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道不拾遗成语解释

时间:2023-08-07 16:21:05 泽楠 成语 我要投稿

道不拾遗成语解释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还苦于找不到好的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不拾遗成语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道不拾遗

  【拼音】:dào bù shí yí

  【简拼】:dbsy

  【解释】:道:道路。拾:拾取。遗:别人丢失的东西。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示例】:人人称赞~,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近义词】:路不拾遗

  【反义词】:打家劫舍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英文】:no one pockets anything found on the road

  【俄文】:потéри инóго на орóге не ерут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力强盛

  道不拾遗 成语接龙

  【顺接】:遗世忘累 遗世拔俗 遗世独立 遗世绝俗 遗世越俗 遗休余烈 遗俗流风 遗俗絶尘

  【顺接】:暴露无遗 补过拾遗 补阙拾遗 殆无孑遗 荡然无遗 道不举遗 道不拾遗 道不掇遗

  【逆接】:爱非其道 安贫乐道 安贫守道 暴虐无道 卑不足道 悲声载道 别径奇道 兵行诡道

  【逆接】:道不举遗 道不拾遗 道不掇遗 道不相谋 道东说西 道义之交 道傍之筑 道傍筑室

  【成语故事】

  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封赐商地十五邑,故称商鞅。

  商鞅年轻时代就喜欢刑名之学(古代研究依法治国、赏罚分明的学问)。他之所以会到秦国去任宰相,完全是出于逃生。那时,他的父亲卫叔痤在魏国当宰相。有一次,卫叔痤病重,魏王来探望。魏王问卫叔痤:“如果你的病难以治愈,朝廷中有谁能代替?”叔痤说:“我儿子卫鞅可以代替我。”想不到,魏王不是个喜欢以法治国的人,所以,对叔痤的荐举自然不高兴。叔痤望着魏王不悦的脸色,心里明白了许多,为了表示对魏王的效忠,就对魏王说:“既然你大王不用他,就把他杀了吧!千万不要让他跑到别国去,让别国用他。”卫鞅听到这个消息,就逃到了秦国。

  在秦国,秦孝王录用了他。他不断地劝说秦孝王进行治理国家的改革。秦孝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任他为宰相。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

  他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功,就应该予以奖励。他鼓励耕织,生产多的可以免去徭役。他认为,贵族世袭的制度应该废除,应当按军功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爵位等级。执法应该严明,不讲私情,以法为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很快就推行开了。

  由于商鞅积极地推行变法,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军队纪律严明,兵士都乐意打仗。民风也变得纯朴起来,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秦国一天天强大了起来。

  【妙语点拨】商鞅变法启示我们,事无大小,遇到难题不能解决,哪怕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一定要想到去变化,用合理的变化来解决难题。如果一味地走老路,只会越走越窄。“改则进”,改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酝酿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只能当“弄潮儿”顺应历史的潮流,并积极推动它,而不是当时代发展的“绊脚石”。积极推动变法的商鞅正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因此,秦国大受其利,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风气日益良好,国家实力逐渐强大,最终鲸吞六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

【道不拾遗成语解释】相关文章:

道不拾遗的解释及成语故事10-13

经典成语及解释10-12

成语的解释01-28

关于智商的成语及成语解释11-19

成语的解释造句08-23

秋天的成语及解释01-17

猫的成语及解释11-22

寒冷的成语及解释精选01-15

居安思危的成语解释06-01

舞文弄墨的成语解释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