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6 19:00:43 兴亮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通用12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通用12篇)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1

  一、落实基础,重视纠错。

  在学科教学中,我很重视基础的落实。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1、重视积累。如反复进行默写测试,让学生把易错字记在积累本上平时经常拿出来看。重视经典和名著的积累和记忆,采用课堂讲故事等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

  2、强化训练。尤其是几个薄弱的方块,如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题训练。

  3、重视纠错。练习也好,作业也好,我都以检查为主,而我的检查重在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对一些经典题型,不厌其烦地讲,当然不光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习惯也就养好了。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不管成绩如何,所有的学生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我都希望看到他们各得其所。所以,我的做法是:真正面向全体。有语文天赋、成绩优秀的同学,重在督促,指出不足;中等生,重在鼓励,适当提问,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成绩差的同学,我特别重视——是发自内心的那种重视,帮他们找到差距,准确定位,树立信心,作业有针对性、多检查。

  我关心学生是全方位的,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甚至关心他们的家庭。我与学生谈心,经常是手里一份成绩单,分析语文成绩,也分析其他学科成绩;谈学习,也谈生活;谈学生,也谈我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有时,我与他们一起分析总分,寻找差距,共同探讨薄弱学科成绩提高的方法;有时,其他学科的问题我解决不了,就为他们和任课老师“牵线搭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多的时候,我鼓励他们主动找老师特别是找我谈心,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思想上的,都可以。学生来了,我就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给出他们适当的指导。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只需要倾诉,只需要宣泄,说出来了,心里就痛快了,而我,喜欢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跟我的关系比较近,我说的话他们也就喜欢听了。哪怕有时我发火,他们也能理解和接受。

  三、培养兴趣,鼓励为主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强制性训练如果不能,则结果不是事倍功半就是适得其反。高三语文复习正是这样一种强制性的训练。因此,首先要唤起高三学生主动投入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可见只有适合教学对象的心理需要的教学,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才是有效的;相反,不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引发其抵触情绪,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果了。因此,要想取得复习的高效,作为教学者首先要研究高三学生语文复习的特殊心理,要抓住“满足需要”这个心理契机,通过教学材料的诱因化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第一,寓教于乐,培养兴趣。高三总复习是一项大运动量的工作,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必须提高学生复习、练习的兴趣。例如,一节课可以穿插进行说、写、看等多项训练活动,这样富有变化的设计复习安排,比单纯进行一项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表扬为主,鼓励为先。让学生感受到点滴进步,让他们自己被自己的行为感动,从而增强作题信心,提高兴趣。

  第三,展示教师自身魅力,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甚至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多与学生交谈,达成课上的默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实践中,只要用心体会总有一些收获,总有很大的乐趣。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2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我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身处高三的老师又有哪一个不是如此呢?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心力交瘁,是老师们愿意这样吗?不,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学生喜欢这样吗?不,他们在被迫的接受。

  我们一直在探索高三语文教学的方法,探索语文教学的灵魂,一直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频繁的考查考试是成功之举吗?

  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是成功之举吗?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而我们……

  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总是失败,师生的信心从哪来?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感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和考查或训练的频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这样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3

  进入高三,语文复习课是最难上的了,学生由于到了高三,认为时间迫在眉睫,大都在“抓紧时间”,课堂上变得很沉闷。再加上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都是炒现饭,或者是讲评练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发挥。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那么,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活力了?本学期,我继续教3班和四班,针对这两个班的实际情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了解试卷结构,突出复习重点

  在复习刚开始阶段,要让学生心中明白高考语文试卷的基本结构、题型及分值,高考卷一般题型和分值是固定的,学生明白了,就会懂得复习的重点,在复习时容易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取舍资料。

  二、 师生共同研讨《考试说明》

  高考《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参考,深入研究《考试说明》,使学生明白考什么、怎么考,无疑对高三复习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明确高考考察内容与范围,知道学习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通过探讨新旧《说明》的变化,锁定重点突破对象,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做无用功。

  三、 要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

  第一轮要全面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提高应用能力。

  四、要精心的进行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复习课难上的原因之一是,课堂教学很容易留于一般性的程式。首先是教师讲解高考考点,分析命题趋势,然后讲授对策,最后再来点练习,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的多,学生动脑的少;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兜售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这严重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未能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著名的时装设计大师范思哲曾经说过:“时装的美丽,不在于它的面料如何高档,也不在于模特的表演如何的出色,而在于时装设计师的精心的设计。”时装如此,一节课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进行文言文的复习课,在我充分估计学生对于18个文言虚词记起来非常费力,我就给

