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活着》有感

时间:2023-08-26 12:44: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选)读《活着》有感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活着》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活着》有感1

  最早接触《活着》这部作品是跟着外公外婆看由此改编的电视剧。那时的我,年龄尚小,却被这部剧吸引了,并且为它哭过很多次。后来看了一遍小说,与电视剧有些出入,但传达的主要内涵并无变化。

  近来,在健健那里又看到了《活着》这本书,便借来又重温了一遍。小说主人公富贵年轻时是地主儿子,用今天的话来讲算是一个"富二代".因赌博输掉了全部的家当,沦为一个贫穷的农民,在历经自己的儿子、女儿、女婿、妻子、孙子相继离世的悲痛后,富贵顽强地活了下来,感悟了一个人活着的意义。

  最令我为之感动的是富贵的女人家珍,在家境富裕的时候,富贵整天在县里吃喝嫖赌,对怀有身孕的家珍拳打脚踢。家道中落以后,家珍并未离开富贵,而是不顾父亲的反对抱着刚满半个月儿子回到了富贵贫穷的茅屋里。富贵好几次说家珍是个好女人,娶到他是他这辈子的福气。他遗憾没有让她过过一天好日子,但我想家珍是幸福的,因为日子虽不如以前的富裕,但富贵的心却落到了她的身上。在家珍临终前,她对富贵说:"若有下辈子,我还嫁给你。"他们是不幸的,看似一无所有,实则拥有一切,幸福也许跟钱没有关系,只要一家人的心是在一起的,那么凭借自身的努力,在困苦中也能品味幸福的真谛。最重要的是人的心能不能相偎相依。若能,怎么样都是幸福的。

  富贵从富家公子沦落到中下贫民,又接二连三送走了自己身边的亲人,先是儿子因给县长夫人献血过多而身亡,接着女儿难产死亡、妻子也终于熬不过身体因病而逝去,最后女婿与刚满五岁的小孙子也跟着去了。这个过程便是富贵的一生,其中反映出当下时代农民的'苦难生活。生活是苦的,但幸福好像没有缺席。所以余华先生在叙述这个故事时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既由富贵在暮年之时在田埂上向一位年轻人讲叙他的一生。余华说:如果采用第三人称则有可能使这样一种人生只有苦难而没有幸福了。在夕阳斜照的田埂上叙说他的苦难人生,如果你觉得只有苦难,那么你去看看他平和的叙述,你便可以想象他眼神的柔和,然后在他赶着牛儿离去的时候,感受到他平静的幸福。人性的光辉与温暖就在这里彰显。

读《活着》有感2

  世人总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可是真正尝足了那百分之八十的苦事憾事的人是少之又少。

  “活着”是充满力量,它的力量不在于喊叫、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的苦难、平庸、孤独、绝望,抓住像流星飞逝的幸福瞬间,看它在手指缝隙流走,在黑夜之中消逝无声。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的和尚。”福贵和老牛渐渐远走,我仿佛听到他粗哑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福贵从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家,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家珍看着他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吃不上饭的时候福贵背着凤霞往家里走说:“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了。”家珍轻轻地笑了,笑着笑着眼泪掉了出来。后来王喜牵走了羊,大家过上集体吃食堂的日子,有庆可怜巴巴地问王喜:“我每天都能来抱抱它们吗?”看到这里,触碰内心里的`一抹柔软,那我也可以抱一抱你吗?有庆上学后低着头给福贵说:“我学会了很多字,这些字够我用一辈子了。”一辈子很长,一辈子很短。

  家珍说:“我夜夜听着你从村西走过来,我就知道有庆死了。”家珍说:“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福贵看着那条弯曲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有庆赤着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像是洒在了胸口,心窝,心尖上,洒满了盐。

  二喜说:“爹,我腰疼的不行了。”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凤霞和二喜的影子,一个躺着一个跪着,一动不动,只有二喜的眼泪在动,一颗一颗大黑点点在人影之间滑落。

  “家珍死的很好。”福贵的手贴在家珍胸口,胸口的热气像在手指缝隙里一点一点漏了出来,她捏住了福贵的手,就瘫在了他的胳膊上。二喜和若根也在走廊尽头那个小小方方的房间里再也没有回来。死去,其实是活着真正的名字。

