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时间:2022-09-21 01:23:00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1

  《爱莲说》(10分)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 ) ②亭亭净植(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陶后鲜有闻(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3: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托什么物?言什么志?(2分)

  小题4: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洗涤 立 亲近而不庄重 少

  小题1:略

  小题1:莲 洁身自好 淡泊名利

  小题1:略

  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词语理解要精准,这里应注意:④“鲜”古今义,这里是“很少”而不是“新鲜”。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文句要注意关键词和重点句式,这里应注意“染”“濯”“清涟”“妖”等文言实词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之”“而”等文言虚词的理解。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将“莲花”象征以作者为代表的具有洁身自好 、淡泊名利的人。

  小题1:试题分析:能围绕所选的.花的品性和象征含义来谈理由,表达合理即可。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2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⑴、陶后鲜有闻(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可爱者甚蕃( ) ⑷、亭亭净植(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地区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六安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少(2)、洗涤(3)、多 (4)、立

  小题1:(1)、从淤泥里出来却不粘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对于菊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1: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1: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六安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六安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六安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即可。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3

  《爱莲说》(11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自李唐来( )

  ②不蔓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

  ⑤宜乎众矣( )

  ⑥陶后鲜有闻( )

  小题2:.选出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1分) 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

  小题3:.简答。(3分)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小题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2分)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4

  阅读《爱莲说》,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C、精益求精 香远益清

  D、因地制宜 宜乎众矣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①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_________

  ③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

  ④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填空。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5、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①的 ②却、可是 ③多 ④洗涤

  3、①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②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

  4、追求隐逸 贪慕富贵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意思对即可)

  5、“略”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5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3)不蔓不枝( )

  (4)陶后鲜有闻(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再三强调自己爱莲与陶渊明爱菊的不同。请结合本文及你平时的有关积累,说说两者的不同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明的语言列举一个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历史文化名人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多

  (2)水波

  (3)蔓延,牵牵连连

  (4) 很少(意思对即可。)

  2.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得愈远愈清香,(莲花)笔直而洁净地站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却不能玩弄它。(意思对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

  参考:陶渊明爱菊花意在表明他的隐居思想,他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就揭示了他远离俗世的愿望。周敦颐觉得莲花是完美的事物,爱莲花表现了他直面社会的乐观态度及不为浊流玷污的高洁品格。

  4.不设统一答案。

  参考:古人子罕,当一个善于巴解的小人向他献美玉的时候,子罕以不贪为宝的理由拒绝了。子罕拒绝贿赂,保持了自己的高尚节操。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6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

  ②便要还家__________

  ③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甲】文,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中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无论是甲文中虚构出的“世外桃源”还是乙文中作者的隐居自娱其实都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

  ②同“邀”,邀请;

  ③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④官府的公文。 (意对即可)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意对即可)

  3.为桃源外战乱频繁,现实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意对即可)

  4.以古代名贤自况(类比),进一步突出“德馨”(自己品德高尚)。 (意对即可)

  5.不同意。【甲】文通过对“世外桃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乙】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意对即可)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7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 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小题1】(1)赞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题1】B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D项中两个益的意思都是更加。选项A中,有仙则名 的名是出名的意思;莫名其妙的名意思是说出;选项B中宜乎众矣 的宜的意思为应当,因地制宜中宜的意思为方法;选项C中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的意思为唯独,无独有偶的意思为仅仅。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所以翻译时除了要注意独、之、而、染、乱、劳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1)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接下来,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这就是入题了。循此继进,自然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总括莲的品格。莲既有此品格,菊和牡丹又如何呢?由此又引申出一层新意: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到篇末,作者再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经分析,B项答案是错误的。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8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①香远益清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的“独爱菊”与周敦颐的“爱莲”分别表现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更欣赏谁?(4分)

  【小题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小题1】①益:更,更加。②亵:亲近而不庄重。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小题2】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评分:意思对即可。每题2分,共4分。

  【小题3】陶渊明的“爱菊”表达的是一种看不惯现实、不与之同流合污,避世做隐士的人生态度,而周敦颐是一种不追逐功名富贵,不趋炎附势,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用自己美好的品格来影响他人。对比来看,陶渊明的人生态度比较消极,而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也可欣赏陶渊明,自圆其说即可。

  评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评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9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节选)

  【乙】芙蕖①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③。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④矣。迨⑤至菡萏⑥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节选)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称。 ②荷钱:初生的荷叶。 ③妍:美丽,好看。④逸致:情趣。 ⑤迨:等到。 ⑥菡萏:花苞。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2分)

  ①日上日妍( ) ②及花之既谢( )

  【小题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3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小题3】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⑴ ⑶一天比一天(或:一天天) ⑷等到

  【小题1】(1)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

  却不显得妖艳。(2分)

  (2)这些(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看)的方面。

  【小题1】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注意“染、濯清涟、妖、目”等关键词语的理解。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粗的字。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

  (3)不蔓不枝枝:____________

  (4)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多(2)洗涤(3)长枝节(4)很少

  2.(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4.

  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爱莲说》的阅读理解】相关文章:

社戏阅读理解10-10

《白鹭》阅读理解09-06

《变》阅读理解10-21

《山雨》阅读理解09-24

时间阅读理解11-11

《夏夜》阅读理解06-20

《社戏》阅读理解08-21

《父亲的眼神》阅读理解阅读10-17

《旧唐书》阅读理解08-10

访兰阅读理解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