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生命礼物读后感

时间:2024-06-09 08:33: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生命礼物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礼物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礼物读后感

生命礼物读后感1

  马森在《八十自述》中写道:“说起来我们更加幸运,我们看到了一部分民主自由的环境和丰衣足食的生活的实现,而胡适那一代的人却没有看到。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不只是因为我们比他们年轻,也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待得更长更久。”

  读到这里,不由让我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儿》里,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陈友谅的结拜兄弟张定边拒绝了朱元璋的任用,出家当了和尚,而且活到将近百岁才死,比朱元璋还多活了20多年。张定边见到了朱元璋登基后的兔死狗烹,死后的骨肉相残,也算是给陈友谅报了仇。

  这两本书的联想,让我感慨:有时我们不必争一时的输赢,来日方长。但要想来日方长,我们就需要重视自身健康。

  步入社会,应酬总是难免的,但酒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喝酒和劝酒,遇到这些人,我们想安静的吃个饭可没那么容易做到。桌上的不是领导就是客户,烦恼之时,更多的是无奈。

  于是有些人受不了他人的言辞讥讽,仗着自己年轻,豁出命去,誓要灌醉他们,但最后醉的往往都是自己。有些人想借着酒劲发泄自己的不满,佯装酒醉,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做一些不恰当的举动,自以为聪明却得罪了其他人。还有些人选择离席,觉得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我个人觉得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我也不喝酒,而且是滴酒不沾的那种,从以前害怕上酒桌,到现在习以为常。遇到劝酒,我们可以找一个固定的借口,谦虚的拒绝,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这些状况,说到别人信为止,有时不喝酒不在于你能不能喝,而在于你给别人的态度。问题在于有时我们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因此首先“自欺”,然后“欺人”。有时想想,自己能够比别人多活几年、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就会感觉自己赚到了一样。

  其实在酒桌上看似意气风发、独领风骚的人,下了酒桌就是一脸疲惫。不少人在私底下说自己并不喜欢喝酒,可一旦上了台面,却个个装作很能喝、很喜欢喝的样子。有时两个私底下都和我说过不喜欢喝酒的人聚在一起,却又开始喝起来,谁也不愿意承认,谁也不愿意说出真实的想法,只将一杯杯浓烈的白酒习惯性的灌入喉中。我不知道他们相互戴着面具,究竟是给谁看?

  或许他们习惯了用酒来交流,已经忘记了其他方式。或许他们通过抽烟喝酒建立起来的关系,没办法说断就断。

  曾经一位在酒桌上劝酒的领导,如今调离工作岗位,见面也就点头之交,这个世界,没有了权利,就是人走茶凉。曾经有一位劝酒的人,当初他是上级,现在却成了下级。曾经有一位在酒桌上劝酒的人,在酒后出了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并不觉得他们劝酒就一定错了,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在酒桌上比拼,豁出一切去喝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做好工作并非只有喝酒一条途径。因此,我们在酒桌上不必争一时的输赢,来日方长,换一种交流方式,换一种应对思路,不要最后也变成了只会用酒来交流思想的人。只有健康的活着,才能体验到生命的精彩,才能在未来看到自己想要的景象。

生命礼物读后感2

  人的一生很长,所以有的人会拼命地广交朋友,不给孤独留下位置;而有的人,则习惯了孤独,他们在孤独中学会了很多,学会了如何了解自我、学会了如何自我和解、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孤独不再是孤独。古往今来,无数人对孤独作了注解,面对孤独有欢喜而迎、有欣然接受、有排斥和拒绝,但纵有千种接纳与万般决绝,孤独始终超乎想象的伴随着我们,已然走了很长的路。

  还记得,以前的自己,便是个不喜欢孤独的人,我总觉得孤独太过于可怕,让人难以适从,总希望在我的生命中,存在的都是热闹欢乐的。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我们难免都会陷入孤独之中。所以,当我们无法避免地要去面对一些事物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它存在的意义。后来,我明白了,“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他们在书里面谈论亲情、谈论友谊、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但都无一例外的都流露出了或深或浅的孤独感。我便从周国平、余秋雨等先生们的散文中,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孤独的理解,从而也领悟的孤独的意义,从害怕孤独到接纳孤独、与孤独共处。现代社会,充满了剑拔弩张的欲望与浮躁,社会流动性强,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围绕着我们,我们的孤独感仿佛消失不见,但其实,孤独仍在,只是我们过于倾听外界的声音,而忽略了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人必须时常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倾听孤独的呢喃,而不是仅仅依靠感官的刺激来平衡自己的内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内心获得宁静,而不是在纯粹感觉的反应中,逃避内心的空虚。