  时间是最残忍的刽子手,曾经拥有过,一家人一起在茅草屋喝过一锅零星米粒的粥,便足以慰藉内心的寒冷,便足以度过这孤独宁静的余生黑夜。

  活着容易,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易。

读《活着》有感3

  今天终于看完余华的作品《活着》,最打动我的是文中的家珍和小庆,家珍既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还有新时期女性自立自强的倔强,小庆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跑步时把鞋当手套,光脚丫跑步,既让人心疼又让人心酸。而作品又是以福贵为线索贯穿了中国社会从解放前夕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整个社会的变迁,也展现了中国社会向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听说拍成电视剧《富贵》我打算再看一遍。理解电视剧和作品的不同。

  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

  然而我认为上述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读《活着》有感4

  余华说过:“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国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就有希望,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简单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只要活着,一切都会更好。

  余华简练的语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却生动地刻画出了生活的真实,会让人忍不住地去联想自己的生活。我难以忘怀,那个小村庄,那家人,那头牛。

  小说主人翁是一个地主少爷,他叫福贵。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也输了父亲,他家变得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XX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妻子因困苦的日子而失去了生命。福贵没有退缩。他试着学做农活,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万事开头难”,这并不容易。而每次生活有了起色时,亲人却一一故去,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可悲,但又没有办法。

  福贵,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需要勇气的。那么,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人生多彩,世态万千,我们有幸经历这一切,不得不对生命的磅礴肃然起敬。

  我们像是命运手中的蝼蚁,挫折总来得猝不及防。福贵的真身,生活中也不少见。我家附近住着一个老人,年龄已过百岁。爸妈和我讲述过他的故事。那些年,我们是住在山上的。他和他的妻子,儿子,还有儿媳妇,也是如此。盛夏的某一天,洪水肆虐,他所在的村庄,也被洪水淹没了。洪水带走了一切,也带走了他的.妻子。洪水远去,他无助地站在以前的家门口,手足无措,一下泄了气。他却并没有绝望,也许还牵挂着孩子,也许心中对生的希望还未泯灭。年近晚年,儿子和儿媳妇也相继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很痛。现在,每天经过老人家,他却总是坐在门口,面带笑容,没有一丝对生活的绝望。显然,他看淡了,他没有放弃活着,既然活着,就好好活着。

  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青少年,风华正茂,却总因一些小挫折,要死要活。活着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乐趣吗?乐趣尽了,便不再延续吗?你们可曾想过,在灾难中,不计其数的人,为了活着忍受了多大痛苦。活着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幸福,一种值得追求的幸福。

  活着,是一张通往死亡的单程票,它无法退票,生命于人,无论高贵或是低贱,富有的,贫穷的,都只有一次,这一次可能是悠长的,也可能是短暂的。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善待这一次,善待自己的人生,善待自己的生命。

读《活着》有感5

  这些天,我细细品读余华先生的《活着》。读后,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活着》这本书主要写了福贵老人一生经历打击、生死离别以后,却乐观向上的活着,过着快乐的生活。

  在面对无数打击后,福贵老人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微笑着面对生活,与困难抗争。他成功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会处处如意,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我们不应该低头折节,而是要向嘲笑我们的人证明,我们生活的很好。

  《活着》不仅写了面对打击时不要被打败,还写了一个人,生在这个世界,就要好好的活着。福贵老人的家人纷纷离他而去,他一次又一次见证了生与死,不过他却一如既往乐观向上的活着。

  我们既然生在此世,就不要负于此世。不管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我们都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继续迎接生活,好好活着。

  只有活着,我们才能感受着世间万物的色彩。我们要感到幸福,我们还活着,我们还可以继续喜怒哀乐。亲爱的朋友们,好好活着吧,活在世上是最好最幸福的事情!《活着》讲述了一个孤寡老人的人生,更讲述着人活在世上是最幸福的事儿,活着,最好……

读《活着》有感6

  “有庆再也不会从这条路上跑来了。”每当我看见这句话时,就会想起那本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悲伤的书——《活着》。

  这本书以旁观者的身份写了富贵“精彩”的一生,而他的“精彩”莫过于年少不懂事,嗜毒如命,败光了家产,气死了父亲。母亲生病,他在求药的过程中被抓去当了壮丁。回来时,母亲已染病而死,后来,妻子和女儿也死了。

  这本书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有庆的死了。在这里生死就像玩笑一般,富人的命值钱,而穷人的命便如粪土一般,在旧社会的背景下,权力地位显得格外重要,而生命的去留却是格外的草率,有庆的悲哀不是死亡,而是他怀着对生活的美好念想和对社会的善意去对待着生活中所有的人或物,而现实回报给他的却是残酷的'死亡。是人性的自私,是生命的草率。那些人,配不上他的善良。

