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记散文的摘抄

发布时间:2017-11-21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游记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把旅途所见所闻,诸如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风情和山川形胜等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下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推荐的关于游记散文的摘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游记散文的摘抄1】

  走过一段短路,看到平凡生活中看不到的风景,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与美好,我一个人走完看遍了所有,回归现实,我能分享给你的是什么?

  怕时光会逝去,怕故事会遗忘,总是想用照片和文字留着所有。第一次搭车时就沿途在记录,不能算日志,只是写下每个点滴,在颠簸的卡车上、在等车的公路上,写下了每一个潦草的字迹。现在回头看那些文字,有些片刻至今也能还原出来,文字就是这样传承的东西。

  我也要写游记。

  旅行类图书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游记,一种是攻略,后者更加畅销。在这个实用主义至上的时代,人们更愿意买一本书获取需要的东西,旅行攻略就是这样实用的东西。游记是旅行者的见闻与感悟,是文字与照片。你看到雪山的感受与我看到雪山的感受必然不同,或者你的故事确实很有吸引力,否则没人有耐心去听你的故事。游记,就是讲自己的旅行故事。

  搭车江浙沪时我就计划好回来写旅行日志,旅行途中会定期记录每天的见闻与感受,每一个可能下一秒就会忘记的片刻都记录在小本子上。回来用八天时间下了八篇4万字的旅行日志,在我没有足够能力引起别人注意的时候,我自然甘于承受孤独。四万字写的很用心很努力,即使孤独,也要做好自己,完美,是为了下一次的不孤独。

  旅行不是见闻,应该是体验。我走过的地方已经有很多人去过,我拍下的每一张照片永远都有人比我拍得更好,唯一独特单一的就是我的感受。游记不是介绍沿路的风景,更多的应该是沿途所见的感受,是自己的心路历程。

  前几天看完了小鹏的《背包十年》,这是在驴友圈很有名气的作品。《背包十年》虽然划分为游记类,但我更觉得像是一本散文集。小鹏在地球几个大洲上留下了一个个点,他的视线到达了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到达的角度,他的书的正文中没有一副配图,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在他的描述下只是书本的几页纸,短小吝啬的文字,也许只是一个微小感动的瞬间,无关于自然风光,无关乎人文情怀,只是广场上演奏的艺人,只是于这座城市相关的饿一个名人简介。小鹏的旅行世界,所见已不是最重要的额,重要的是感受体会。

  我羡慕小鹏,不是为他走过的世界各地,是他能用简单文字表示内心的所有想法。

  宁夏旅行日志前几天也写完了,在描述风景同时,叙述了很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其中竟然也有近乎偏激的。我像描述所见一样展示自己的内心所想,至于偏激与否也许不再重要,因为思想无罪。

  散文可能是除了诗歌最考验文字功底的文体形式了,行神兼备的文字构成,零散片段的细节叙述,还能有什么可以与它相比,对于游记能写得像散文一样的人,自然值得敬佩。

  我们敬佩一个人,很大程度上实则是敬佩他的内心与思想。同样的所见别人能有更加深刻的见解,能联想到更具体的实际,是独到犀利的枚举。没一个令人赞赏的行动与经历之后都有一个强大精神世界的支撑,我们会赞赏他的行动,实则是对他精神与思想的赞许。

  旅行是一件挺文艺的事儿,但是文字似乎更加文艺。旅行在外能娴熟的适应新环境,能践行的解决所有难题,即使回归平凡生活但是内心依旧不会平庸,能将自己所见与所感凝结于一段段文字,是对自己行程的记录,是分享,是回忆,是留住时光的美妙。

  我渴望我的笔下能流出华丽的文字,我渴望能写出像散文一样的游记。我的经历相比更多的人,只是太过渺小的举动,经历不足以让人驻足,就选择文艺质朴的文字。不算遥远的路途的感受,所见事物自己的独特感受与认识,旅行除了风景以外背后的故事。如果内心足够强大,精神世界足够充沛,即使是近在家门的旅行,也能有超脱世俗的观点,结合华丽的文笔,就是最棒的游记。

  文艺实现的方式有很多,也许文字是最简单最经济的实现方式了,阅读是一件太过美妙的事情,通过阅读无数文字之后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塑造,再以此为基准开始书写自己的故事,这是走向文艺最经济的路线。理想,也许并不是一件昂贵的事情。

