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山西古代建筑无梁大王介绍

时间:2021-04-11 15:47:19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山西古代建筑无梁大王介绍

  北倚丘陵,西临沟壑,设计精美、造型独特的阳曲大王庙,位于阳曲县城东约20公里的范庄村。这座孤零零的庙宇建于村庄侧畔,不仅有优美感人的传说,还承载了我国古代独有的“无梁减柱”建筑特色;庙内生动的壁画,更被称作是太原市仅此一例的“明代民俗信仰壁画”。

  正是因此,这处孤体建筑早在1986年便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3年被成功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王”是“赵氏孤儿”赵武

  “别看这儿地方偏远,而且是一处单独的庙宇,但它却是我国古代无梁减柱的建筑典范。”采访时,阳曲县文物局文物科科长张俊草告诉记者。

  大王庙北依山丘,西临深沟,东面是大片的寺庙遗址,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据范庄村49岁文保员赵忠讲,这里曾是一处大型的寺庙建筑群。一旁的唐代建筑明禧寺,加上继续向东的清代关帝庙等,庙宇延绵,最繁盛时达到30间殿堂。后来,因为自然灾害及战火,整片寺庙除大王殿外,其余的建筑全部损毁。通过大殿内外遗存的碑石、碑额、龟趺、柱础、石幢等等的'文物遗存,可以印证赵忠所述。

  根据碑文记载,大王庙的南面,本有面阔三间的过殿,叫做马王殿。大殿两侧,没有传统的配殿等,四面全是夯土做的围墙。殿的前面,则是砖砌的拱形山门。庙宇依坡而建,坐北朝南,北高南低。顺着东侧的旁门,通向明禧寺、关帝庙等。延绵的庙宇,以大王庙为中心,组成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体。

  如今仅存的大王庙,建在一处高60厘米的砖砌平台上,建筑面积约225平方米。大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每边长9.7米,平面呈正方形。大殿墙体为“金镶玉”的包砖墙砌法,即外表为侧砌一顺一丁错缝砌法,里面为土坯整侧砌。庙的两侧,开破子直棂窗,中间为六抹格子门。殿顶为单檐歇山顶式,素面脊,正吻为龙头形,殿檐四周置单翘单昂斗拱,垂脊上琉璃套兽,整个建筑显得端庄朴实。

  从寺庙残碑的“藏山行祠”“藏山神庙”“屠岸贾”及“赵孟”等字句中可见,大王庙原本是一座儒家祠堂,后改为庙。“大王”所指,即是盂县藏山“赵氏孤儿”的“孤儿”赵武。古人念及赵氏一族忠正刚直,且感念公孙杵臼、程婴、韩厥等大义救主,便将孟山改为藏山,筑祠建庙,尊赵武为神。后来,因为赵武幼年藏匿的山洞旁有一处滴水崖,崖上积水成潭,故而就将赵武尊为雨神。历代帝王也为赵武修庙建碑,并封赵武为“翊化”“神佑”之神,专司雨神之责。时至明景泰五年,即1454年,山西境内大旱,但藏山一带百姓却“经躬拜祈祷果获圣水”。周边百姓纷纷前往祈神求雨,果然“有求必应”。《重建藏山大王灵应碑记》记载,太原府阳曲县得知后,便令人赶往藏山,“窃负大王圣像而归”,果然“过其村其村无不雨,经其乡其乡无不雷……竟三日而后息。”后来奉送大王神回藏山时,欢送仪式极为隆重。范庄村位于盂县到太原的必经之地,当年受益匪浅。明成化三年,范庄村一带又逢大旱,村民们赶往藏山燃香祭祀,果获圣水。于是,周边百姓便在村西北建庙一座,名“藏山行祠”。后来,人们将此改称“大王庙”,专门供奉“大王神”,既为感激赵武之功德,也为日后祈雨便利。

  由此可见,阳曲范庄大王庙,是藏山神出行布雨时休憩的地方,所以叫“行祠”。据记载,当年庙内正中是大王神赵武坐像,“俨然王者冠服”,形象端庄,气宇轩昂。但如今,庙内除了大王殿正殿外,包括坐像等,已经全部损毁。

【山西古代建筑无梁大王介绍】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古代建筑04-15

描写古代建筑的句子12-17

古代食器介绍05-31

古代砚台介绍05-31

古代印章介绍03-24

古代铜印介绍05-31

古代作者介绍05-31

古代衣着介绍05-31

古代服装介绍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