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

时间:2021-04-03 19:08: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1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安意如的浪漫古典情系列,最爱的便是这一句。仿佛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瞬间,即使时光辗转了千年。初见即是美好,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这份美好是单纯而简明的,或许正是如此亦脆弱的经不起时间的蹉跎,誓、言有口却偏偏有口无心,唯留遗憾清冷如霜雪。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常常感伤于安意如那哀婉的文字,因为每一段文字的背后必有一段伤感的故事,也必有一个美丽且哀愁的女子。她许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许是“玉颜不及乌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的班婕妤,许是“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的唐婉,许是安意如用怜惜的心绪勾勒出男权社会里一个个心洁如霜雪,花容月貌不减清烈的奇女子,在她的书里古诗词间的女子不再是一个个任人摆弄的皮影,而成为具有独立灵魂的演绎者,生动地演绎着最初的美丽与最终的遗憾,于是人们如我般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

  通过安意如的书,人们常常体会到支离破碎的美好,那是掩藏于笑容背后细微的苦涩。世事古难全。我们都遗憾沉重,因为我们一手握紧了什么也就一手失去了什么,“命运像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来的原罪”。安意如同我们一样,同样怀恋着曾经的美好,在黑夜里独自抚慰日久的伤痛,但她比我们多了几分达观,懂得放手。放手也是一种快乐,它让你拥有更多的时间拥抱未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时风华正茂,那份可贵的美丽即使若干年后亦难以忘却,但也只能停留在回忆里。昏黄的灯光下,细细地回忆,或许这也是一种别样的美好。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2

  看这本书是因慕名已久。我也是很喜欢读诗词的,不过偏爱的是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一类,这是第一次看到用通俗语言解读诗词的,觉得很是新鲜。于是借着机会拿来一读。

  书还没看完,不过对作者在长恨歌上的解读却有了不吐不快之感。

  看了长恨歌的全部章节,感觉的出来作者是在赞美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真挚爱情,认为他们的爱情立场是平等的,不再是帝王和妃子的关系。以前我读过很多歌颂他们爱情的文字,其中对他们爱情走向悲剧的原因多是归于杨玉环单纯不识政治被人利用。而这本书中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将李隆基对杨家的恩宠解读为其对杨的爱的表示,至于那些奸佞小人的结党造势就在他的意料之外了,不该怪他了。

  更甚者,“他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那又怎样?若不是后来的安史之乱生灵涂炭,若不为天下苍生计,谁也没有资格来指责他的不是。这天下是他打下来的……浩浩江山,谁及得上临淄王李隆基的功勋?”不知道言下之意是不是说安史不懂情趣打断了这一爱情佳话的续写?言下之意是江山是他李隆基打下的,所以他的对错别人没资格指责?还提到了天下苍生计,想当初浓情蜜意时怎么没腾个空想想自己的皇图霸业,天下苍生?

  而且,“这种决裂是上天的旨意,不允许人弥补。”“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似乎都极力认定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天意弄人,命运使然,但真是这样吗?杨玉环一介女流或许真的不知,那作为帝王的李隆基也不懂吗?倘若如此,我真的该怀疑他是不是那个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了。

  后来再从头看一遍,才发现作者是拿他和白居易在作对比,女人众多的白居易自是比不上李隆基的“专宠一人”了,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是我提得太高了。那就暂且不提他的对错了。

  一直以来,当国家因帝王沉溺女色而衰亡时,评政者总是归罪于“红颜祸水”,这当然是不公平的,毕竟治理国家的是男人,没道理要个女人来帮你揣摩利弊,真要那样男人肯定又要担心是不是又出来个武则天夺权了。

  但是作为帝王,在拥有江山的时候去谈爱情,也许应该先权衡一下自己能否有两全的本事,否则就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李隆基失了美人,国家也由盛而衰。