  面对孤独时,我是逃避的,总是千方百计地想着如何摆脱孤独,直到后来,我打开《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一书时,才恍然明白:孤独是我们生命中不可逾越的`一道高墙,我们需要学会与高墙为伴,直面人生的局限与枷锁,从而使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强大。后来的我,渐渐地喜欢孤独了,正如古龙曾经说:“为何要不再孤独,只有曾经真正孤独的人,才知道这是多么奇妙的感觉。”我在孤独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寻找生活的真谛,畅游在伟人的精神世界;我不再固执的纠结于如何摆脱孤独,将自己沉迷在现实世界的欢乐喧嚣,我终于明白,所谓孤独,是人生中一种自觉的独处,是作为一个人生活的唯一,真正的存在状态。“在往复崎岖的旅程中,有一天你会听到身后逐渐清晰盈耳的潮声,当你回首,你将看见一条开阔奔腾的大河——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我们的人生只能够自己一个人走,就仿佛一列火车,有人上车,就有人下车,没有人会陪着我们走到最后。故而我们不要太过于纠结生活中的得失,无论是情感抑或是事物,“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生活需要孤独的力量,享受孤独。适度脱离群体,学会和自己独处。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孤独是生命的常态,更是生命的礼物”。

生命礼物读后感3

  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不能像以前那样的自由,想出去就出去,想和谁搓一顿就搓一顿,孤独成为一个暂时的常态,这孤独并不全是一个人独处,缺乏与人交流,更多是偏于精神上的孤寂,一种与以往习以为常生活不同的状态,你无需每天每时每刻与你熟悉或不熟悉,喜欢或不喜欢的各种人,做着你愿意或不愿意的事情。

  也在这个孤独的时刻,你会有更多的时间,有更多自己独处的时间,于是我看完了这本《孤独是生命的礼物》的书,这书是来自台湾岛上作家们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刘克襄、马家辉、朱天衣等的一部散文合集。刚开始想读这本书,首先就是被书名所吸引,被那“孤独”二字摄了心魂。读书人爱书人写作人偏爱孤独,但又不完全甘于孤独,孤独中也希望听到些声响,可是真要去与人周旋却觉得更加孤独,这样处在两难境地的人群,恐怕也就是通过读书来缓解孤独了。唯有文字是最疗伤的药,最慰藉的暖。

  这本书基本搜录台湾地区七十至九十年代一些作品,不知道为什么,台湾作家的文字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感,就像是岛上弥漫着一层薄雾一般,细细地低语似地在文字里徘徊,感觉他们的文字总是那种淡淡的花香般,从不张扬,可是那种情怀默默地就钻进你心底里去了,让你不由地一道沉下去,静下去。

  文字里,写时光,写人心,写情怀,写孤独,写文朋诗友,写读书,写同志,写青春,写亲情,散文,终归是一道道默默的光,照亮每一个暗夜里的独行人,让我们看到自己在这个世上并不那么完全孤独。

  其中第一篇,林清玄的《眼前的轮回》,人生的孤独。从去银行办事的过程中看到两件轮回,都是轮回的生活或者停留在原地的生活。跑三十年的航运新闻的`人和银行每天按时打卡的工作人员,让作者想到了很多,参透人生的想法,细细品读,句子优美却又带着悟性,看似繁华却又带着平静,好多句子不就是说的自己和周围的人群,读完这一篇只想静静闭上眼睛,冥想一阵。

  我们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这样在平常中轮回,虽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会有所不甘,但无论曾有多少辉煌时刻,最终还将归于平常和孤独,正如林清玄写道“每天的出门,只是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但我想孤独不是终点,不是宿命,我们学会孤独,独自体会着孤独,放空一切杂念,感悟人生,在与天地间的交流中升华灵魂。尽管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这也给了我们生活的动力,那就是找寻知音,让内心不再寂寞,从而无所顾忌地生活,享受人生的每一天,让轮回到来前,能一直开心健康地活着,去迎接几十年后的下一个新的轮回。

生命礼物读后感4

  你曾梦想做个骑士,脚跨骏马,手执利刃,行侠仗义荡平人间不公。

  你曾梦想做个书生,白衣素缕,羽扇纶巾,纵横捭阖天下尽在我手。

  你曾梦想做个高僧。青灯古佛,舌灿莲花,红尘滚滚看破痴嗔戒贪。

  今天的你,西装革履,皮鞋锃亮,一手提着公文包,一手拿着手抓饼。随着公交车晃动,被人流挤下车的瞬间,好像沙丁鱼带着茄汁冲开了马口铁罐头。

  你问自己,还是那个阳光下憧憬未来的少年么?我说是的,这就是成长。如果说梦想的破碎是成长的阵痛,那么孤独,便是生命的礼物。

  中学时学习英文,有一句话常常挂在嘴边: I’m alone,but I am not lonely.”我仅仅是独处,但我并不孤独。似乎谁要是说自己是孤独的,那就意味着性格怪癖,不能与大家好好相处。然而渐渐长大后,经历了人群聚散,看过了悲欢离合。慢慢明白,这一生唯有自己能给自己最长久的陪伴。也慢慢在孤独中品出了别样的滋味。

