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论修身》同步练习

发布时间:2017-03-04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利用习题训练为主轴进行复习,是一个很好的复习备考策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后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提高有所帮助!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毋意(wù) 不逾矩(jù) 子路愠(yùn) 原壤夷俟(sì)

  B.不疚(jiù)叩 其胫(jìng) 长戚戚(qī) 文质彬彬(bīng)

  C.俨然(yǎn) 不可杇(wū) 不孙弟(sūn) 忠恕而已(sù)

  D.夷狄(dí) 莫能兴(xīng) 不孙弟(dì) 小车无(yuè)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语言基础知识中的语音题,其中选择的主要是口语中易读错的字音。A项“毋”应读“wú”,“矩”应读“jǔ”;C项“孙”应读“xùn”;D项“弟”应读“tì”。

  答案:B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释义无误的一项是( )

  A.朝闻道(了解了道) 从者病,莫能兴(起来)

  B.长而无述(可以称道的) 小人求诸人(众,多)

  C.文胜质则史(虚浮) 于予与何诛(诛杀)

  D.君子固穷(本来) 君子泰而不骄(平和,安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语境中实词意义的理解。B项中的“诸”相当于“之于”,C项中的“诛”意思为“责备”,D项中的“固”意思为“坚守”。

  答案:A

  3.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之 B.以

  C.而 D.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用法。A项前者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结构助词“的”;C项前者为转折连词“却”,后者为并列关系;D项前者为“给”,后者为“对于”。B项两句中的意思都为“用”。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匿怨而友其人 B.左丘明耻之 C.内省不疚 D.幼而不孙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现象。A项中的“友”活用为动词,意为友爱;B项中的“耻”,意动用法,“以……为耻”的意思;C项中的“内”名词作状语,“在内”。D项中的“弟”通“悌”。

  答案:D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不患人之不己之,患其不能也 B.何谓也

  C.何以报德 D.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判断句。

  答案:D

  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译文: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

  B.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译文: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C.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文: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D.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

  解析:C项中的“言”意思是“字”,应译为:“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答案:C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别完成7—8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十有五:意思是十岁或者五岁。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越出。

  C.三十而立 立:树立信心。

  D.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自然界的命运。

  8.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B.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C.他看到了人的学习和道德修养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是各自独立的,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只要做好这一阶段该做的事即可。

  D.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这种融合完全可以通过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去完成。

  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段阅读中词语意思的理解。A项“十有五”意思为“十五岁”,C项“立”意思为“自立”,D项“天命”意思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答案:B

  8.解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B项应是“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C项应是“人的学习和道德修养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是相互关联的”;D项应是“这种融合不能完全通过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去完成”。

  答案:A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别完成9—10题。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9.下列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予与何诛!

  意思是:对于宰予这个人,即使杀了能有什么用呢?

  B.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意思是: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

  C.于予与改是。

  意思是: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D.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意思是: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10.对这段文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里,孔子用“朽木”和“粪土之墙”作比,是为了要说宰予这个人心灵太肮脏。

  B.孔子对人的观察,一直采取不但要听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行为的方法。

  C.看到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恨不得杀了他。

  D.在这段文字里,孔子提出了观察人的正确的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9.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和理解。A项的主要实词“诛”的理解错误,正确的意思是“责备”,所以A项对句子的解释错误。

  答案:A

  10.解析:A项用“朽木”“粪土之墙”作比,是说宰予这个人已经无可救药了;B项是说孔子对人观察前后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所以应先是“听其言而信其行”,后是“听其言而观其行”;C项是说孔子看到宰予白天睡觉非常气恼。

  答案:D

  二、语言运用

  11.《论修身》中,孔子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写的是自然界的现象,同时又阐述了一定的哲理。请你根据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仿写一个句子。要求:①句式相同;②要能阐述一定的道理。

  解析:本题训练语言运用的能力,要求从学过的经典著作中吸收精辟的语句,并能学会运用。仿写中要能分析已知句的特点:从自然现象中折射一定的哲理。

  答案:略

  我创新 我超越

  12.孔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力求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是,尽管孔子有过不少政绩,如任中都宰时当地社会秩序大为改善,在夹谷之会上为鲁国争得了重大的外交胜利,但从政时间较短,对实际政治影响不大。孔子所主张的仁政、礼治、为政以德等思想,终不为各诸侯国君主所用。他终于在悲叹“吾道穷矣”的凄凉境遇中老病而死。但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体系却在后世得到了发扬光大,被后来的统治阶级奉为治国之经典,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相同的思想主张在不同的时代却遭到了不同的对待?

  答案: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