、《瓦尔登湖》、《孤筏重洋》与《康拉得小说选》。这一天,是他的忌日,也是他的生日。这一年,他仅仅25岁。

  海子在农村长大,15岁就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可他走出了封闭的小山村,却没有找到封闭的心的出口。他曾在诗歌王国里自由地、尽情地变幻着自己的身份:骄傲的国王、朴素的农民、悲伤的缅怀者、痛苦的思想者、幸福的歌唱者、痴情的遥望者、绝望的遁世者,和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的智者、众人皆恨我独爱的自然生灵的守护神。为了专心写作,他常常一个人待在安静的环境里,因为安静的环境适合诗人思考、想象,然而也会积累越来越多的孤独感,正如“孤独不可言说”。这种孤独感成就了他的诗歌,但最终却将他吞噬。

  他的绝笔诗篇《春天,十个海子》第一句便是“春天,十个海子将全部复活”。或许他还有所希翼,正如他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有限绝望,无限热爱”;或许他不是对这个世界失望,而是去寻找梦想中的大海。海子,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是春天里的桃花。但桃花已逝,时节未了。

  读《海子的诗》有感 4

  读海子的诗,但是大多数都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快感,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述,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把这种快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希望你再看完我的文章之后,最起码明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什么意思,它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海子以及海子的诗歌,想必大家很多人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想最好还是先介绍一下他。 他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这句话的背后有煌煌300首高质量的抒情诗歌和一系列的诗剧和长诗。这些作品经他的友人整理,被命名为《太阳》七部书。大家可以想一下,“书”这个深不可测的名词,可以成为一种形容词,只有总结了人类经验构成的大作,才能够成为书。比方说:《新旧约全书》、《亡灵书》等等。从这个角度,暗示出对海子的诗的一种很特殊的理解。废话少说,直插正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先看全诗第一段。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首十分独特的诗作。它平白如话。好像诗人,就是你的好朋友,在告诉你他今后的打算。无论什么人,尤其是在朗诵的时候,一定会被这首诗打动,但说不出为什么。这就是一种境界。北大教授姜涛在分析海子的诗时,称这种境界为“显示出了一中对语言性质的特殊敏感,并把这种敏感转化为一种创造性。”

  首先从标题上讲,“春暖花开”四个字,大家不太会用吧?太滥俗了。感情表达得非常直白,让人不大能接受。一般人在写作的`时候,都不会使用“春暖花开”、“姹紫嫣红”之类的词汇,似乎这是你修饰性词汇量贫乏的标志。更不要说是写诗了。海子却大无畏的将这些“大俗”的元素引入诗歌,作为标题,本身就给人一种撞击和一种扑面而来的新鲜感。一下子确定了整首诗的抒情基调。我们从矛盾的特殊性抽象出普遍性来,打破所谓“诗意”与“非诗意”的界限,将“日常用语”、“大俗的修辞”、“日常名词”纳入诗歌体系之中。这是海子的拿手好戏。正如海子本人所说“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

  再而开头第一句“从今天起……”,我们经常这样说,比方说我,经常作计划,经常用这种句式来表达自己的痛改前非。有一次成功吗?没有。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句式。冠之以幸福,这给我们的感觉恰恰就变成的幸福的一种不可能感。但是这个语调却是天真的,似乎他正在憧憬着未来的希望。悲剧,悲剧,出来了。幸福本身这种东西在这个句式中已经被毁灭,再加上一种天真的憧憬,这不是悲剧是什么?鲁迅说的。再看下面,“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个人认为这里的“喂马”、“劈柴”、“粮食”、“蔬菜”等等的词汇,并没有太多的象征意义。只是把上面的“幸福”日常化、具体化、亲切化。尤其是“粮食和蔬菜”,都是被一般的诗歌,甚至带有抒情的载体说排斥的。在诗中出现的,往往是“玫瑰、丁香、橡树”等高贵、天生带有抒情性的词汇。郭敬明最喜欢用“香樟”,这些植物,天生下来就是为人所观赏的,观赏是建立在温饱以上的一种审美。“粮食和蔬菜”是有关吃喝拉撒的植物。但正如孔子所说“食色性也”,往往这些词汇才能真正激发出人内心原始的一种共鸣。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海子的“麦子”。“麦子”是海子诗歌的一个重点意象。竞相书写“麦子”一度成为诗歌的风尚,有人戏称为“麦子大丰收”。它的抒情短诗大多以乡村经验为北京展开,用抒情文字构造一个质朴、梦幻的世界,主要的意象为天空、河流、土地、黑夜、麦子、村庄等具有原型意味的元素性形象。