  时常想起作家余华的书《在细雨中呼喊》,那个性格沉默的我被刻画的入木三分,他因从小被兄弟和父亲排斥而沉默寡言。孤独的成长过程中和同样孤独的苏宇成为好朋友,但是随着苏宇的早逝,他又变成了自己一人孤独成长。青春期懵懂的性心理伴随着人格逐渐的走向独立,使得这一时期显得更加孤独。但幸运的是,这也恰恰给予了我们人生中第一次独立思考的机会,使我们第一次学会与孤独相处,置身于孤独之中,似乎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不再去烦扰纷杂的.社交关系,也不再去理会复杂的人情世故。在孤独的世界里,只有我。我可以更加深切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徜徉在自我满足的世界里,我就是我。人一生不能辜负的很多,自己是第一个。

  孤独是对生命的敬重。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体会到孤独之后,便会真正的理解生命的意义。重者恒重,大浪淘沙之后,那些不能辜负的感情就变得弥足珍贵。在自然的时间里,千年仿佛是昨日,在人文的世界里,千年已经是不朽。孤独的时光,仿佛流动的乐谱,承载着过去的点滴,流淌向未来,慢慢的轻吟着旧日子里的歌。

生命礼物读后感5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书名起的很美,让人回味无穷。封面写着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流,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这句话让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吧。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乡愁》等等。

  林清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打开心灵的门窗》等等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白先勇,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孤单和孤独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孤单是一个人的独处,就个人而言,它是外在的`,犹如离群的人便是典型的孤单。孤单的人是群体里像是个“异类”,如缺少与人沟通交流,缺少友情温暖的和缺少爱情的困惑者。这类人是骨子里孤单,在寒冷里的夜晚只有一个人独处,在黑暗里看不到温暖。

  孤独是内在的,精神上的,内心空虚,没有依靠和寄托。哪怕是有再多的朋友,再多的人,但在你心里却依然还是孤独,在人生的道路上,孤独就是与生俱来陪伴你一生的,孤单只是短暂的,而孤独却是一生的事情。孤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孤独。它就像是一种烙印深深刻在你脑海里。面对孤独我们要不断去接受它,去学习。它远离现实,超越现实的存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接受它,而不是想方设法的远离它。孤独是对外界的渴望的自由和美丽的追求,它所得到的体验、信念、人格、美好、灵魂上的快乐都不是现实所能给予的。它也许痛苦,但苦得犹如苦瓜一样,是一种境界。

  作家们在本书通过自身的经历,来为读者们展现了对孤独,对人生的启发,引起读者们对生命的思考。无论是余光中的《眼前的轮回》还是《父亲与民国》等等,都对孤独有着深刻的感悟,每个人都不同,对孤独的领悟也是各不相同。但是孤独是一种高贵的礼物,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我们都得接受它。

生命礼物读后感6

  每每谈到孤独,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感,让人陷入沉闷压抑之中。似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孤独史。孤独是一种主观状态,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但我们今天要谈的孤独却并非如此。

  一天无意间看到这本书,我承认在我的人生中从来不缺乏孤独。介于对孤独的那种深深的恐惧感令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我觉得它的名字让我对其很反感,孤独怎么会是礼物?有谁会喜欢孤独?但是不得不承认,我极力地想从那种处境中挣脱出来,趁着对它还有一丝丝信任,我也希望作者可以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带着错综复杂的心情,我读完了它。

  作者讲述的孤独别有洞天,书中有写到时光,也有人心,有情怀,当然也有文朋诗友,亦不缺青春爱情!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作者并没有控诉孤独给人的`彷徨和无奈,也没有指责人因为孤独所经历的种种。我更多地看到了孤独是人生的常态,用心经历,用心对待!