  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之乎者也焉,而乃何其且,以若则所为,与因于”。我跟学生说后面三个字“与因于”设想是一个作者的名字,这样学生就一下子记住了。

  五、课堂要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告诉。

  高三语文复习课“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变成“填鸭子”。因为在上课之前教师肯定都准备了很多的“知识”,以便在课堂上传授,这时教师就只注意“传”了,却忽视了我们是在教育和教学,而不是在喂肉鸡,一味的填、塞。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首先,教师心中应当时刻都装着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我是在教育,是在唤醒他们,而不是告诉他们;是在启发引导他们,而不是灌输他们;是在做知识的“助产婆”,而不是做知识的“传输器”。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注意教学艺术,要把课堂教学当作是一门艺术。如果能把课堂教学当作是一门艺术的话,教师肯定会多方动脑去寻找传授知识的`最佳方式,让学生能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我想,这样的课堂应当会充满着活力的。

  我们在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艺术的教学手法,去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去启发学生的智慧,去塑造学生的学习品格。那么,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也将是成功的教育者。

  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微笑与热情,少给学生一些刻板与冷漠。

  高三学生本来学习负担就比较重,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压力山大”,整天都生活在紧张和繁忙之中。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应当起到调节作用,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体味到课堂的趣味和活力,让学生有兴趣去接受知识。而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来把学生“盘活”,而要“盘活”学生,我们教师就应当用笑脸去面对学生,用热情去激励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课堂上来,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这个课堂才能充满活力,这一课才是成功的一课。如果学生整天都生活在紧张和繁忙之中,而我们教师整天都“坚持不懈”地保持一副刻板和冷漠的面孔的话,是很难把课堂搞活的。那么,教学效果如何,我们可想而知。学生只有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里,才能够发挥其创造性,而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我们教师就应当为学生创造这样宽松的环境。

  七、教学语言要多一些形象与幽默,少一些抽象与说教。

  如果想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活力的话,教师的语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课堂上语言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能把语言变得生动的话,无疑可以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使课堂的语言变得生动呢?首先,语言表达要具有形象性,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就不妨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夸张等,使语言形象化。其次,教师的语言还应当幽默一些,它不但可以使教师的变得生动,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使自己的语言形象幽默的话,我想,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的。

  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活力并非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为学生着想,能够有意识的去搞活课堂的话,我想就一定能够使高三语文复习课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着青春活力!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4

  反思以往的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我认为要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有效性,必须认清教学的三大禁忌,却也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根本模式:大量讲述,大量训练,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认。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表达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旷日持久,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中主张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开展要充满信心,并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时机,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理想的、适合自己需要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开展。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的、面向全体的学生观,也是关注到了学生心灵需要的教学观。

  我认为,学生了解了自己,明确了学习目标,才会有奋斗坚持的毅力,才会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才会感受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并为之而欣喜。

  高三语文老师必须正视学生的差异,应该帮助学生把学习的内驱力真正化为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从而制定符合实际的个性化复习方案。我们可以设计一张自我反思的表格,表格上根据高考的各个大项,从语知语用到作文,分别呈现,然后由学生自我反思总结,明确各自的优势区域、薄弱环节,然后根据其根底、能力、开展前景、努力方向等,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商定,然后选择最易达成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完成目标的方法,进行重点突破。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5

  《老人与海》这部伟大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古巴老渔民,在海上三天两夜捕鱼的经历”,因其故事的完整性,震撼性,寓言性,人文性,使我初读、深读后受到感染和感动,那苍茫的大海、孤独的老人、艰辛的搏斗、不屈的灵魂、巨大的象征意义以及似乎能从中找到的自己生活的影子,都激发也激励着我去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和主题意蕴。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一个神奇的宇宙,我想努力看到冰山下更为丰富的世界,我想努力把感染和激励了自己的伟大作品从更高层面上介绍给学生,看到学生心神领会的颔首,也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我认为一节有价值的课首先要达到以下几点:一是圆满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二是教学节奏紧凑顺畅,课堂自然天成;三是学生学有所得;四是教师有教学的成就感。

  这节课我基本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从动画朗诵的激趣导入到了解故事内容,从分析故事情节到初步把握人物性格,从深入感受人物真实而强悍的性格特征到定性辨析人物形象,最终探究小说的象征意义,拓展到作者海明威的人生以及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对于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节奏紧凑顺畅。但是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由于实力不够、经验不足,我有时倾听不仔细,没有敏感地把握住学生分析的亮点,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赞许,而失去了很好的引导契机。

