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1000字

发布时间:2017-02-15  编辑:舒文 手机版

  大量的历史文物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蕴藏着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纽带作用。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1000字1】

  山西博物院藏品众多,年代跨度大,种类也很丰富:从距今180万年的兽类头骨化石,到一具距今1.8万年的人体骨骼,我看到了最“原生态”的文物;从商周古拙的青铜大鼎到明清精美的各类瓷器,我看到了祖辈们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的艺术珍品;从形态生动的汉魏陶俑到内容丰富的北齐壁画,我看到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也充满了情趣和美感……

  在博物院讲解员的带领和讲解下,我们依次参观了以“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和“佛风遗韵”为主题的展馆。透过玻璃,我看到了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的一件件国宝级文物:兽形觥、龙形觥以精美复杂的纹饰向我们展示着商代贵族纸醉金迷的生活;西周的晋侯鸟尊让我在感叹古人青铜铸造技术的同时,也不禁为祖辈们的创造力所折服;还有西汉时期的雁鱼铜灯,它融美感和实用性为一体,是文物中难得的上品……

  透过这些满是铜锈的生活用品和祭祀礼器,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由青铜铸就的伟大时代。但时光如流水会冲走一切,洗尽昔日的浮华与艳丽,留下的只有锈迹斑斑的铜铸躯体,沉淀的却是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这近在咫尺的一件件国之瑰宝,仿佛是历史的一个个碎片,在黄土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后,再次呈现在同是炎黄子孙的世人面前。它们是这样的古老,透过这些“国之重器”,我不仅嗅到了来自那个久远年代不可名状的幽深气息,更感到了一种历史的真实可感,一种岁月的残酷无情,一种王朝的兴衰更替。斗转星移,日月山川依旧壮丽;物是人非,歌舞升平早已不再。这眼前的每件实物,都如时空隧道里的通衢,联系着过去和现在,古人和今人。

  我为中华文明的伟大而骄傲,我为中国历史的厚重而自豪,但我同时也为古老文明的传承者未能很好地继承祖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而遗憾,更为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毁于战乱或漂泊海外的命运而痛心。能在博物院中展出的文物,已是“乱多治少”的历史长河中的幸存者,而能在华夏大地上供一代代后人参观的文物则是“文物幸存者”中的幸运者了。当然,也许还有大量文物被遗忘在时间的长河中,但只要能在适当的时机重见天日,深埋于地下也比毁于天灾人祸要强得多。

  马未都曾断言:“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那么我们依靠的一定是文化,而不是其他。”的确,作为四大文明中唯一存活至今的文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树曾是那样的枝繁叶茂。虽历经无数风雨雷电,也许叶落光了,枝折断了,树皮开裂了,树干倾斜了,但它始终没有彻底倒下,其顽强的生命力就源于它的“根”——一种深藏在每个中国人心底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它就如血液一样,使每张黄皮肤下的心脏都为之跳动;他就如灵魂一样,让每双黑眼睛里的神情都因之闪亮!而这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产生于13亿人的集体记忆——五千年漫长而厚重的文明史。

  如果把这段历史比作一幅画卷,再多的线条和色彩也无法描绘其壮丽;如果把这段历史比作一册文集,再多的语言和文字也不能穷尽其内涵;如果把这段历史比作一段乐曲,再多的音符和声调也难以诠释其动听。那么,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面镜子,一面可以反映过去,照出现在,隐射未来的镜子。唐太宗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展厅中的每件文物都好似这面“历史之镜”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碎片,正是这些碎片拼凑起了我们脑海中关于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朦胧图像。虽然它并不完整,但透过这冰山一角的展示,我们发现在这真实的历史和无情的时光背后,在这物是人非的悲凉与沧海桑田的巨变背后,是中华文明曾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不争事实。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我不知道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下,还埋藏着多少历史记忆的碎片,还隐藏着多少尘封已久的故事。但我依然愿意相信机缘巧合,相信它们可以完好无缺地等到重见天日的时刻,并向我们坦露自己的秘密…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难怪诗仙李太白也嫉妒这轮明月,一轮能够见证历史进程的万古不易的皓月。

  在我们即将结束这难忘的博物院之旅时,阴沉的天空下起了雨。雨势很猛,地面上升起了朦胧的水雾。我想倘若真有上苍,并且他也会流泪,那他是为中华文明的遗失永远无法被完全弥补而落泪,还是为历经千年岁月还有部分文物流传于世而喜极而泣,抑或是兼而有之?

  【2017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征文1000字2】

  五千年华夏大地,五十六种艳丽花葩,五彩缤纷的中华文化;悠悠千载,多少人用他们的汗水与智慧铸就了一个个雄伟的大厦,多少人用他们的勇气和执着书写着血气的长卷,多少人用他们纤巧的素手编织了别样的艺术。神州大地有多少文化值得欣赏啊!

  从塞北的长城,蜿蜒千里,如腾蛟般附在群山之间。古往,她守护着祖国的疆土;今来,她展示着炎黄儿女不可一世的雄才。

  走进西安的秦始皇陵园,一个个形态逼真的陶俑,一匹匹急欲驰骋的骏马,一道道设置巧妙的机关,他们不仅仅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们更是中华名族乃至世界的珍品啊!

  寻访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品味江南水乡那一丝悠悠情愁,那一段离情别恋,那一曲跌宕的小调,那一壶香醇的美酒,那一首淡雅的诗词,畅游绿水、红瓦、蓝天之间,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

  名山大川,高楼大厦,词曲名段,琴棋诗画,数不胜数,数不胜数啊,可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您这位华夏儿女知其几何呢?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又有多少呢?

  据调查,竟有13.3%的市民人不知道遗产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分,近50%的市民认为家乡的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数据啊!

  朋友们,金山银山也有其耗尽的一天,我们的中华文化再不加保护,也会有其消逝的一日啊!古罗马、古希腊作为先导警示着我们,不要让有锡变为无锡啊!

  也许,一个国家,太过广大,引起不了大家的共识,那我们从家乡说起,我想很少有同学知道阜宁是中国散文之乡;建湖是中国杂技的窗口;城郊的那海盐博物馆是国务院批准的唯一的国家级海盐博物馆……

  也许在座的每一位又要扪心自问,我们--一位高中生,为遗产保护做了多少。保护遗产不是要大家抛头颅洒热血,其实当您向一位不了解该遗产的介绍他,就是最好的保护啊

  朋友们,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正在消逝,行动起来吧,尽一份微薄之力,让中华文化这四个打字更加闪亮。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