  记得在网上看小说时,有一个由4个不同作家写的帝王爱情系列的言情小说,在读者讨论区里很多人都说其中结局写帝王放弃皇位和爱人远走的那本最好看最真实,甚至有读者断言帝王是不可能专爱一个女人的,那不现实。说的做皇帝的真那么可怜似的,不靠与女人的联姻就不能巩固自己的皇位。当然也不能说一点都不对,毕竟江山美人一般都只能选择其一,想要鱼与熊掌兼得那是很需要些能力的。

  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生,在君恩薄如纸的后宫,无疑她是幸运的。同样的,她也更加地悲哀,作为她的三郎“最爱”的女人,到最后她心中的英雄却未能保住她的生命,最终为了“天下苍生”她成了牺牲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不知道她恨的是谁了。

  应该说杨玉环的早死也是她的一大幸事,至少她不会知道美人迟暮后她的三郎会不会自己变了心。也许就是因为早逝,成为遗憾,因为最终结局的不可知,他们才最终成就为佳话吧。

  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李隆基与杨玉环也不过是君王与妃子的一桩韵事罢了。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3

  人生若只如初见。断章取义地看到这句话时,我就毫无理由地喜欢得不得了。也是因着这句话,我开始读这本书。这是全书的首篇,并且这本书也是以这一篇的标题作为全书标题的,可见作者对这一篇是多么看重。读完之后,果不其然,余香满口,回味无穷。爱情啊,美丽啊,哀愁啊,生死相许啊,生离死别啊,总之一句话,爱情这东西,让人欲罢不能。

  班婕妤。系出名门,大家闺秀,侍君左右天经地义。刚开始的她无疑是十分幸运的,对她万般宠爱的男人恰恰是那个君临天下的男人,而她的知书达礼也称得上这样的荣耀加身。一切都是刚刚好。直到那对仪态万千的姐妹进了宫,一团和气的刚刚好霎时被遣得烟消云散,而她亦如自己的名作《团扇歌》所描述的那样,弃捐箧奁中,恩情中道绝。这一役,知书达礼彻底输给了仪态万千。

  杨玉环。很多人都相信玉环和三郎的爱情是封建历史长河中十分耀眼的一笔。如此敢想敢做!如此畅快淋漓!从古至今,这样为爱痴狂的能有几人?尽管后来,爱情输给了政治,美人输给了江山,但是,这又何妨?没有轰轰烈烈爱过的人是没有资格指手画脚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的眼在于一个“若”字。只有走到了结局的人,才有资格发出如此的感慨。美丽的开始,不见得就有完美的结局。正如《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所说:“我猜到了故事的开始,却没有猜到结局。”当然不能猜到结局!如果猜到了,还会有开始的勇气吗?如果不开始,怎能拥有这样让人又爱又恨的回忆?没有这样的回忆,又怎会生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慨?

  纠结啊!是要开始还是要结局?都不要,平淡如水枉度一生;都要,甜腻之后惆怅疲惫。能不能只要美好的开始不要落寞的结局呢?冒失地写下这句话,我立刻觉得不妥。一旦开始,还由得你么?人怎能如此贪心?即使不知天高地厚地这样想了,上天也不会如你所愿的。笑话!命运若能由人主宰,还要天做什么?

  所以啊,别纠结了。都决定去爱了,还左顾右盼什么?义无反顾地投入吧!要开始要是要结局,是天长地久还是曾经拥有,这样高深的'问题不是我等凡人所要考虑的。我只知道,患得患失的人必将一无所有!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4

  人生路上,匆匆走过,至彼岸,才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回眸,只为用那最后一眼写下这世间最难写的情字。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诗人写诗最动心的莫过于情字。班婕妤我是欣赏的。爱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深刻。她不苦求,也不屑苦求,却在汉成帝死后,独自为他守陵,为爱去守候。一个普通女子的爱,或许不值得文人骚客去歌颂。那份执着,却能深深感动每个人的心。“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是智者的情。一首《凤求凰》求得有情人成眷属,一篇《白头吟》换得浪子回头把家还。成帝有万古长青的倾世之才,班婕妤有波澜不惊的决然之美。他们共同书写了那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人往往更看重心境。拿唐朝三大女诗人说,比起“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鱼幼薇和“欲知心中事,看起腹中书”的李治,我更喜欢“众类亦已茂,虚心宁自持”的薛涛,她轻浮、偏激甚至狂妄,却也清醒、理性、内敛。一个人或许不能决定自己的身份,但可以把握自己的心。因觉遭到抛弃而自毁人生,越这样,人们越不屑。可薛涛不同,她宁愿将自己置身事外。有平平淡淡的心境才能得享高寿,才能赢得更多的知己。

