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时间:2021-06-16 19:16: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1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16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

  作者尹建莉在书中比喻到,每个孩子都一块玉石,家长便是琢玉的工匠,最后能否得到一块精美的作品,要求工匠不仅仅要付出劳动,还要运用智慧和耐心。由此我想到,幼儿园常常提到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一粒好种子,细想起来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也常常把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形容成一张白纸,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应该赋予孩子线条、色彩,把握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帮孩子一起描绘他们美好的未来。但如何帮、怎么帮才能帮的好、帮到点子上?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常常遇到的困难。

  本书中提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心,但无痕,我个人觉得真的是总结的非常到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处理问题。我们用心观察孩子,但家长不是权威,一定要避免责备、呵斥、埋怨,任何事力求和孩子平心静气的沟通、讨论,在孩子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候,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试图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判断什么是更好的处理方法。或许会跌倒,或许会犯错,可这不都是成长的中的必然吗?相信孩子会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逐渐成长为有主见、有判断力、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社会人!

  书中用很大的篇幅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我想尹老师一定是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深刻体会到了早期阅读启蒙在未来学习道路上的关键作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让他接触些童书绘本,大师们五彩斑斓的童书开启了他绚烂的阅读生涯,把孩子领入了神秘而又深邃的书籍海洋,孩子在童书中吸收知识,寻找乐趣,快乐成长。书籍,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我们的朋友,每天晚上的亲子阅读时间,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慢慢的我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增加了,语言流畅了,很多成语居然可以恰到好处的正确运用了,作为母亲的我心中无比的欣慰。但是我也想对他说:孩子,成长的路很长,你刚刚蹒跚的迈出了一小步,以后的路想要走的坚实、稳健需要我们付出很多,但妈妈会一直在你左右,不断的学习,争取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孩子一出生电脑电视就常伴左右。我儿子也不例外,虽然没有到了上瘾的阶段,但只要一有时间就想玩儿一会小游戏,经常是到了睡觉时间还不想上床休息,为此我们也一直很困扰。看了书中作者对待孩子玩电脑游戏的态度,我的心里也释然了很多。作者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电脑游戏也只是游戏,不是毒品,只是比我们小时候玩儿的游戏更高科技更复杂些,孩子喜欢玩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我们要做的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让孩子自己慢慢意识到时间要合理利用,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游戏不是不能玩儿,是要在合适的时间玩儿,不要沉迷于游戏荒废了学业。决不可急躁的粗暴去干涉,那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孩子对游戏更加欲罢不能,往往起不到预想的效果。由此我又联想到了作者提倡的教育最高境界:有心,但无痕。不否认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有心的,可无痕的教育却不是每个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并耐心去执行。

  孩子6岁了,身上有很多令人欣慰的闪光点,也有好多需要改进的不足。我这个妈妈,很多时候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离好妈妈的标准还差的很多,当然更称不上一个好的老师。但我和全天下的妈妈一样,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相信有这样一份爱心再加上耐心、细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必定会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2

  白老师经常会给同学或家长推荐一些书,前不久推荐的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是特别的喜欢知道别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喜欢接受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方法。自己的教育女儿的方法不得当,很是想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洗脑"这本书拿到后,几乎一口气把它读完的,被里面的一些教育方法,深深的打动,感觉人家再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应了那句话"人家是把孩子教育大的,而我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感动我的是里面诸多的方法,应该是细腻到家了。给刘心武研究红楼梦有一拼。太独到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倡的适当使用逆向思维。她讲了一个故事: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为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的越来劲儿。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不再踹垃圾桶。有一天当他们又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垃圾桶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几个年起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的去踹。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在踹时就不那么买劲了。又过了几天,老人有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个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他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他用减少支出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适当的使用逆向思维,刺激孩子的热情,不要刺激孩子的厌恶之情。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有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出自我肯定的意识,相反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由某个问题,她就会在这方面不断的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我尤其是出现这样的错误。

  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是来教训他。

  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

  许多家长的失误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不懂事的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我的这个观念根深蒂固。

  在习惯养成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又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意思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的最有效的一招。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很多的实例,看的我心服口服。我真的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我的一个教育孩子的工具书,读一次根本不够,值得反复读。只恨没有早读到这些文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3

  看了这本书深有感触,佩服这位作者妈妈是何其的伟大,这不是随便一个母亲可以做到的,这背后包含多少辛苦与耐力,从她女儿呱呱落地到她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打针、识字、古诗’阅读、惊喜等等生活的习惯是那么地真挚感人和不厌其烦。

