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哪有中考的语文文言文答案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2-29

  (2015•福建莆田市)比较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 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__________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___________

  (3)无地置土 置:___________

  (4)公遂止 遂: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理解填空。

  甲文中① 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 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 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答案

  1.(1)用箕畚(装土石) (2)没有(或:通“无”)(3)安放(或:放置) (4)于是(或:就) (意思对即可。)

  【点拨:第(1)句中的“箕畚”,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用箕畚”;第(2)句中的“亡”是通假字,通“无”。】

  2.(1)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点拨:如下词语要译出:第(1)句中的“易”是“交换”之意;“反”通“返”,“返回”之意;第(2)句中的“以”是“凭”;“毛”指“草”;“其……何”译为“把……怎么样”。】

  3.①愚公 ②愚公妻子 ③(孀妻)遗男(或:邻人;小孩)

  【点拨:根据题目中横线后陈述的内容及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来选填人物名字,如,根据“一个高尚,一个平庸”的陈述以及选文第二段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可知第一空应填写“愚公”。】

  4.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扩展资料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7.答案:D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8.答案:

  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9.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 ,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 是因为他相信 ▲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6分)

  9.答案: 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参考译文: 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学习聪明人的知识,不也是错得很厉害吗?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10.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8.①治理,惩治 ②怎么,哪里(说明:本题2分。)

  9.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说明:本题2分。)

  10.政治磊落;敢作敢当。(说明:本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