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

时间:2023-04-10 19:24:14 嘉璇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

  《高山流水》,汉族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那么高山流水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又是什么样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钟子期和俞伯牙,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遇、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俞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俞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俞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成语释义

  成语名称:高山流水

  成语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成语用法: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也比喻乐曲高妙。

  成语来源: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语造句:曹禺《纪念易卜生诞辰150周年》:“易卜生是戏剧创作天地中的高山流水,人们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高字开头的成语

  高阳酒徒 高山流水 高枕无忧 高屋建瓴

  包含有高字的成语

  德高望重 高枕无忧 高山流水 兴高采烈 趾高气扬 束之高阁 年高有德 人面逐高 天高皇帝 高阳酒徒

  典故人物简介

  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据余氏宗谱记载,伯牙实姓余,名瑞,字伯雅,善鼓瑟子期赞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父余纶,子一仲霄。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与分析

  《高山流水》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友谊的真谛。

  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遇知音,第二部分为悼知音。这都在第二课时中的教学内容。

  在巧遇知音这一部分,尤其以伯牙两次抚琴为重点;在悼知音部分,又以伯牙摔琴为重点。整篇课文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就如一曲动听的曲子,令人回味无穷。

  2、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深厚的友谊,受到教育,珍惜自己身边的友谊。

  3、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寻。

  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学生在一起彼此对话、畅想、交融、分享,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高山流水》一课,是个动人的传说,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感受为辅。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的`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来推动课堂深入,让学生从故事中品味出友谊的真谛。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因为在第一课时,我已经给学生们欣赏了《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我在还没上课的时候,播放曲子等待铃声。上课开始就从乐曲入手引出俞伯牙。紧接着,我出示了文中的一些四字词语,让学生读,并且带入“伯牙在一个的夜晚,弹起了高山流水。当他弹到志在高山时,子期道:‘真妙啊!我看见了的泰山!’当他奏起了志在流水时,子期的说:‘真妙,我看见了的江河!’伯牙激动的说:‘知音难遇,你就是我的知音啊!’他们两人。当伯牙得知子期已不在人间的噩耗,来到坟前,又弹起了高山流水。子期已死,伯牙终生不再弹琴。”

  这一段话中,又一次运用了这些词语,算是对上节课的复习。紧接着,我给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来引入今天的新课。

  第二部分:品味赏析。

  1、回顾第一部分,知音难遇。这部分是上节课学习过了,就提一下就行了。

  2、偶遇知音。其中第三、四段交待了他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没有学生思考的价值,我就让他们齐读这部分,了解就行了。到了重要的5、6、7自然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阅读要求:你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学生读完,给他们一点交流的时间,然后汇报成果。我就把学生找到的: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这两句话出示出来,引导朗读。第一句话我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可能感情不是很强烈,第二层,我让他们抓住“啧啧赞叹”这个词来指导朗读。第三层,我是从“气势磅礴、高大雄伟”这两个词,配上我找的高山图片来指导朗读。(我找图片的用意是,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外出旅游,没见过高山,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体会,那就更好了)。第二句话,我也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前两层都一样,第三层我是把《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段截成mp3形式,让学生听着加深体会来朗读。图片和音乐都在课件中出示。接下来,我提出问题: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来发挥学生想象。学生汇报后,我又出示: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怎么赞叹?

  真妙啊,我看见了!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雪花,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这个设计,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接着,让学生读,体会伯牙激动的心情,这部分我是让学生从动作词语来体会。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引导学生从知音难遇来对比着体会。

  3、痛失知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8—12自然段,画出让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给学生一点时间来交流自己的体会。指名说说体会,读读课文。当学生说到“如泣如诉”的时候,让学生想象伯牙会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体会,指导读“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这句话。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呢?因为知音难觅,唯一的知音也死了。这样,就把难觅时的期盼,偶遇时的激动,失去时的痛苦联系在一起了,加深了学生对故事中伯牙和子期深厚友谊的理解。

  第三部分: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读13、14自然段,了解碎琴山,古琴台得名的原因。但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上。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去了碎琴山,你会想些什么?”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肯定有学生能联系到自己的朋友,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从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体会的珍惜自己与朋友的深厚友谊。

  最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无印良品的《朋友》,词写的特别好,在从歌声中体会深厚友谊的重要。这节课就在歌声中结束。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

  19、高山流水

  志在高山(气势磅礴)

  俞伯牙难觅偶遇痛失纪念

  钟子期志在流水(烟波浩渺)

  深厚的友谊

  五、说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情境进行教学,下面我将本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情感脉络流畅。本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传说,我按照知音难遇、偶遇知音、悼念知音、纪念知音这几个方面进行组织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情境,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2、注重了对朗读课文的指导。如: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这几句话,分层次的指导朗读。学生先自己体会读,再理解重点词语后,最后再配上图片和音乐读,学生的感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从如泣如诉这个词中,你感觉俞伯牙会诉说什么呢?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这样,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内容的把握也有帮助。这堂课,我也感觉有很多的不足:

  感觉学生虽然读出了感情,但是还不是很到位。

  自己语言的组织能力需要加强。

  给学生体会、思考、交流的时间有点少。

【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相关文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散文05-13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日志04-17

高山流水待知音11-30

知音的来源典故08-15

高山流水觅知音作文04-29

高山流水的典故08-12

高山流水典故04-17

关于知音的历史典故04-17

高山流水出处及典故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