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案(苏教版四上)

发布时间:2017-12-01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课文24《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为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写的是在阵阵鞭炮声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出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无限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的意思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意思。

  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被安排在《春联》之后,正是因为《元日》一诗中写到了春节有“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而且学本文时,春节将近,学生对此首诗不无亲切感。通过本诗的教学,可增加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习俗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爆”、“屠”、“符”三个生字,重点理解“屠苏”与“曈曈日”的意思,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增加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习俗的认识与热爱。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热闹欢快的气氛与诗人除旧布新的抱负。

  4、教给学生一点方法,适当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知诗人

  三、释诗题

  四、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五、入诗境、悟诗情

  六、课外拓

  展

  七、布置作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作者王安石。谁来向我们介绍一下诗人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小结(重

  点指出推行新政,为感悟诗情做铺垫)

  1、板书课题

  “元日”什么意思?

  2、春节是我国一个特别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传统风俗呢?

  过渡:那么,在一千年前的宋代,春节有哪些传统风俗呢?请大家自由读读古诗,看看你有什么收获?

  (一)出示古诗

  (二)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相机正音,教学生字“爆”、“屠”、“符”

  2、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学生不懂的词:除 屠苏 曈曈日 新桃 旧符

  3、出示插图,指名学生交流

  点拨:“千门万户曈曈日”

  从“千”与“万”读出了什么?古诗中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极多常用“千”、“万”,回忆一下,我们课内外积累的古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吗?千门万户 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平时积累的这样的成语有哪些?

  “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到春联的演变(第一副春联)

  板书: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指导感情朗读,你认为这首诗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

  小结:过年了,当然很快乐,除旧布新(板书),新的一年总是充满新的希望嘛

  古人云:诗言志,想一想王安石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从推行新政角度去理解)

  小结:古诗以极少的二三十字表达极为丰厚的内涵,所以我们读古诗时,所以我们读古诗时一定要了解写作背景,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理解诗意,体悟诗情。

  出示《梅花》

  开火车背诵课外积累的古诗(5人左右)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学生交流

  自由读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插图了解大意

  自由读一读,哪些词语不理解,四人小组交流,不会的大组交流

  在了解大意时将句子说通顺、说完整(逐句说)

  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这样的古诗与词语

  说说春节时有哪些风俗?

  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过春节时动人情景

  诗人对推行新政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如果你是诗人,写好这首诗后,你怎样吟诵?

  练习背诵

  自由读,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其他的咏物诗

  我国传统节日还有很多,搜集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


相关推荐