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秋散文精选

发布时间:2017-09-07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今夜月明人尽望】

  每年,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八个重大节日,由公婆作主,我家先生四兄弟轮流做东,大家庭聚在一起过节。妯娌四个是当然的主妇,在每年轮到的两个节日里,忙得不亦乐乎。这个中秋,在我家过。

  我是妯娌当中最不擅长烹饪的,其余仨是全职太太,家务的十八般武艺,早已练就。可怜我,在娘家时从不过问做饭的事儿,一心只读圣贤书,哥嫂母亲全都做得好好的;成家后,先生比我懒,逼我上梁山,一般的菜算是会做了,若论真正的厨艺,却是天资不足,拿不出手。每次轮到来我们家,这十六七个人的饭局足以把我慌倒。婆婆最担心我弄不出来吃,总叮嘱我叫某个嫂来帮忙。大嫂总是最勤快,帮忙的总是她。中秋我们俩忙活了一整天,晚餐出了十六道菜。

  老三异地未归,夫妻不甚和睦,中秋团圆夜,三嫂有心事,席间不太愉快。我们同情她,但帮不上多大忙,感情的事最难用语言去排遣。缘分这东西,时有时无,断难取舍。看三嫂红红的眼,我也感伤。某个诗行蹦了出来,却是这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心里对三嫂说,此忧谁解?谁为知音?且饮此杯,共语升平。

  干杯吧。但我太累了,所有的诗情,已被一天的劳作洗涤,荡然无存。何时起,做了家庭妇女的角色,日复一日,磨粗了双手,磨平了心志?

  众亲喝酒,吃菜,聊天,吃饼,尽兴了,分头回到自己的家。我再进厨房,洗刷大量的碗碟。这样的事,其实并不喜欢。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中秋的月,不可辜负,赏去吧。乡下的母亲,可已安睡?想电话问候,恐令娘亲无眠,不忍惊扰。独自上楼顶,见圆月高照。“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四周寂寂,我心寂寂,并无诗情。外面大街上,应该是热闹的,但我不想热闹。人生就是如此,宁静,淡泊,得欢乐处且欢乐,不必时时处处过分追求,因为刻意,所以累。

  已近子时,侄儿乔发来短信祝贺节日,猛然想起,昨天他到陌生的城市读大学,今晚应是“酒杯邀明月”“佳节倍思亲”了。他的信息倒颇有趣:“内容:节日快乐;对象:姑姑;发信人:乔乔;时间:中秋夜。”哈哈,好可爱!赶快回复了信息,不知远方的他,那一缕思乡的心,是否得到些许抚慰?

  拨三嫂的手机,关了。不知道她,月明人独立,愁多梦得成?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世间男女的心,张若虚最懂。永远不朽的诗篇,每念之,便泪涌。

  月沾凉意,云载清风。听说,齐国时,天子在月光下见到拜月的无盐女,觉得她美丽出众,遂立她为皇后。月光,如此皎洁,迷人,泽被大地。沾了她的光,人愈美丽,德也出众。月宫里,总是传来美好传说,嫦娥,玉兔,吴刚,七仙女,王母娘娘……中秋夜,问好众仙,该不会笑我痴,笑我傻?

  难得矫情。夜深了,睡吧。

  【月到中秋】

  节日总像一首歌谣,快忘记它时,它又在耳边响起了。和乡村不同,行走在都市的街头,节日总是被别人提醒,然后我们像沉醉岁月沟壑许久的人一样猛地记起,并下意识地抬头望着明净的星空,那轮月亮如哲人一般俯视着大地和苍生,那轮月亮圆缺的转换使我们不由得停下脚步,静下心来,等待着又一个中秋圆月的到来。

  在很久以前,出差在外的父亲在中秋到来之前,精心地挑选了一盒月饼,将它寄给了家乡的母亲,那个时候,几十元是个不小的数字,母亲舍不得吃,又将它送给了母亲的姐姐——我的姨母。姨母也舍不得吃,但又舍不得送人,于是放了些时日。等孩子们馋得实在忍不住缠着母亲打开那盒月饼时,月饼已经长了绿毛。姨母很不高兴,她认为是母亲把坏了的月饼送给了她,母亲也很冤枉,她根本就没打开过那盒月饼。最终的谜底是由父亲揭开的,原来是卖月饼的人黑着心把去年剩下的月饼卖给了他。

  一个插曲,不管月饼是好是坏,但心是真的;不管月饼是贵是贱,情是真的。我想,那时的父亲一定在异乡的夜晚仰望着星空,并真心地祝福着家乡的亲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多好的诗句,望着想着,想着望着,那心早已融合了。

  月饼是中秋的标志,就像过年的爆竹,端午的粽子,一如我们思想深处的烙印,你无法让它们遁形。仔细想来,能够将人的情绪或者情感通过一种食物表达出来,月饼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到了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大概从那时开始,月饼才真正放下了架子,彻底地“沦落”民间。

  我清晰地看到,离中秋还有一段时间,但月饼已经大张旗鼓地上市了。虽然人们对月饼的感情早已淡化了,但是当又一轮圆月挂在天穹时,多少人恒久的、脆弱的内心深处有一丝愁绪,像涨潮的海水蔓延,像很久不曾听到的一首老歌,不经意地忘记了,又被不经意地记起了。忘记时没觉得有多愁,听到时却情绪高涨或者低落,这是节日的情愫。

  中秋时,更多的月饼开始在街头奔走,人们提着各种包装精致的手提袋走亲访友。那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为人们情感寄托和表现的方式,中秋,其实就是情感回归的日子。节日于是更多的成为一个名分,一个借口。在这样一个节日到来的时候,更多的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打捞感情,或者涤荡感情,或者表露感情,爱如潮水,情如大海。

  团聚、团圆,在又一个中秋到来时,中国大地被情感淹没,欢声笑语在街巷间传递,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在朗月下敞开心扉,共享天伦,这样的日子真的很好。

  作者语: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到了。昨天(9月10日)晚上,我们几位老师和学生又在异乡读过了一个节日的夜晚——教师节、中秋节。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也是个思乡的日子。

  谨捎去我的祝福:愿天下有情人花好月圆;愿千家万户幸福安康;愿我的亲人康康健健!


相关推荐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