  学生学有所得,是老师的最大收获。通过这节课,学生既全面了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重点情节和人物性格,同时也通过深刻的心理剖析,辨析了人物形象,在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思维定式下有了新的认同赞词,桑地亚哥不止是一个勇敢面对失败的硬汉,更是一个在生活的艰辛中看到生存的意义、在战斗的残酷中展现生命的价值的真实而强悍的胜利英雄。同时学生也领悟到生命旅程就像是大海,激励了自己要如桑地亚哥一样,在人生长河中坚守生命尊严,为了理想永不言败而且永不停息地奋斗。

  从教学的成就感来说,莫过于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在课堂的层层推进下引导学生从模糊到清醒、从质疑到认同、从理解到深受感染,在课堂上我看到学生心领神会的微笑、情不自禁地挺直身背,结束时似有不舍与回味。同时通过学习这一篇课文、这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激励着在今后的人生长河中,永不屈服、永不放弃、永不停息坚持人生的方向,实现自身的价值。

  课堂总是一们遗憾的艺术。上完之后,掩卷沉思,对于课堂内容的设计、对于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都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我不停息地弥补、加强、完善。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6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

  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那些没有中心论点、没有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没有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的议论文,都是围绕某一论题(往往就是文章的标题)阐述作者的一系列见解,其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观点是真理以让读者信服,而是为了阐明与某个问题有关的见解以让读者明白,有人称这类议论文为“阐明文”。《劝学》也一样,它不过是作者围绕着“劝学”这一论题,从与之有关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师说》不也一样。

  五、反思议论文写作教学。

  新教材议论文少了,可高考议论文却越来越多。旧版教材的绝大多数议论文其实就是“阐述文”。无怪乎学生写作很难出现“规范”的议论文。

  很想大声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7

  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广泛,可以说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加之,随着《考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这就要求教师切实钻研、学习《考纲》,把握《考纲》的精神,从而从宏观到局部,安排好高三复习的整个过程,落实好每个考点。因此,针对的特殊性,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须训练到位、渗透联系。因而,复习应点面结合,既考虑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又要照顾到各个知识点的落实和延伸,使考生能从容自信地应对每一次考试。所以,我觉得高三整个复习阶段,教师的教学要有总体构想、具体操作要有章法,有思路、有步骤地进行;对学生,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计划,稳扎稳打,打好每一知识内容的攻坚战。

  同时,由于高三复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讲课--练习的重复性,因而也就带来了相应的'单调乏味性,甚至在每个阶段,都存在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的现象。因此,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出发,高三复习必须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二堂课阅读文学书籍、杂志,这时,学生肯定兴趣大增,情绪高涨,效果也比继续按部就班地继续基础复习好得多,同时,又能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加作文素材;又比如,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古文翻译之后,偶尔穿插古诗鉴赏,让学生在逐字逐句的练习后,一下子驰骋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壮阔天地中,领略中国文学的最辉煌篇章,那种雄奇、壮美、深广、博大,必定让学生感慨不已、欲罢不能。这远比机械的操作文言翻译板块和古诗赏析内容来得更好。再如,可把语言表达练习(特别是仿句、扩句)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穿入进行;现代文阅读和练习相辅相成,等等。总之,灵活掌握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灵动高效的复习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的同一内容复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在把握"灵活性"原则的时候,需有高度的全局观念,而不能打乱整个复习计划、进程。要突出重点,并安排好穿插内容;既保证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能保证使各个考点都能在整个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在这里,"系统、灵活"集中表现为"全面完整、有条不紊、主次得当"。作为学生,既要能够遵循教师的复习思路,在每个阶段巩固好复习的重点板块,又要有自主调配、查漏补缺的能力。比如,按照教师的进度,灵活穿插知识点,及时训练,补偏补弱,做到举一反三,调整总结。相信,每经历一个重要的复习阶段,学生都会有进步,日积月累,某一天,可能会产生质的飞跃。

