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请教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问题?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9-24

教学语言的风格创新关于课堂教学风格的含义,目前学术界观点还不一致,现列举有代表性的含义于下。 教学风格是“在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是教师的能力和性格的多样性的反映。” “所谓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教学风格是教师有意无意地、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艰苦地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魅力又具有稳走性的教学风貌。” “教学艺术风格指一个时代或一个教学主体的教学艺术个性化的较稳定的特点的综合。” “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精湛在教师的教学上表现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度,是教学艺术走向成熟化的标志,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是教学艺术要求与教师个性特征有机结合并达到稳定状态的结晶。”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较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稳定地、综合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教学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它是教师教 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 可见,关于教学风格的定义学者们的意见还不够统一。但在上述定义中也有十分相同的内容。第一,他们都认为教学风格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而且要经过很长时间逐步形成;第二,教学风格与教师的 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性化的结果;第三,教学风格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观;第四,教学风格是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 我们认为:教学风格是在一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 二、现代课堂教学风格类型 关于课堂教学风格的类型,由于使用的标准不同,类型也就不同。我们这里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信息的活动形态为标准,把课堂教学风格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一)理智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称科学型或思维型。其特点是:知识内容的交流性强,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大,教师长于理论分析,善于概括和推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言语表达逻辑性强,教学态度冷静,追求一种 理智的力量和科学的力量,强调以理服人;内容讲授层次清楚,线索分明,课堂教学设计步步深入,层层剥笋;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诱导和点拨,重视质疑问难、讨论和练习等。 (二 )情感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叫艺术型或情感陶冶型,其特点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利 用情感的感染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以情促知。具有这种教学风格的教师,知识结构有相当的 广度和深度,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在授课时能旁征博引,使学生从诸多的材料中得出结论,或启迪想象,发展智力;思维敏睫灵活,善于演绎和分析,形象思维占主导,对待学生答问幽默风趣;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语 言生动形象,具有鼓动性和感染性;教学组织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选择的教学方法、方式有利于教师情感优势的发挥,重视情感陶冶和美感的训练。 (三)情理结合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称情知型。其特点是兼有上述两种,理论的阐述富有情感,达到情知交融,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知交融。 (四)幽默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叫趣味型或唯趣型。其特点是:教师的表达手段(语言表达手段和非语言表达手段)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教师的语言表达诙谐幽默,情趣横生;非语言表达机智幽默,滑稽有趣,富有蕴含 性。学生在教师的幽默教学中,激发了学习热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得到哲理启迪,逐步养成了乐观主义的人生观和热情、开朗的性格。 (五)典雅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庄重朴实,娴熟老练;严谨不苟,蕴含深远,韵味醇厚。这种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经典的、权威的,但信奉经典而不守古,能够翻新和灵活运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稳健、完善、和谐,很少有失误。这种教学风格有一种很深、很浓远的审美感觉。 (六)直观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即便是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善于运用图表勾画出知识之间的逻辑层次关 系,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性,通过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即以感性促理性。 (七)奇异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富于谜力,奇异地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能巧妙地设置悬念,在变化中看出不变,又能在不变中看出变换。要有发展、有创造,独辟溪径。 三、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 (一)影响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析 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形成的。一般说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知识因素。知识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专业活动的专业知识。首先要求教师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既要学有所专,又要广泛涉猎,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因为 教师主要是从事专业教学活动的,只有专业知识达到精深,讲起课来才能居高临下,统筹帷幄,才能引导学生向学科的深度进军。最后要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工具性知识。 2.能力因素,能力因素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影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能力因素主要有: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 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的教育机智;自我控制能力;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等。 3.心理因素。影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一般认知特征、意向特征和个性特 征。 其具体内容主要有:教师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准确清晰的记忆力;多方位立体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稳定而较强的注意力;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愉快的心境和良好的性格。 4.经验因素。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或理性认知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教学经验的积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学年限。一般说来, 教学年限长的教师,教学经验比年限短的教师相对丰富些。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程度有关。但是,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不一、定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仅靠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和对教学艺术的不断追求与探索,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5.主观因素。在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中,除了知识因素、能力因素、心理因素和经验因素外,教师的主观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执着追求和努力探索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 最活跃的因素,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执着的追求与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清醒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必 备条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注重反思教学,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6.外部条件因素。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除了上述的内部因素外,外部条件因素也是制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采用串讲、背诵、评点等方式方法,要求教师教态庄重、讲述翔实、治学严谨,这就决定了在封建社会中宣讲成为其主要的教学风格。当代社会,一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各种教学风格。教学内容也是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说来,理科的教学内容倾向于“理智型”的教学风格,文科的 教学内容倾向于“情感型”的教学风格,同样,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例如,特殊学校的教学风格会明显不同于普通学校。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风格也会因学生的年龄大小、知识面宽窄、能力的强弱而不同。 (二)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阶段 教师从开始教学,到逐步成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1.摹仿一学习一惜鉴阶段。教师开始教学时,没有教学经验,开始总是摹仿别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套用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摹仿既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又是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对别人 的教学方法、方式,教学语言、教学风度,甚至举例、手势、语调都进行摹仿。但是,摹仿要注意消化吸收,要善于琢磨,有心的教师在摹仿中进行学习和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无论别人经验多么好,总该领略它的精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要是生搬硬套,学习好经验可能得到坏结果。 2.独立――创造――反思――再创造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基本上摆脱了摹仿的束缚,能够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诸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等。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摆脱了完全摹仿别人,能独立进行教学工作。但在独立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惜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教学。在教学进行一个阶段后,自己能够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再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教学风格形成阶段。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创 造,教学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其特点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语言、体态语等的结合日臻完善,成为一种艺术化的东西;教学行为已经内化,教学风格转化为随意性。这时的教学就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教学中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日,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学过程的开展有序和谐。