  既然是诗词,就不得不谈诗人、词人。“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在大气繁华的唐朝,再恢弘的诗句也是陪衬。我倒更喜欢温庭筠的宫廷小诗,思比怨豁达。不过说起李杜,我倒是更喜欢那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至于词人,柳永、东坡、晏小山、纳兰则是我的最爱。“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虽此词的初衷为献媚、奉承,但此句却把江南美景写得淋漓尽致,更胜东坡的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但东坡是幸福的。他的一生虽然不顺,却得到了三个女人忠贞不渝的爱。至于小山,我更欣赏他那被骗无数次依旧选择相信别人的善。最后说纳兰,他的一生是短暂、幸福、痛苦的,只一句“家家传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便可概括。

  诗词的长河永无止境,一片树叶、一缕尘埃都是诗人的美酒佳酿,都能留下一段值得传唱的美句佳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幸?是悲?未可知。但是人生因此而更精彩。因为它是结束,亦是开始。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5

  偶然看到一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若字是世上多少人期望的,可惜永远不会实现,世间人大多喜欢假设,曾经和将来,因为遗憾和希望,不得不说,人生若只如初见,真是美丽的,又惆怅的。

  凡心所向,皆是虚妄。当自己从梦境中走出时,我仍是我自己。一个人工作,生活,到处走走停停……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纳兰容若的诗。他的诗是看透尘世生活的结晶,透着淡淡的哀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长于情深于情,他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诗词歌赋,乐府文言,都有属於它背後的构思,书中,安意如对古典诗词背後的故事娓娓道来,从班婕妤的《团扇歌》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到陆游的《衩头凤》,杨玉环、卓文君、陈阿娇、唐婉、鱼玄机、薛涛、李清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她们的人生际遇,她们的才情,她们的传奇故事和关於她们的诗词歌赋,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文学之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希望“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许就是因为“等闲变却故人心”吧!人心是最难坚持的,它易变。帝王与每位妃嫔初见时都有情,只是人心难守,帝王心更难守。班婕妤将赵飞燕与赵合德送入宫后,就断送了自己的帝王爱,唐明皇也是将众多女人抛弃后才能与杨贵妃相守。而多变的不仅仅是帝王心,是每个人的心。心变后,却仍能冠冕堂皇地道故人心易变。可恨!可悲!人生不再如初见,或许会没有心变人离的闹剧吧!虽然这是一本书,但给以我内心深处的却是无尽的伤痛与震撼后默默的眼泪与哭泣,爲什麽呢?也许是书中无尽的誓言只留下寂寞的等待,我庆幸我没有出生于古代。

  我欣赏“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勇气,但我不希望“若女生若只如初见”,我希望的是时间、事情、一切的一切只能向前,或许这样会带给我更多的勇气。而事实也就是如此,一去不复返,我只能有更多的勇气向前冲,而不是凄凄哎哎。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6

  无意中在同事那发现了一本书—《人生若只如初见》,光是这书名就够吸引我的,再配上淡雅的封面,诗一般的文字,很是契合我心里的那些诗词小情节。借来一看,于是我知道了安意如。

  它算是一本清新的小随笔吧,是那个叫安意如的女子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另类的解读。不是我们学校里教授的那种,去逐字逐句地肢解每一首诗词,而是通过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去解读诗词背后的一个个故事,去记载读到这首诗时,心灵深处升起的点滴感悟与思绪。安意如的文字清新淡雅,笔调婉转低回,似一温柔女子,在那里借用诗词,轻轻柔柔地诉说着一些个小伤感,小温情......

