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时间:2023-02-08 10:46: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篇1

  “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还是想当好老师,只是有些老师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罢了。”这是台湾林文虎老师所著的《好老师在这里》自序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阅读起这本书来,读着读着眼前浮现出了一个个不一样的老师,有大雨天骑半小时自行车去给他的学生阿诚买生日蛋糕的美惠老师,有把学生的作文谱成曲子作为校歌传唱的杜守正老师,有根据生活自己编写数学教材,并用自己编的教材上课的陈美伶老师……那是怎样一群老师呀,他们个性独特,敢于挑战传统的权威,学生在他们眼里不仅仅是学生,还像子女,更像朋友,我想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对待孩子,是因为他们爱孩子,更懂得尊重孩子。他们的故事给了我许多启发:

  回想自己,曾一直以为当老师就要摆出一副“师道尊严”严厉地去管教学生,让学生敬我,怕我,这样才有当老师的样子。这样的结果往往孩子在你面前挺“乖”的,写作业时也鸦雀无声,可你前脚刚离开教室,学生就开始不安分了,教室里声音越来越响,说话声,吵闹声,尺子拍打课桌的声音,一浪盖过一浪,你走进教室学生陆续静下来,你一离开又反复了,常常觉得孩子难管。说到底是因为孩子心里没你,所有你一离开就不听话了,那要想孩子对你心悦诚服,我们老师就要蹲下来,像朋友一样平等的对待他们,让他们敢于乐于靠近你。书中杜老师自在洒脱的课堂让我们羡慕,他教书没有讲台,讲台就是茶几,他陪着孩子聊天,练书法,有了错误让孩子自己惩罚自己。学生在这种平等中亲近老师,亲其师自然就信其道了。老师要敢于“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才会打开心门接纳我们,并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美惠老师的故事一直感动着我,她在工作中一直主张用“用真心换真情”,而“用真心换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情绪。她班里有一名学生阿诚,爸爸去世很久了,妈妈已改嫁,阿诚独自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是典型隔代教养的孩子。可最近几天美惠老师却发现孩子情绪不太好,经询问才知道妈妈本打算回来给孩子过生日,可由于工作太忙,不能回来。孩子盼望已久的事情就又成了幻影。看到孩子一脸失落的表情,美惠老师决定要给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可不巧的是孩子生日那天下起了倾盆大雨,而卖蛋糕的地方却在深洼地段,一路上好几次都险象环生,几乎每隔一段路就有大小不等的山石崩落,最终美惠老师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帮孩子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阿诚的脸灿烂得就像是久违的阳光。美惠老师正是用这样的真心打动了每一个孩子,赢得了孩子的真情对待。她认为,孩子的每一张笑脸都是对老师最好的鼓励。要成为一位好老师就要像美惠老师一样能细心体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细致入微地关心每一个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完整的喜怒哀乐,都需要老师的细心贴近,可老师当久了,慢慢地满满一个班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渐渐长成了同一张脸,不经意间老师就忽略了孩子的个别情绪和差异当孩子气馁时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当孩子伤心时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当孩子有困难时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只有孩子敞开心扉你才能进入他们的心里然后用真心换孩子的真情。

  我非常喜欢书中杜守正老师说的一句话是:“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我们的心中不能只装着成绩,不能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成绩绝不是评价好学生好老师的唯一标准。杜老师能全然不动声色的接下学生的一张空白作业,能听懂学生看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不做作业的理由,我想正是因为杜老师认为:教学有时能迸发出很有感觉的东西,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出现,教师要有等待的耐心。

  《好老师在这里》一书让我意识到思想有多远,教育才能走多远。我会像书中的老师那样,把学生当作朋友,用真心换他们的真情,就像陈元利校长在书中说的那样“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静等花开。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篇2

  暑假期间,在学校组织的读一本好书活动中,我选中了《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越读我便越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书中的人物和所有人一样过着平常得不得了的日子,但是有许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身影下找到了春天。他们也过着马不停蹄的生活步调,但他们却“不会累”、“不觉得累”,成功的秘笈在哪里……他们懂得尊重孩子。

  同样身在竞争、变的时代,常态编班的环境下,年轻热情的美惠老师选择采用“师徒制合作学习”来经营国中孩子的学习,而且创造出让人难以相信的学习效能和佳绩。她喜欢放任自己用真实面目和孩子们做朋友,在学生面前能哭能笑,也能疯狂。在月考的最后一天,天上下着倾盆大雨,美惠老师毅然决定开车到深坑街为阿诚买生日蛋糕。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几乎每隔一段就有大小不等的山石崩落,这样的天气和路况,让美惠老师毕生难忘。蛋糕买回来了,在全班生日快乐的歌声中,阿诚一脸灿烂。美惠老师认为,孩子们的每一张笑脸,都是对老师最好的鼓励。

