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学语文学什么?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1-23

传统语文教学的套路,无非小学“音、形、义”,初中“字、词、句”,高中“篇章、结构、段落、大意”,学校把大量的教学时间花在“听、说、读”上,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上,没有最终落实到写作上,大学语文教学延续高中语文教学的套路,继续搞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与欣赏”,而不是语文实践技能——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毫不客气地说,20年来的大学语文简直就是“高七”语文,所以,许多大学生工作以后“写不了材料”(特别是专业应用文),写不好论文,看不懂专业技术工作需要的古文资料,有些善写者的能力和成就并非大学教育所得,而是“业余爱好”炼成。我在近20年的机关公文审核中最痛心疾首的就是大学生写不好应用文。毫无疑问,大学语文首先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重点是专业应用文写作。“文以载道”,语文的功能在于表达、传达、传播、交流、沟通思想,因此,“载道”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我发现许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写不好文章,不是识字少,读书少,关键是遇事心里没底,办事心里没谱,“幼稚不懂事”(老同志的看法),缺思想,缺见解,缺主意,缺乏综合分析、分类归纳、总结提炼的基本功,许多文科生甚至连“老八股”说套话废话的功夫都没有。原因何在?就是我们的文化教育丢掉了“文史哲不分”的好传统,这个传统的核心是“传道”与“解惑”,心中无“道”,大“惑”不解,何以落墨行文?也就是说,学生缺乏以哲学为“筋骨”,以历史为“砖石”,以文学为“泥浆”,以文字为工具“建构”文章的能力。所以,大学语文教学要增加阅读量,增加思想的厚度,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 强化思辨能力和思想的力度,把学生培养成“真理在手,无所畏惧”的“思想者”,果如此,大学生则定能文思泉涌,下笔有神,挥洒自如。  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一是写,二是讲。不得不承认,现在能够口若悬河、气冲霄汉的大学生非常少,原因何在?在十几年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听众、观众,而不是演讲者,学生缺乏演讲和辩论训练的机会,发言一离开稿件就面临“失语”。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学语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的演讲能力、辩论能力,特别要训练学生脱稿讲话能力,这种训练中包括演讲技巧和心理素质的训练。总而言之,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只有两个:一是“下笔有神”,二是“口若悬河”,让大学生像个真正获得“大学之道”者。我深信,为了两个目标,教育专家们定会拿出一整套详尽的方案。

扩展资料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都是一些文学作品:散文,诗歌,小说

 我学过,主要是分4部分,文言文(大多是议论文)比如<寡人之于国也>啦,《论毅力》等。理解加深入就可以了。再是古诗词比如《行路难》,《声声慢》要知道意思并知道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境。再是现代诗比如《再别康桥》等。还有现代议论文例如《吃饭》等 。还有要会写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