  读了这本书,有几点我归纳了一下很值得去学习和借鉴。

  第一,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一个孩子树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格,就等于在他对以后做人,做事的生活习惯都有一个很好的帮助!可是说者容易,实施起来也不易,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做母亲的极其耐心和正确的指导方式,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这是得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第二,要想改变一个孩子的一切习惯,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身教重于言传,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明白,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随时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自己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胜过讲千万遍道理。实在孩子不懂的就给他破解一下,如果我们的道理讲得富丽堂皇,但自己又不是这样作的,在孩子的心里第一反应妈妈是在撒谎,这一点我身有体会,有时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这样作?不要让他有太多的疑问和不解。

  第三,就是不要轻易破灭孩子的希望。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但唯独不能没有希望。所以孩子也不例外,孩子虽小,但他也有思想,也有愿望,往往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往往是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能够在己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帮他一起完成。当然我们并不是无条件去答应他的无理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不是爱,这是溺爱,只是要去尊重他的兴趣和爱好!不要随便破灭他的愿望和否定他自己,不要老说这不是你做的,这不是你能完成的等等话语。就算不能也要让他明白为什么?

  第四,已退为进的说服教育。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说服教育,当孩子做错事时,或者和xx同学打架时,不要过分地去指责一通甚至暴力,这一点有很多家长控制不住,有时脾气上来了,我也不例外,但没办法,为了孩子我们只能收着点。遇到事多沟通以退为进,让他消除恐惧感和惩罚的顾虑心平气和地去交谈,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在大脑里有一个思维的转换,当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听得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多数孩子应该是能接受的,只能说特殊的孩子特殊对待。

  最后一点,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和一些矛盾纠纷,有时大人的争吵难免不让孩子听见或者看见,这都对孩子有不利身心发展。可是我们这些做大人的应该尽量避免,哪怕我们有再多的恩怨纠葛都不要去触及他幼小的心灵,我们生了他,不仅要养活他长大,更有责任让他生活得幸福!所以尽量给他一个温暖和谐的家,让他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

  我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妈妈,没有高的学历,对于教育我这说得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教育路上真是一部深奥而又绵长的小说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想我们应该更努力去做好一点,完善一点!所以我也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只希望孩子在学习的同时养成优秀的品质和好的性格更为重要,因为性格决定命运!

  “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一齐为这些小不点的未来加油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4

  上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的阅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父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倒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5

  前一段时间在对教育7岁的儿子时总是感觉力不从心,小家伙很难管教。在我感觉到头痛时,我徘徊于书店想找一本教育方面的书。无意中看到了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拿回家读起来,方觉得如获至宝。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本书是她十六年的教子手记。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

  本书分七个章节分别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家长应有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每一章节观点的阐述都是结合一些小案例,把一些好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就这样如同在对面聊天中娓娓道来。其中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第二章《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读后让我感触挺深。下面我就分别谈一谈。

  第一章中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打针有些疼》、《给小板凳揉揉疼》。这是孩子小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的也知道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也明白鼓励孩子要坚强,但往往忽略了一些小细节。

  比如:在面对打针的问题时,我们习惯性的边哄孩子边说“一点都不疼,不怕、不怕”。其实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打针哪有不疼的,可我们为了哄孩子就随口说了一句错话。孩子听了这句话,如果相信的话,等真正打上针才发觉疼,那么在孩子的内心里他们还能相信大人的话吗?在《打针有些疼》的案例中,尹老师提倡要把孩子所承受的痛苦如实的告诉孩子,不要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然后激发孩子的勇气。在《给小板凳揉揉疼》的案例中尹老师提到了培养孩子善良和豁达品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养成对别人有更多的爱心和理解,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是终身受益的。

  第二章中提到了很多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小方法、小技巧。其中提到了如何教孩子识字、学数学和阅读。这些好的学习品质都是要从2、3岁开始培养的。看了这些再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以前存在迷惑的地方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对于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了很大的启发。

  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中提到关于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问题。对于孩子说谎的问题,书中明确提出“孩子天生不会说谎”。那么说谎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模仿大人,二是迫于压力。所以我们大人千万不要给孩子制造说谎的条件。

