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国崛起》读后感

时间:2021-07-07 09:30: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大国崛起》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国崛起》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1

  现在的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一个人若想在各种比拼中脱颖而出,就要总结、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一个国家若想在在如今这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鉴他国崛起中的经验和教训。一书介绍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反应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大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早期的大国,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真可谓是勇敢的探险者、拓荒者。他们勇于向未知挺进。当其他欧洲国家的活动范围还仅限于欧洲本身时,葡萄牙、西班牙已开始了对欧洲外的土地的探索与争夺。于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发现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杰作,这两个国家也从外部掠夺来了大量财富。而最终,他们衰落了,因为他们的贪心、享乐之心等等。

  荷兰、俄罗斯两国人民的坚强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荷兰在独立前的抗争着实令我叹服;俄国人在强敌临近之际的英勇无畏令我对其深表敬佩。但是荷兰成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活例子,苏联最终也未脱出僵化的模式。

  英国、法国、德国都曾拥有强大的,同时也有强大的综合实力。若是和平地、与时俱进地发展,他们不仅不会成为明日黄花,而且还会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难。但他们的野心决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将所学来的东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国家,可他们唯独没有学会与人为善,并最终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远见上。

  美国从独立到现在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间运用了各种手段,极力地使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大化。虽说美国崛起的手段没什么值得赞扬之处,但是其维护主权的坚定、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从这9个大国的兴衰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全部奉行扩张政策,而这扩张政策也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不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决不能重蹈列强们的扩张政策的覆辙。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崛起要不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时要为构建和谐世界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在我们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那9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些大国曾有过的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许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则是我们要严防出现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平的前提下的锐意进取、团结、独立、自主并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喜人的成绩。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步,因为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爱好和平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要求,它们同样也是个人应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爱国、进取、和平、创新之心。只有我们每个人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我们祖国的实力才能逐渐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才会不断提高。当然,我所谓之人人进取等并非是说每个人都要按同一种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们人人都怀着强大祖国的理想去为祖国的发展而拼搏,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的个性。我认为,发扬每个人的个性十分重要,因为人的个性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扬,是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

  既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有所启示,也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大国崛起》读后感2

  我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到英国在中世纪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被誉为日不落帝国。尽管它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我却认为,在如今社会的发展中,它的历史也仍有作用。我们将从它由"快乐的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再到“衰落”的巨大跨跃的探究中,将得到很多的启示。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首先,英国位于欧洲的西北部,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将大不列颠岛与欧洲其他地区隔离开来,四周围绕着海洋使他们的家园显得易于防守,天然的海曾帮助英国人成功抵御了来自大陆的入侵者,如十六世纪的菲利浦二世,17—18世纪的路易十四和十九世纪的拿破仑……同时海也为不列颠人带来了开放的价值观,英吉利海峡使英国既容易保持孤立。同时又避免了岛国的常见问题,如孤立,封闭和滞留,也正是因为其先进的文明与优越的地理环境,才使一个小小的岛国成为世界近代化进程的领头羊。

  如果说美国的历史是一部移民史,那英国的历史就像是一部入侵者的历史。在11世纪之前入侵者把不列颠群岛作为了自己的家园,甚至开始反抗其它入侵者,也正因如此,英国人很难完全自称是能离于大陆的独特民族,那么就是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英国是如何做到统一的呢?答案就是—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确立,无论是底层阶层还是统治阶层,大部分人都可以听懂并且会说英语,到13世纪末,英语在官方场合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由此可见,语言统一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政治统一上,更是体现在了民族统一上,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殖民者要求本国殖民地学习本国语言的原因。