  读《海子的诗》有感 5

  喜欢海子的诗,喜欢那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看到诗人对于生命 的热爱与痛惜。喜欢海子的诗,喜欢诗人笔下的阳光、麦地、房屋、钟鸣以及太多太多的美好意象,那些率真的文字,流淌出不可卒说的自然美感。喜欢海子的诗,喜欢那一首最广为流传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曾记得高中的语文课上,一遍遍诵读这首诗,真的能够给我带来深刻的欢愉。但我毕竟不是诗人,可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但我可以,从今天,从这一刻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不再神经质地只戴白色头花,不再紧盯一张张雪景的照片默默地发呆,放眼我的世界,是如此缤纷闪耀。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随心所欲,畅所欲言,在镜头前,我可以尽情地笑。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不再孜孜不倦地咀嚼以往的点滴不幸,不再去做那些遥不可及的梦,而是享受今天,相信前方的路上会有温暖的曙光。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和每一个好朋友通个电话,发个短信,告诉她们我的幸福。

  然而此时此刻,我却越发感到自己并不懂得诗人笔下幸福的.实质。正因为越是美到极至的东西越含蓄地难以琢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似乎成为只存现于诗中的无法企及的幸福极至。春暖未必花开,光阴的故事中,我们错过了太多花开的烂漫。透过岁月的大喜大悲,我们已无暇顾及花儿绽放的一刻,单纯地认为只有浓郁的姹紫嫣红才是幸福的场景,岂知绽放前的漫长等待本身就是幸福的所在。错过花开的刹那并不可怕,无论是纵情怒放还是无声凋谢,年年岁岁,总有轮回的花期作证。

  是的,我要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终于明白,幸福不是锦衣玉食,虚度光阴,而是用短暂的生命吟唱不朽的诗篇;幸福不是高高在上的“一览众山小”,而是在哪怕最低矮的山脚“更上一层楼”。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不会听着“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黯然心碎,而是辛勤耕作,守望下一次花开的灿烂。

  读《海子的诗》有感 6

  小朋友们常常写记叙文,但写起来却不能令人满意。说它不完整吧,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包括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记叙文的几个要素也都有了,但总觉得无话可说,只能写个极短的,并且还是平平淡淡的。

  如有位小朋友写了一篇《浇花》:“我把书包放在教室里,就拿了喷壶给校园的花坛浇水。花坛里种着好多种花。这些花长得很旺盛,花开得都很好看。我浇完水,就回教室上课去了。”这篇作文很空洞,只是干巴巴地叙述了浇花的大概的过程。喷壶从哪儿拿来的?到什么地方去装水?花坛里栽些什么花?这些花怎样旺盛,怎么好看?花儿喷上水后,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态?自己当时有怎样的心情?这些方面都没有作具体的描写。

  记叙文中没有具体细致的描写,就不可能给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不可能生动感人。有一篇《顽童阿吉》的故事,作者是这样描写阿吉的肖像的:“阿吉瘦精精,一副黑黑的脸。两只眼睛滴溜溜的格外灵秀。右边那个鼻孔里常挂着一串鼻涕梭来梭去,也不擦掉,使人见了有些邋遢的感觉。”作者象个画家,抓住特征,仅仅几笔,就把阿吉的形象刻划出来了。假如叫有些小朋友去写,他可就“阿吉很瘦很黑,有点邋遢相。”这么一句。

  有什么办法使自己也会学描写呢?我的意见是:第一,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不仔细观察怎么能把事物的情状具体地描写出来呢?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动作?什么声音?等等,都要留心观察,并要把观察到的写在日记本中。平时能做到这样的话,以后写起记叙文来就不会干巴巴了。第二,我们要强迫自己把概括性的词语换成具体的描写。如“很热”,你就强迫自己不用这“热”字,你想办法把“热”的情状写出来,如“阳光炙烤着大地,柏油马路晒出了油。我满身是汗,急促地喘着气。”如“很冷”,你就强迫自己不用这个“冷”字。你想办法把“冷”的情景,如“嗷嗷怪叫的`西北风夹着碎雪粉抖起威风,横冲直撞,把门窗打得辟啪响。我穿上棉袄,躲在家里,牙齿还不停地打架。”又如写胆小,就不用“胆小”这词。“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把门锁得紧紧的。我一边吃饭,一边竖起耳朵,听着门外有什么响动。突然,砰砰两声,我吓了一大跳。‘谁?’我慌忙一叫。“这样一描写,不就把“胆小”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吗?