  在《可不可以批评老师?》这个小案例中提到了要鼓励孩子有独到的见解,在任何事情上不要人云亦云,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真诚的、尽量有高度的看待问题。注意培养孩子的批判的意识。我们当下的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孩子的个性,但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主见,这让很多家长很头痛,担心孩子走入社会之后会怎么办。无论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在这方面深入思考一番,毕竟我们担负着教育祖国未来的重任,祖国的未来如何,掌握在我们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师手中。

  最后,把本书序言中的一则寓言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实际上他是在告诫父母们当孩子来到身边时就如同手捧一块美玉,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可以让美玉成为无价之宝;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锄头,只能让美玉失去原有的价值。引申到我们老师身上,我觉得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一把精美的刻刀,雕琢好自己手中这块美玉的同时,还要雕琢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也尽可能的成为无价之宝。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6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很大,我认为尹建莉是位有心、有智慧的妈妈。和尹老师一样,我也是一名老师,同样也是一位妈妈,站在一个做母亲的角度来讲,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拥有的心态。只有自己坚韧,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只有自己上进,孩子才能努力要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

  读这本书的体会:

  一、犯错很正常,理解胜批评。

  作为家长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不懂得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事实上,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孩子犯了错误心里已很难过了,家长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

  对于孩子偶尔所犯的小过失不要大惊小怪,内心一定要一个想法:它只是个“小事”,不是个“错事”,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些“小事”,它们甚至比做功课还重要。不要责怪,不要经常提起,不要让孩子有内疚感和负罪感,否则的话它真能固定成孩子的一个难以改正的缺点。

  二、读书给我的启示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阅读基本上。

  三、让孩子独立自主成长。

  作者书中谈到了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这些都是妈妈的功劳啊!

  现在我也为人母,儿子一岁半了,在他走路、吃饭、或做其他事的时候,总是不放心。和尹老师相比真是惭愧。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7

  在孩子1岁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假期又读此书读到最后的时候,有种感觉,,对孩子以后将会出现的状况有了一个大概的预期。明显感觉养孩子真是不容易,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光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一种挑战。

  以我原来的想法,教育孩子只要给她们无限的爱,以理性的态度教育她们,孩子自然地会健康成长。我也不要求他成为优秀的人,只要他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行了。直到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养孩子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不光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其他的,比如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一些突发的状况等等都会给孩子在成长中造成困扰。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阅读。作者非常强调从小要养成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可以说是在书中不遗余力的宣传。最开始阶段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在家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乐趣的。如果家长都不愿意读书,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呢。

  孩子在刚开始接触到阅读的时候,作者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一边查字典一边读书,那样做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和读书的乐趣。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家长要尽量的告诉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作者还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当时读的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作者还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对孩子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这对今后的学习将大有帮助。

  阅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为既然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话,以后在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可以不受打扰。

  第二是保护孩子学习兴趣。这方面作者提出了几个比较有效的建议。其一是,当孩子碰到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暴力作业”的时候,家长的做法。作者提出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去完成,而给孩子留出业余时间去阅读。姑且不论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二个是,不要拿学习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把不良的嗜好当惩戒手段,比如: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无节制的看电视等。这么做既不会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不好的,只会让她们觉得学习应当从始至终都是让人快乐的。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作者主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首要的前提是家长要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办孩子所有事情。这在当前的社会尤为重要。现在的家庭中的孩子都可以说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本来就都是独生子女,摘生了这么一个孩子,她(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家庭中,普遍的情况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辈人全都围着孙子、孙女转,害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可以说是拿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也是,深知道现在的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大。一方面想让孩子多学点,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辛苦。所以为了让孩子轻松一些,往往把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全部包办了。但是这么做,久而久之的就造成了孩子除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就越来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技能一点也没有学会。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鼓励让家长勇敢的“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后举了一个让自己孩子独自坐火车回老家的例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经很强了,只是有些家长不舍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来越差,到最后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这就像婴儿学习走路一样,到了能走的时候,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走,孩子就会越早地学会走路。但是有的家长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迟迟地学不会走路。这方面就需要家长有两方面的智慧了,一个是准确的把握孩子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能力,另一个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发生其他情况的应对技巧。比如应对教师的“冷暴力”,作者建议家长要及时的跟教师沟通,甚至可以去“贿赂”教师,目的无非是不给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源。又比如如何对待老欺负自己孩子的“坏孩子”,一方面是要做到对对方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加强沟通。诸如此类的情况,作者都提出了许多亲身使用过的方法。核心的原则就只有一个:不给孩子造成干扰,不能因为大人的干涉,给孩子带来麻烦。