  高三复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同时,必须对学生作出严格的规定,明确包括作业在内的各项要求,防止学生出现松懈、拖沓现象。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而把课后的积累、总结作为提高成绩的大后方。如果这两方面结合有效、操作得法,学生的成绩是大有可为的。还有,教师要与每个学生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情,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作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在师生互为理解、配合的基础上收到奇效。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8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七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也已经有三年。长期以来,高三语文教学往往围绕各个复习专题,各个考点、各自为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个专题、考点缺少联系,像一条条平行线永久不能相交。但效果甚微、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有些考点、专题时间一长,又得返工。去年的期末考试就是这样,很多在考点复习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在考试中,尤其是在作文中有显现出来。高三语文教学往往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下面就结合今年高考,谈谈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从去年的期末考试试卷看,语音和成语题都是大家比较熟悉,在教材中出现的资料,只是稍微作一点延伸,而从历年江苏高考考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回归课本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从字音、字形、成语到语言表达,甚至作文,都回到同学熟悉的大背景中。应对高考试题命题方向的改变,我们打出了回归课本的旗帜。于是,理清教学思路,如何重新调整和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如何寻求教学突破,寻找各个专题,考点的契合点、连结点,使高三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摆在我们高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也是我们提高复习效率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去年期末考试总体没有到达预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绝大多数同学得分都在50分以下,当然有试题的因素,但学生写作潜力不强,素材积累不多,语言不够生动也是重要原因。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的主线,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数重,是天下第一题,大意不得。作文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成绩,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教师、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课外收集积累超多的作文素材,作文专项训练常抓不懈,这虽然重要,但这是否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是否有更切实有效的途径通过纷繁复杂的专题、考点,我找到了这个契合点、连结点,它就是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强化各专题训练的同时,实际上都在为作文作准备。我们是否有必要舍近求远,另起炉灶,花超多时间来抓作文专项训练呢我认为很有必要。

  首先,学习“虚词、实词、熟语的正确使用”等专题,为作文储备充足的词汇。在期末考试批阅学生的作文中,许多教师和我一样都感叹学生作文里词汇的贫乏,要么辞不达义、望文生义,要么就出现很多生造词。一篇作文难得见到几个用得贴切、鲜活的词。在复习这些专题考点时,有意识地引导我们的学生,从作文的角度多积累一些词汇,然后学以致用,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运用一些词汇。这样就能丰富自己的词汇,增加文章的文采,赢得老师的亲睐。

  其次,学习“字形的识记、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专题,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以往教学出现的情形是,做这类专题训练的时候,改错别字、改标点符号、辨析和修改病句,都完成得较好,准确率挺高,但一到自已写作文,就不当一回事了,无所顾忌,错别字连篇,标点“一逗到底”,“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病句。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咄咄怪事原因就出在“学”与“用”严重脱节了,学习这些专题的时候,没有和作文连在一块了,未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期末考试中就有不少同学在这些方面做的不好,最后影响了作文的得分。

  再次,学习“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专题,丰富作文素材的.储备。翻阅学生上次期末考试的作文,明显感觉到学生没什么资料写。考场作文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快速成篇,学生平时若没有充足的素材储备,即使有较好的写作技巧,较强写作潜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阅读”无疑是学生作文素材的聚宝盆。在教学这些专题的时候,我就明确告诉学生,这些专题的高考分值是“X+70”分(“X”是该专题分值,“70”就是作文的分值)以引起学生重视,在写作训练中、能现学现用、活学活用,起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学习“语言应用题”专题,改造并锤炼学生作文的语言。语言应用题历来被称作是高考的“实验田”,题型新,短小精悍,灵活多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则语言应用题,从某种好处上说,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据必须的句式、必须的修辞手法,重点考查语言表达潜力,多用整句、对称句。很多学生很喜欢做这类题目,可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可一写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根本找不到感觉了。在讲评语言应用题的时候,我时常会这样感慨:“要是在作文里能出现这样精美的文字,那就太棒了”。把语言应用题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讲究语言的改造和锤炼,每一句、每一段语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语言自然就好起来。

  此外,还有其他专题训练,也能够和作文串起来,譬如:现代文阅读训练,我们阅读文本,不单单就为了解决那些题目,还就应把它们当作美文、范文来品读、来学习、借鉴。为自己的作文的提高带给范本。因为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鉴模仿的过程。

  总之,通过对去年期末考试的总结和思考,我明确了一个认识,即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作文。让我们心中有作文,更要让学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的同时,不忘彰显作文的特殊地位。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9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天天作题,学生机械麻木。如何上好复习课,就成了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的设计理念是:

  1、复习教学要给予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发展的天空,让他们愿学、会学、乐学,从中真正体味到没有考试压力下的复习乐趣。

  2、复习教学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彻底从考试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品尝到创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3、复习教学要联系实际,走向生活,要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4、复习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5、复习要有针对性,抓住考点。

