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

时间:2021-08-13 09:42:25 五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学情分析

  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名山的热爱。

  4、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写海南椰子树。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黄山风光片断、黄山奇松图片、重点段落链接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

  1、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能让人观

  而忘岳呢?就让一起走进黄山风景区,感受黄山风光的神奇吧!

  2、“黄山风光”视频片断,引出“黄山四绝”之一:奇松

  3、齐读课题,强调读出“奇”。

  二、检测预习,理清脉络

  1、出示幻灯片(词语),齐读。

  2、听写,请一学生读(四个词一次,读两次),一学生在黑板前写,教师巡堂指导。看黑板同学写的词订正。

  3、分自然段竞赛读,要求读通顺、读准确并思考每一段写了什么?

  班里谁最需要多读课文?(指名一学生读第二自然段,重在鼓励)

  4、课文内容摸底(出示幻灯片抢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请你结合第一课时的初读感知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现在谁来用这样的句式简单概括一下课文内容:《黄山奇松》先总写了……然后具体叙述了……最后概括写了……。(幻灯出示要求)

  反思: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整体——部分——整体,注重学生对文本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根据年段特点,在教学中渗透篇章结构,并有意识往习作能力方面迁移。虽然只是教学环节的一个小步骤,课标新理念却不打折扣地落实。其实,不是刻意,只是当然。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以有意识进行这方面训练,因此学生篇章结构方面把握较好,这一环节非常顺畅而自然。

  二、深入研读,体会奇特

  齐读黑板课题:读课题时你觉得要突出哪个字?“奇”,加重点号,再读一遍。据说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两次在黄山流连忘返并写下这样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其中的理由就与黄山奇松有关。那么,黄山松树究竟奇在哪呢?请翻开课文齐读第一自然段。

  反思:课题是文眼,牵一发而动全身,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明示学生课文主要内容、写作重点。引入徐霞客除了寻路入文外还考虑到增加一点人文气息。学生因“奇”而起趣,而起探究之心,更明确文本探究方向。引入讲究有效才能实现搞高效。

  (一)首尾把握,找出奇特

  1、齐读第一段:黄山松树奇在哪?

  “读这一段时有哪些词语要重点突出?”(引出板书:数量多、位置悬)松树的“家”有什么特别?(出示幻灯片资料学生默读了解松树成长的艰难)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反思:以突出词语的问式指导朗读,更重要的是暗示奇松“奇”的两点理由:数量多、位置悬。资料的出示在帮助学生领会松树生长不易同时也较到位地理解了位置奇特的理由,学生自然地进入文本就不难。在学生一下子不能准确地找出数量、位置的奇时,引导他们读读“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这几个重点词,学生马上敏捷地说出“多”“位置奇”等关键字眼,在默读松树生长艰难的资料后再读这几处重点,朗读自然而然就带上了情感。

  2、指名读第三段:黄山松树奇在哪?

  刚才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松树的数量多,位置悬,那么现在除了用语言表达出它的千姿百态我们能用动作来表达吗?(生读总起句和总结句,师读两生表演。生想象齐读。引出板书:形态奇)

  反思:多一种朗读方式就多一种表达方式,也就多一种理解的方式。语言、动作、想象三合一,思维的多方位训练。

  首尾相接,结构清晰,整体入文,衔接紧密,重点随后呼之欲出。学生在学习时既觉得新颖又有一定挑战性,思维、知识、能力训练有章可循。在这一环节学生表演时他们的动作是准确的“屹立”“斜出”“弯曲”……那么说明他们是理解这些词的含义进而是理解松树的这些姿态的。分角色读是潜意识里让学生了解这一句式特点(总起句——分述——总结句),内化为阅读能力。通过动作表现松树奇态后学生再想象读就有了依据。另外这一形势的表达活跃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研读重点,体会奇特

  默读第二段: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把这三棵松树分别叫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把相关句段划出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大家可以看着大屏幕上的提示去读书去思考。

  1、说话训练:指名说、齐说(相机板书)

  反思:由整体而入局部进行重点部分学习。默读是高段学生重点训练的阅读能力,只有潜下心来默读才能真正地去思考去写感受。“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伴随写感受,将阅读引向深层次。屏幕上的读书提示明确学习方向外也提供了一个把话说完整顺畅的结构模式。学生根据提示很顺畅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语言的.组合排列以提供的模式把话说到位,落实了内容提炼的语言训练,实用有效。

  2、研读重点句,体会迎客松奇特之处

  (1)“迎客松”(出示幻灯片、句子)