  对于富贵而“精彩”的一生,我只有着感叹,没有可怜与同情,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每个人的生命质量都一样,只是你怎样体现,怎样发挥,他自己选择了好吃懒做,选择了吃喝嫖赌,才使他的人生走向了悲剧,并不是命运捉弄了他,而是他摧残了生命的质量,并不值得可怜。

  富贵能接受前半生的艳福,自然也接受得了后半生的苦难。他前半生活着是为了物质的索取,后半生则是为了单纯地活着。书中也提到了,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这不免有些消极,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人活着是为了提升生命的价值,是为了世界的进步而活着。

  年少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不要让自己最后只为活着而活着。

读《活着》有感7

  记不得当时是怎么得知这本书的,印象中是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我曾经开玩笑地对表妹说:其实我的内心很丰富,完全可以写一本书,只是我不知道怎么表达。表妹大笑着说:得了吧!照你这样说我也是,其实我说的是心里话。

  我是一个爱思考生命意思的人,从初中到大学没有中断过。

  读到高中以后呆在家里的时间就少了,那时候学习任务也重,每次放假回家都是狠狠地休息,对于村里发生的变化无暇去留意,只有偶尔几次听到姥姥和妈妈不经意的说起:“某某不在了”,我才若有所思地从玩命的学习和放荡的休息状态中回过神来,开始回想自己和那个不会再出现的人所接触过的一切,没有多少片段,也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印象中最深刻的还是小时候:带着我们一群小孩儿出去捉鱼;偷了她家菜园里的一颗菜苗被追到老远;做了坏事担心被找上门不敢待在家;把用过的火柴盒积攒起来留个我们……

  后来不知是由于我出去上学很少在村里了,还是他们年纪大了到闺女家里养老去了,慢慢地,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彼此都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我对他们那一代人是有感情的。

  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公的爸爸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去世的,那时的我基本没有什么记忆,印象中他陪我愉快的玩耍。外公的妈妈是在我高三那年去世的,我和她一起生活的时间很长,算上我是四世同堂。我听到很多关于他们年轻时的故事,看到过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这一切让我深深地着迷,多变的时局注定他们动荡的人生,他们的经历太有魅力,太有代表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愈显珍贵!我曾经想过穷追不舍的追问下去,让他们给我一次说个够,那样我便可以组织一个完整的体系,把前前后后都联系起来,纵然没有编排成书的能力,也不至于眼睁睁的看着它们消失,而我最终没有细细的去追问。

  《活着》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渴望。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和小说中主人翁——福贵聊天的方式,道尽了中国过去六十年里基层老百姓的生活遭遇。从清末明初,到国共内战,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太多的不平凡,那些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只有基层的老百姓才能够深刻的体会。福贵一生的悲剧无不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他几十年里生活的变化就是中国当年历史的缩影。

  福贵本是地主家的少爷,因为年轻时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业,气死了父亲,成了佃农,在一段时间的懊悔和迷茫之后开始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不久,在他去县城为老母抓药时,却意外地被部队抓了壮丁。母亲坚信他不可能又去赌博,等到他从枪林弹雨中侥幸逃生回到家里的时候,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带着两个孩子,而女儿也因一场病变得又聋又哑。“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好像一切又可以回到福贵离家前的情形,纵然辛苦,至少有希望。但是整本书就是这样:在每次从磨难中出来,读者长吁一口气就要产生美好幻想的时候,“希望”都被现实中的一次次死亡击得粉碎!

  这是一部让人读起来感到沉重的小说,作者没有刻意地夸张、渲染,而是用一种平静、缓慢的方式娓娓道来。在平白无奇的叙述中,把读者一点一点的带入,等你看到最后一页,阖上书本,那种苍凉的不快感油然而生,让你久久无法平静。

  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我们不断受到各方列强的侵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最危险的时刻。当把外面的敌人赶走以后又经历了内战。等到新中国成立,偌大的国家百废待兴,我们在夹迫中曲折向前。福贵的.一生是苦难的、不幸的,这所有的苦难都是我们国家的苦难,所有的不幸都是我们国家的不幸。在为福贵的遭遇而感到心痛时,同样为我们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而心痛,她一路历经风雨,披荆斩棘。事实证明我们的民族是坚强的、伟大的。无论我们过去的生活多么困难,无论我们的民族受到多少迫害,我们最终都像书中的福贵一样,坚强地活了下来。苦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抱有团结、不屈的心。

