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有没有《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2-24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阅读理解题

  1.这位母亲“经常”打孩子,试分析他打孩子是复杂的内心世界。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一、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二、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3.本文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真诚的内心独白,读完全文,请你也站在孩子的角度,写一段对母亲的内心独白。(30字以内)

  4.这篇散文情真意切,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打也是爱,是母亲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打孩子时,母亲的心理是复杂的,有疼惜,有爱怜,更有恨铁不成钢的苦心。

  2.①即打孩子已经是最后一招,不得不如此了。

  ②对孩子的责罚必须让孩子亲身感受才有效果,不可代替。

  3.挨打的时候,真的很委屈,但挨打之后,才细细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检讨自己的错误。感谢母亲。

  4.语言饱含真情,内容真切感人,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真实细腻传神,写出了天下母亲的苦心,真爱。


扩展资料


  1、用横线画出第⑶段中一个生动的比喻句,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为什么面对孩子摔破盆碗,拆毁玩具,污脏衣服“我”都不曾打他?请用文中原话来回答.

  3、怎样理解第⑺段的“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4、怎样理解第⒁段中的“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5、第⒃段中作者为什么决定不再打孩子?

  6、怎样理解结尾处“打与不打都是爱”?

  7、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孩子的话,让“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2、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的应该原谅.

  3、痛苦总是让人不堪回首,人们宁愿选择忘记,以迎来快乐.生活的忙碌以及美好的事物也促使人们向前看,面对未来.

  4、孩子做错事让母亲感到心痛无奈,对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感到痛心,看到孩子退步觉得失望.所以说因为“我”爱“我”的孩子所以才觉得心累.

  5、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所以“我”决定改换教育方式.

  6、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每个为人子女者应尽的孝道.打是出于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不打是出于理解和宽容,给孩子更多的信任.

  7、感情基调应不离亲情.无论哪一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我”发誓要“保护”孩子,为何还要选择“殴打”? ( 3 分)

  2.第(3)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3 分)

  3.第(7)段中的“火”在文中指什么?( 4 分)

  4.具体谈谈“我”在什么情况下才“谨慎地使用殴打”( 4 分)

  5.文末为什么说打孩子“重要的”“是心累” ? ( 4 分)

  6.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父母打孩子行为的看法(6 分)

  答案:

  1.无奈的殴打也是保护孩子的一种措施,是对孩子负责任的深沉的爱。

  2.比喻。把孩子的话比作爬山虎的卷须,生动形象描绘出我听到孩子的话之后内心又满又乱的状态。

  3.虚伪、懦弱、残忍、狡诈等最肮脏的品质。

  4.非打不可的时候;没有其他办法的时候。

  5.“我”做打孩子的决定时,内心是矛盾的、无奈的;打时,内心充满着强烈的爱,又被痛苦深深折磨着;打后,内心充满了深深的自责和久远悠长的痛楚。因此心累。

  6.一般情况下,“打”源自对孩子的爱,作为孩子,应该理解;“打”是父母让孩子与“最肮脏的品质”永远隔绝的保护措施,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深沉的爱,这样的父母应该得到尊敬。但是有些父母不分轻重,动辄对孩子拳脚棍棒相加,实不可取;更有甚者,假借殴打孩子宣泄情绪,则不可理喻。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阅读理解题

  1、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你”的叙述方式,在表达上有何好处,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我”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才会动手打孩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根据文意,请说明“我”为什么打孩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主要通过具体详细的叙事,真切的记录了作者打孩子的心路历程,语言亲切自然,真挚感人,使为父母者深思,让作儿女的感动,称得上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挚文。

  B.作者认为,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的孩子,就像顽皮的小兽,应该让他们放任无羁的奔向他们向往中的草原,不应该采用殴打的手段,强迫他们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

  C.作者在文中做了一个“摸火”的假设,是用于说明自己打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切肤的疼痛,从而牢记这种体验,像不再“摸火”一样,永远与一些最肮脏的品质隔绝。

  D.在这个世界上,作者只打过一个人,就是自己的孩子,“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从而给自己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痛苦的记忆,这种记忆让作者回想起来感到深深的后悔,从而决定不再打孩子了。

  E.作者认为,虽然打孩子让孩子疼痛,让自己不仅“身累”,而且“心累”,感到比孩子更为久远悠长的痛楚,但该打的时候必须打。

  参考答案

  1、(4分)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语言亲切,自然,感人,更容易让人体味到“我”的良苦用心。(“语言亲切,自然,感人”,2分:“更容易让人体味到‘我’的良苦用心”,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在孩子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只答“为了爱孩子”的,不给分)

  4、、(4分)C、E(答对一个给1分,答案超过两个的,按前两个给分。答错不倒扣分。文中并没有具体详细的叙事,故A不对;B中的情况,殴打是最后的武器,故B也不对;文中并没有写到作者后悔,更不是因后悔而决定不再打孩子,故D也不对。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