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2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春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重、难点:

  1、 能通过朗读来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2、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第二段),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春天悄悄地来了,春天细细的雨叫--?春天柔柔的风叫---?春天嫩嫩的笋叫--?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这么可爱的小春笋是怎样生长的呢,请竖起耳朵听老师读课文。

  老师读得好吗?想不想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课文呢?那一定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读书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减字。2读完后标上段落序号。

  大家刚才读得特别地投入,现在我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检验吗?

  课件出示:春笋 唤醒 冲破 掀翻 石块 娃娃 外衣 迎着 冒出来

  浅褐色 一节一节

  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

  检查;(指名学生读词,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纠正字音)

  去掉拼音练读,开火车检查。

  齐读

  田字格中的生字就藏在这些词语中,你瞧,他们正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那就赶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记住他们吧。(学生识记生字)

  谁来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师为学有方法的孩子送上词语,同时范写“再”。

  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这么短的时间就和生字宝贝们交上了朋友,现在赶紧拿出自己的生字本把这几个生字每个写两遍吧,一定注意字的占格。(学生学写生字)

  生字和词语大家都轻松过关了,课文有信心吗,那么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一会咱们请小朋友来分段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

  刚才同学们小手林立,都想来展示自己,现在咱们来一起读读课文。(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和春笋见了面,还和几个生字宝宝交了朋友,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学的怎么样,有信心的孩子就大胆地举起小手。(书空生字:块外 冲 破)

  学习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寒冷的冬天就要过去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可是春笋还在泥土里呼呼大睡呢?是谁把他从睡梦中唤醒的呢?(春雷),你们听过雷声吗,谁来学一学。唤醒什么意思呢?谁知道。(学生交流)

  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谁能用唤醒造一个句子。(写话训练)

  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叫醒你的呀?你能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叫醒小春笋吗。(学生进入情境表演)

  可爱的小春笋们,你们醒了吗,赶紧伸个懒腰吧。

  醒来后的春笋睁开了眼睛,可眼前却是黑乎乎的一片,头顶上还被重重地压着,他们是如何从土里钻出来的?

  指名说,(相机板书:冲破 掀翻 冒出来)

  同学们,这三个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叫做动词。谁愿意做一做这些动作。

  咱们一起来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吧。(学生表演)

  想亲眼看一看小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吗?(播放春笋破土而出的视频)

  同学们,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地往上长,终于冒出了地面,这种生长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我们在读这句话时,要把“冲破、掀翻、冒”读重些,读得有力些。谁愿意来读一读。(个别读、赛读……)

  6 创设情境,激情表演

  (1)教师范读,生表演

  孩子们,现在咱们来合作怎么样。我读课文,你们表演。准备好了吗。

  师:“春笋宝贝们,春雷没来之前,你们可是在泥土里睡大觉的,赶紧爬到桌子上,嘘——别吵别吵,让他们安静睡觉。”

  师(过了片刻,再声情并茂地朗诵1):“一声春雷,唤醒了……”(略)

  (2)、齐声感情诵读第一段。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破土而出的春笋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

  (2)多媒体出示春笋图: ,这就是小春笋,谁来说说它的样子?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指导学生读一读第二段的第一句。

  你瞧,,春笋宝宝们穿着浅褐色的节节衣,把自己裹得紧紧的。一旦剥开外衣,肌肤嫩嫩的,怪不得作者又说它是——“嫩生生的娃娃”了!笋娃娃多可爱呀!你们喜欢它们吗?谁能用喜爱的语气读这句话??(学生多种方式朗读第一句)

  小春笋冒出了地面,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课件出示:春笋生长图)。是呀,春笋娃娃看到满地绿油油的小草,盛开的鲜花,自由飞翔的鸟儿,更看到了四周高大的竹子,于是他也不甘示弱,挺起了小胸脯,拼命地吮吸着雨露、阳光,茁壮成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又向上。(相机板书:向上,向上,又向上)

  (5).你们能读好这三句话吗,谁来试一试。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A.学生自由读。B.指导读,师提示:朗读时,一声比一声读得高昂,且富有节奏感。。C.齐读。

  这么嫩生生的笋娃娃竟长成了又高又大的竹子,真不简单,此时,你想对春笋宝宝说些什么?(学生练说)

  是啊!春笋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冒出来。在阳光下继续坚强而又健康的成长!长成高大的竹子,供人们使用。让我们带着这种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整篇课文。(齐读)

  板书设计

  春笋

  冒出来  再向上

  掀翻        向上

  冲破            向上

 《春笋》教学反思

  《春笋》一文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写春笋出土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这篇课文,虽然简短,但是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笋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顽强的生命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我们生活在北方,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本地的孩子看不到竹笋的整个生长过程,大家对春笋这个物体没有什么了解,部分同学只是品尝过而已,课文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我先买来春笋实物,准备在课上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上让我感到很成功的教学有两处,值得回味。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是课文《春笋》的第一自然段。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表演,从而形象地体会到春笋破土而出的景象。我让孩子们把自己当作春笋来演一演。孩子们通过动作的演示,真切感受到了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一个个春笋都从地里钻出来了。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笋那顽强地生长意志,再来读这段话,效果水到渠成。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运用实物教具——春笋深入浅出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即理解了“浅褐色”“裹着”“嫩生生”三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在实实在在的教学情境中,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视觉、触觉和朗读的结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不足之处:尽管课前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但自己在教学中还是表现得不够沉稳,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忘记了熟读才能成诵的智理名言。没有引导孩子们以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熟读成诵的铺垫就急着让孩子们进行背诵,所以效果并不好。总结起来还是自己紧张了,才会忘记重要的环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