  另一方面,《活着》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在繁华落尽,洗尽铅华之后,让我们思考活着的终极意义所在,我这个年岁很难去理解。在大二的时候,老师曾经问我们:“人为什么活着?”我记得当时的回答是:“活着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没有为什么。”

读《活着》有感8

  活着,初看标题便陷入深思: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金钱,为名利,为社会,还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这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可待我们翻开这一页页的纸张,品读过这一个个文字,便会知晓人的一生可处处绝望,在绝望中活着,在活着中寻找希望是一件如此困难的事。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许多苦难,承受了一次次送别亲人之痛,亲眼见证每一次希望的产生又转而破灭的绝望。他是一个生存在绝望中的人,在我所认为的亲情至上的观念中,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

  福贵生性好赌,败光自己所有家产,绝望的人生也从此开始。先是福贵的母亲,在去请医生的途中被抓做壮丁而错过治疗时间,在福贵回来时,她已然离去。

  紧接着是福贵的妻子家珍为他生的'儿子——有庆。在上学时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输血过多,最终只给福贵留下一具冰冷的尸体。而女儿凤霞又在生孩子时大出血,在医院死去。后来是二喜的离去,福贵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个个从自己身边死去,亲手将他们埋在黄土之下。随着他们的离去,福贵的希望也一起埋于黄土,只剩一头老黄牛与他余生相伴。

  太阳每天升起就意味着离生命终点又进一步。在众亲离去的世界生存,恐怕是比死去更难受。在一次一次的希望都如流星般陨灭,便知生活之艰苦;在充满绝望的人间活着,便是不断寻找希望之征途,漫漫无期,困难重重。

  从余华的笔下,我们不难体会到福贵这一人物的悲,他用平淡的语言谱写了福贵不平淡的人生。也许这世间只存在极少数似福贵的人,也绝不会有人愿意过这一生。但福贵仍旧不断寄希望于下一件事或下一个人,在绝望的生命中努力寻找一点光亮,即便前路依旧黑暗。

  《活着》是余华听了美国民歌《老黑奴》后受到深刻震撼而创作出的作品,福贵的原型也应是歌中拥有相似命运的老黑奴了。余生与老黄牛相伴的福贵,即使前方布满荆棘,也会手持希望之剑,披荆斩棘,向前方走去,向苦难微笑。有评价说: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用至真至诚的笔墨,以独特的角度将福贵塑造成一个存在的英雄,成就了一部经典作品。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解答的问题,为活着本身而活着就是作者像我们提供的答案。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讲的“生活是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在充满绝望的逆境中坚强活着,在坚强的生活中继续寻找活着的希望,这便是活着。

读《活着》有感9

  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与痛苦总相伴我们一生。当你明白这,就没有必要再自怨自艾 。

  但是你可曾想过——自己的儿子被活活抽死,自己的女儿大出血而绝望的死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夹死,父亲在上厕所的途中死去,母亲因为没有得到药治而病死,妻子因为生活的重担而病死,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在人世间……没错,这就是《活着》主人公福贵悲惨的一生,余华先生用他那近乎冷酷的文笔,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充满压抑的生活环境中。

  我追随着那个苍老的人的背影,走在了那条充满了苦难的石头路上,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

  余华先生写作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来不会让生命的苦难一下子来临,他都是先给读者以光明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时,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当首先读到有庆的死时,我真的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读下去——有庆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孩子,即使非常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他仍然没有对困境大喊大叫,而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有庆聪明善良,宁肯自己吃苦也要把羊喂好,然而面对现实,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家的羊死掉,也许有庆只能算是中国无数穷苦人家的'一个典型,一出生的命运似乎已得到了定格。

  听说要献血,第一个跑到了医院,但没想到却被黑心的医生活生生的吸死在了那里!那时的福贵跑到医院,却发现早晨还活蹦乱跳的儿子却变成了一具已经动不了的尸体,早晨还是热的,晚上却变成了冷的……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余华塑造的这一家人,对于生活的苦难和挫折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逆来顺受:你给我什么,我便承担什么……他们像是一个巨大的怀抱,默默地承受生活给予他们的所有苦难。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说的这一句话,我到现在都未能够解开其中的谜语。其实,说实话,当我读完《活着》这一本书之后 我便不再想要翻开它读第二遍——《活着》带给读者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命的痛,读了都会让人潸然泪下。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也许真的是——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斟酌悲喜;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评点成败;只有活着,才有心境品味荣辱;只有活着,才有精力参悟生死……