  一说到殖民,那必定会有一个关键词—英国,那么英国为什么要走上这样的道路呢?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三个原因—思想原因,地理原因,政治原因。首先是文艺复兴,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也使资本主义思想深深地印入人心。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四面临海,资源少,人口少,那么从哪里来获得原料呢?这时肥沃的美非亚洲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的眼球,说到这里,就必须提到另一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它不仅便利了他们本地产品的外售,更是有利他们从外地搜刮资本原始积累。最后是政治原因,光荣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它营造出了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当时资本主义发展营造出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再举一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女王也参与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份,一个国家,如若连统治者都是赞同这种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用劳动力为基础的制度,更何况人民呢!的确,英国很聪明,懂得开放前进的道理。同时,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强大的国家,它的外交都十分发达,这也启示我们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但是,依靠外来的资源维持强盛真的能长久坚持下去吗?肯定是不可以。英国的殖民统治导致资金外流,资金链从国内转向了国外,这就制约了当地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了英国的衰败。其次,教育的衰落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点是企业家精神的丧失,让人们生成了一种惰性。这种情形不仅体现在国内人民依靠自家贵族,更体现在了国内经济依靠外来资源。这也使我们明白了4个道理:"1创新是生产的第一动力,大国重器一定要学,一定要握在自己手中。2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工欲毕其事,此先利其器,教育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不可以依靠外来资源长期生存,正如当今的扶贫。我们不仅是要扶起人民的经济,更是要扶起他们的意志。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4那里有压迫,那里就会有反抗,猖狂一时的英国因为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最终导致了人民的反抗和自我覆灭。

  我通过学习有关英国的历史,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我们把握住时代的脉膊,总结大国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们的国家就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国崛起》读后感3

  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风云变幻,留下了各具特色的传奇发展之路,阅读《大国崛起》,品读历史的镜鉴,掩卷沉思,不由得想到,同样有着大国之称的中国走在脚下的是怎样的一条崛起之路。

  日本——这个所谓“大国”的崛起背后是中国血泪的苦难史,这个“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小国,虽然资源匮乏,她域窄小,起初也不很发达。可凭着一个“借”字,借鸡生蛋,借刀杀入、借花献佛,愣是从一个蒙昧落后的国家,借由军国主义的利鞭,被驯化成了一个地域小而野心大的强国。从侵华战争的烧抢掳掠到堂而皇之屡次去神社“拜鬼”,然后无赖的将历史教科书全盘篡改,企图粉饰其不堪的侵略扩张的历史来蒙骗国民,东亚的日本小国就这样走上了它的强国之路,轰然崛起。

  日本的这种欲盖弥彰,无法直面历史的态度,让人联想到了一个与之截然相反的强国——德国。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者把德国比作一个年轻气盛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在自己力量壮大之后,面对老一辈人他要求有话语权,要有自己的地盘,因而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可晓而知,年轻人在此次战役中受到了重创,但是这样的挫折并没有使他变得成熟,他只是觉得委屈,一种认为自己应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却遭到排斥的委屈。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想要伺机报复,在几年后再次化身为恶魔,给世界带来灾难。不用说,年轻人再次惨败,但是这次他们接受了教训,变得成熟了。由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经由挫折蜕变成成熟稳重的男人。虽然日耳曼民族曾经走过扩张道路,然而,几百年以后的今天,与日本形成强烈反差的那一幕让世界为之动容,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那句“勃兰特跪下了,德意志站起了。”让人在一个民族回眸历史的眼神中,不仅看见了过去,更预见了未来。正如作者在书描述的:“这个民族在狂暴中体现出的力量是那么的可怕,而在沉静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又是如此的惊人而优雅,这个民族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创造奇迹,无论是他们的狂暴还是他们的沉静,无一例外地令整个世界为之动容。”

  ——这,才是大国之风。

  反观我们国家的国情,我国无论从人口还是地域面积上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然而这样得天独厚的大国特质却让我们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远远落在了包括日本以及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小国的后面。这让我们不得不在“大国”的问题上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像是一个高大魁梧却步履蹒跚的人,卖力的走着自己的一条路。然而,可曾想过,我们地域辽阔,但却地大物薄,我们资源辽阔,但是人口密集,使得人均占有量仅仅是其他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如果把那些发达小国家比作独生子女家庭,那么我们国家就是拖着十几口人过日子的大家庭,我们要用同样的一份口粮去养活十多口人,这样想来,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我们承载着大国之难,带着庞大的人口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发展道路上走的虽然艰难,但是一步一个脚印。

  许多所谓“大国”,之所以为“大”,是因为他展示给世界的是他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当“大国”的富人们徜徉在灯红酒绿的上的社会,用他们的规则主宰着一切时,可曾想到贫民窟的穷人们连黑面包也吃不上,当他们筑起高高的资产阶级象牙塔时,社会已经无情的把底层的劳动人民抛弃了,贫富两极急剧分化,富人的天堂,同时也是穷人的地狱。