  “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

  生活练习?没错,孤独是生活练习!小时候的我和作者一样都很爱哭,因为它可以帮助我博得同情。眼泪对于我来说,并不是示弱而是武器,在我还可以任性的时候,在还有人愿意为我的任性买单的时候。长大以后,我知道我不能再哭泣了,因为我已经是一个大人了。可却还是会哭,纵然哭了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只能一个人隐匿于某个角落,偷偷地安静地啜泣,然后等待着时间慢慢地收拾我的情绪,等眼泪干。

  长大后的我哭泣,要的并不是同情,而是陪伴!在儿时有父母的陪伴,曾经的我天真地以为只有我会长大,殊不知父母也会变老,在他们还没有白发的时候我一直是这么想的。现在的我,很多时候都只能一个人走人生了。时间这种可恶的催化剂,加速扩大了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很多时候,他们都不能再陪伴我们了,不是他们不愿意,只是时代变了。曾经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朋友现在也早已桥归桥,路归路了。正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写的,人生中曾经陪伴过自己的人也都一位位地逐渐远去,最后只剩下自己。看完后才明白,原来很多路只能一个人走,于是最后只剩下眼泪,苦苦的。

  孤独是人生常态,不是吗?这本书并没有教会我如何逃避孤独,而是把人生常态摆在我面前,让我知道,其实这很正常,我应该正视它。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的,它让我知道我在成长!

生命礼物读后感7

  生命的海洋中,有谁迷失其中,又有谁在人生的道路上无从知返呢?——题记

  岁月如水,冲走了寂寥,冲走了彷徨,有时也冲淡了对每个人都有非凡意义的最单纯的记忆。仿佛是心中那只远飞的纸鸢再一次重现,却又销声匿迹。

  流年易逝,勿忘初心。如果说生命中最难以留下的是纯真的记忆,那么初心便是在记忆中的一颗熠熠发光的钻石,它折射着每个人心中的信念与坚守。就像穆怀黎在书中说的.“用阅读致敬初心,找回自己明亮的眼睛、澄澈的初心。”这份来自心灵的礼物馈赠给所有告别童年,走向成熟人生的人。它“唤醒”“沉睡”在深处的初心,当热血沸腾的斗志再次涌上心头时,阴云雾霭会顿时化为虚无,洒满希望之光的人生旅途将伴随着生命的乐章娓娓道来。真的,心底那股勇往直前的冲劲往往蕴藏在灵魂深处。

  这份弥足珍贵的礼物更需要我们去悦纳。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岁月的磨炼和生活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惧前方,砥砺前行。勇敢接受且欣然接受苦难的唯一方法便是把它们看成是“上帝赐于你的礼物”。即使有一天我们忘记了快乐的滋味,也会本能地向荆棘遍布的前方行走,这便是来自初心的本能--韧性。所以,珍惜我们内心独有的领悟,更要学会在岁月流年里珍重保持这份永远的初心。

  生活不会永远是鲜花与掌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失意与无措。面对勇往直前还是就此放弃,许多人都踌躇不决。这时候,你要记得这样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趁着心中的斗志尚未泯灭,就要绝地反击。要坚信:处于落魄的低谷,更预示着将迎来成功的巅峰!

  信念不在于他人的另眼相待;不在于命运的造化弄人;不在于经验的微乎其微,只在于心底的坚定不移和踌躇满志,坚持行走在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上,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请永远铭记:路,是自己脚踏实地走出来的;难,是自己咬牙坚持渡过去的。当苦难远去时,成功便摆在眼前。’

  初心便是那美好、善意而又积极的梦想;初心便是当所有人都不认可自己时坚持向前的勇气;初心便是在寂寞岁月里一首妙趣横生的歌谣,它慰藉了无数失魂落魄的追梦人。

  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莫过于初心,拥有它,我们才能不乱于心,不惧于难,不逝余生,不忆过往,如此,安好!

生命礼物读后感8

  《生命的礼物》,一本描写死亡的书,没有让我感到锥心的痛,只感觉是两个老人娓娓道来的叙事,展现出缓步走向终点的坦然,以及回望来路的幸福、丰满和喜悦,而爱,是一切的支撑。

  书的中文译名是“《生命的礼物》~关于爱,死亡和存在的意义”,读下来还不是很确定这里的礼物具体指的什么,有一篇推荐序里说“死亡就是生命最好的礼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而我体会欧文和玛丽莲的爱情才是这一切可以发生的`根本,因为这么坚实的爱才让她们无憾过往,无畏去路。这不得不让我一个很难羡慕别人的人狠狠的羡慕了。这样的爱情,比中彩票的几率还低吧,从青春年少的第一眼到阴阳两隔的最后一眼,70余年,大概比很多人的寿命还长,难得的是这么长的岁月里可以一直相守相爱,相濡以沫。读过这本书,真要好好想想,有一日,如果真要面临死亡,是孤单面对还是被爱陪伴,你的内心是恐惧,后悔还是无畏,安然?离去路日少一日,要好好珍惜自己,珍惜在一起的人。