  “所以,可得好好活着,可得好好活着……”

读《活着》有感10

  待繁花落尽,《活着》中也只剩福贵一人仍活在世上,让我心惊、心痉。“活着”这两个字眼,总以静默的姿态出现,用一种漫不经心的论调涵盖了曾经的酸楚,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韧度,在我们背后,托起生命的力量。有人说,在家珍、有庆、凤霞、苦根死后,福贵是替他们活着,但若有朝一日福贵也死了,谁又替他活着?难道生命就像链条一样断了,不复存在?

  其实,幸存者无法替罹难者活着,在世的人也不必替死去的`人活着,人活着就是为自己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福贵有过三次流泪,三次都到那个医院的那个小房间,三次都是一个人独自面对俨然已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那种叠加的悲恸也许已不能用哭来表达。那是一种怎样的人间悲剧,儿子、女儿、女婿都接连把这当作人生最后的驿站,空间的重叠和时间长河的暗涌无一不将这种悲情渲染到极致,停滞了时间,静谧了空间,有一种隐忍,坚忍的物质在流淌。

  老福贵依旧没有倒下,依旧活着,坚忍地活着,尽管有一些孤零零的味道。我眼前忽然闪过一丝亮光,与其在苦难之时绝望地死去,不如拭去让人同情的忧伤,轻轻挽起照在脸上的阳光。或者说不如活在当下,演绎生命,绽放异样的光彩。

  连续两届奥运会都因最后失误而无缘金牌的埃蒙斯,应该算是悲情至极,可他并没有像1965年世界台球冠军路易斯那样投河自尽,而是把祝福的拥抱大度地送给了冠军。

  时光流转,生命不息。

  或许我们也应该像老福贵那要正视苦难,勇于活在当下。痛定思痛,重建信心。

  不要逃避,而要正视;

  不能忘记,而要牢记;

  学会活在当下,让一切真实地保留在记忆之中,直到我们慢慢地躺入记忆为止。

读《活着》有感11

  第一次接触《活着》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看由它改编的电视剧。当时我还小,但是被这部剧吸引了,哭了很多次。再看一遍小说,和电视剧有些不同,但传达的主要内涵并没有改变。

  最近在剑尖看到了《活着》这本书,借了又看了一遍。小说的主人公傅贵年轻时是地主的儿子。用今天的话说,他被认为是‘富二代’。他因赌博失去了所有的财产,成了一个贫穷的农民。在经历了儿子、女儿、女婿、妻子和孙子相继去世的悲痛之后,傅贵顽强地活了下来,并意识到活着的意义。

  最让我感动的是富婆贾珍,她有钱的时候整天在县城吃喝玩乐,拳打脚踢怀孕的贾珍。在她的家庭衰落之后,贾珍并没有离开财富,而是不顾父亲的反对,带着刚满半个月的儿子回到了这个又富又穷的小屋。里奇多次说贾珍是个好女人,嫁给他是他一生中的'幸事。他后悔没有让她过上好日子,但我很想念我的家人,简也很幸福,因为日子没有以前那么富裕了,但富裕的心落在了她身上。贾珍死前,她对傅贵说,“如果有来生,我会嫁给你。”他们很不幸。他们看似一无所有,其实什么都有。幸福可能与金钱无关。只要一家人的心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尝到幸福的真谛。最重要的是人心能否依偎在一起。如果可以,反正你会幸福的。

  富贵从富家公子落到中下层穷人,纷纷送走亲人。先是儿子死于给县长老婆献血过多,然后女儿死于难产,最后老婆因病去世。最后女婿和刚满五岁的小孙子也跟着来了。这个过程是一种富足的生活,反映了现时代农民的悲惨生活。生活是苦的,但幸福似乎不在。所以余华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第一人称。富贵不仅告诉了一个年轻人他在暮色中的山脊上的生活。余华说:如果用第三人称,有可能让这样的人生只有苦难而没有幸福。在夕阳斜脊上叙述他的悲惨生活,如果你觉得只有苦难,那么你可以看到他平和的叙述,你可以想象他眼神的柔和,然后在他驱赶牛群的时候感受到他平和的快乐。人性的光辉和温暖就体现在这里。