  写记叙文一定要学会描写。时常用的有环境景物的描写、有动态静态的描写、有肖像神态的描写、有动作对话的描写、有心里活动的描写等等。当然,我们写记叙文,首先要认真审清题意,弄明白题目的要求后,才能决定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来点描写。另外,叙述与描写也不能截然公开,描写也不能孤立进行,往往叙述中穿插描写,描写中夹有叙述。总之,要“勤于积累,巧于安排”,平时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是一定能学会描写的本领的。

  读《海子的诗》有感 7

  死去诗人的诗被装进玻璃瓶子里制成了语言的标本,前赴后继的诗人们都要以此为标准——解剖句子的结构和精确到微观级别的语言涵义。诗是一种自然的东西,它的存在和一棵树,一株草,一片云,或者语言本身的产生一样,充满了自然和必然的意味。与其说是“创作”诗,不如说是从自然里”提取“诗。诗人这个职业需要天赋:把观察体会到的自然以自己精准的理解和卓越的表达转化成诗。

  和不懂机械操作的流水线工人不能上班一样,这种精准与卓越是必备的,但却无法像操作机械一样被训练,被训练过的诗人就脱离了自然,就像人造的石碑在一堆自然形成的石头中无比耀眼,斧凿的痕迹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讨厌那些被训练的诗人,他们因为没有天赋,所以分外努力,字里行间都是显而易见的用力,造作,不准确,不自然。所以我喜欢海子,他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精准的,具体的,他可以在无限变动的自然中抓住永恒的一秒,他可以把远方地平线的太阳上升一厘米的十秒钟,以凝固的方式拆分成100张玻璃幻灯片,每一张都易碎,并带着无比精准的细节,气味,和光彩。在他的诗句里你可以感受到颜色的温度,风的味道,烈日烤炙皮肤的刺痛感……他仅仅以文字的方式,就超越了画家,摄影师或电影导演们展示生活的意图。

  这就是诗的迷人之处,文字带来的感受可以比人们亲自观察世界所得到的更加震撼,因为和诗人相比,普通人缺乏那种精准,卓越,和敏感,而诗人的意义就是通过文学,明确地把“美”拆分到原子的形态,从而让普通人们,也可以通过诗人,毫无遗憾地去看见“美”。海子的诗我认为不仅仅是感受上好,不仅以个人审美来衡量的好与不好,而是明确的数学那样的好,他复述自然的造句方式,就像用文字为实体列公式一样,就是那种“最大化地保存这一种美只能通过他的公式”的感觉。他自己说“万人将从我的刀口走过去建筑祖国的语言”,我觉得他就是这个意思。

  读《海子的诗》有感 8

  海子的诗中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太阳为代表,一类以大地为代表。其中他对大地的描绘,显得尤为深情细腻,他感到“月亮照耀下的麦地安详而宁静“,他看到”垂着谷子的大地上,太阳和肉体一升一落,照耀四方,就像寂静的,节日的财宝和村庄。“他倾听着来自祖国大地内部的声音,然后用诗记录,他对大地,村庄,土地上的生命有天然的情感联系。海子说:”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韦岸说他”含着泥土,来自大地的深处。“

  这样的海子,最终选择了最初的方式,安静地卧在铁轨上,仰望天空,让疼痛弥漫进徒弟,让肉体以最纯粹的姿态回到开始的地方。

  而他的灵魂,将跨上梦想的骏马,奔向西方的太阳。

  毫无疑问,海子是一个感性的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他用诗构造了一个中国。那个中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里的人们“喂马,劈柴”,做着最原始的工作,却享受着最单纯的幸福。他们有着最纯洁善良的心灵,我们叫它“赤子之心”。

  海子是有着赤子之心的诗人,他爱大地,爱人类,爱祖国。他有他坚定的信念和理想。可是我们谁都没有办法回到最初的`那个世界。他的理想,注定与社会脱节。这造成了他与社会的毛盾。海子解不开这个矛盾,社会更不可能为他解开这个矛盾,于是海子选择沉迷于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理想在他的世界中翱翔,封闭却自由。