  以上皆为本书的一些主要内容,了解了这些,对我的启发相当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对作者孩子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对我的孩子也管用,作者能应用的方法不一定我也能很好的应用。还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实际环境,合理的做出判断,明智的选择应对手段,来解决遇到的情况。但是原则肯定都是作者所写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概莫如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8

  写这篇连载文章时,我是一个8岁男孩以及一个2岁女儿的父亲。对于尹建莉老师的名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多年来不但我自己反复阅读,而且推荐了身边的同事、家长购买阅读。我是尹老师著作的忠实粉丝,我阅读着、理解者、运用着、创新着、反思着。如今我想把自己体会和广大读者分享。

  尹老师成功的养育、教育了一个女儿——圆圆。在阅读尹老师的作品时,经常会感觉到,尹老师收获的喜悦。尹老师分享的每个细节,在我看起来都那么的真实和感同身受,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二。我认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够消化吸收。事实证明好用,管用。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师的女儿圆圆是尹老师自带大的。单就这一点,很多家庭就已经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师的教育理念虽然大家爱读,也认可,但难于消化吸收。好书最后当做看热闹。

  当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独生子女,要养四个老人,在大城市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夫妻两个人都上班,然后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育儿话题电视剧《虎妈猫爸》开始几集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拿我个人来说,大儿子是奶奶带的,小女儿目前是姥姥带。我们夫妻两个均上班。我想中国的大部分70、80、90后情况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这种情况越是普遍。(在这里不谈中国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们不涉及到培养孩子的困难问题,教育用钱是可以铺出来的)再有就是工厂的普通职工,他们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两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渎职”了。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国情。

  所以尹老师的个人条件、家庭环境、圆圆的固有性格等方面来看,并不能代表中国广大的家庭特点。再比如有的家里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带,有的是女孩,却是爷爷奶奶在带等等各种情况。

  我更喜欢把尹老师的著作看做哲学著作来阅读,因为理念是通用的,确实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我也希望我能以个人浅显的理解水平来注解《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以期全国的爸爸妈妈们对这本书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运用。为祖国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9

  起初看到这么本书被吸引,是因为当了妈妈后,一直很注重对孩子的人生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希望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来正确引导孩子。在网络发达的现况下经常听说这本说,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看,来到公司后,公司为了员工有一个好的习惯,每个月要求每位员工读一本书。在借书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公司有这本书,便想着借来来看看,好好继续学习学习。毕竟,孩子现在4岁半,这些年,虽然很努力的去做一个好妈妈,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一些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

  其实,就像这么本说的: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是男孩子的麻麻,更要做的极致,因为你的一个错误的做法,就会导致,孩子胆小、懦弱等等。尤其是男孩子,没有阳刚之气。这本书,分为7大板块,分别是:爱的质量、轻松学习、品格教育、学习习惯、家长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教育误区。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内容举例,引导家长怎样去做,通过读这本书,也会想到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道理,比如: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你不可以去抢,如果你想要,要学着去商量交换,如果对方小朋友不愿意,你可以先玩自己的或者玩其他的再或者你没有,麻麻觉得可以,可以买给你,但是,你一定不可以抢。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东西,你不愿意给别人的时候或者你很喜欢,那么你有权利保护好它,不被抢走。其实,就是想告诉孩子,东西不可以靠抢来解决,因为抢惯了,长大以后是很可怕的,但是,也不可以懦弱,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要自己保护好,不然长大了,失去什么都会觉得正常。还有就是从孩子1岁半会走以后,早教、游泳、乐高再到现在的思维机器人、识字、英语、钢琴、围棋、跆拳道,真的不知道现在这么做对不对,觉得孩子都没有玩的时间。

  可是,现实的生活、现实的社会,不得不让我这么去做,因为,我不想他长大以后,步入社会很无奈,就像有句话说的:现在所有的努力是为了,让你以后去选择生活,而不是,生活来选择你。加油吧,亲爱的自己。再接再厉去做一个好妈妈,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0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亲子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她如何培养自己女儿方面的,书中指出很多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陷入了误区,怎样走出误区,本书给出了很多实操性很强的方法。本书简单通俗易懂,提出了很多简单又实用的操作方法。下面我来分享下我看了这本书后的一点心得:

  1、家庭教育影响深远且长久

  家长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孩子极具模仿的天赋,他们的行为举止最有可能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需学会科学的育儿方法,学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光有爱是不够的,若用错了方式,反而会把事情越办越糟糕。同时,家长需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2、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妈妈不应过多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即便是普遍性的标准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妈妈。

  其实每个妈妈都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但若孩子使出破坏的本领,很多时候瞬间会让妈妈的关爱及耐心消失殆尽,即使脾气最好的妈妈也有时候会有给孩子一巴掌的冲动,尤其是面对熊孩子不听劝阻,内心崩溃感到沮丧,似乎听话乖巧的宝宝只是存在于“别人家”。

  我们总喋喋不休的说孩子的各种不当行为,总认为教养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觉得很头疼。其实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很美好的一件事,若觉得自己的孩子难管教,那一定是我们哪里出错了。

  另外,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正确对待孩子犯错,给他犯错的机会,孩子犯错其实就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4、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部分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也有些父母虽与孩子住在一起,但每天忙于工作,几乎没时间陪伴孩子。对于孩子来讲,任何物质生活都比不了父母的陪伴,在一起才是最需要的童年时光。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很多美好的瞬间转瞬即逝,所以,即使父母再忙也还是多花点时间好好陪伴他们。

  5、无条件的爱

  爱需要孩子能感受到,爱要表现出来,需要说出口来,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时刻被爱着的。若感受不到爱,就容易陷入失落,进而产生逆反。不用恼骚及呵斥去回应孩子,而用无条件的关爱及支持去温暖孩子。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他们经常会许诺孩子”如果期末考试分数排名班级前十名””考试成绩一百分”……孩子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比如奖励一部新款手机、外出旅游……若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取消所有的奖励。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受到爱是有条件的。父母不应给这样过多的要求,不如给更多的鼓励,让孩子不再恐惧学习,激发学习的潜力。同时,把它当成刺激孩子学习的唯一手段,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得到奖励才学习的。

  6、不因孩子年龄小而忽视或者轻视他的自尊心。

  不把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下属,尊重他的自主选择,不再持有:“我的想法都是对的,不按我的来就是错的”“我是为你好”这样单边的思维方式,不把自己的任何想法强加给孩子。

  7、信任你的孩子

  很多父母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想控制自己的孩子,主要是源于恐惧和不信任,总是担心,故总是干预很多。若改为不干预太多,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以辅导,不事无具细的横加干涉,反倒这样会使得孩子更自信。

  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好家长不是天生的,不断学习持续进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家长。要做一位好妈妈,不简单,除了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扮演好多的种角色,做孩子的好朋友,引路人,教练员,要做到这些需要妈妈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起好榜样作用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孩子如镜,会映射出你的影子,做好自己,也就教育好了孩子。

  9、教育过程中如何判断自己的教育方法否是否正确?

  简单方法:父母看自己是否觉得痛苦,好的方法一定是不痛苦的,只有你做错了才会觉得痛苦。

  10、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首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开始着手。

  很多家长面对小孩磕碰,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从此,小孩遇到此类情况,首先就会先去打桌子、沙发等等。这种“复仇行为”会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

  若我们转变为“给小板凳揉揉痛”思维方式,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学会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1

  前几天爸爸去沁阳开会带回来了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位教育专家的教女手记。我在这短短的几天内看了大半本,实在是受益匪浅。我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不禁想到,如果天下的父母都像这位妈妈一样的话,那多好呀。好老师固然重要,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如果没有温馨的书香家庭环境,那老师做多少努力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第一章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而爱不同的质量会直接改变孩子的人生。爱不是只是打骂、溺爱可以解释的,而是指在生活中用心地去体会、琢磨孩子的心理变化等。我不得不说,本书作者是一个很好的妈妈。

  第二章则是“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说的是阅读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会有怎样的好处。这一点我十分赞同,因为我就很喜欢读书,而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其实,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家长只需把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就会让孩子爱上学习。

  其他的章节我就不再说了,给你们吊个胃口。鼎力推荐给做父母的,希望可以把以前的一些错误观念改一改,可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也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希望可以从头开始,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的引路人。如果有兴趣可以买来读一读哦,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别光看不实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2

  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对一本书如此的喜欢啦!刚开始还不以为然,经过同事的推荐,我到网上看了一小部分,这一看,竟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每篇文章都像一个小宝库,外表看起来也许很平常,只要走进去了,就会有惊人的发现。值得反复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都让我感动和欣喜。事实上本书不仅提高了我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推动了我自身作为家长、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长!