  我们没有他们轻松的步履,是因为我们从未遗弃前进队伍中任何一群的落后者,从未卸下身上的责任,走在队伍最前列的人总会回过头,向后头的大部队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和谐的,全面的,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绝不是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在发展的道路上,超速度的快感只能造就虚华世界的表象,只有统筹兼顾的大国风范才支撑得起大国沉重的脊梁。

  大国之大,终究要承受无数的考验,才能成其“大”。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广受称赞。在这场危机当中,中国顶住出口大幅下滑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向受灾国提供援助,成为抵挡危机的坚强支柱。二零零三年在非典疫情阴影笼罩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非典,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疫情监测网络,遏制了非典肆虐的趋势,成功的控制了疫情。当甲型疫情再次来袭,我们凭着成功的经验,沉着应对。

  大国之大,还在于每一个让世界回眸凝视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北京奥运会,惊艳全世界,让中国初露大国风采。“北京欢迎你”,中国喜迎八方之客,尽显大国之风。开幕式上,金声玉振,奏响中华文明的天籁之音;穹苍浩瀚,璀璨星火荡漾着新时代的流光溢彩。本次奥运会成为“地球村”最大的国际盛会,盛况空前,我们要借这一大好机会,充分展现出泱泱大国的优雅风度。我们既要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作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因为拥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蕴,我们可以充满自豪地历数家珍:长城、兵马俑、“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等,我们也要向世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这些成就,我们才有实力来承办奥运会,建成以鸟巢、水立方等为代表的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奥运场馆和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并决心把她组织成一次恢宏壮丽的盛会。我们看到,奥运会精彩的开幕式有中国元素,也融入了世界的色彩,这就是一种大国风度。大国风度,就是以博大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不辨远近,不分亲疏,让朋友们宾至如归,如沐春风;大国风度,就是既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分自信,引为骄傲,也对他人的文化、习俗高度尊重,充分理解,取长补短;大国风度,就是以一种平常心对待胜败,把善意的微笑、亲切的问候、热烈的掌声送给各国参赛的运动员,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出一个文明古国的风采与气度、智慧与理性、眼光与品位,给世界留下美丽的记忆。

  中国,这个名副其实的大国,正是以其优雅的风度,绚丽的风采成就其大国风范,谱写出壮丽的《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读后感4

  曾记得小冰和我说过,她们的老师和她们说:如果世界让美国人来统治还好,如果让中国人来统治,那将会是一种灾难。因为美国人大多有着坚定的信仰,而中国人没有。一开始,我并不是很理解她的这些话,但是看了几集《大国崛起》,看到法国的时候,我慢慢开始明白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有了信仰就会心存畏惧,就会有所顾虑,就不会恣意妄为。

  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中国人的精神寄托是什么?我们中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东西是什么?如果真的问得彻底一点,恐怕会没有答案。法国,有他们引以为傲的巴黎铁塔,有他们引以为傲的革命思想,世界的启蒙运动,就是法国产生的,《人权宣言》就是出自法国人之手,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法国,他们有自己自豪的历史文化遗迹,有着多少宏伟的建筑?有着多少激励他们勇往直前的历史人物?他们榜样,并不远,就在近代。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建造巴黎铁塔的故事没有?他们有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刺激着他们前进,有着清晰的伟人榜样让他们去效仿,让他们去追求。再看看德国,德国是一个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的'国家,那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德国人有着自己优雅的精神寄托,因为那里曾经是古典哲学的圣地,康德(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等这些现在为我们所熟悉的哲学家都出自德国,那里也曾经是古典音乐的天堂,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享誉世界的音乐家都来自德国。德国人注重教育,他们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它国家振兴的基础。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在德国,孩子们上课时免费的,反而不上课却要受到惩罚。正是因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国家会大力支持和赞助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就是依靠着高素质的国民走到了世界强国的位置,就现在我们知道的,德国已有29位诺贝尔获得者。

  反视我们中国,我们的精神寄托是什么?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我们的榜样又是谁?是什么激励我们前进?在一定程度上,落后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当一个民族的前进,仅仅是因为畏惧落后,那就显得有点可悲了!我们的这一代,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空虚的!我们的国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空虚的!正如美国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的一份对中国现状分析报告中所说的那样: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不知何去何从!报告还指出,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了解自己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他们老想走捷径;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大国崛起》读后感5