  喜欢在豆瓣听音乐,豆瓣的电台模式,一首喜欢的歌只能听一遍,过后就会被随意切换消失,实在喜欢的就分享到微博里,留一个链接,以后可以再听,每次分享微博时总想艾特一些朋友,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愿意分享给别人。旅行的收获也是这样,我们总愿意将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分享给自己在意的人,带给自己收获的事物应该也可以带给别人收获吧。

  文字是太过珍贵的东西,我们愿意在社交网络上上传成堆的照片,却不能静下心去完成一篇完整的游记,甚至在照片下方连一些文字解说也没有耐心添加,这是这个时代的通病,不是一两人所致。在时代的不合理洪流袭来时,渴望获得内心富足的人应该勇敢站出来抵御这一切变化,我们想做什么样的人,渴望过怎样独特的生活,就应该在大多数人沉默时做出相应独特的行动,为了富足的内心与渴望的未来,做出自己的努力。

  游记是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我认为我经历的一切有意义时,我渴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但是这一切只能是期望,在文字沉默的每一刻,我就是唯一的读者,在那些文字没有像散文一样优美时,我只能要求自己写出更棒的文字,而不是要求别人的停留驻足。在一件事情自己做的不是做够好之前,所有的孤独都要自己承受,静静等待,等待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在这一天带来之前,接受孤独,努力做得更好。

  我的旅行,我的游记,我的孤独,我的未来。

  【关于游记散文的摘抄2】

  云南采风是我“行万里路---锦绣中华写生之旅”的第二阶段第一站。4月20号,我、夫人、助理和多年的好兄弟马希庆,一行四人从南京飞往昆明。昆明到鸡足山有400多公里,一路路况不是很好,速度自然不快,约晚18时左右,我们在宾川县城停下来用了晚餐,亦当是中途歇息,于20时左右终于抵达了之前预定好的位于鸡足山脚下的“古树林客栈”。这家客栈很别致,四合院,上下二层,典型的云南白族古典传统建筑风格,全木质结构,没用一颗铁钉。进了院子给我的感觉,是古朴、雅致、亲切,使旅途的颠簸劳累好像一下子就驱散了。我想,这或许就是人在城市里呆久了,总有一种悬浮感,不接地气,不踏实的缘故吧。人毕竟是自然的产物,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才是人类最终的,也是最好的归宿!

  第二天清晨,我们便早早的往鸡足山赶。因景区开门时间尚早,希庆老弟和助理午越便陪我爬到鸡足山对面的一个山顶。只见云涛滚滚,奇山异壑,尽收眼底。我急忙用速写本记录了晨雾中的鸡足山。吃过早饭,我们开始缓步前往鸡足山,边走边观赏周围的景致,只见道路两旁和山上松林茂密,修竹丛篁,古木参天。这里的松树好像与众不同,主要以身姿盘缠扭曲的云南松为主,还有被徐霞客称之为“平顶松”、“弹指松”的冷杉。作为采风,我更细致地观察着鸡足山的地理地貌及其景观特点,因它终是要化到我的笔下的,所以不比他们三人随性些。我们走了一段路,然后乘缆车到了天柱峰。天柱峰是鸡足山的最高峰,海拔3240米,号称鸡足山之冠。明代《徐霞客游记》就有登临天柱峰绝顶,“东观日出,西望苍洱,南睹祥云,北眺玉龙”之“绝顶四观”的记载。

  在天柱峰我选了一处“回首可仰金顶,俯首可览全貌”的位置坐下来,准备写生。我凝神远望,鸡足山山势雄伟、层峦叠翠、气势磅礴,方圆百里,山间云雾缥缈,溪水淙淙,以雄、秀、幽、奇构成了鸡足山的自然奇观。鸡足山很多寺院隐约地分布于深山幽谷之中,为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据传蜀汉时佛教就已传入这里,初建规模不大,但保存至今的寺院还有祝圣寺、金顶寺、华严寺、慧灯寺等。后历经虚云等佛教宗师的保护、修缮,才有今天的规模,香火旺盛时有寺庙近百座。鸡足山景色宜人、美不胜收,观之心情颇为激动,气定神闲之后我迅速画了三张速写,永久记录下了此时此景的感受。四月的天气,山上风很大,尤其在山顶还是料峭春寒,等画完我手有些僵了,但我认为值得!游了金顶寺,我们稍事休息,便依台阶和小路顺坡而下,一路上闲庭信步,细细品、慢慢看。期间绕到金顶寺后山参观了几处庙宇,这些庙宇大都是重建或修旧如新的。远看鸡足山的庙宇,只是作为点景来看,等真正走近鸡足山中的寺庙,发现其建筑布局是独特的,有涵有露,多依山傍岩而建,高下分布,错落有致,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这次鸡足山之游,我不但欣赏和体验了鸡足山的美景,也让我对它的人文和历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个中感受和收获非是书籍中可以寻到的。是啊,大自然的奇异景色,冥冥苍穹的万古关照,唯有让我们融入自然,才会真正地感觉到。再者,人生的片刻欢愉,有来自自然的无私馈赠,也有来自生命本身的调节。鸡足山的美景,我们能得几回看呢?正像祝圣寺前那幅楹联写的:“后退一步想,能有几回来”呢?自然变幻、沧海桑田,万古恒定,而人生之无常,生而维艰,生命还需且行且珍重啊!从艺术创作来看,此次采风更应证了“古人神与物游、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则画之神妙必能尽得其中”的思想,即写生不是简单写山之皮相,到自然中去感悟尤为重要!石涛曾说:“笔非生活不神,墨非蒙养不灵”,此一行亦使我真正领悟到“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的重要了!