  孩子只能成长一次,是不可逆转的。很多事情一旦错过,就没有弥补的机会,教育孩子需要父母的全程参与,妈妈更是当中最重要的一角。本书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尽管教子方法各有不同,关键点在于能把孩子当朋友,这拉近了孩子和我的关系,使我和孩子之间更加平等和自主。教育要从尊重开始。我是妈妈,因此我深有感想。

  第一,家长别扮演孩子的“监工”角色,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我读到第四章时,内容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者在章节开头写道“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就如作者所说的,对于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既不陪写,也不刻意检查她的作业,最多是提醒她一句:该写作业了。这不是家长不作为,而是意在培养她自己形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我个人也有同感,家长陪写作业或者经常检查作业,无形中时在剥夺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觉得非要“陪”才能写;作业做完有家长检查,自己就不会自觉检查,而且家长检查后,发现有错,孩子改正了,老师就不知道孩子错在哪里,讲课的时候就抓不到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够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对学生和老师都不利的,特别是数学课的练习,老师更加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错题,重点评讲。我觉得这样不是家长不管,而是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自己去做,因为毕竟读书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可能一直陪着。要靠孩子的自觉性,爱读书的孩子才能读好书。我觉得作者在处理女儿忘记做作业这个事情上,做的很好,我们不少当妈妈的都做不到,就如作者说的:“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只让他感受因此带来的不便,就已经够了。孩子每有一种失误,感受到失误带来的不便或损失,才会产生相应的调整需求,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样。这种调整需求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是的,父母不是警察,孩子也不是罪犯,没必要时刻监督着孩子。孩子在过度的监督中会形成对父母的依赖。父母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监督自己。

  读到这里,我就深深地感到自己教育的失败,我常常在处理孩子这些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责备。还好,让我读到了这本书,让我及时能改正自己的教育方法。

  第二,家长要当孩子的“拉拉队员”与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本书的第五章主要讲“做家长应有的智慧”,文中提到: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是的,父母要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孩子就像在空中翱翔的风筝,妈妈的支持就如牵着风筝的线,永远牵系着孩子,让孩子在天空随风飞翔,而且有足够的安全感。而当孩子每一个进步,妈妈都会为孩子鼓掌,因为我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赞美和掌声、是妈妈的拥抱。这会使孩子更自信。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每有一点点进步,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点点,我都为他送上掌声和鼓励,送上一个拥抱,孩子从中受到感染,他会用更大的进步来回应我的鼓励。

  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将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做朋友,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将考验着每个家长的智慧。我认为要时刻将孩子当成朋友,分享着孩子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不说伤害孩子的话,还有就是要“大耳朵,小嘴巴”,就是跟孩子交流要多听少说。我家的小男孩就喜欢跟妈妈说这说那,有时我根本就不想听,但还是很高兴的回答:“哦,是啊,这样啊!”孩子也很高兴,他每天都会把学校里的新鲜事儿跟我说。我觉得这是好事,增进沟通。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思想路程,心灵变化,妈妈都与他共同分享,全程参与,这是很幸福的事儿。

  第三,家长当好孩子品格养成的引路人。作者在第三章中讲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孩子“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我觉得不管孩子将来能不能读好书,但是良好的品格却是受用一生的,是伴随孩子整个人生的。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

  是的,童年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同样影响孩子的一生。感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她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与众分享,让我们从中学习,从中收获为人父母,教育后代的喜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3

  作为一名80后,又是第一代独生子女,这20几年来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孩子。突然有一天,我要担负起作为妈妈的重任,要照顾、要教育一个幼小的生命,说实话,我有些茫然、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他,不知道能否教育好他。

  记得有一次去幼儿园听报告会,专家开玩笑的说,现代是一个“纸器时代”,是一个证件横飞、无证不行的时代,教师证、律师证、会计师证……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经过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可是唯独做父母,没有培训学校,也无需上岗证。那么我们如何能保证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正确的,我们没有“在爱的名义下施暴”呢?