  村上春树的小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农夫整日耕种,每天看着太阳东升西落。他看着看着,有那么一天,他就扔下了锄头,头也不回地向着西边走去。“太阳以西有什么?我也不知道,也许那个

  意境——国境以南就在那里,我只是去寻找。”

  农夫与海子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为了梦想而出发。不同的是农夫是去寻找梦想,而海子相较于农夫,更为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海子走得更为果断坚决。他不经过一天天的犹豫迟疑,而是从第一天起,他就已经出发,以梦为马,以诗为路。后来,他在24年前的一天,果断的舍弃了尘世的躯体,用灵魂去追逐。

  对海子来讲,“死不再是生的对立,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海子之所以如此地热爱着祖国的土地,是因为这是千万年来,仅有的没有改变的东西。海子所追逐的理想,无非就是在这一方净土上,最初的,诞生赤子之心的中国。

  海子的梦想,终将成为中国的梦想。他终将带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以诗为路,以梦为马,去那太阳以西,国境以南的地方,寻找最初的中国。

  读《海子的诗》有感 9

  读海子的诗歌,我能莫名的感动,不知不觉被海子诗里透漏出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所深深折服。记得刚刚读《活在珍贵的人间》时,我莫名的哭了。确实是这样啊,我们活在人间,活在自然中。享受着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里面的这样几句话,我觉得所述道理尤为深刻。他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读完这首诗,我觉得生命是如此温暖、纯洁而亲切。活着是幸福的,能感受自然是幸福的。

  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是他的`大爱,博爱的思想。我觉得当今世界正是缺乏这种思想,人人都为了自己的有一点蝇头小利,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培养,忽视了热爱这个世界。所以当我读到《五月的麦地》时,我彻底理解了海子,感受到了他的个性。《五月的麦地》是海子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寄托着海子的乌托邦的理想,他希望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大家相亲相爱,互尊互敬,并且过着甜美的生活。他说: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海子的内心世界是十分复杂而矛盾的。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对抗状态。“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理解为海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单纯而美丽,浩淼而开阔。这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美好境界。

  海子的诗歌还有好多,好诗也还有好多,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读后会很有感触的,建议大家去读。也许我还读不懂海子,但从他身上我确实明白了许多,改变了许多。关于海子的卧轨,历年来总是众说纷纭,我不知道该信服哪一种说法。我只知道,我喜欢的海子,就是那个喜爱自然,心中有着大爱的诗人……

  读《海子的诗》有感 10

  诗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文体,它可以直击一个人的内心,而这个人却往往无法道出其中的奥妙。而想要了解一个人,读他的诗,如果这个人写诗的话,往往胜过读他的文,因为写出每一首诗,作者都是要将自己的心儿肝儿肺通通掏出来的,这才是最真实的他。

  长久以来,海子和许多诗人一道,活在我的脑子里,但我读过顾城,读过徐志摩,读过席慕容,可就是没有读过海子。不是不想,是害怕,从了解了他是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一种轻微的恐惧感就油然而生。顾城说过,当他写诗写到一定的境界之后,精神就会停留在“死”的境界,这对于热爱生活的我来说,无疑是无法接受的,但许多诗人大概都是这样的,顾城自己就选择了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海子亦然,但他是卧轨,他的头和他的脚也许就躺在铁轨的一段,这样的恐怖的形式确实在几年前给我留下了阴影。

  但是虽然他人死了,他的诗依然还在,还活在这个世上,还潇洒的.活在这个世上。

  生活在诗歌走向没落的时代的海子,用自己的死,换来了诗歌的一次短暂的新生。之所以说短暂,是因为现在乐得读诗的人寥寥无几,反正远远少于读都市校园言情官场小说的人了;而现在诗歌的发展走向越来越偏向于所谓的“现代派”,甚至“后现代派”的方向,这类诗反正我是看不懂,毫无逻辑可言,也许我本身才疏学浅,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奥,但是我所倾向的诗,不求多么浅显,但至少让人,让大部分人,一阅即懂;不求多么深奥,但至少要有哪怕那么一点点哲理在里头;也不求多灵动,但至少要有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可以有所“意会”;可以忧伤,但不能颓废;可以阳光,但也不要过度张扬。

  读《海子的诗》有感 11

  读了一晚的诗,读了一晚海子的诗,读了一晚荒谬的疯狂的诗。诗这种东西全无章法,零散却让人着迷。你到不了沙漠,诗可以带你去沙漠。你渴望水,诗可以给你绿洲。诗当然有它自己的魅力,隐秘而沉默,伟大而又危险。