  【关于游记散文的摘抄3】

  离我工作的小镇不远,只需有小半日的休息时间,只要我们喜欢,出门驾车纵横十余公里,三面环海的小镇,随处就可找到一处海滩!

  但愿寻得僻静海岸,海风阵阵轻拂,浪花朵朵击岸。

  出门不远即是山新沙滩,辽阔无际的海岸线绵延数公里,与相隔不远的簕山古渔村,同是在水一方,共筑长堤。古渔村之前也曾去过,在长长堤坝的另一端,跨过一座在建石桥,隐隐可见在建的滨海长堤。听得当地人讲,政府本打算把簕山古渔村与山新沙滩连成一体,筑建一个更加绵长的海岸线,但由于经费紧张,工程进度异常艰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山新沙滩,可能也正因如此,的得以保留住了它更多的原生面貌。

  长长的长堤上,看不到太多的人工建筑。行人廖廖,使寂静的海岸线更显辽阔。

  正值落潮,水位急降,露出黑色的沙,细软无比。随着潮水落去,异常平缓的沙滩渐渐变大。辽阔的海滩上,很少看得到尖尖的刺脚钉螺,这在防城港众多海滩中是不太多见的。

  海风轻拂,击起朵朵浪花。海面上不时有数艘渔船驶过,不远处的地方,几只白鹭掠海而过。

  若是有兴,可下海畅游一番,尽享海浪沉浮起落!

  极目远望,天高远,水深蓝,水天之一色!

  与同事一行数人,带上铲,锄,戟,盆……。

  我喜欢那支长长重重的大铁戟,拖行在沙滩上,留下一条长长的印子,用力往沙中一插,稳稳的立在那里。防佛古代勇士,征战沙场之后遗留于战场的武器。铁骨峥峥,屹立不倒。……今天,我们的沙场就是这片沙滩。

  在平平海滩上挖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坑,随处可挖,随手便可捡起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螺。不一会儿,便捡到一小盆了。打一些海水回去养上一天,煮好上桌,便是正儿八经的海鲜了。

  急速爬行的小小螃蟹,在细细的沙滩上堆出无数个小小沙球。前段时间,网上报道,好像是俄罗斯某海岸突然间冒出无数大大小小不等的雪球,令人惊讶不己。更令人疑惑不解。(提下一个小小创客的设想:在茫茫海岸线上,冰雪覆盖,无数小螃蟹被迫改挖沙为挖雪,小小的雪球被风吹动或海浪击动,越滚越大,最后停留于海岸上,最终形成了如蓝球般大小不等的圆圆雪球,小小创客的设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同事们热情高长,不稍工夫,一大片平平海滩便让我们挖的坑坑洼洼,犹如野猪进到玉米地一般。不过不用担心,待下一次再次潮起之时,这一片海便会从归于平际,也会再次带来海洋的特产。

  土生土长,靠海吃海的渔民们,非常清楚潮起潮落的时间,也非常懂得潮起潮落的渔势变化,因此它们是最懂这片海的人。

  对于这片海,在水一方,无处不天涯!只愿这片海永远美丽!


更多相关文章:

1.关于游记散文的摘抄

2.2016优美的游记散文摘抄

3.2016关于亲情的名家散文摘抄

4.关于张晓风的经典散文摘抄

5.关于迟子建的散文摘抄

6.2016关于感恩的散文摘抄

7.2016秋雨散文摘抄

8.

9.感恩散文摘抄精选2016

10.描写雪的优美散文摘抄(精选)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