  所幸我们所处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在家宁不满2周岁时,我偶然间接触到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

  这本书不像其他一些论著通篇讲得都是大道理,看完了却依然不知所措,而是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地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

  在这本书中,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作者对阅读及其重视,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认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是‘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的文字,一字字的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我把这种教育方式应用在对家宁的教育中。现在家宁4岁半了,每次不管我是看什么书,他都会积极主动地凑上来,在书中寻找他认识的字;又或者我们一起走在街上,路旁的门头或者广告牌上有他认识的字,他会很高兴的读出来。每天晚上晚饭过后,家宁会主动地坐到书桌前,说:“妈妈,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我没有统计过家宁现在到底认识了多少字了,当别人很骄傲的说起自己的孩子又认识多少字了,又会背几首诗了的时候,我也只是笑笑,并不羡慕别人,也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在后边。因为我相信,只要家宁能够对阅读一直保持这样浓厚的兴趣,那么其他的都不成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改变自己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真的是本难得的家教读本,作者尹建莉既是好妈妈也是好老师,书中内容既能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读完让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还记得其中的一篇《“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解决了现在很多家庭陪孩子写作业的难题。原来我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的习惯是错的,真正意义上的“陪”是心理上的支持和信任。在培养学生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又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对于孩子偶尔所犯的小过失不要大惊小怪,内心一定要坚定一个想法:它只是个“小事”,不是个“错事”,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些小事,他们甚至必做功课还重要。所以,只要鼓励学生改正就可以了。不要责怪,也不要经常提起,不要让孩子有内疚感和负罪感,否则的话它真能固定成一个难以改正的缺点了。

  作为父母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我也如此,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总想多给儿子弄点家庭作业让他多写多练习,或许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习好。可是孩子不是这样的,每天都不及时的完成作业,边写边玩磨磨蹭蹭的到九点多,更别说什么我布置的家庭作业了。有时候作业写得潦草,我看了一气之下全擦了重写,孩子就会大哭起来,我更生气,他边哭边写,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从这本书中,我明白我的做法太过生硬了,有点拔苗助长了。我必须马上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来影响孩子一点点去改变她已经养成的不好的习惯。我必须想办法使得他对学习感兴趣,对自己有信心,让他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或许能改善这种状况。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让我明白了:“我们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用叫西方拼音文字的方法教中国的象形文字。”“高考语文试卷,除了一些古诗外,绝大多数内容与教材无关,它考查的基本是学生语文的真实水平。如果不关注阅读,死抱着教材学语文,那学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学生的成绩和阅读量成正比关系。”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阅读教学,让学生从海量阅读中汲取营养,而不是仅仅从教材中获取知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细细品读,每次都有新收获。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5

  很早就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本书,这本书中,尹老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对于教育的理解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整篇文章共分为了六个重要部分来进行阐述作者是通过哪些生活的小细节来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品德、素养等。我对于书中的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感兴趣。首先,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先爱上学习。其次,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不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天职,很多家长也是这么做的,家长给了孩子很多的爱和关心,在当下的应试教育下,许多家庭有很多的无奈和无助:家长痛苦,孩子更痛苦。如果父母存在功利或自私的想法,只注重眼前的成效,或只看到自己的要求和希望,本身就是一种无视孩子自身独特性的武断想法,作为父母就一定要有平等、尊重、关爱的心和要让孩子自信、独立、诚实,懂得关爱,具有健全人格,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关于家庭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我们需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教育,勇敢的放手,给孩子独立的生存能力,给孩子保留学习的激情,是我们父母、老师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6

  近几天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有戚戚焉。尤其是读到教育问题上时,认字包括多种方式和方法,但是我们的小学教育好像选择了一种最笨,最出力不讨好的方式。如果把生字词放到文章当中去学习,我相信孩子们对于词语的意思的理解和应用会更好。因为即使他(她)不懂什么意思,但是可以通过语境和上下文揣摩个八九不离十。阅读量上去了,识字的数量还有必要担心吗?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对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多阅读,勤阅读,争取像周武王一样“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

  每每读到好书,好的语句段落,每个读书人都会眼前一亮,哦,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这样写!这个词语还可以这样运用。自然而然的,不用专门背诵生字词。多读之后,不但能掌握生字词,下次还可以很好的运用。

  多读书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03-19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初中读后感(通用13篇)12-19

妈妈,我好孤独01-10

描写妈妈的好段01-03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文(精选9篇)12-02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文(精选11篇)11-26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征文(精选10篇)11-26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优秀征文(精选12篇)11-18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优秀征文300字(精选17篇)11-16

描写老师好句好段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