  另一个读书中感受比较深的就是玛丽莲得病后开始分配自己的东西,包括收集的书,首饰,旅游纪念品,衣服和其他日用品,每一件东西都不再只是一件物品,因为玛丽莲的使用而拥有了她的属性,印刻她的审美,她的世界观,她的知识和她的博爱,也会因此而得以流传。其实玛丽莲和欧文的生活日常其实也与我们无异,读书,学习,工作,旅游,交友,与家人一起吃饭,这些平凡的事情,在他们的描述下似乎都充满了趣味,美好和意义,怎么又都与我们所做的不一样了呢?举一个小例子,因为我没有获得过一件祖传的首饰,所以我也根本没有想过我会给孩子准备一件这样的礼物(看来以后有理由给自己买精致而昂贵的首饰了,哈哈哈),我可能也就世俗地想过的当我离去,给孩子准备些钱财和一个安居的房子。那样的话,当这些东西散尽,我留在世上的元素是不是就消失了呢?(突然get到“祖传”的另一层自私的含义),这是物的层面,而更重要的是当我死后,在精神层面又留给世上些什么呢?玛丽莲和欧文都有著述在身,而我们普通人又能留给世界一些什么呢?虽然也可以写作自己的故事,但是先把每一天认真精致地过成可以纪念的内容,积累下写作的素材吧,不然每天匆匆地赶向目的地,对路过的风景毫无知觉,就没有了可以记述的细节。太用力的活就等于没有活,向死而生,活在当下,是哲学层面的大口号,也可以践行在每一日。

  最后,不得不庆幸参加了这次龙英组织的读书会,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投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他人的关爱,非常感恩这美好的相遇。另外第一次与母亲和家人之外的老者一起相处这么长时间,非常受触动,年龄真的不是障碍,爱美,爱被赞美的心都一样;让生活充实,有意义地过好退休后每一天,就是当下可以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生命礼物读后感9

  人人都拥有一个美丽的生命,但人的生命像一个花瓶,要对它轻拿轻放,小心翼翼,一旦马虎大意,将它碰到地上,就会粉身碎骨,并且无法挽留,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无价之宝般的生命,懂得欣赏生命的多姿多彩,发现生命的用途与意义,享受生命的乐趣与幸福。文章讲述了奶奶对生命的看法,如何面对死亡的严峻考验,如何挽救了奄奄一息的生命。如同罗曼·罗兰说的`那样“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他身边卧着一条棕色的大狗,那条狗看上去已经不行了,老得连牙都掉光了,听到开门声,狗艰难地睁开眼睛看了一眼我们。“狗的眼里似乎流露出了一丝满怀期望的神情,它渴望能吃点美食来填饱肚子,那神情可能是打动了作者的奶奶,或许是奶奶富有爱心。”这饭我不能白吃,您还是点首曲吧。“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你帮助了别人,将得到两份快乐,看到别人如愿以偿、心满意足的笑脸,你将快乐无比,我们都要助人为乐献爱心。”都会死的,不管是人、树甚至房子都会塌。哭没有用,要趁它们还在的时候好好待它们,到时候土堆里面的外面的就都安心了。“这便是

  文章的精华部分,这就是作者描述的生命的礼物,生命都会面临死亡,但在活着的时候,要尽心尽力地保护它,因为人的生命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能投胎转世。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能让我们的生命索然无味,黯然失色,要让我们的生命光芒四射。

  费洛姆说过,”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从生命的起航到生命的结束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为什么有的人长命百岁,有的人年纪轻轻就面临死亡,因为他们对待生命的做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细节决定结果。有的人对待生命是全心全意的尽力保护它,有的人对生命不顾一屑,对它不闻不问。让我们行动起来,让生命之花芬芳四溢吧。

生命礼物读后感10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繁华的世界里,与生俱来就喜欢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喜欢热闹。但是,到了之后我们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的要与孤独相伴。当我们遇到孤独时,也许会感到紧张,会无助甚至是恐惧。其实,没个人都好比是一座孤岛,有的岛上枝繁叶茂,有的岛上萧瑟而凄凉,我们倒不如把孤独当成是生命给予的礼物,让它找回生命的最本质。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是林清玄等人的散文集,汇集了他们对于孤独的体会和解读。文中并没有很明确地点出“孤独”,但字里行间却能深深地体会到他们跋涉在这孤独的路上,很多故事中的孤独到最后都随着时间的沉淀酿成了美好。

  正如同我开头所写的那样“到了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与孤独相伴”,这本书中的一篇名为《生活练习》的文章,让我热泪盈眶。这篇文章中描写了拥抱、行走、告别等生活中琐碎的小事,而这些小事正是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这篇文章中有一小段让我最为感动——“我只知道我会长大,但我从没想过,她,会变老…我以为她不会老的,可是她却老了”这句话,是许久没有回家的作者再回到家后的某一天,一个不期然的下午,看见母亲窝在沙发上睡着了,眼角还带着晶莹的泪花,那是因为她在想念那个人(作者已故的父亲)“她的身体蜷曲如猫,阳光透过落地窗和煦地抱着她,她曾经是那么强悍,在那些艰难时分她也绝不显得软弱,可如今皱纹爬上了她的侧脸,我以为她不会老的可是她却老了”母亲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存在,她们总是在害怕,年轻时害怕自己的孩子穿不暖吃不饱,老了又害怕自己忘记事情,害怕自己给子女们添麻烦,或许她们最害怕的是她们自己也被忘了。工作的繁忙,让在外工作的子女们无法年年回到父母身边,这边子女们被压在繁重的工作负荷下,另一边父母坐在门前痴痴地望着儿女们回来,望过去迟迟等不来……