  师:先来看看第一句话,指名读。

  这句话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词有哪些?”(“遒劲”,读理解遒劲。饱经风霜(查理解: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郁郁苍苍:反义词“草木凋零”“枯枝败叶”)这三个词中哪个词背后的含义更深?(饱经风霜)

  想象一下,这棵迎客松有可能经历了那些艰难困苦的生活或斗争?(结合你充满感情的理解,咱们一起把迎客松的饱经风霜仍然生机勃勃读出来)(注意:读好转折点“却”)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烈日炎炎,隆冬飘雪,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历经了800多个春夏秋冬,饱受风吹日晒,虽然——饱经风霜,……(请刚才那一生读。)

  饱经风霜后的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顽强、坚持、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吗?来,同学们读好这句话,让迎客松坚韧不拔的精神长在我们心中。

  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又因为它外形的独特,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让下面在座的老师们感受到迎客松的热情)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出示无诗句迎客松图片)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看到这株饱经风霜依然郁郁苍苍的迎客松你想说什么?

  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出示诗句幻灯片)。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齐读这段话。迎客松真是名副其实的迎客代表啊。客人迎了上来还没尽到主人的义务呢,黄山上的松树还要陪客、送客呢。来看看陪客松、送客松。

  反思:故设悬疑,引出学生有必要理解的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研读来理解句子内在含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还“顺手牵羊”将学生理解词语的过程浓缩成三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交还”给学生,那就是“读书理解词语”“查字典理解词语”“反义词理解词语”,充分体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一导学理念。在理解“饱经风霜”这一词语的字面意思后在深入理解它“背后”的含义时,我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对松树生长环境的理解进行想象:这棵屹立在陡崖边的松树有可能会经历哪些艰难困苦的生活?学生就读书感知:风吹雨打、没有水源汲取、没有泥土可供依附、位置太悬很危险、雷劈雪压……有了这些想象,之后的引读与学生的感受就水到渠成、浑然一体了,情感化为语言时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而然就呈现了。不足之处:总感觉学生说得不够具体,只是词的表达而不能进到句的表达,这就使想象的情感打了些折扣。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想到的词句有秩序有感情地表到到位,达到预期目的才是教学机智。

  (2)抒情表达,丰富情感。

  出示陪客松图片,指名读。

  说话训练:假如你是这棵陪客松,请你针对自己的位置和形态特点对游客做个自我介绍。

  出示送客松图片,指名读。

  说话训练:假如你是这棵送客松,面对即将离开黄山的游客,你会说哪些依依惜别的话?

  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齐松的赞叹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反思:这一环节感觉有点过浅,有点表面,因为训练的点很简单。位置与形态都在句子中了,学生只需转化一下角色就可以说,应该针对所说逐步提高说的层次与难度。比如学生很顺畅地按照句中意思说了之后,应该再导向:在陪客时你是怎么想的?或你还可以向客人介绍些什么呢?这样学生的思维深度会得到发展。

  3、想象力训练:出示松树图片,学生想象给松树取名字。

  引起:黄山松真是——(预备齐)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反思:想象起名字也是教学中一个生成的亮点。学生在前文的深度入文后已经领悟松树“三分形状七分想象”的特点,他们中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形象地为出示的松树图片取了许多有意思的名字,难得的是理由都说得很充分,令人耳目一新。这一设计将课文学习推向了高潮。

  三、总结提升

  1、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令人赞叹。黄山啊,真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啊(完成板书:千姿百态、令人赞叹)。

  2、作业布置:请把“黄松奇松”绘声绘色地向家长介绍;请学习《黄山奇松》的写法,写写海南的椰子树。

  反思:

  最后的课文概括以板书上的一棵迎客松形象收尾,照应巧妙,感觉不俗。学以致用的作业有效巩固课堂知识点,深化学法,提升能力。

  整堂课优点:教学设计巧妙合理,训练点突出明确,重点拿捏到位,主线明晰。教学环节结构紧凑,文本挖掘比较深入,语言文字、篇章结构训练准确有效,情感的熏陶也适当适度。板书形象简练。民主课堂、探究课堂、高效课堂建构意识明显。

  整堂课需要改进之处:教师语言教态:严肃有余而激情不足,严谨有余而亲和不够。教学内容可以适度加入写的训练,体现读想结合与读写结合的最佳融合。公开课课堂应使用麦克风,让师生精彩有效传达到听课的每一位老师耳中。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相关文章: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1-07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06-27

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04-24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01-13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07-22

苏教版五上《16黄山奇松》教学反思05-28

2017年《黄山奇松》教学反思汇编三则06-26

《黄山奇松》语文教后反思01-30

《黄山奇松》说课稿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