  德国,一个盛产诗人,音乐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国度。约翰。克里斯朵夫,很自然的想其了他,这个性格有点古怪却充满人性的形象是我认识的德国人中的一个。爱因斯坦。歌德。席勒。说起德国,想起来的却是一些零星的片断。饱受古典音乐的影响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辉,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战乱的分-裂的集体记忆,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两百年前(1806)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当作战利品被来自法兰西的皇帝拿破伦。波拿巴取走带回了法国,这使得德意志的惨痛记忆被唤起。这个民族的到底曾受过怎么样屈辱。我想或许每个民族总有自己辛酸沉痛的历史,但是重要的是他是如果走过坎坷,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繁荣。当拿破仑的军队在1806年悍然入侵时,这个所谓的帝国根本无力抵挡,帝国中两个最大的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遭遇惨败,普鲁士还被-迫割让了一半的国土,支付1。5亿法郎战争赔款。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轰然解体。

  当这片土地上连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都不复存在时,人们想起了德意志诗人席勒的一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奔走游说终于让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呈现出曙光。然而,最后他却已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铁血宰相俾斯麦不得不提,1862年9月30日,刚刚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的俾斯麦走进议会,发表了一段强硬的讲演,他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以及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而是不可避免地将通过一场严重斗争,一场只有通过铁与血才能解决的斗争来达到目的”,从此俾斯麦被世人称为“铁血宰相”。

  由德国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最黑暗、最惨痛的一页,无数生命和家园在战火的劫难中消亡,这是全世界都不会遗忘也不能遗忘的历史。而如何对待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是这个曾经失去理性的民族必须面对的一次考验。二战中被杀害的600万犹太民族的冤魂在等待,受到伤害的欧洲和世界在等待。

  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二战中,波兰有250万犹太人在集中营里饱经痛苦、绝望的折磨,最终无助地死去。在冰凉的风中,勃兰特一步步走到死难者的墓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德国人诚恳地接受了自己历史上沉重的一面。他们讨论但是没有激烈争论,没有否定自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推卸自己应该对犹太人大屠杀所负的责任,没有否认自己经受了12年的纳粹独裁统治。诚恳地回忆自己的错误,帮助德国人大大地减轻了民族复兴的困难。

  1990年10月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

  德国再次统一了,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德意志,它在哪里?也许,近两个世纪执著的寻找已经有了答案。在这一漫长的寻找中,所经历的大悲大喜,不仅已成为德意志民族的集体记忆,而且也为已经崛起和正在崛起的大国,书写了一段不可忘记的历史。

  《大国崛起》读后感6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坏无能,欺软怕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终于理解鲁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就注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运。总观12个强国的历史,我不懂当拿破仑为凯旋门垫下第一块基石时是怎样的喜悦,我不懂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昂首挺胸所拥有的勇气,我不懂那时的总统罗斯福带领整个美国走过血肉模糊,充满硝烟的世界大战所付出的艰辛,可我知道,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德国的教育,日本的虚心,法国的自立,对比中国的闭关锁国、保守落后,显然中国从一开始就注定自己胜败存亡的理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透过表面华美的现象,我们试者问自己的心灵,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实实在在的实施了多少?最终又真真切切的见效了多少?在我们的国度里,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形式,一些装饰品罢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记录片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大国崛起》读后感7

  我读唐晋的《大国崛起》这一本厚重的书,它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籍。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个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历史发展的精华,大国崛起也正是把科学、艺术、宗教、战争四种武器运用到淋漓尽致。分公司在全体管理人员中开展"我读书、我思考、我收获"活动,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大,并引发了诸多思考。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制度创立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等,这些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所以,国家的强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进步性。

  三是靠实力说话。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单是丛林准则,亦是政权更迭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二法则。大家都了解中国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为闭关锁国,因而闭塞视听,因此夜郎自大,言必称我泱泱大国,岂惧蛮夷倭盗未开化之流?然而,也正是他们口中的蛮夷倭盗未开化的不屑之流,用坚船利炮,轻易就敲开了自诩的所谓泱泱大国的国门,惨遭蹂躏,备受屈辱。

  四是学习与创新。无论哪个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不曾历经过学习与创新这个积淀的过程。大国的崛起,也同时证明了学习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永动力。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必须要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否则,难免会坠入邯郸学步的误区。

  《大国崛起》像一面历史宝镜,折射出世界经济文明之光;《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我们当下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我国发展的根本力量。让我们一起聆听历史,一起去寻味这深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