  或许吧,或许人生的`路途本就是孤独的,只不过生命中路过的人为你的路途带去了转瞬即逝的快乐或悲伤;或许吧,或许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一丝不挂地一个人来,又悄无声息的一个人走;或许吧,或许孤独的尾巴有着更纯粹的美好和真实……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原来,很多路只能一个人走,于是走到最后也就只剩下了眼泪,酸涩…”

  文章的娓娓道来,看似平淡,实则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直击你的内心。生活不能一如既往地一成不变,要活得像刘同说的那样“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愿你的孤独以及你所畏惧的,都能被时光锻造成钢!

生命礼物读后感11

  我读了《生命因成长而美丽》里面的《生命的礼物》让我很感动,生命是最美丽的,也是最宝贵的。

  文章中一个小女孩叫伢子,从小就跟着奶奶,奶奶经常给伢子讲神奇的故事,过生日的时候还送她礼物,伢子七岁生日的那天,奶奶给她做了牛肉粥,准备晚上给她做一碗长长的牛肉面,这时外面来了一个乞丐,身边还带着一只大狗,伢子吓得躲在奶奶的后面,乞丐不为自己要吃的,而只是为他的狗要东西吃,奶奶端出了两碗香喷喷的牛肉粥,一碗给了乞丐,一碗给了大狗,那只大狗已经奄奄一息了,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太可怜了,伢子问奶奶,“这只大狗会不会死啊?”奶奶说:“都会死的,不管是人或是树甚至房子都会塌,哭是没用的,要趁他们还在的'时候好好待他们,到时候土堆里面的外面的就都安心了。”伢子听不懂什么意思,但他把这句话当成生日礼物记下了,长大后会明白的。

  亲情是无私的爱,任何礼物都比不上,奶奶的爱是独一无二的,是无可代替的,我也会珍惜亲人对我的爱,长大了我会好好的照顾他们,报答他们。

生命礼物读后感12

  这是一本关于面临衰老、疾病、失去、死亡和哀伤的书籍,作者是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和杰出的女性主义学者玛丽莲·亚隆夫妇,此书是他们在生命终点的心路历程。

  关于告别

  如果注定要失去,该如何与爱的人告别?这是一个难以面对的问题。

  首先,会面对深邃的孤独。运动、电影、书籍、写作、购物、与家人朋友待在一起是缓解孤独与痛苦的方法,但一个人总会有独处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该如何熬过去?

  其次,会被深深的无力感痛击。好像突然间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都随便都无所谓,浑浑噩噩,对身边的大部分事物都失去了一定的感知力。

  接着是痛苦与无助。之前长时间的相处已经让自己的生活习惯了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换句话说对方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剖离必将是一个血淋淋的痛苦过程。但是必须要学会忍受,因为对方已经不会再参与未来。

  最后是学着自己生活。没有人能轻易取代那个自己爱着的亲人/朋友/恋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只有自己,要回忆起没有这个人之前是如何生活的,今后要怎么开始慢慢地习惯、怎么快乐地度过。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许是要遇到下一个可以替代感情的人,或许得等到自己释然,或许永远无法解决,但谁知道呢,这只能靠当事人自己慢慢摸索。

  关于爱

  真正的爱一定是互相成就的——会因为对方的`鼓励而变得更乐观自信;会在亲密关系里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继而完善自我;会在接触中不自觉地受对方的影响、沾上对方的优点;会因为对方而变得更勇敢;会学到宽容与换位思考;会更加坦诚与坦荡等等。

  最近逐渐意识到真正的爱趋于无私——会发自内心地地希望对方过得更好;会不自觉地为之妥协与改变;会逐渐扔掉过分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会给对方更多自由的同时加强对自我的控制与约束......

