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优秀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7-02-22  编辑:飞艺 手机版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及学生分析:

  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自大的行为。语言深具童趣,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一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并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自主识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山,山上一颗小松树,山下一棵大松树。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松树)

  (2)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呢?

  2、看图练说:( 什么地方 )有( )和 ( ) 引出课题。

  3、师描述: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知道吗?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

  [评析:调动阅读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在导入课时,我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简笔画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又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上课之始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给激发起来,还没等教师让读课文,有的学生就拿起书读起来。]

  二、趣读课文,细品文本,指导朗读。

  1、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答。)

  2、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师出示第2节)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读2节,看看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1)能读懂什么吗?(读不懂我们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来读懂它。谁先来把这段话读给老师听听?)

  (2)指导读好“喂”这个字。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看看“喂”应该怎样读?(对着一个孩子):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听了老师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给老师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那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3)再读一下这句话,体味小松树的语气。(读出小松树长在大山上,把小松树读得再高一点)

  (4)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三种不同表情的简笔画:得意、后悔、高兴。)为什么?

  (5)“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此时,大松树会怎样想?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A、四人一小组讨论。

  B、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评析: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谁摸过你的头?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再读。)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出示4节,生自由读、体会。)

  师:你知道“惭愧”是什么意思呢?

  生:“惭愧”就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不错,那么我们学着小松树的样子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边读边做动作。

  师:是呀,小松树好惭愧呀?此时此刻他会想什么呢?

  生:我错了。

  生:我不该嘲笑大松树,太丢脸了。

  生:我以后不能再骄傲了。

  生:我要向大松树道歉,向大山爷爷道谢。

  生:我还要谢谢风伯伯,要不是他,我还不懂道理呢!

  师:是呀!此刻的小松树想了很多很多。小朋友们,你们愿意代表小松树向大松树说句话吗?

  生:大松树,对不起,你能原谅我吗?

  生:松树姐姐,我不该瞧不起你,以后我会向你学习的。

  师:真有礼貌,小松树越来越有礼貌了。谁还想学呀?

  生:松树姐姐,我现在知道你比我高多了,我所以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原因。我那么自以为是,可你呢那么谦虚,我要向你学习!

  师:说得多好!这棵小松树真棒!现在小松树想明白了,我们小朋友呢,你们想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生:小松树,你以后可别再骄傲呀!

  生:小松树,你现在知错就改还是个好孩子!

  生:小松树,你要谦虚,你要知恩图报,报得大山爷爷对你的恩情。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得真不错,相信小松树一定会像听风伯伯的话那样接受你们的肺腑之言的。

  [评析:《大松树和小松树》是一篇童话故事,但富有哲理,课文向展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到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能改、谦虚谨慎的道理,给学生一定的教育意义。而这个道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地塞给学生,而要让学生真正地接受到教育却又不露痕迹,这确实是个难点。在教学中,我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作为突破难点的训练点,以学生喜欢扮演角色的心理为依据,以模仿秀的形式让学生来演一演觉悟后的小松树,模仿小松树的口吻对大松树说话,请求大松树的原谅,让学生在活生生的再造想象中感受到小松树那知错就改的品质;再让学生作为局外人对小松树提出中肯的建议,此时水到渠成,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又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

  三、续编故事:

  后来小松树长大了……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 大松树

  长得多高 没有回答

  惭愧

  风伯伯 看到很远 大山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