  就像我们聆听一支曲,或是欣赏一幅画,其实并不了解作者创作它的真正意图,但有时依然会感觉到心里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它让你想起了生活中的种种情愫,让你会心微笑,或是让你黯然神伤,这便是你懂它了。一直以为,读诗词也应该是这样。更何况,有些人写诗,像李商隐,本来就是左遮右掩的,不想让旁人了解他的真正心思,那我们又何必费劲脑汁地去挖掘他的本意呢。

  安意如,年纪轻轻,古文功底却非常了得。诗经、乐府、唐诗、宋词,不论是家喻户晓的,还是偏僻生冷的,就连当时诗人们的八卦新闻,她都了如指掌。

  一直自诩自己喜爱古典诗词,其实知道的不过是上学时学过的那些,仗着自己记性好,到现在还能记个八九不离十。看了安意如才明白,自己学过的只不过沧海一粟。

  而且,安意如的生活也让我艳羡不已。读书、写作、旅游—我一直向往却没能过上的生活,竟让这个80后的小女子轻轻松松地实现了。

  假期里,买了安意如全套的书来读。《当时只道是寻常》、《陌上花开》、《思无邪》.....每一部都有诗一般的名字,都是委婉清丽的笔调,都是细腻轻愁的故事,读得多了,却好像一部部地分不清了,除了赏析的诗词不同,没什么不一样了。因此,同样是花间诗人,我看不出哪个是柳永,哪个才是杜牧?一个假期,读了好多本,合上书,平静得有些淡然,就像看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转过身去却没能记住她的容颜。

  后来,又读了其他人的一些书,江湖夜雨、倾蓝紫、卫淇,一样的风格,类似的内容。大概这也算是现在的一种潮流吧。记得有人就过一句话,现在这个快餐时代,读《论语心得》的人要比读《论语》的人多。那么可以想来,读安意如的人要比读唐诗宋词的人多。这些文章,有如夏日里的荷,在繁茂的百花丛中自有一份清淡的美。然而盛过之后,一切枝蔓连同美丽都被打捞一空,平静的水面什么也没有记取。

  回首辉煌的历史,几乎每个朝代,都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学给养,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而我们呢,这个更加辉煌的时代,除了那些电视里的小品,酒桌上的段子,又会给后人留下些什么呢?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7

  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

  发现一本好书,如同在花海漫步。

  一直就很喜爱那种有着淡淡的悲伤基调的诗词。因为磅礴大气,极尽抒发满怀壮志的豪迈之词间的太多,久而久之便有些丧失热情。然而温婉清丽的词藻却能以感性的方式,将你带入唯美动人的意境。

  因为热爱并尊敬着它,所以在心中便不容许任何的亵渎。我读过许多对温婉派的鉴赏,但他们的小资与矫情始终令我憋屈,知道遇见安意如。

  她说自己最爱的是纳兰容若,倾国之才,一人而已。一种强烈的亲切感涌上心头。纳兰的词真是极好,每每读及“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样的词句,便会不由自主陷入柔软氤氲的深思中。安意如不同于其他的作家,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简单的字词赏析,而是以每一首词为线索,展开一个个唯美感人的故事,缓缓勾勒的手笔将宋词温婉派的特点淋漓展现。再配上一幅幅典雅古朴的插图,读她的书真是一种享受。

  除了心灵上强烈的共鸣撞击,以及被古典诗词深深感染的心绪,安意如带予读者的,是一个完全独特的视角。她对于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并不是一味地褒奖赞扬,而是积极地去探索,发表自己真实坦然的意见。如此率真,倒有几分《人间词话》里的王国维的味道。

  我不否认读像纳兰、李清照等人的词,是具有小资情调的。但《人生若只如初见》却能将小资描绘得大气,感性却不矫情。

  最爱安意如书中的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8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题记