扩展资料

教学语言的风格创新

关于课堂教学风格的含义,目前学术界观点还不一致,现列举有代表性的含义于下。

教学风格是“在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是教师的能力和性格的多样性的反映。”

“所谓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教学风格是教师有意无意地、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艰苦地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魅力又具有稳走性的教学风貌。”

“教学艺术风格指一个时代或一个教学主体的教学艺术个性化的较稳定的特点的综合。”

“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精湛在教师的教学上表现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度,是教学艺术走向成熟化的标志,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是教学艺术要求与教师个性特征有机结合并达到稳定状态的结晶。”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较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稳定地、综合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教学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它是教师教 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

可见,关于教学风格的定义学者们的意见还不够统一。但在上述定义中也有十分相同的内容。第一,他们都认为教学风格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而且要经过很长时间逐步形成;第二,教学风格与教师的 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性化的结果;第三,教学风格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观;第四,教学风格是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

我们认为:教学风格是在一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

二、现代课堂教学风格类型

关于课堂教学风格的类型,由于使用的标准不同,类型也就不同。我们这里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信息的活动形态为标准,把课堂教学风格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一)理智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称科学型或思维型。其特点是:知识内容的交流性强,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大,教师长于理论分析,善于概括和推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言语表达逻辑性强,教学态度冷静,追求一种 理智的力量和科学的力量,强调以理服人;内容讲授层次清楚,线索分明,课堂教学设计步步深入,层层剥笋;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诱导和点拨,重视质疑问难、讨论和练习等。

(二 )情感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叫艺术型或情感陶冶型,其特点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利 用情感的感染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以情促知。具有这种教学风格的教师,知识结构有相当的 广度和深度,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在授课时能旁征博引,使学生从诸多的材料中得出结论,或启迪想象,发展智力;思维敏睫灵活,善于演绎和分析,形象思维占主导,对待学生答问幽默风趣;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语 言生动形象,具有鼓动性和感染性;教学组织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选择的教学方法、方式有利于教师情感优势的发挥,重视情感陶冶和美感的训练。