  拟公益广告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个考点,内容不多,考分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学生得满分的不是很多。原因在于学生平时所练不多,对写作技巧掌握甚少,细节部分处理不到位,更有甚者,少部分学生弄不清“公益广告”的概念。

  我设计这节课,解决的重点有三:一是广告知识,二是什么是公益广告,三是创作技巧。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公益广告的创作技巧,以便学生在高考中多拿分。

  过去的这一节,留给我的思考是永久的。我认为,复习课也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复习课也可以生活化教学,语文复习的领域无边无际。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10

  面对全国卷,作为高三语文教师,我们得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与教学策略;新学期的高三教学我不能不做及时的调整,而我的学生经过了一个暑假的磨砺,好像在新学期绝大部分人似乎都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从九月一日到今天头尾上了四天的课,都是复习课,主要是复习文言文,上课的重点自然与平时的新课教学是有区别的,而且这样的复习课主要还是要帮助学生找出复习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的不足与缺憾,同时针对学生的这些薄弱点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讲解指点,能够让学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较好地完成复习任务。教师的教学点还是着重选择那些学生在自己复习的过程中暂时无法弄通弄明白的知识点进行较为到位的'讲解与拓展,争取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

  课堂气氛还是比较轻松活泼,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讲解,不是刻板的训练,尽可能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事例,选择学生喜欢听的那些语气、语调来表达,选择学生需要的内容来讲解。客观上说,这种方式还是有一定的效果,毕竟作为语文教师的我还是有教学激情的,懂得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的教学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

  除了课内的复习,最近的教学还是突出了时事评论带入课堂,让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并上台点评,采用就事论事的方式,其实也就是让学生进行课堂演讲,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刚开始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第二三天慢慢地发现学生其实很聪明,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当优秀的时事评论家。

  但是回顾这几天的教学,我还是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学生的量多,要做到人人落实还是有一定的难处;课堂的复习课还是无法完全做到人人满意,人人接受。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11

  草长莺飞,烟花三月,正是农村里辛勤耕耘的季节,莆田八中高三年段的语文教师也开始了新学期“春耕”的工作。

  本月初,迎来了省第一次质检,考试结果出来后,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叹惋,原来呀,我们考生的基础是这么的薄弱,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师生在教与学中存在的“投机”意识。

  比如:文言文阅读(选择题与主观题)都存在明显的基本功不扎实现象;文化名著考题出自《庄子》;文学名著出题较细;语用题得分明显不高;作文文体意识淡薄。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教学的不足及急功近利,甚至是“投机”的行为。

  鉴于此,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经过多层次的教研,决定在第二轮复习中,充分地补缺补漏,为此,我们让学生订购了《学海导航》作为第二轮的复纲。

  近段时间,虽然正式的考纲尚未出来,但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了某些变化,如略去科技文客观选择题,转入“语言运用题”作为主观题。这些变化更体现了语文教改的'注重实用的精神。综上所述,语文教改的方向,也是语文改革的方向,两者并不矛盾。

  本月,高三语文备课组还进行了互相听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尤其是复习教学的经验,此外为了弥补作文教学的不足,我们还特地邀请老校长祁明规老师作专题作文讲座,面向整个高三年段开放。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王国雄说,读书有三种境界,其实何尝不是教书的三个境界。如今,我们正进行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阶段,相信再过两三个月,我们莆田八中的师生必将迎来“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时刻!

  春种夏收,一分钟耕耘必将一分收获!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12

  反思以往的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我认为要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有效性,必须认清教学的三大禁忌,却也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根本模式:大量讲述,大量训练,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认。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表达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旷日持久,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中主张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开展要充满信心,并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时机,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理想的、适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开展。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的、面向全体的学生观,也是关注到了学生心灵需要的教学观。

  我认为,学生了解了自己,明确了学习目标,才会有奋斗坚持的毅力,才会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才会感受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并为之而欣喜。

  高三语文老师必须正视学生的差异,应该帮助学生把学习的内驱力真正化为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从而制定符合实际的个性化复习方案。我们可以设计一张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表格,表格上根据高考的各个大项,从语知语用到作文,分别呈现,然后由学生自我反思总结,明确各自的优势区域、薄弱环节,然后根据其根底、能力、开展前景、努力方向等,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商定,然后选择最易达成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完成目标的方法,进行重点突破。

【高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学科教学反思03-01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01-04

高三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06-23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05-30

高三语文专题教学反思03-26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06-13

语文学科教学反思14篇01-15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7-29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优秀02-18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