  关于珍惜

  请珍惜现在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光,因为学习工作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忙碌,因为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请珍惜自己的爱人,因为相遇本身就是一场幸运,因为心动无法复刻,因为爱情本身。

  请珍惜自己的朋友,因为那些彻夜长谈,因为无话不说,因为做过的一件件看似心血来潮的傻事,因为友谊本身带来的快乐与慰藉。

  请珍惜“意识”,它能让我们感知到自然的美妙与文学的魅力,感知到活着本身。好好感知它的每分每秒,别把自己仅仅淹没在麻木与焦虑里。

  请珍惜和平、健康与一切美好。

生命礼物读后感13

  这篇名为《生命的礼物》文章是我近期读到的,读后感触很多,受益匪浅。

  本文主要讲述美国极富盛名的心脏移植专家麦克拉斯博士接收到两个急需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普通民众坎贝尔和美国总统的高级顾问弗尼斯。

  然而得到的可以移植的捐赠心脏却只有一个,给谁呢?

  坎贝尔和弗尼斯身材相当且血型一样。坎贝尔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但身体状况良好,接受移植后有机会再活上几十年;而弗尼斯是政府高级官员,对政府对国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工作导致他的身体欠佳使他不适合接受移植,因为即使成功了,他顶多再活一年。这该怎么办?

  但最终麦克拉斯选择将心脏移植给坎贝尔,当然这就使他失去了一切,但他却在巨大的压力下,始终坚持住了自己生活和行医的准则:公正和良心。

  公正和良心,多么简单而又艰难的字眼,它使我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变得谨慎。大学毕业后的我们在走入社会后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情行,能否一直坚持做一个即奉公守法又道德良好的正直之人是我必须时刻思索的.问题,而这也是每一个同我一样,即将走进工作单位的同辈要时时考虑的问题。要想在未来的工作中、生活中依然坚持公正和良心的准则我们又该怎么办……

  《生命的礼物》这一文章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它使我在即将离校之际,在面对前方道路时更加小心了。

生命礼物读后感14

  我今天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之所以花的时间这么少,是因为我是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些篇目看得一字不落,甚至重复阅读,细细品味。也有些篇目一目十行,扫读一下就过去了。

  最让我有启发和思考的是这本书的序言——周国平写的《阅读与人生》。这篇文章中有许多观点为我认同,引起共鸣。多读一些书,我就发现最上等的书是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每次读来可能都有不同的感悟和发现,书中的语言也很精练流畅,逻辑清晰。次一等的书是语言优美,有理有据,读来受益不少,但是读过之后就感觉好是好,不过没有必要再读,明白其中义理便可。再次一级的书是那些可有可无,纯粹用来打发时间的书,或者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恰逢手边无书,看看这些书便是,有意或无意间,也许有些观点尚有兴味,有些却触碰不到心头。最次一级的书是不值得花时间阅读的书,读了反倒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类书我是坚决不读的。人的时间有限,总得有所不为。这就涉及到“读好书”的问题了,周国平也说“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要去读那些好书。我说的好书主要是指那些经典著作,或者说它们起码是有定评的好书。如果你养成了读好书的习惯,经常读那些大师的书,你就会知道,它们和平庸的书的差别真是一条鸿沟,完全不一样,你回过头再去读那些平庸的书就读不进去了,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接下来文章中就谈及什么才是经典的著作呢?“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所谓经典著作就是哪类谁都希望自己已经读过、但是谁也不愿花力气去读的书。”记得列宁曾经说过一句类似的话,他说要读一些能引起头疼的书,而不要光是读吸引眼球的书。显然,能“引起头疼的书”才是真正经过你思考,触及你的心灵的书,多读读它们才是有价值的。而吸引眼球的书,现在市场上太多了,数不胜数,这是书籍行业的竞争,也不奇怪,许多书籍急于出版,不免影响其质量,“十年磨一剑”的大家现在不多了,为了生存和名利的作家遍地都是。现在网络发达了,我们处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为自己代言,谁都可以写文章,肯花钱不愁找不到出书的途径,再掏腰包请媒体曝光宣传,噱头喊得言过其实。于是,畅销书琳琅满目,鱼目混珠,受害的其实还是大众读者们,我们面对市场上茫茫书籍,不知从何处读起。聂震宁在他的《舍不得读完的书》一书中也讲到现在的这一混乱的书籍出版社会现象,他是出版社编辑出生,也不由发出“每年出书十万种,多如过江之鲫,可读之书何从找寻”(聂震宁:《舍不得读完的书》,商务印书馆,第5页)这样的感慨。无独有偶,周昌乐老师在他的《我的读书生涯》一文中也提到:“可能是当时思想已经比较成熟的缘故,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书读不到一半就弃之不顾了。总会有一种书越来越不耐看的感觉,可能是学风日下,市面上销售的图书都比较急功近利的缘故吧!”(周昌乐:《博学切问》,厦门大学出版社,第5页)

  再回到起先谈及的“何为经典著作”的问题,周国平说:“我比较欣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下的定义,他说经典著作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你初读的时候感觉好像是在重温,似曾相识。因为什么?因为它们谈的是呵每个人都有关的问题,是人性和人生的问题,你多少也想过,所以会赶到熟悉。第二个特点是你重读的时候感觉好像是初次读到,仍然有新鲜感,忍让有新的发现,它们是一个宝藏,可以让你不断地挖掘,它们和你之间会不断地发生作用。”