读《活着》有感12

  之前看完了路遥的《人生》,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可是不知从什么角度入手。《人生》这本小说,就跟真的人生一样没什么主旨,跌宕起伏好像要告诉我们些什么,但内容太多说不清楚,到头来也只为了——活着。

  余华这样说自己的这本小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上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这段话,读之前看没有任何感觉,但是读完以后发现,这段话就是《活着》最好的读后感,并且它也告诉我们《活着》讲述的并不是一个悲剧,它让我们看到一条生命的坚强,以及活着的强大渴望。

  我先前在想说喜欢《活着》这本书,是不是有点残忍,可是现在我想说《活着》是我看过的书里面给我最大力量的一本,虽然最后只有福贵活了下来,就算他这一生活得多么不幸与不堪;就算他亲眼看到身边他所爱所恨的人一个个离去,但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个人活着的力量,活着的美好,活着的可贵。

  初中的时候,我遇到挫折时总会这样安慰自己:“世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死亡,没有什么比死亡更痛苦,所以我现在遭遇的、即将遭遇的都不算什么。”这句话总是很有效的给了我一个退路,就跟福贵被抓去上战场,面对敌人的枪炮时想的那样,只要能够活着回去,怎么样都可以了——这也的确是福贵败家后第一次产生的要好好活着的信念。

  人真的就是这样,做少爷时的福贵吃喝嫖赌,除了正事其他什么都做,那个时候他忙着满足自己的欲望,怎么会想到要脚踏实地地活着呢,他的人生好像一团泡沫,随时都有可能破灭的。从战场上保住一条命回来的福贵,开始好好待他的妻子和儿女,但苦难的命运却依然伴随,时局的混乱,家境的贫困,家珍的害病,知道福贵亲眼目睹赢了他所有家产的龙二替他上了制裁地主断头台,他才觉得命运之神一瞬眷顾了他,夺走了他享受的权利,却留给他一条命。

  《活着》的情节进行得很快,有点像我们的人生,脚步匆匆,来不及后悔,来不及思考为什么。有庆的死,凤霞的死,二喜的死,接踵而至,泪还来不及风干却又再添一层伤心。二喜的出现,其实是《活着》进行到后面,一个让人欣慰的转折,他的善良是完美的,从前一片灰色的世界,在二喜出现后出现了一片喜庆的红,正当人们觉得生活有了希望有了新的开始时,他又早早地丧了命——留下苦根,从他的`名字中我们也能猜到,又会是一个悲伤的结果。到了苦根的死,福贵应该已经有点麻木了吧,我不知道如何确切地形容他当时的感受,一个见过那么多死亡的人,一个注定要孤独的人,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活着。

  不论生命多么叫人绝望,却依然要倔强地挺立,骄傲地活着。

  命运的强权,有时使人感到无力。的确,在书中的背景下,人们其实没有那么多力量去改变什么的,不像我们现在,不像《人生》中的高加林,可以追求一下梦想,拼搏一下未来。《活着》中的人们,也许是看不到所谓未来的,可是他们又对明天分外地清楚:明天我依然活着,我依然面对这片无边的黄土,我依然为了我下一个明天挥下汗水。

  是的,倔强地挺立,骄傲地活着。

读《活着》有感13

  今天终于翻开了这本书,当打开扉页的时候便有一种熟悉感,默默的读下去便知道了这种感觉的源头。那是多年之前的事情了,看过一部叫做《福贵》的电视剧,估计就是翻拍的这部小说吧。不管世人对于这本书的褒贬如何,我能够清晰回忆起的就是那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和一条老水牛在摇摇欲坠的夕阳下独自犁田的背影。“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天地耕得哗哗翻动,揉入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文中如是写到。老人在耕田的时候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福贵的一生经历了所有亲人的辞世,从最初老父亲离开时的惊慌、不安到最后外孙的夭折,或许可以说他就是在与亲人的不断离别中老去,别人应该有的天伦之乐在他这里却成为了死别。生离就像他被抓了壮丁一样还会有机会与家人重逢,可是死别却是只能看着爱的人一点一点透支尽生命的余光。

  或许我们都以为在这样的巨大打击和悲痛中他不会有生的念头,可是“活着”却让你不随愿的死去,他安排你的生命之路充满荆棘,岔路不断,无数深爱的'、至亲之人都是陪着福贵走过一小段路,而非尽头。读这本书,余华安排了最朴实平淡的文字,就像是在你我他同样惨淡无光的生命中截取的一小节,但是又有另一番滋味。这种无言的反抗才是符合那个时代的沉默之声。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