  书中再次验证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坚如磐石的道理。爱心是一个好老师得基本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这种爱是无私的。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就像书中说的“用真心换真情”得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换才会有效,“批发”、“包裹”都换不来的。“爱其实很容易点燃,只要用心找到火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啊,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用宽大的心胸去帮助关爱每一个学生。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中,小朋友们正随着优美的旋律边做动作边轻声地唱着歌曲,一切是那么的美妙!可是,不知是谁在这时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喊声,打破了这种美妙的感觉。我不动声色,继续动情的弹着琴,小朋友们也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继续和我一起愉快地演唱……唱完之后,我马上表扬了他们:“你们的歌声可真优美,老师真后悔刚才没有把你们的歌声录下来。”这时,班里的小朋友开始七嘴巴舌地告诉我“老师,刚才XX发出怪声了。”“老师,他一点也不认真。”“老师……”我拍拍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说到:“关于这件事,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也不会再犯了,是吗?”他难为情地点了点头,然后羞愧地低下了头。“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把歌曲唱一唱,这回老师要把你们那优美动听的声音录下来了,你们得表现得更好一点。准备好了,注意姿势和声音。”教室里又响起了优美动听的歌声……对学生的宽容也是一种爱。退一步想想已为人师的我们也会犯一些错误,又何况是这些蒙昧无知的小孩呢?就像书中说的有时候“退”比“进”更有效果。“只要大人要能弯下腰来,和孩子们用同一个鼻孔呼吸,同一颗心感动,就能和孩子‘同一国’地办教育或教学。”记得有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只有当老师能够“蹲下来看孩子”时,才能读懂每个孩子的脸庞,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所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也只有这样你才会惊奇地发现对学生的不满、怨气渐渐消失了,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最喜欢书中杜守正老师说的一段话,值得让我深思的一段话“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想,还是先想想自己,回到自己。你,要过什么日子,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就真的去做,很认真地做,很笃定地去做,很温和的。”这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座右铭。书读明白了,道理也懂了,但实际操作起来有点难,为什么?从书中回神过来,惊觉原来我离好老师的距离还很遥远,但我一直会在往“好老师”这个方向前进的!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篇3

  翻开林文虎先生的《好老师在这里》一书,一位位出色的好老师闪现在了我眼前,尽管他们各具特色,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拥有教育的好方法。书中介绍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他们虽然平凡、质朴,却用自己的智慧、生命、满腔的爱意为教育事业无私地奉献着,为学生灼灼地燃烧着。他们让小草长出了小草该有的风采,让杜鹃长出了杜鹃该有的风貌,让每个学生依自己的天性,活出像样的自己,不愧为"好老师"的称号。他们是我的楷模,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我虽然不一定保证能让每个学生都长出自己该有的自信和风采,但至少不会"非得要小草也开出杜鹃不可;非得要在春天开花的杜鹃和梅花一样在冬天开花不可"。

  在《好老师在这里》一书中,一则则故事都让我深深感动,故事背后的事理引起我深深思考。同样是做老师,方式方法截然不同,效果当然显而易见,而好老师就能找到这些好方法,虽然可能会经历种种困苦曲折,但最后的收获却是甜美的。其实,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等待,学会"静"等花开。在所有的故事中,我对发生在杜老师的书法课堂中的故事最感兴趣:杜老师的书法课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要对得起每一张纸,写诗涂鸦都可以。写书法,不可以说话,说话的人自己站到后面去,想好了能不说话就回座,站多久自己决定。""对得起每一张纸"是杜老师给孩子的自我要求,这通常能产生很精彩的成果,孩子的创作常常让人动容。不过,有一节书法课,坐在最后的阿焜整节课都没有动笔,直挺挺地坐了整节课,收作品时,杜老师看到阿焜送来的空白纸张,问道:"怎么没写 "阿焜很自然地回答道:"老师不是说要对得起每一张纸吗 "老师点点头没说什么,收下了空白的宣纸。第二个星期的书法课,杜老师偷偷地留心阿焜,发觉他还是一样安静地在座位上坐了一整节课,杜老师没有打扰他,一样任由他枯坐到下课,一样收下了他那空白的宣纸。第三周书法课,杜老师还是暗中留意阿焜,阿焜终于有动作了,他在纸上涂涂写写,杜老师则压抑住兴奋与好奇的冲动,让整节堂课按平常的节奏进行。下课时,阿焜终于交上来一张写满文章的宣纸,那是一首感人的童诗。杜老师回到宿舍批改完作业后,拿起阿焜的`童诗谱了一首曲子。隔天上课时,他邀请孩子们唱起了这首新谱成的歌曲。几星期前写不了几个大字的作文的阿焜,在这首歌曲产生的"很有感觉"中完全改观了。从这个故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不仅需要学习"等待"的艺术,而且需要学习恰到好处的表扬的艺术,需要学会寻找能触动学生的那根弦。从故事中,我也由衷地感受到,挖掘孩子的成就感,就像勘探甘美的泉水,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挖掘,耐心等待,总会有泉涌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支撑那些好老师"不会累"、"不觉苦"的就是对孩子们的爱,是他们用真心换真情。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是想当好老师的,我们打开自己心扉,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心倾听孩子们心灵的呼唤,才能让孩子们无邪的笑容在阳光下如花绽放。最后就用书里陈元利校长的这句话激勉我自己吧——“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相关文章:

岁月静好,你总在这里网络散文02-11

岁月静好你总在这里情感散文03-17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03-21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12-31

在这里07-23

在这里10-08

在这里06-07

在这里06-16

在这里02-04

在这里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