  在黄落黄昏,品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书香和茶香氤氲在空气中。

  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这样重要。如果所有的往事化为红尘,所有的背叛与伤怀成为过云烟雨,只留下初见时嫣然回首的惊艳,像清水一样清纯透明,这是何等美好的人生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班婕妤与汉成帝一见倾心,成为妃,又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在冰冷绝情的深宫大院,她始终相信,汉成帝会铭记初见的惊艳,会重新对她回眸,会如初见时候待她,她是否会明白,人会变?“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当班婕妤独守皇陵时才明白得透彻:初见时的汉成帝已成过眼烟云,无异于一具冰冷的尸体,事情不会再有转机。

  书中的人物大多都与班婕妤有着相同经历,曾经沧海早已换了人间。读第一篇时惊艳,阖上最后一页时只剩下叹服。汉代的长慨是人生流动的画卷,大唐的繁华是天边绽开的焰火,宋同的迤逦是水边的朵朵红莲,元令的精致是秀气迷人的小点,或悲或喜,有爱有恨,安意如用怜惜的心绪勾勒出在男权世界里一个个心洁如霜、花容月貌不减清烈的奇女子和男子初见、相识、相处的故事,在她的书中古诗词间的好不再是一个个任人摆弄的皮影,而成为具有独立灵魂的演绎者,生动的诠释着,最初的美丽,相处的心动与最初的遗憾,于是人们如我般的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

  通过这本书,体会到支离破碎的美好,那是掩藏于笑容背后细微的苦涩。初见时风华正茂,那份可贵的美丽即使千年后你都难以忘却,但也只能停留在回忆里,或许那也是一种别样的美好。也许生活就是那样的,得到了往往就不会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种境界,或者只如初见,那种淡淡的情怀倒是让人释怀,让人坦然,我想人生这个东西,淡然一点往往是清风明月,太过执着,则就是迷惘,把名利、恩怨、过失都看得淡一些,情愿那初见的情节永远留在梦里。

  人生若只如初见即是美好,眼波流转,微笑蔓延,怦然心动。安意如也许曾也怀恋着曾经的美好,在黑夜里独自抚慰日久的伤痛,但她更达观,懂得放手拥有更多时间拥抱未来,我想我也应如此,不能沉溺在伤痛。初见。

  茶凉,书读完,今夜春风微迭,把我的心扉吹动,往事流淌在梦里,记住初见时的微笑就好……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9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初读此句,就似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只是,若要再深刻下去,我便怅然无措。这些诗词掩藏下是怎样的人,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情,我不知道。于是,纵然重复至深刻在心,总还是少了些什么。

  诗词,那么古典的称谓,于我眼中,它仿佛成了高雅文学的代名词。我距离它好遥远。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就在我心中形成。我试图追寻,却恍然发现,彼岸盛开美丽的花朵,竟是我无法触及的。毕竟,我读不懂,我也不曾属于那个世界。一旦最初的附庸风雅的新奇被枯燥的理解取缔,我渐渐失去探索的兴趣。

  她,安意如,一个具有古典气息的女子向我提示了那个不曾了解的世界。每首诗词背后都有它的喜怒哀乐。即使是多愁苦的文字,也可以拥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我似是沉沦了。若说,她的文字无关风月,可是字里行间皆是情;若说她的文字即是解诗,可是你无从寻找那木板的翻译。原来,诗中本有情,解诗,便是解情,解诗人的感情。诗人将诗视作婴儿,投入心血,投入汗水,筑就了诗那有灵魂的喜怒哀乐。那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而她,只是一个善于洞察诗人内心的传递者。她像一个在诗中探索乐趣的执着的孩子。那窥探到诗中奥秘的乐趣让她暗自欣喜。然后,她一笔一笔记录着诗,也记录着情,也记录着自己。她传递着,展现了那个诗背后的世界,将故事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不知不觉中,我似就懂了。或许,她用她的视角解读诗的涵义不一定全然正确。只是,因她,诗不再是干涩难咽的文言文。她以新的方式提供了我们新的阅读诗的视角。

  复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恍然明白了,这里的忧伤缘自一种遗憾,一种心痛,一种无奈。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否,每时每刻都能拥有最初的美好。是呀,最初的开始总是以美好渲染氛围,殊不知最后的结果会是这样的无力苍白。