  我用诗给腐烂生疮涂上甜美的粉饰。我觉得太执拗的文字读多了会疯。就像我在一个被感冒病毒侵袭的夜晚遇到疯子诗人海子一样。我看见诗人饱含热爱地描述死亡,夜下的滩涂,月光里的头盖骨。我带着颤抖的`敬意揣测他的内心,可我什么也揣测不出。在诗里诗人凝视着梵高的死亡,我凝视着诗人的死亡。我们的生命在自己眼里是全部,在别人眼里只是个故事。

  总有人试图总结别人的死亡。有人说海子的自杀是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我不认同。我不认同把死亡称为生命诗性的最终完成。死亡就是死亡。旁观者再怎么为他人的死亡涂抹戏剧色彩,死亡仍旧改变不了冰冷残酷的本质。没有人会为了把自己写成一首诗或是一出戏剧而选择死亡。他只是选择了死亡。或者说是死亡选择了他。我们面对死亡别无他法,虽然姿态不同,可终究别无他法。

  不知死焉知生,不知生焉知死,我们不知道生也不知道死。探讨生死问题是很有趣的,因为在这场探讨里,智者和愚者全然不分高下。人们嘲笑飞蛾扑火,飞蛾嘲笑人类愚不可及。人人平等,众生平等,谁也不比谁高贵。我仰慕诗人的勇敢,正如我仰慕飞蛾的勇敢。当生灵把命运踩在脚下的时候,死亡不再是一切的主宰。颤抖吧,燃烧吧,在烈火和嘲讽里这一切的荒谬和死亡。

  读《海子的诗》有感 12

  人生在世,必定有一段孤苦无依的旅程。有山有水却无旁人。海子行走在漫漫长路上,寻与他相知相惜的另一个灵魂。海子的诗,荡漾着孤独的情怀,却又充满着美好的憧憬。我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境遇,让他的眉头紧锁,两眼无神。我只知道,他将孤寂融进了诗情中,融进生活中,也融进了每个读者的'心里。

  有人说:海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滴孤独的眼泪。诚然,海子比旁人更细腻的性格造就了他更敏感的情绪。他比别人感受得多,难过得多。他曾那么期待过爱情的甜蜜,却又一次一次被情所伤,当伤痕累累时,等待他的又是一重又一重的绝望。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海子除了孤独一无所有。海子的生命是短暂的,却尝到了无尽的愁苦。他有爱,却一次次被弃,精神上肉体上都饱受折磨;他有梦,却一次次受挫,心灵上骨子里都饱受摧残。当他终于崩溃,选择悲观结束生命,他的孤独仍在他流传的诗词中绵绵不曾断绝。

  像一只断了翅的鸟,跌落深谷;像一只褪了色的碟,只有灰色天空。我实在不忍,你伤痕累累。

  读《海子的诗》有感 13

  读完《海子的诗》,因为自己的功力远远不够,所以本是不想点评的。然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简要说下我对海子的诗的感受。读完《海子的诗》这本书,我发现在他的诗歌之中,经常出现“麦子”这类农作物的意象,这当然与他从小在农村长大有关。他把这类“麦子”农作物搬入自己的诗歌之中,创造了一种不朽的.、有张度和力度的意象,给人一种解读的广阔空间,增加了他的诗歌的厚度和广度,以及他的诗歌的独特魅力。

  在我看来,“麦子”这类农作物是保障人类能生存下去的物质基础,它天生具有一种纯粹性、不朽性,而它作为海子诗歌中的独特意象,自然而然就让海子的诗歌带有了乡村性、纯粹性和不朽性,从而让海子的诗歌跨越了经纬、跨越了时间以及跨越了空间,成为了人类历史上不朽的绝美诗行!海子的诗歌对于人类的影响,就如麦子对于人类一样重要,它虽然不会直接给予我们物质食粮,但是它肯定会给我们精神以雨露!我们走在寻找诗和远方的道路上,在那开满《诗经》味道的山岗,我们将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读《海子的诗》有感】相关文章:

海子的诗《面朝大海》03-22

海子的经典现代诗08-20

初中读《海子的诗》有感04-25

海子《日记》全诗及赏析03-20

海子山现代诗04-13

海子的经典诗《姐姐》原文及赏析01-25

海子石现代诗05-23

现代诗我不是海子04-13

关于写给海子的经典现代诗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