  现在,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微信微信,确实只能是“微微一信”。微博也好,微信也好,上面的文章大多数,虽然不能说得太绝对,大多数文章都是过于碎片化的,并不能算作真正的阅读。而近期也很流行诸如“某某教授推荐书单”、“人生不可不读的五十本经典书籍”、“十二月最佳阅读书目”等等的各类书籍推荐的文章,其实稍微看看就好了,它们只不过是特定的个人在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那几本书有好感,于是推荐给大家,这个过程是非常偶然的和充满随机性的。推荐的人尚不确定是否在今后回头看来这些书仍能为他们所推崇,而大家的兴趣是因人而异的,你喜欢的我可能不一定喜欢,反之亦然,所以看这类文章更是没什么意义。周国平总结得好——“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最后一定会有自己所钟爱的作家,一定会有自己的书单。”记得林语堂先生曾经也说,我们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慢慢找到和自己的心灵合拍的作家,于是便可以多读读它们的书。

  “‘熏陶’这个词很准确,受好书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知不觉的,一定要弄清是哪本书哪句话影响了你,不可能,也没这个必要。”的确,读书是个熏陶的过程,只有感到安静和休闲的时候才有可能沉浸在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里,慢慢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意识和修养。马惠娣研究员出版过一本名为《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的专著,这本专著的名称就很有意趣,也指出了我们只有处在休闲惬意的时候,才能徜徉在精神世界中。

  休闲惬意的时候,也通常是独处的时候。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艺术成就大抵都出自独处的艺术家自由的心灵。为了与这本书的书名“孤独是生命的礼物”相配,就用书中余秋雨的文章《从一帧照片想起》中他对自己的评价作为本篇读后感的结尾吧——“我是一个严格拒绝传媒、拒绝集会、拒绝热闹、拒绝广泛交往的人。”

  我今天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之所以花的时间这么少,是因为我是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些篇目看得一字不落,甚至重复阅读,细细品味。也有些篇目一目十行,扫读一下就过去了。

  最让我有启发和思考的是这本书的序言——周国平写的《阅读与人生》。这篇文章中有许多观点为我认同,引起共鸣。多读一些书,我就发现最上等的书是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每次读来可能都有不同的感悟和发现,书中的语言也很精练流畅,逻辑清晰。次一等的书是语言优美,有理有据,读来受益不少,但是读过之后就感觉好是好,不过没有必要再读,明白其中义理便可。再次一级的书是那些可有可无,纯粹用来打发时间的书,或者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恰逢手边无书,看看这些书便是,有意或无意间,也许有些观点尚有兴味,有些却触碰不到心头。最次一级的书是不值得花时间阅读的书,读了反倒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类书我是坚决不读的。人的时间有限,总得有所不为。这就涉及到“读好书”的问题了,周国平也说“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要去读那些好书。我说的好书主要是指那些经典著作,或者说它们起码是有定评的好书。如果你养成了读好书的习惯,经常读那些大师的书,你就会知道,它们和平庸的书的差别真是一条鸿沟,完全不一样,你回过头再去读那些平庸的书就读不进去了,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生命礼物读后感15

  没有城里的礼物美丽,没有城里的礼物丰富,但它是“我”一生最珍贵的礼物。没有城里的生日热闹,没有城里的生日繁华,但我并不喜欢喜欢城里的生活,虽然,小山区的.生活很贫困,没有城里的生活富裕,没有城里的生活美好,那是因为我最喜欢的奶奶住在那儿,在那里,我很快乐!一碗长长的牛肉面。一直长到我的心里,一块甜甜的黄瓜,一直甜到我的港湾……

  善良,伴随着奶奶,她那强大的身体,帮我遮风盖雨,救活了一只可怜的大狗,和一个乞丐。强大,伴随着奶奶,她那强大的身体,帮我遮风盖雨,奶奶的爱,汇聚在了那碗长长的牛肉面上,是牛肉面变得更香!奶奶的善良,凝聚在了那两碗稀饭上,使两碗稀饭充满香气,使生日宴会充满快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最后,作者离开了奶奶,但一生之中最难忘得七岁生日,一直照在作者的心中!奶奶给作者做的,是生命的礼物!

  

【生命礼物读后感】相关文章:

孤独是生命礼物的语录09-22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2-06

《生命生命》读后感03-09

《生命,生命》读后感04-28

生命生命读后感01-06

《生命生命》读后感【热】09-21

生命生命读后感(热)11-11

生命生命读后感15篇01-11

生命生命读后感(15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