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求春游曲的赏析啊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7-01-20

赏析/《春游曲》

《春游曲》写的轻柔娇若,极具灵秀之气;“偷”、“学”二字更是尽显高妙。在长孙皇后 其他著作已佚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借这首唯一传世的诗作一窥她的才情。贞观一朝,长孙氏德孚朝野;时至今日,人们对她仍然是景仰不衰,“一代贤后”、“最贤惠的女人”成了夸赞她的样板词儿。初中历史课本所记“长孙皇后良言平盛怒”的故事让我初识皇后;此后所知愈深,这个以“出众风流旧有名”自喻的自信女子 便愈令我心神俱往。在大多数以初唐为背景的影视剧(以下简称“唐剧”)中,长孙皇后都是按“李世民背后的女人”这一定位进行人物塑造的。这么些年把唐剧林林总总的看下来,竟也只余《唐王开基》 (长孙皇后——吴赤,李世民——廖京生)一片不曾观得,不由也开始佩服起自己来^^。

惆怅旧人如梦,觉来无处追寻。也许今人再也无法使烙上千年风尘的倩影迷踪清晰起来,但人们至少要尽力去接近这个梦而不是渐行渐远。第一次见到长孙皇后是在摄制于1991年的短篇连续剧《大唐名相》(魏征——鲍国安饰)中,该剧后来获得了飞天奖。皇后的扮演者赵静早年是河南曲艺团的一名戏曲演员,在剧中与佟瑞敏所扮演的李世民有非常精彩的对手戏。看时压根儿没想起来留意演员表,直到多年后看到影片《笔中情》(拍摄于1988年,赵静出演绝代佳人齐文娟一角,大获好评),才知道了赵静的名字。当时这部剧是在教育电视台播映,大概是太想好好教育我们的缘故,重播了很多遍,所以直到现在对片中很多情节我仍是记忆尤新。

情节一:长孙王妃在府中为李世民擦拭铠甲。

情节二:李世民赴宴东宫,席间太监转动酒壶机关,把毒酒倒给秦王,秦王饮酒时将酒含在口中,后趁机吐在了袖子里。回府后开始呕血,看了王妃一眼就晕死过去。

情节三:秦王宴请诸将,王妃陪宴。席间众人拿程知节的婚事开说,李世民问程想要个什么样的妻子,结果老程脱口而出“我就想要长孙王妃这样的!”立马就有人跳出来说程咬金这是在冒犯王妃,请秦王 治他的罪!李世民哈哈大笑,随即转过头带笑地看着身旁的王妃,轻握着她的手,说程咬金这是在夸王妃呢,何罪之有?王妃嫣然一笑。柔情若斯,醉人心怀。

情节四:皇后身着华服为魏征进言。

情节五:皇后病重,李世民看《女则》时与皇后讨论,这时程咬金突然闯了进来禀告要事,李世民大为光火,说以后你要是再敢闯入内室我就喀嚓了你!

情节六:承乾身着术士服问皇后安,皇后生气失望而咳血。

情节七:李世民与魏征论政时,宫人来报皇后仙逝,世民唤了声“梓童”,流下泪来。

一直觉得戏曲科班出身的影视演员身上有着浓浓散不开的古典韵味,赵静在《大》中的表演温婉动人,拿捏的非常到位。近日重看老剧《聊斋》,发现单元剧《阿绣》就是赵静主演的,虽是村妇,但仍显气度雍容,的确是皇后的不二人选。赵静现在仍然活跃于荧屏,祝愿她演艺之树长青。由于年代久远,无法找到《大》的剧照,暂以《笔中情》和《聊斋》的剧照代。


扩展资料

如果这首诗不写明作者,恐怕很多人不会想到是长孙皇后 所作。在传统印象中,作为贤后榜样的长孙皇后,应该是正襟危坐,手拿《女则》,和庙堂中的泥菩萨一般不食人间烟火,无情无欲,没有半点“人味”才对。而这首诗中的长孙皇后,居然像个活泼可爱的寻常少妇一般,而且还挺“开放”的`,什么“兰闺艳妾动春情”之类的话,既直白又大胆,不免让旧时的一干老儒看得不时摇头,尴尬万分。明朝钟惺的《名媛诗归》 卷九中就这样说:“开国圣母,亦作情艳,恐伤盛德。诗中连用井上、檐边、花中 、树上、林下,一气读去,不觉其复。可见诗到入妙处,亦足掩其微疵。休文四声八病之说,至此却用不著”。我们看钟惺虽然也夸长孙皇后这首诗作得不错,但还是觉得长孙皇后作为“开国圣母”有失”庄重”,说什么“恐伤盛德”。

最新推荐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