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优秀日记

发布时间:2017-06-20  编辑:林仪‍ 手机版

  导语: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扶贫工作优秀日记】篇一:在扶贫中成长

  万安县五丰镇白沂村,一个美丽而偏远的小山村。在来此之前,自己从未想过能为它的脱贫攻坚奉献一份力量。细数来此扶贫的日子,已有近一年时间。近一年来,经常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走,虽疲惫不堪,却也收获不 少,尤其是近一个多月以来。

  按照局三年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规划,局组织机关干部驻村蹲点推进扶贫工作小分队分批次陆续进驻白沂村开展扶贫工作。四五月的万安县,正值雨季,村里昼夜温差比较大,空气湿度也很大。每天,局领导带队,我们脚踏自行车走村串户,马不停蹄地奔走在乡间田野,详细了解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等情况,倾听群众诉求心声,帮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白天走访调研,晚上汇总研究。从村落民情摸底到产业扶贫规划,从项目前期论证到督导项目进展,从慰问困难村民到送医支教下乡,扶贫小分队真情的扶贫举动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感动了村民,更感动了我自己。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被单位选派到这里开展扶贫工作。能够与这样一群辛劳勤勉、作风扎实的扶贫小分队队员们一起共事,一起成长,是我的荣幸。在这里,我能学到在机关里学不到的知识,见到在办公室遇不到的事情,尤其是跟随扶贫小分队,让我对精准扶贫工作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对如何改进工作作风有了切身的体会,对地矿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安静下来,自己惟有克服所有困难,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嘱托找准自己的定位,融入角色,安心做事,静心学习。并牢记扶贫的责任和使命,工作尽量主动些,思考问题尽量全面些,困难估计尽量充分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虚心向小分队成员学习,向乡村干部了解工作,尽可能做到多听、多看、多干。把青春和汗水,把激情和希望洒在白沂村。因为,来到这里,不是让大自然来洗涤我的尘垢,也不是让幽静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而是,如同一把火,一盏灯,让这黯然的乡村明亮起来,活跃起来,如同一双力量之手,希望之帆,用向往来抚摩这里沉重的呼吸,打开一扇扇通往外面,连接发展的大门。


  【扶贫工作优秀日记】篇二:

  按照组织安排,8月7日上午,笔者作为区直单位选派干部,在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高伟和嵩峰乡党委书记汪耀光等同志的带领下来到挂点村——石岩村报到,并就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暨党建工作“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推进工作做好对接和摸底工作。

  石岩村是嵩峰乡最东边的一个行政村,距离乡政府驻地5公里,距离城区35公里,境内多山林,自然风光秀丽,人居环境优美,2010年就被评为省级生态村,也是全区仅有的2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石岩村位置虽偏,名气却不小,尤其是“六石仙岩”景区小有名气。六石岩,因六岩簇立,以各自不同形状名之,有赣东北“一洞天”之美誉。明代千古绝对“出双山、望六石、六石磊磊”,更为六石岩增添了神奇色彩。近年来,随着嵩峰乡乡村旅游的发展,石岩村逐渐走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闭塞状态,日渐为广大游客所熟知和推崇。

  然而,也因为偏远广袤的地理环境和多山少地的资源禀赋,石岩村群众增收渠道比较单一,脱贫压力大、任务重,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据村支书等人介绍,石岩村面积28.5平方公里,有山场3.8万亩,耕地却只有682亩,山多地少矛盾突出;全村2850人,分散居住在22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中,人口分布极为分散;目前仍有石板坑、大江水、龙井坑、下考尾、朱银坞等6个自然村没有通水泥硬化路,六石坑至浙江江山3.5公里没有打通,交通成为制约地方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全村2850人中,仅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17户,贫困人数达到368人,贫困人数占比高达12.9%,这些贫困户就分散居住在交通、通讯等条件极为不便的深山密林中,导致扶贫工作难度大、成本高、见效慢。村支书杨建华说,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尽快改善交通条件,寻找一条适合本村的发展路子,尽快增加农民收入,争取更多的人早日脱贫。


  【扶贫工作优秀日记】篇三:

  今天是进村入户搞精准识别入户评估登记的第一天,大清早就起床了,六点二十集合,六点半出发,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前往宁明县亭亮镇那潭村委,到了那边,那潭村委的主要成员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过了十多分钟,其他工作组成员也陆陆续续赶到,亭亮镇两位包村领导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给各组分了工,我和市投资促进局的三位成员分到了那亮屯,加上县里和镇里的工作队,我们又分成了3到4个人一个小组,共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十几到二十户的精准识别入户登记,从村委通往那亮的路,一路畅通无阻,进村(屯)道路都按村级道路标准铺上了水泥。到达那亮屯的时候,村民们大多还在家里,这为我们入户开展识别登记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感谢之前作动员工作的其他队员,宣传到位,今天我们小组领到了22户登记任务,匆匆忙忙在屯长家里吃了便餐,领取评估表后,各小组开始忙碌起来了,开始了首次精准识别入户登记,我所在的小组,由镇里的方副镇长和包村工作队的周队长带队,今天要好好学习识别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活儿不复杂,但是稍不留神就容易出差错,影响识别的精准性,不可麻痹大意。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精准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2.关于扶贫的民情日记两则(精选)

3.精准扶贫工作日志优秀范文精选2篇

4.关于扶贫攻坚的优秀民情日记

5.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优秀篇)

6.乡村扶贫精准工作日记精选

7.驻村帮扶工作日记精选3篇

8.精准扶贫工作日志【2017年精编】

9.2016年驻村连续民情日记精选

10.精准扶贫2017年优秀民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