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都德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7-03-16

阿尔丰斯·都德 (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5日),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普罗旺斯,1897年12月15日卒于巴黎。1857年到巴黎,在其兄历史学家艾尔莱斯特·都德的帮助下开始文学创作。1860年进莫尔尼公爵办公室工作,有机会回到南方及阿尔及利亚等地游历。短篇小说颇有成就,最有名的是《磨坊文札》与《月曜故事集》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写过 12 部长篇小说 ,以《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萨福》等最为出色。都德是左拉自然主义的信徒,也写过《富豪》、《努马·卢梅斯当》、《不朽者》等揭露第二帝国时期社会现实的小说,他的作品以讽刺和怜悯的笔调为主。42岁起患神经官能症,在后15年中带病坚持创作。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已被编入语文书。

  代表作:《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扩展资料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26岁时发表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两年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他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的“含泪的微笑”。都德因而有了“法国的狄更斯”的誉称。他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代表作品 《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磨坊文札》等。


作品主题

他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一个剧本和四个短篇集。长篇中较著名的除《小东西》外,还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和揭露资产阶级生活的《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都德赞同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论,但并不是无动于衷地描写现实。

他的创作倾向,总的说来,是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批判的。不过他的社会视野不够宽广,批判不够深刻,揭露的锋芒往往限于社会世态和人情习俗,而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则又近乎悲天悯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为描写对象,以亲切的略带幽默的眼光观察他们。他的观察细致入微,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独特意味的东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风格加以表现,并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间。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柔和的诗意和动人的魅力。

在农业、手工业文明的感伤回忆中与现代的巴黎故事里,都德也在试图去摆脱困苦和进行精神疗救,并由此而构成了小说中宗教主题的基本内容。普法战争之前的作品是从宗教仁爱的人道主义思想出发,强调、突出了宗教的情感功能,虔诚、宽容、慈爱的神父或类似的'人物(像马丹神父),承担了上帝的职责,为困惑、痛苦的人们提供安慰与帮助。尽管在一些作品中作者也曾流露出对宗教徒(如巴拉盖尔神父)的某些疑惑与不信任,但这并不是主要的。早期的创作以农业文明为基本人文背景,沐浴着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而成长的都德,内心的宗教仁爱思想温暖而恳切。读者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品中拯救者的善良、真诚与宽容,像慈父一般,这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格设想,也是少年都德感伤情绪所需要的精神慰藉。

战后的作品则淡化了宗教形象,在工业文明面前,物欲的刺激与膨胀带来了更多的、更复杂的精神疾病,宗教拯救为各种方式的精神排解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