  曾经想过,帝王的爱会是惊心动魄的。只是,于班婕妤,却是那样的淡于水。一时恩宠,转眼即逝,当她服侍太后时,是否依然回忆起当初的浓情蜜意。阵阵冷风,阵阵叹息,那深似大海的宫门湮没了她一生的幸福。心痛伴随着结果终于结束,在最后一刻,眼前耳畔似乎还是有他的音容笑貌。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可以,就让我忘记后来的后来,只记得昔日,我们的琴瑟和谐,山盟海誓便好。忘却一切,因为,我们终于还是在一起了,重新开始,好么?请等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是她最后所念想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似有一种魔力,它平淡无奇,可是,却又有多少人为此不断追忆,追忆相遇的那一刻,或是灿烂的晴天,或是缠绵的雨天,共同拥有的都是那份纯洁美好。世事不变变化,人处在其间,懵懂地走着,看不清终点等待的会是怎样的结局。是呀,命运怎会让你知道它最终的安排。多少年后,想必每个人都忍不住叹一句,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就像安意如所说的,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10

  一日午后在当当网浏览,无意间看到了这个名字:《人生若只如初见》。心中不免一颤,多么雅致的名字!“人生若只如初见”,依稀记得是纳兰性德《木兰词》中的一句。以这句词做书目,这将会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出于好奇,打开了网页,内容简介如是说:“这是一本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作者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一幕幕古典诗词的背后是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哦,是对诗词的解读,不同以往又很另类,自然激起了我的阅读欲望。还犹豫什么,点击“购买”。

  大约过了四天左右,拿到了这本书。精致的封面、优雅的编排、弥漫着淡淡的古典气息,封面正中四个小字“安意如 著”,小小的,是那样的不起眼。

  拿到书后,一篇篇读下来,深深地陷入了诗词的世界……安意如娓娓道来,清新婉约的文字带领读者感悟诗歌的魅力,引领我们去欣赏那些美妙的文字,如同它的包装一样让人赏心悦目。那种感觉,不知怎样来形容,想来想去,感觉用“曼妙”这个词还恰切一些。

  对唐诗宋词的吟咏与欣赏,只是爱好而已,平时能随口背出来的也并不多,但安意如点评的这三十多首,倒几乎都可以脱口而出,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看花满眼泪,不与楚王言;当时只道是寻常……标题引用的诗词名句我们都耳熟能详,相信很多人都可以信手拈来,但其中蕴含的美丽与哀愁的故事我们就不一定能脱口而出了。

  开篇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汉代班婕妤和唐代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不知不觉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打动:如“悲剧的开始往往毫无征兆。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有些爱要用一生去忘记,恨,一样会模糊时间。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每一首诗里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诗意。“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句诗人人皆知,但是又有谁会把它和编撰《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联系起来,“宫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其知己慧娘相思成疾,等他再回时,已是红颜零落青草稀了,只有亲手栽下两颗红豆,黯然离去……

  安意如对诗词的解读,有着很深的个人烙印。她用自己的理解,去写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和爱情。你可以质疑她说法的权威,但你却常常不由自主地被她清新婉约的文字、天马行空似的想象、内敛叙述中的伶牙俐齿所吸引。眼前的这本诗词集,使我对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与猜测。安意如,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把诗词读解得如此匠心独具、丰富细致。在“百度”搜索后方知,安意如乃是八零后作家,从小脑瘫,双脚落下了毛病,需要借助手杖才能行走。在父母的影响下,自幼热爱古典诗词。就是这样一个文学新人,在两个月内迅速地推出了三本古典诗词的赏析书,并以此走红。讶异之时又多了许多敬佩!我们常说的“上帝为你关上一扇大门时,还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或许就是如此吧。

  不记得是谁曾经说过的:读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心情的感受。的确如此,一本好书可以让你废寝忘食,让你忘乎所以。在午后、在深夜,在暖暖的光线下,泡一杯热茶,斜躺在床上,任悠扬的乐曲在室内回荡,沉醉在那美丽的文字里,多好的享受啊!

  安意如曾说:“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 其实,阅读一本好书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