  就像美国民歌《老黑奴》一样,歌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离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可能将老黑奴和福贵两人置于同一个层面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发现很多的相似,但是他们二人又是不同真实的存在。忽然觉得,用简单的文字组合勾勒的是漫长的命运和波澜壮阔的场景。他们都是经历漫长岁月折磨的老者,脸上的纹路就是最好的印证。然而命运就像最高明的魔术师,它能够最大程度的为你设置障碍,也可以检测出谁是人生终点的最终胜利者。

  故事的结尾,老人还在慢慢的走着,仿佛要尽力把余生的路走完。也许这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带走和剥夺的东西了吧!

读《活着》有感14

  古语有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诚哉斯言,亦若小说《活着》一般展社会之风貌,现时代之变革,启智慧之先河,发万民之心声。

  纵览全书,且思且叹,《活着》的作者余华以貌似冷漠且又犀利的笔调,短小精悍亦不失朴素粗粝的温情深沉的语言,讲述了处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小人物福贵在误导命运的摧残下,一次次经受阴离之苦,却依旧坚韧豁达的活着,并且使活着的意志深深烙印在灵魂深处。

  是啊,“活着”,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单纯的“活着”已是不易,更何况一重重的丧亲之痛的打击下,活着当真还是“活着”吗?显然不是!

  或许正如莎士比亚的世纪之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答案不言而喻,亦若福贵“活着”,是经历了地狱般的痛苦后的涅槃,而此时的福贵也早已成了一个定水宁清的存在的英雄。

  而其那一句至真至诚的来自灵魂深处的'感悟“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良然,人生长路漫浩浩,一切的一切不过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的假象,懂得的无需解释,不懂得不必解释,有钱就寻一醉,无钱就寻一睡,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安然娴静忆一段红尘妙恋,享一世芳华美景,忘却一切虚无只为自己而活着,可好?

  后记:黄昏转瞬即逝,黑夜便从天而降了,而那广阔的土地却袒露结实的胸膛,召唤着未来。

读《活着》有感15

  活在这珍贵的人世,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题记

  马路上人烟稀少,娱乐、公共场所都紧紧关上了大门,再无往年的喧闹。但太阳依然强烈,人间依然值得……

  手中紧握《活着》这本书 ,初入眼,深刻的黑似乎覆满整个封面是,那般无情。其中用白色雕刻的“活着”醒目的立在深深的几乎惨无人寰的绝望中,好像负偶抵抗……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旧日的歌谣经过夏风的过滤后清晰的传入耳畔, 远处,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我想,这便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了吧……

  读者余华的《活着》,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名叫福贵的老人只是淡然地讲述着:少爷出身的福贵,在一赌之后败掉所有家产,历经自己父亲的死亡,进城为母亲找郎中后又被抓去做壮丁,回乡时母亲去却已经去世,女儿凤霞因一场高烧未能及时救治变得又聋又哑,儿子有庆因献血过多而导致死亡,凤霞也在难产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妻子家珍也在三个月后因为软骨病去而去…老天爷似乎没有一点人情味,命运并未从此就优待他——之后福贵又见证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的死亡。虽然满含血泪,但我明白了活着的真谛……

  或许人世间的命运就是如此悲惨,亲人一次次的离开,绝望、痛苦都压不倒福贵……就像现在,武汉新冠状病毒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许多白衣天使纷纷签下战书前往一线,夜以继日的工作在最危险的重症区,“所谓岁月能静好,那只不过是许多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同样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为了打赢这场无硝烟战役,舍身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只为换取全国人民的健健康康!

  这就是活着的精神,我们相信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下,凭借大家各自在家坚守防控措施的力量,这场战役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好好的活着!就像在余华的序言中所说道:人是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待春暖花开之时,走在热闹的大街小巷,不戴口罩,繁花与共。

  合上书本,那“活着”二字在黑色的封面上,彰显独特的力量。

【读《活着》有感】相关文章:

读《活着》心得04-30

读《活着》有感08-26

读《活着》有感08-05

(优秀)读《活着》有感07-06

读《活着》有感(15篇)02-26

读活着有感400字02-10

读《活着》有感优秀[15篇]09-09

读活着有感800字(精选80篇)06-08

读《活着》有感800字(通用2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