(三)情理结合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称情知型。其特点是兼有上述两种,理论的阐述富有情感,达到情知交融,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知交融。

(四)幽默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叫趣味型或唯趣型。其特点是:教师的表达手段(语言表达手段和非语言表达手段)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教师的语言表达诙谐幽默,情趣横生;非语言表达机智幽默,滑稽有趣,富有蕴含 性。学生在教师的幽默教学中,激发了学习热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得到哲理启迪,逐步养成了乐观主义的人生观和热情、开朗的性格。

(五)典雅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庄重朴实,娴熟老练;严谨不苟,蕴含深远,韵味醇厚。这种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经典的、权威的,但信奉经典而不守古,能够翻新和灵活运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稳健、完善、和谐,很少有失误。这种教学风格有一种很深、很浓远的'审美感觉。

(六)直观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即便是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善于运用图表勾画出知识之间的逻辑层次关 系,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性,通过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即以感性促理性。

(七)奇异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富于谜力,奇异地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能巧妙地设置悬念,在变化中看出不变,又能在不变中看出变换。要有发展、有创造,独辟溪径。

三、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

(一)影响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析

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形成的。一般说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知识因素。知识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专业活动的专业知识。首先要求教师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既要学有所专,又要广泛涉猎,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因为 教师主要是从事专业教学活动的,只有专业知识达到精深,讲起课来才能居高临下,统筹帷幄,才能引导学生向学科的深度进军。最后要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工具性知识。

2.能力因素,能力因素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影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能力因素主要有: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 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的教育机智;自我控制能力;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等。

3.心理因素。影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一般认知特征、意向特征和个性特 征。 其具体内容主要有:教师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准确清晰的记忆力;多方位立体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稳定而较强的注意力;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愉快的心境和良好的性格。

4.经验因素。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或理性认知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教学经验的积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学年限。一般说来, 教学年限长的教师,教学经验比年限短的教师相对丰富些。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程度有关。但是,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不一、定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仅靠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和对教学艺术的不断追求与探索,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5.主观因素。在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中,除了知识因素、能力因素、心理因素和经验因素外,教师的主观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执着追求和努力探索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 最活跃的因素,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执着的追求与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清醒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必 备条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注重反思教学,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6.外部条件因素。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除了上述的内部因素外,外部条件因素也是制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采用串讲、背诵、评点等方式方法,要求教师教态庄重、讲述翔实、治学严谨,这就决定了在封建社会中宣讲成为其主要的教学风格。当代社会,一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各种教学风格。教学内容也是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说来,理科的教学内容倾向于“理智型”的教学风格,文科的 教学内容倾向于“情感型”的教学风格,同样,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例如,特殊学校的教学风格会明显不同于普通学校。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风格也会因学生的年龄大小、知识面宽窄、能力的强弱而不同。

(二)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阶段

教师从开始教学,到逐步成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1.摹仿一学习一惜鉴阶段。教师开始教学时,没有教学经验,开始总是摹仿别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套用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摹仿既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又是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对别人 的教学方法、方式,教学语言、教学风度,甚至举例、手势、语调都进行摹仿。但是,摹仿要注意消化吸收,要善于琢磨,有心的教师在摹仿中进行学习和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无论别人经验多么好,总该领略它的精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要是生搬硬套,学习好经验可能得到坏结果。

2.独立――创造――反思――再创造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基本上摆脱了摹仿的束缚,能够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诸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等。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摆脱了完全摹仿别人,能独立进行教学工作。但在独立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惜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教学。在教学进行一个阶段后,自己能够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再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教学风格形成阶段。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创 造,教学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其特点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语言、体态语等的结合日臻完善,成为一种艺术化的东西;教学行为已经内化,教学风格转化为随意性。这时的教学就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教学中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日,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学过程的开展有序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