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谁有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7-06-09

  一、班况分析:

  本班学生31人。大部分学生需继续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由于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不够,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将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口语交际 习作” 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整册教材的重、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要充分利用好我的网站(琴梦乐园教师博客)上的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积累运用的训练。

  五、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组: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

  1、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2、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

  1、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

  1、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

  1、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3、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4、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六组: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七组: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第八组: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六、作文教学计划

  1、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2、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

  3、看图作文,写出理解和感受;

  4、续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5、根据图片报道习作,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6、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八、教学进度表

  第1、2周…………………………………………………第一单元

  第3、4周…………………………………………………第二单元

  第5、6、7周………………………………………………第三单元

  第8、9周…………………………………………………第四单元

  第10、11周……………………………………………期中复习、考试

  第11、12周………………………………………………第五单元

  第13、14周………………………………………………第六单元

  第15、16周………………………………………………第七单元

  第17、18周………………………………………………第八单元

  第19、20周……………………………………………期末复习、考试


扩展资料

  学年度

  2013-2014

  学期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教材

  分析

  一、内容和编排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5.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6.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学期

  教学

  目标

  一、巩固学习已经掌握的生字,新学120个生字,做到会读、能写、能够运用,能够认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二、学习掌握六种读写方法:一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二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三是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四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五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六是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红色字体部分是学习重点。

  三、学习掌握10种类型习作写法:记事作文三个,一是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二是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三是写一写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四个,一是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二是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三是根据材料扩写,四是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三个,一是写演讲稿或读后感,二是写建议书,三是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必读书为: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沈石溪的《狼王梦》。选读书为:曹文轩的《根鸟》,黑彻柳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斯必丽的《小海蒂》,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白牙》,椋鸠十的《孤岛野犬》、《山大王》。

  教学

  措施

  一、调整课程安排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总的目标要求,调整现有课程结构,对课程进行重新划分,原则上不同课程承载不同教学任务:

  1.汉字课: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识字写字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积累字词,扩大词汇量,学习与字词有关的语文基本知识。

  2.诵读课:完成教材规定的背诵任务,学习默读、朗读等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把握文本大意,体会作品情感。

  3.赏读课:以教材精读课文为主体,附以一部分课外优秀文章,学习掌握教学目标规定的基本读写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4.阅读指导课:以教学目标规定的必读和选读书目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学写读书笔记。

  5.习作课:以教学目标规定习作内容为依据,学习十种类型作文的写法。

  二、实施基于分组教学的课内外学习管理模式

  1.根据学生学习差异进行合理分组。

  2.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评价。

  三、加强教学研究

  重点研究五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基于五种课型的教学策略和基本操作流程。

  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安排

  1

  2013.9.2—9.6

  1.《山中访友》;2.《山雨》

  2

  9.9—9.13

  1.《草虫的村落》;2.《索溪峪的“野”》;3.《口语交际习作一》

  3

  9.16—9.20

  1.《回顾 拓展一》;2.《詹天佑》;3.《怀念母亲》

  4

  9.23—9.27

  1.《彩色的翅膀》;2.《中华少年》;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二》

  5

  9.30—10.4

  国庆放假

  6

  10.7—10.11

  1.《穷人》;2.《别累坏了那匹马》;3.《唯一的听众》

  7

  10.14—10.18

  1.《用心灵去倾听》;2.《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三》

  8

  10.21—10.25

  1.《只有一个地球》;2.《大瀑布的葬礼》;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

  10.28—11.1

  1.《青山不老》;2.《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

  10

  11.4—11.8

  1.《少年闰土》

  11

  11.11—11.15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一面》;3.《有的人》

  12

  11.18—11.22

  1.《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五》;2.《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

  13

  11.25—11.29

  1.《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

  14

  12.2—12.6

  1.《综合性学习:与诗同行》

  15

  12.9—12.13

  1.《老人与海》;2.《跑进家来的松鼠》;3.《最后一头战象》

  16

  12.16—12.20

  1.《金色的脚印》;2.《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七》

  17

  12.23—12.27

  1.《伯牙绝弦》;2.《月光曲》;3.《蒙娜丽莎之约》

  18

  12.30—2014.1.3

  1.《我的舞台》;2.《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八》

  19

  1.6—1.10

  期末复习

  20

  1.13—1.17

  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